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蘇科版初中語文古文常見通假字

蘇科版初中語文古文常見通假字

發布時間:2021-02-25 12:57:43

1. 求下列文言文所有通假字(蘇科版初中),最好能按課文分開。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
出現
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烏
同「無」
沒有
一切烏有
《山市》

7.裁
同「才」
僅僅
裁如星點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9.扳
通「攀」
牽、引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帖
通「貼
粘貼、貼上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12.火
通「伙」
夥伴
火伴皆驚忙
《木蘭詩》

13.邪
通「耶」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4.知
通「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5.為
通「謂」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6.塗
通「途」

卿今當塗掌事
《孫權勸學》

17.止
通「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0.具
通「俱」
詳細
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花源記》

21.詘
通「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22.甫
通「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3.衡
同「橫」
與「豎」相對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4.簡
通「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5.有
同「又」

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26.與
通「舉」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層」
層疊
盪胸生曾雲
《望岳》

29.闕
通「缺」
缺口、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30.轉
通「囀」
鳥鳴聲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32.食
通「飼」
喂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33.見
通「現」
顯露、表現
才美不外見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
出現
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烏
同「無」
沒有
一切烏有
《山市》

7.裁
同「才」
僅僅
裁如星點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9.扳
通「攀」
牽、引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帖
通「貼
粘貼、貼上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12.火
通「伙」
夥伴
火伴皆驚忙
《木蘭詩》

13.邪
通「耶」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4.知
通「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5.為
通「謂」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6.塗
通「途」

卿今當塗掌事
《孫權勸學》

17.止
通「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0.具
通「俱」
詳細
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花源記》

21.詘
通「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22.甫
通「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3.衡
同「橫」
與「豎」相對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4.簡
通「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5.有
同「又」

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26.與
通「舉」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層」
層疊
盪胸生曾雲
《望岳》

29.闕
通「缺」
缺口、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30.轉
通「囀」
鳥鳴聲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32.食
通「飼」
喂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33.見
通「現」
顯露、表現
才美不外見
《馬說》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35.邪
通「耶」

其真無馬邪
《馬說》

36.支
通「肢」
肢體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捨生皆被綺綉
《送東陽馬生序》

38.食
通「飼」
給飯吃
主人日再食
《送東陽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40.屬
通「囑」
囑咐、囑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41.竦
通「聳」

山島竦峙
《觀滄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42.羞
同「饈」
美味的食物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3.直
同「值」
價錢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4.覽
同「攬」
摘取
遇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45.亡
同「無」

最喜小兒亡賴
《清平樂-村居》

46.適
通「謫」
遠調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導
為天下唱
《陳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經
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49.被

《馬說》

2. 八年級語文下古文的所有通假字

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四肢)
同捨生皆被內綺綉(「被」通「披」,穿著)
與之論辨容(「辨」通「辯」)
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板印書籍(「板」通「版」,雕版)
已後典籍皆為板本(「已」通「以」,以後)
文理有疏密(「文」通「紋」,紋理)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止」通「止」,只,僅)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有)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
才美不外現(見通現,表現)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疑問)

3.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文言文的通假字(全部)

這些是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幫助你

1.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鄭人買履》版

2.反歸取之——(「反」通「權返」,返回)《刻舟求劍》

3.以土礫凸者為邱——(「邱」通「丘」,山丘)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幼時記趣》

4.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三峽》

5.土人謂之「傍不肯」——(「傍」通「旁」,旁邊)《以蟲治蟲》

6.人皆伏其精練——(「伏」通「服」,佩服)《梵天寺木塔》

7.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
悔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默而識之——(「識」通「志」,記住)《論語》八則

8.止有剩骨——(「止」通「只」)《專題 狼》

4. 初一上冊語文書世說新語兩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實詞和虛詞有哪些

1、通假字

《陳太丘與友期》中「尊君在不。」其中,「不」通「否」, 讀 fǒu,表示否定,相當於「嗎」。

2、詞類活用

「友人慚」 意動用法。慚:感到慚愧。

3、實詞

(1)內集:內,這里指家庭內部。集,指聚會。

(2)驟:急。

(3)紛紛:形容雪花紛飛的樣子。

(4)擬:相比。

(5)期:約定。

(6)委:丟下,舍棄。

4、虛詞

(1)「與兒女講論文義」中的「與」,作介詞用,可譯為「跟」「和」等。

(2)「俄而雪驟」中的「而」,與「俄」構成副詞性片語「俄而」,表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等。

(3)「若柳絮因風起」中的『未』,介詞,可譯為「趁」「乘」等。

(4)「去後乃至」中的「乃」,副詞,表示時間相接或在前面的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可譯為「才」。



(4)蘇科版初中語文古文常見通假字擴展閱讀

《<世說新語>二則》是「親情單元」中的文言文篇目。這兩篇文言文分別從長輩對晚輩的尊重鼓勵,和晚輩對長輩的維護兩個角度出發,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風貌。

本課課文選自《世說新語》一書,此書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生活。除高尚廉潔的品德外,編者猶為贊許深沉豁達的胸懷雅量、機智敏捷的言語應對,所以本課所選兩則都是表現少年兒童聰慧方正的正面形象,側面體現了當時士人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和意志追求。

《世說新語》由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原八卷,共一千多則,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選錄於人教2016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包括《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兩篇古文。《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5. 蘇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
出現
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烏
同「無」
沒有
一切烏有
《山市》

7.裁
同「才」
僅僅
裁如星點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9.扳
通「攀」
牽、引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帖
通「貼
粘貼、貼上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12.火
通「伙」
夥伴
火伴皆驚忙
《木蘭詩》

13.邪
通「耶」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4.知
通「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5.為
通「謂」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6.塗
通「途」

卿今當塗掌事
《孫權勸學》

17.止
通「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0.具
通「俱」
詳細
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花源記》

21.詘
通「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22.甫
通「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3.衡
同「橫」
與「豎」相對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4.簡
通「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5.有
同「又」

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26.與
通「舉」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層」
層疊
盪胸生曾雲
《望岳》

29.闕
通「缺」
缺口、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30.轉
通「囀」
鳥鳴聲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32.食
通「飼」
喂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33.見
通「現」
顯露、表現
才美不外見
《馬說》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35.邪
通「耶」

其真無馬邪
《馬說》

36.支
通「肢」
肢體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捨生皆被綺綉
《送東陽馬生序》

38.食
通「飼」
給飯吃
主人日再食
《送東陽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40.屬
通「囑」
囑咐、囑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41.竦
通「聳」

山島竦峙
《觀滄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42.羞
同「饈」
美味的食物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3.直
同「值」
價錢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4.覽
同「攬」
摘取
遇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45.亡
同「無」

最喜小兒亡賴
《清平樂-村居》

46.適
通「謫」
遠調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導
為天下唱
《陳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經
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將軍身被堅執銳
《陳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圖
卜者知其指意
《陳涉世家》

51.說
通「悅」
高興
秦王不說
《唐睢不辱使命》

52.與
通「歟」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唐睢不辱使命》

53.錯
通「措」
放置
故不錯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倉
通「蒼」
青色
倉鷹擊於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張
欲信大義於天下
《隆中對》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來
《隆中對》

57.簡
通「揀」
挑選
是以先帝簡拔以
《出師表》

58.闕
通「缺」
缺點、不足
必能裨補闕漏
《出師表》

59.說
通「悅」
高興
公輸盤不說
《公輸》

60.距
通「拒」
抵擋
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

61.圉
通「御」
抵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

62.詘
通「屈」
折服
公輸盤詘
《公輸》

63.畔
通「叛」
背叛
親戚畔之
《孟子兩章》

64.曾
通「增」
增長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兩章》

65.衡
通「橫」
梗塞
困於心,衡於慮
《孟子兩章》

66.拂
通「弼」
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
《孟子兩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魚我所欲也》

68.辯
通「辨」
辨別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69.得


通「德」

通「歟」
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70.鄉
通「向」
從前
鄉為身死而不受
《魚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劌論戰》

72.有
通「又」

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諷齊王納諫》

73.孰
通「熟」
仔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聰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東
《愚公移山》

6.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所有文言文詞類整理。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都要。回答好的加15分。

一、《論語十則》通假字:不亦說乎(「說」通「悅」,讀yuè,愉快) 是知也(「知」通「智」,讀zhì,智慧)誨女知之乎(「女」通「汝」,讀rǔ,你)詞類活用:溫故而知新(形容詞做名詞,「舊的知識」,「新的知識」)不恥下問(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恥」)學而時習之(名詞做狀語,「按一定的時間」)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安樂」)二、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通假字: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還」通「旋」,讀xuán,回轉、掉轉)湯熨之所及也(「湯」通「燙」,讀tàng,用熱水焐)火齊之所及也(「齊」通「劑」,讀jì,葯劑)詞類活用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形容詞作名詞,沒病的人)三、狼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讀zhǐ,只)詞類活用: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戶) 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其一犬坐於前(名詞做狀語,像狗一樣) 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四、短文兩篇《兩小兒辯日《樂羊子妻》 通假字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讀zhì,智慧) 當日知其所亡(「亡」同「無」,讀wú,沒有)詞類活用孔子東游(名詞做狀語,到東方) 日知其所亡(名詞做狀語,每天,天天)羊子嘗行路(名詞做狀語,在路上)五、詩五首通假字 茅檐長掃靜無苔(「靜」通「凈」,讀jìng,干凈)詞類活用開軒面場圃(名詞用作動詞,面對) 把酒話桑麻(名詞用作動詞,說、談) 亂花漸欲迷人眼(動詞使動用法,使……迷亂) 一水護田將綠繞(形容詞用作名詞,綠色的農田) 兩山排闥送青來(形容詞用作名詞,青翠的山色) 拄杖無時夜叩門(名詞作狀語,在夜裡)六、為學 彭端淑通假字 屏棄而不用(「屏」通「摒」,讀bǐng,摒棄,排除)詞類活用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形容詞作動詞,變得容易)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形容詞作動詞,變得困難)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名詞作動詞,順流而下)七、木蘭詩通假字對鏡帖花黃 (「帖」能「貼」,讀tiē,粘上的意思)出門看火伴 (「火」能「伙」,讀huǒ,夥伴,同伴)詞類活用願為市鞍馬 (名詞作動詞,買) 策勛十二轉(名詞作動詞,記下)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動詞作名詞,讀jì,戰馬)八、賣油翁 歐陽修《賣油翁》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歸田錄》是一部專門記載名人軼事的著作。通假字但手熟爾(「爾」同「耳」,罷了)詞類活用陳康肅公善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汝亦知射乎(動詞作名詞,射術)爾安敢輕吾射(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康肅笑而遣之(使動用法,使……走,打發)九、宋定伯捉鬼 干寶十、詩詞五首通假字爭渡(「爭」通「怎」,怎麼) 路轉溪頭忽見(「見」同「現」,出現)詞類活用東臨碣石(名詞作狀語,向東面) 一覽眾山小(形容詞意動,以……為小)潮平兩岸闊(形容詞作動詞,漲潮;形容詞作動詞,變得寬闊)造化鍾神秀(形容詞作名詞,神奇秀麗的景色)第二冊桃花源記 陶淵明通假字問所從來,具答之(「具」通「俱」,詳細地,副詞)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詞類活用漁人甚異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復前行(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欲窮其林(形容詞用如動詞,窮盡) 未果,尋病終(名詞用如動詞,實現)口技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指在座的人)詞類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詞用如動詞,擅長)會賓客大宴(名詞用作動詞,用酒肉款待賓客)遙聞深巷中犬吠(形容詞做狀語,遠遠地)婦撫兒乳(名詞用作動詞,餵奶)婦拍而嗚之(動詞的為動用法,為之嗚)婦手拍兒聲(名次作狀語,用手)眾妙畢絕(形容詞用作名詞,奇妙的聲音)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通假字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道路)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嗎)四、傷仲永 王安石通假字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扳」同「攀」,牽、引)詞類活用父異焉(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異人奇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稍稍賓客其父(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賓客)父利其然也(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利)賢於材人遠矣(形容詞用作動詞,剩,多)詩五首 通假字無為在岐路[「無」通「毋」;「岐」通「歧」,岔(路)]六、愚公移山 《列子》通假字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一厝朔東(「朔」通「措」,放置)無隴斷焉(「隴」同「壟」指丘陵)詞類活用面山而居(名詞用如動詞,面向,面對著)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動詞作狀語,笑著)畢力平險(形容詞用如動詞,削平,鏟除;形容詞用如名詞,險峻的大山)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名詞做狀語,用箕畚)跳往助之(動詞作狀語,跳跳蹦蹦)何苦而不平(形容詞用作動詞,發愁,擔心;形容詞用作動詞,挖平)七、短文兩篇詞類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聞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成為靈異的水)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不蔓不枝(形容詞用作動詞,生長藤蔓;名詞用作動詞,長出枝丫)八、黔之驢 柳宗元通假字 技止此耳(「止」通「只」,不過)詞類活用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名詞做狀語,用船)稍出近之(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接近)驢不勝怒,蹄之(名詞用作動詞,用蹄子踢)盡其肉,乃去(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完)龐然大物也,以為神(形容詞用作名詞,神奇的東西)九、工之僑獻琴 劉基通假字作古窾焉(「窾」通「款」,款識) 希世之珍也(「希」通「稀」,稀少)詞類活用弦而鼓之(名詞活用為動詞,裝上弦) 金聲而玉應(名詞活用為動詞,發聲)匣而埋諸土(名詞活用為動詞,裝在匣子里)十、詩詞五首通假字 問渠那得清如許(「那」通「哪」,怎麼)最喜小兒亡賴(「亡」通「無」)詞類活用歌以詠志(名詞活用為動詞,寫作詩歌)有吏夜捉人(名詞作狀語,在晚上)唯有乳下孫(名詞活用作動詞,吃奶)

7. 八年級上語文古文通假字 一詞多義歸納

有是有啦,但是太多了,懶得打.............................有空的時候再發吧!

8. 蘇教版初中文言常識古今異義

與朱元思書
一、 基礎知識
(一)文學常識本文選自《藝文類聚》。作者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
(二)文言詞語
1. 詞類活用【湍】急流。【奔】飛奔的馬。【軒邈】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
2.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見】通「現」,露出。
3.常規詞語【風煙】煙霧。 【共色】一樣的顏色。 【從流】隨著江流。從,順,隨。 【縹(piǎo)碧】青白色。 【無礙】毫無障礙。 【甚箭】比箭還快。 【夾岸】兩岸。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綠而密。 【負勢】憑依高峻的山勢。負,依憑。 【競上】爭著向上。競,爭。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聲激越。 【作響】發出聲響。 【相鳴】互相和鳴。 【成韻】形容聲音和諧動聽。韻,和諧的聲音。 【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絕】停止。 【鳶 (yuān)飛戾(lì)天】鳶飛到天上,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功名的人。鳶,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息心】平息熱衷功名之心。 【經綸】籌劃,治理。 【柯(kē)】樹木的枝幹。 【蔽】遮蔽。 【猶】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 閱讀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氣清的壯麗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麼?風煙俱盡,天山共色。
2. 既寫出江流宛轉,小舟隨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現了作者陶醉於美好大自然的閑適隨意心情的句子是什麼? 從流飄盪,任意東西。3. 總寫所感,統領全文的語句是什麼?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 作者是怎樣有層次的描繪「異水」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先寫「緩流」,突出澄澈(游魚細石);再寫「急湍」,突出兇猛(急湍、猛浪)。運用了誇張、比喻的修辭方法。
5. 作者是怎樣表現「奇山」的?① 整體形象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② 生長狀態奇。兩岸峭壁,皆生寒樹,層巒疊嶂,③ 自然聲音奇。
從聽覺寫泉音、鳥鳴、蟬嘶、猿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
6. 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的句子是什麼? 這句對寫「奇山異水」有什麼關系?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有這樣的「奇山異水」,必然有人的足跡,有人的觸景之情,這句是游覽者自然生發的感情。同時這句又是側面著筆,通過襯托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異水」。
7. 結尾「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似是多餘,對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餘。一是起了反復渲染的作用。寫樹木遮空,晝夜不分,既照應前面對寒樹的描寫,又給山水增加奇色異彩。二是使結構更加嚴謹完美。全文猶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線,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開頭四句,清幽淡雅,餘音繚繞。
三、 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兩篇文言文中的話?寫出相應語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魚可白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記》)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酈道元《三峽》)
2. 由「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你聯想到生活中的什麼現象?
富貴人雖然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是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固然有種種不便,但其快樂是無法比擬的。
四、 參考譯文,見參考書!重點記住幾個句子的翻譯!
&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一、 基本知識
(一)文學常識1. 節選自《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朝人。2. 序,一種文體,有書序、贈序兩種。本文是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
(二) 文言詞語1. 古今異義【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
3.古今異義【湯】古義:熱水。今義:做菜的湯汁。【再】古義:第二次;兩次(本文)。今義:指重復。
4.詞類活用【腰】掛在腰間。
4.常規詞語
【嗜學】酷愛讀書。嗜,喜歡,特殊的愛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親手、親自。【怠】懈怠,放鬆。【逾(yú) 約】超過約定的期限。逾:越過,超過。【以是】因此。以,因為。【既】已經。【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學說。【患】憂慮。【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游】交遊,交往。【趨】快走。【從】跟從。【執經】拿著經書。執,拿。【德隆望尊】道德聲望高。德,道德。望,聲 望。隆,高。尊,聲望、地位高。【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語言和臉色。【侍】侍侯。【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傾耳】側著耳朵。傾,側斜。【請】請教。【或】有時。【斥咄(ō)訓斥,呵責。【色】表情。【恭】恭順。【至】周到。【復】回復,回答。【俟(sì)】等待。【欣悅】高興。【卒】終於。【獲】收獲。【負篋(qiè)曳(yè)屣(xǐ)】背著書箱,拖著鞋子。篋,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窮冬】隆冬,深冬。【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舍】這里指學舍,書館。【僵勁(jìng)】僵硬。【媵(yìng)人】這里指服役的人。【沃灌】澆洗。【衾】被子。【擁】圍裹。【覆】蓋。【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ù)】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燁(yè)】光彩照耀。【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略無】毫無。【慕艷】羨慕。慕,羨慕。艷,欣羨。【奉】供養。【不若】不如。
二、閱讀探究
1.作者是怎樣表現自己在年輕時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的?(1)幼時求學的艱難: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後求師的艱難:a.叩問之難。b.旅途之難。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觀全書」的原因是什麼?愛好讀書,克服家貧和自然條件的惡劣,借書苦學。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書寫求師之艱的目的是什麼?拿自己的艱苦求學經歷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條件,刻苦學習。
4.全文中怎樣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與同捨生的豪華穿戴作對比。通過對比,說明了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寫贈序的目的是什麼?勉勵馬生努力學習。
7.古人有克服艱苦條件努力學習的佳話,試舉例。① 歐陽修畫荻習字。② 王冕僧寺夜讀。③ 楊時程門立雪。④ 匡衡鑿壁借光。⑤ 車胤囊螢夜讀。8.你所知道的什麼文章闡述了與本文相似的道理?《為學》。本文和《為學》都說明了學業有成不在於良好的客觀條件而在於主觀努力的道理。9.你從作者身上看到了什麼優良品質?①從作者年輕時求學上看:作者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為學有所成,不畏艱難,學習刻苦,有克服困難奔向目標的堅定決心和毅力。②從作者寫本文的態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卻不擺出名人的架勢說教,而是真摯誠懇,循循善誘,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對後代人的殷切關懷。10.馬生本是一個用心學習的人,作者為什麼還要勉勵他刻苦學習?宋濂深知當時的太學使人養尊處優,所以勉勵馬生。
三、拓展延伸
11.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條件優越,你怎樣學習?(自做答案)從樹立遠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發憤讀書,為國為民作貢獻等角度作答。12.請寫出古代勉學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
五、參考譯文,見參考書!重點記住幾個句子的翻譯!
& 小石潭記
一、 基礎知識(一) 文學常識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詞語1. 詞類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樣曲折。【蛇】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凄】使……凄涼。【寒】使……寒冷。2. 古今異義【小生】古:舊時對後輩的稱謂。也指年輕人。今:指戲曲中扮演的年輕人的一類角色。3. 一詞多義【以】 ①全石以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過清(因為 ) 【為】①全石以為底(作為)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岩。(成為 )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凄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規詞語
【篁(huáng)竹】竹林。【佩(pèi)環】玉制裝飾物。【尤】格外。【清冽】清涼。冽,寒冷。【以為】作為。【卷(quán)】彎曲。【坻(chí)】水中高地。【嶼】小島。【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蓋,遮掩。【絡】纏繞。【綴】連結。【參(cēn)差(cī)】長短高低不齊。【披拂】隨風飄動。披,開,分散。拂,擺動。【許】表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鋪開。【佁(yǐ)然】獃獃的樣子。【俶(chù)爾】忽然。【逝】去,離開。【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明滅】忽明忽暗,又指時隱時顯。【勢】姿態。【差(cī)互】參差不齊。【源】源頭。【環合】環繞。【寂寥】靜寂。【悄(qiǎo)愴(chuàng)】憂傷的樣子。【幽邃(suì)】幽靜深遠。【境】環境。【過】過於,太。【乃】於是,就。【余】我。【隸】隨從。【從】跟從。
二、 閱讀探究
1. 作者是怎樣精心地寫小石潭的出現的?隔篁竹→聞水聲→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2.直接和間接寫潭水特點的語句是分別是什麼? 直接寫潭水的語句是:聞水聲,如鳴佩環,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間接寫潭水特點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3.第一段寫出了小石潭怎樣的特點?石奇、水清、樹綠。環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從哪兒可看出小石潭人跡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麼?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體描繪了什麼?水清魚樂。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分別從 游魚 、 魚影 、 日光 等角度去點染,整段文字沒有一個字寫到 水 ,卻又無處不在寫 水 。
7.抒發作者抑鬱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什麼?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8.摘出有關寫「魚」的句子:⑴ 魚靜態的句子: 佁然不動。⑵ 魚動態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⑶ 魚情態的句子:似與游者相樂。9.作者是怎樣活靈活現地描繪潭中游魚的? ⑴ 動靜相應。「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既寫出了環境的幽寂,又表現了魚兒的自由歡快。⑵ 恰當映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等語映襯了水之澄澈,與「石潭」照應。⑶ 借景抒情。「似與游者相樂」以及之前對魚兒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寫,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歡樂,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時的心境。10.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怎樣的景色和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景色和氣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涼。 11.為什麼作者先描寫「水、石、樹蔓」,而後才描寫'魚'呢?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先看到水石樹蔓,才能再看到游魚。 12.作者描寫日光、魚影,真正的目的是什麼?襯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樂」字,這跟全文的情調協調嗎?說說你的理解。作者為了擺脫政治失意而寄情於山水,看到荒野中隱藏著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又看到魚兒的自由歡快,心情變得好起來,這里的「樂」與作者內心的憤懣不平成了強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擺脫這種抑鬱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15.「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又不一定是比喻。試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 聞水聲,如鳴佩環。 ② 皆若空游無所依。 ③ 似與游者相樂。比喻:① 聞水聲,如鳴佩環。
16.用自己的話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魚樂 。第三段:寫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圍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7.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樣的特點?發現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氣氛
(聞聲見形) (水→石→樹→魚) (溪身→岸勢) (氣氛→感受)18.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三、遷移拓展
19.課文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你怎樣看待這種心情?
作者為了擺脫政治失意而寄情於山水,當看到魚兒時心情變得歡快起來,後來又看到小石潭這么美的景色被埋於荒遠,加上凄清的自然環境的觸發,於是想起自己被貶的遭遇,而產生憤懣不平的心情。
這種心情是特定環境與作者經歷結合的產物,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歷來被譽為精品,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① 作者敢於選擇被遺棄於荒野的無名小潭作為表現對象,有過人的藝術膽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藝術境界,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換形,以魚襯水,以景襯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四、參考譯文,見參考書!重點記住幾個句子的翻譯!
& 岳陽樓記
一、基本知識
(一)文學常識1.范仲淹,自希文,謚號文正,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範文正公集》。
2.本文寫於作者貶居鄧州期間,應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寫。(二)文言詞語1.古今異義
【守】 古義:做州郡的長官。今義:看護,把守。【制】古義:規模。今義:多指制度。【氣象】古義:景象。今義:多指有關大氣變化的現象和規律。【薄】古義:迫近。今義:多指不厚的,淺顯的。【去】古義:離開。今義:由某地到某地。【驚】古義:起,動。今義:指受驚嚇。【景】古義:日光。今義:景色、景物、景 觀。【集】古義:棲止,鳥停息在樹上。今義: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國】古義:國都、國家。今義:多指國家。【空】古義:消散。今義:指天空,某處沒有某事物等。【心】古義: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義:多指心臟。【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微】古義:無、沒有。今義:小的。2.一詞多義【或】(1)有時。(2)或許。
3.通假字【具】通「俱」,都。【屬】通「囑」,囑托。4.詞類活用【先】在……之前。【後】在……之後。5.成語【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又重新興辦起來。現形容事業蓬勃發展的興旺景象。興,起。【氣象萬千】景象千變萬化。今形容家鄉或事業壯麗而多變化。萬千,沒有窮盡。【心曠神怡】心胸開闊,精神愉快。
6.常規詞語〔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盛狀〕盛景,好景色。〔浩浩湯湯(shāng)〕 形容水勢盛大的樣子。〔涯〕邊。〔暉〕日光。〔則〕就是。〔大觀〕雄偉景象。觀,景象。〔備〕詳盡。〔然則〕(既然)這樣,那麼……。〔極〕盡。〔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因戰國屈原作《離騷》而得名。〔覽〕看,欣賞。〔得無〕莫非,豈不是。〔淫(yín)雨〕連綿的雨。淫,過多,過甚。〔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開〕放晴。〔排〕推開。〔曜〕光輝。〔形〕形體。〔檣(qiáng)〕桅桿。〔傾〕倒。〔楫〕船槳。〔催〕折斷。〔冥〕昏暗。〔斯〕這。〔讒〕說壞話。〔至若〕至於,又如。〔萬頃〕極言其廣。〔錦鱗〕美麗的魚。〔芷(zhǐ)〕芷草。〔汀(tīng)〕小洲。〔鬱郁〕形容香氣很濃。〔長煙〕大片的煙霧。〔一〕全。〔璧〕圓形的玉。〔何極〕哪有窮盡。極,盡。〔偕(xié)〕一起。〔寵〕榮耀。〔把〕執,拿。〔臨〕對著。〔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二者〕指上文中的兩種心情。〔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廟堂〕指朝廷。廟,宗廟。堂,殿堂。〔進〕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歸〕歸依。
二、閱讀探究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麼(作者寫「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目的是什麼)?說明滕子京雖然被貶謫,卻依然積極進取,有「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2.「銜遠山,吞長江」用「銜」和「吞」寫出了洞庭湖的什麼特點?生動表現了遠山、長江和洞庭湖的關系,寫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氣勢。
3.第二段表明「岳陽樓之大觀」的句子是什麼?景物特點怎樣?「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表現了洞庭湖景象開闊而多變化的特點,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優勢的句子是什麼?北通巫峽,南極瀟湘。5作者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什麼?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有聯系嗎?寫岳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吻合:洞庭湖景色開闊,極有氣勢,這與作者的開闊胸襟和宏偉氣度吻合。
6.由景入情,領起下文的句子是什麼?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三、四兩段寫出哪兩種不同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覽物之情?景色一:天氣陰冷(陰);相關覽物之情: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關覽物之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喜)
8.「寵辱偕忘」的「寵」和「辱」分別之什麼? 「寵」:提升;「辱」:降職。
9.洞庭湖一帶並沒有虎和猿,怎樣理解「虎嘯猿啼」?可能是遷客騷人覽物時產生的幻覺,也可能是由風聲產生的想像。10.酈道元在《三峽》中也以「猿鳴」烘托凄涼的氣氛,他是怎樣寫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陰情兩幅圖畫,都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由白天到黑夜。12.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的實質是什麼?
他們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13.作者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目的是什麼?
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之心。14.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是什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闊大);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天下為己任)。15.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與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開闊的胸襟,以天下為己任。)
16.「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分別指什麼?「進」和「退」分別指(呼應)什麼?「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進」指(呼應)「居廟堂之高」,「退」指(呼應)「處江湖之遠」。
17.用原文語句回答怎樣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8. 點明中心的句子是什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9.「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指什麼?
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20.「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麼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1.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滕子京的勸勉,結尾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就全文來看,這句有何言外之意?〔2003年中考題〕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2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品德。23.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 延伸拓展
24.第三段、第四段具體表現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這兩段內容,分別以「悲」和「喜」為首字,寫以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2003年中考題〕例:(1)悲陰風怒號,喜漁歌互答。(2)悲景色隱晦,喜天光晴朗。
2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談你的體會。〔2003年中考題〕(提示:談體會既要聯系原文,又要結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談,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 談;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抱負和民族責任感談。)例: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時,仍然奮發有為,政績卓著,有積極的政治理想,這是他身上最寶貴的東西。這啟示我們:生活中不會一帆風順,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遠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閃光芒。
26.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我國古代就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也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過這是針對君主提出的,目的在於緩和封建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客觀上有利於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義。范仲淹把它發展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以此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則具有深遠影響。他的「憂君」思想,雖然 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9. 大神們,把九年級上下冊語文書中的古文課文中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發來下! 例子:……通……,……意思

cdv如果不還有個房間號機會腳後跟回家h股集合集合計劃和教育局還有以後風火牙疼好有幾年以後叫專你爸媽也屬沒辦法和 h股好機會機會 好大夫俄方的功夫衣服的肌膚更加的符合立刻恢復健康的輔導和家樂福和款式簡單回復地方就看了對方很快就會的恢復的恢復快遞師傅開始放空間都是的回復的恢復健康的恢復。

10. 我要蘇教版初一文言文總結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通假字 詞類活用等等 特殊的標注一下

一、《傷仲永》
1.出處: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也被稱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宦新義》殘卷、《老子》若干條。
4.內容理解: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5.字詞句:
A.字音:環謁〔ye〕 泯〔min〕然 稱〔chen〕 夫〔fu〕
B. 詞義: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於材人遠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
⑵.古今異義: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並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並:a.連詞,並且,eg:並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並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於:a.介詞,此,eg:賢於材人遠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於。)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判斷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全局表判斷。)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務農。
②.省略句:a.不使學。(即「不使之學」,省略賓語)
不讓方仲永學習。
b.令作詩。(即「令其做詩」,省略賓語)
我叫方仲永作詩。
c.還自揚州。(省略主語「我」)
(我)從揚州回鄉。
d.受之天。(「之」後省略「於」)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同鄉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幣求仲永題詩。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與邑人,不使學:(他的)父親以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縣里的人,不讓他學習。
⑤.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⑥.其詩以養其父母,收族為意: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
⑦.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從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詩,他立即寫成。
⑧.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叫他做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跟以前聽說的相當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之成為普通人就完了嗎?

備註:文章屬於一篇隨筆,採用的是欲抑先揚的寫法。
二、《木蘭詩》
1.出處: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敘事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後經文人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互相輝映,對後代的文學藝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2.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u〕 鞍韉〔an jiang〕 轡〔pei〕頭 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B.詞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D.備註:本課出現很多句式,如復沓句、頂真句/聯珠句、排比句等。內容上詳略處理得當。
三、《孫權勸學》
1.出處:選自《資治通鑒》
2.作者: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
3.文學影響:司馬遷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重要的 編年體通史 ,共294卷,記述了公元前403年(戰國時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時期)共1362年的史實。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講經濟、文化,長於描寫戰爭。《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都是本書描寫戰爭的代表作。這里「資」是「幫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鑒」是「借鑒」;整個書名的意思是:以歷史上的得失為鑒戒來幫助加強政治。
4.字詞句:
A.詞義:
⑴.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當涉獵;今為轉折連詞。
②.治,古義為研究,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治理。
③.博士,古義為官職,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學位。
⑵.一詞多義:
①.以:a.用,eg:以軍中多務;b.與「為」譯為「認為」,eg: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當:a.掌管,eg:當除掌事;b.應當,eg:但當涉獵。
③.見:a.知道,eg:見往事耳(了解歷史罷了。);b.認清,識別,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看見,見漁人,乃大驚。
④.若:a.動詞,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詞,好象,eg:彷彿若有光。
⑤.之:a.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b.助詞,的,eg:於廳事之東北角。
⑶.重點詞語翻譯:
①.當塗:當道,當權。 ②.辭:推託。 ③.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
④.才略:政治或軍事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⑤.涉獵:粗略地閱讀。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何見事」應「見事何」,疑問句賓語前置。)
老兄你為什麼看事情的變化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肅遂拜蒙母。(「拜」後省略介詞「於」。)
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是想讓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博士嗎?
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不過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懂得過去的教訓罷了。
D.備註:本文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是的口吻、神態和心理。詳略得當。
四、《口技》
1.出處: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2.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人。①.
3.代表作:《鐵崖文集》《秋聲詩》《虞初新志》
4.文學影響:《虞初新志》是清張潮編選的 筆記小說集 ,共二十卷,多數作品文字優美,有些也對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有所反映。
5.字詞句:
A.字音:少頃〔qing〕 囈〔yi〕語 齁〔hou〕 曳〔ye〕屋 許許〔hu〕聲
B.詞義:
⑴.通假字: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賓客;全場靜悄悄的。
⑵.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今表轉折連詞。
②.聞:古義為聽,eg:微聞有鼠作作索索;今義用鼻子嗅。
③.股:古義為大腿,eg:兩股戰戰;今為屁股。
④.走: 古義為跑, eg: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今為步行。
⑤.雖:古義為即使,表假設連詞。eg:雖人有百手;今義雖然,標轉折連詞。
⑶.一詞多義:
①.乳:a.動詞,餵奶,eg:婦撫兒乳;b.名詞,乳頭,eg:兒含乳啼。
②.絕:a.副詞,極,eg:以為妙絕;b.動詞,盡、消失,eg:群響畢(全,都)絕。
③.妙:a.名詞,妙處,eg:眾妙畢備;b.形容詞,美妙,奇妙,eg:以為妙絕。
④.指:a.名詞,指頭,eg:手有百指;b.動詞,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擬聲詞,eg:有鼠作作索索;b.開始,文中是發出聲音,eg:…百千其作。
⑥.間: a.動詞,夾雜,中eg:間有里拉崩倒之聲;b.動詞,間斷,eg:遂與外人見隔。
⑦.是:介a.詞,這,eg:當是時;b.判斷動詞,eg:問今是何世。
⑷.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③.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少頃:一會兒。 ②.既而:不久,緊接著。 ③.是時:…的時候。
④.未幾:不久。 ⑤.一時:同時。 ⑥.囈語:說夢話。
⑦.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⑧.中間〔jian〕:其中夾雜著。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⑩.稍稍:漸漸。 ⑩.傾側:翻倒傾斜。 ⑩.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會賓客大宴。(應為「會大宴賓客」,賓語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②.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有盡有。文中形容聲音之雜。
③.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在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
五、《短文兩篇》——《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1.出處:《山海經》;《列子》
2.作者:第二篇選自作者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
3.文學影響:《山海經》是我國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內容包括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及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等,並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誇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
4.字詞句:
A.詞義: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為汝多知乎?
⑵.古今異義:
①.湯:古義熱水,eg:日中如探湯;今常用於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義為代詞「你」,eg:孰為汝多知乎?今為姓氏。
③.去:古義為離,eg:我以日始出時出人近。今為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⑶.一詞多義:
①.為:a.動詞,是,eg:此不為遠者;b.動詞,說,eg:孰為汝多知乎?c.作,eg:化為鄧林;d.認為,eg:孰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詞,那,eg:問其故;b.介詞,它,eg:及其日中;c.介詞,他的或他們的,eg:棄其杖。
⑷.詞語活用:
①.孔子東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
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的。)
正午時離人遠。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孰為汝多知乎?(應「孰為汝知多乎」,謂語前置,起強調作用。)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誇父」)
誇父還沒有趕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湯。(應「日中如於之探於湯」;省略介詞和賓語;)
正午時像(把手)伸(向 )熱水。
③.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譯:誇父和太陽賽跑,他一直追趕到太陽落山的地方;這時,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黃河、渭水去喝;
黃河與渭水的水都不夠誇父喝,於是,他又到北邊大湖去喝。 (逐走:競跑,賽跑)
④.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以:認為。 去:距離。)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們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距離人們遠一些。
⑤.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譯:太陽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感覺非常的清涼;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熱水一樣燙人;這難道不是因為近一點炎熱而遠一些清涼嗎?
六、《狼》
1.出處:選自《聊齋志異》
2.作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詳情見7年級上冊《山市》。
3.字詞句:
A. 字音:綴〔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B. 詞義: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異義: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eg:只增笑耳。今為耳朵。
②.股:古義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為屁股。
⑶.一詞多義: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敵:a.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eg:恐前後受其敵;b.名詞,敵人,eg:蓋以誘敵。
③.之:a.補充音節,無義,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詞,指狼,eg:又數刀弊之。
④.意:a.神情、態度,eg:意暇甚;b.動詞,企圖,打算,eg: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於前;b.動詞,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擔心,eg:恐前後受敵;b.恐怕,eg:不治將恐深。
⑷.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④.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鑽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鑽過去…)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顧:回頭看,文中指往旁邊看;eg:顧野有麥場。 ②.苫蔽:覆蓋、遮蔽。
③.少〔shao〕時:一會兒。 ④.弛:放鬆,文中指卸下;eg:弛擔持刀。
⑤.久之:過了一會兒。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神情、態度;暇,空閑。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以」介詞,譯為「把」介詞結構後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應「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頭投向(狼)。
b.場主積薪其中(應積薪其中,省略介詞「於」。)
場主在那裡堆積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詞「於」。)
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d.屠戶乃奔倚其下(屠戶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詞「於」。)
屠戶就跑過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骨頭已經(扔)光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④.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屠戶)才明白前面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對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時間短語
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少頃 未幾 俄而 少時 久之

閱讀全文

與蘇科版初中語文古文常見通假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