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每篇文言文重要詞語解釋和重要語句的翻譯及通假字的總結
你好!
主要是每篇文言文的主要詞語解釋和通假字、古今異議的一個總結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❷ 高中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的所有通假字
《歸去來兮辭》曷不委心任去留 (通「何」,為什麼)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衡通專「橫」,與「縱」相對)景翳翳以屬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景通「影」,日光)《騰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 (「儼」通「嚴」,整治)雲銷雨霽 (「銷」通「消」,消失)所賴君子見機 (「機」通「幾」,預兆)《逍遙游》北冥有魚 「冥」通「溟」而征一國 「而」通「能」小不知及大知 「知」通「智」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旬有五日而後反 「有」通「又」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陳情表》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四十有四 (通「又」)
❸ 高中語文必修1-5通假字
1到4都有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讎:同「仇」;仇敵,仇人。「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於茲。」
反:同「返」返回。動詞。「人窮則反本。」
奉:同「捧兩手托著。動詞。「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❹ 高中必修一通假字及解釋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7、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8、使工以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於水中。
9、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10、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1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14、故振懾 同上。
15、設九賓 賓,通「儐」,儐相 (bīnxiàng) ,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1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
1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18、秦王方還柱走 同上
19、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
20、秦武陽奉地圖匣 同上。
21、 軻既取圖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葯囊提軻 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24、卒惶急無以擊軻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為 同上。
《鴻門宴》
26、距關 距,通「拒」,把守。
27、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
28、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1、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閡。
32、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❺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考通假字都有哪些
1.鄉,通「向」來:「自侯生果北鄉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餘里,廣詳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①通「趨」:「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史記·孫臏列傳》)。
②通「促」:「趣趙兵亟入關」(《史記·陳涉世家》)。
8.內,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無內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10.責,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更多知識點可關注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高中語文課程。
❻ 誰能給我人教版初高中(到高二必修五)語文的通假字(30個)和古今異義詞(最多15個)多謝!!
常見通假字匯釋153例
河北省磁縣一中張曉波
(註:參考文章多為初高中課本選文,選文在選入課本時很多已做修改,本文皆按原文。)
1、案 按 ⑴察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城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用手摁或壓。「則夢見夫人據案其身哭矣。」《訂鬼》
2、陌 百 數量詞,一百(錢)。「與竇娥燒一陌兒。」《竇娥怨》
3、頒 斑 花白頭發。「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齊桓晉文之事》
4、板 版 印刷用的文字或圖形。「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5、倍 背 背叛。「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6、弊 敝 困頓。「秦有餘力而制其弊」《過秦論》
7、拂 弼 輔弼。「人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辟 避 躲避。「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倄之戰》
9、辨 辯 辯解。「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答司馬諫議書》
10、材 才 才能。「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11、裁 才 剛剛。「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12、采 彩 色彩。「須臾成五采。」《登泰山記》
13、倉 蒼 青色。「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14、唱 倡 倡導。「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
15、鈔 抄 抄錄。「道中手自鈔錄。」(《指南錄》後序)
16、沈 沉 深沉。「暮靄沈沈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17、秤 稱 稱輕重。「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般涉調》高祖還鄉)
18、絀 黜 免職。「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屈原列傳》
19、卒 猝 倉猝。「群臣驚愕,卒起不意。」《荊軻刺秦王》
20、趣 促 催促。「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門豹治鄴》
21、厝 措 放置。「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2、錯 措 放置。「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23、得 德 感恩。「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24、雕 凋 枯落。「嶺嶠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葯》
25、丁 叮 叮囑。「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
26、頓 鈍 受挫折。「敵兵不頓而利可全。」《謀攻》
27、爾 耳 罷了。「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28、而 爾 你。「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29、反 返 返回。「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
30、奉 俸 俸祿。「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觸龍說趙太後》
31、不 否 (1)嗎,表疑問。「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不是這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32、父甫 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長樂王回深父。」《游褒禪山記》
33、復 覆 覆蓋。「中軒敞者為艙,篷復之。」《核舟記》
34、 彀 夠 能夠。「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
35、酤 沽 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訓儉示康》
36、故 固 本來。「此物故非西產。」《促織》
37、灌 盥 洗手。「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38、虧 詭 差異。「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察今》
39、函胡含糊聲音重濁而模糊。「南聲函胡,北音清越。」《石鍾山記》
40、曷 何 為什麼。「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41、蓋 盍 為什麼,怎麼「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42、衡 橫 (1)橫著。「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數學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裡來。今:從過去到現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往。(出處同上)古:計劃。今:規則,成例。
16.願為市鞍馬。(《木蘭詩》)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古:不願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古:山崗高地。今:把持和獨占。[註:隴同壟]
31.然而不能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古:這樣卻。今:轉折連詞。
32.人恆過,然後能改。(出處同上)古:這樣以後。今: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
33.肉食者鄙。(《曹劌論戰》)古:淺陋。今:粗俗,低下。
3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處同上)(1)犧牲。古: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2)加。古:虛誇,以少報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出處同上)古:案件。今:監獄。
36.然後嘆借者用心專,而少年之歲月為可惜也。(袁枚《黃生借書說》)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諸葛亮《出師表》)古: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今:言行惡劣,不道德。
3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處同上)古:眼淚。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嘗不嘆惜痛恨於桓靈也。(出處同上)古:遺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質或事物。
41.則久已病矣。(出處同上)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古:可惜,可嘆。今:值得憐憫。
❼ 高中語文的全部通假字、詞類活用
文言文復習•詞類活用
教學目標:本節課教學,近期目標力圖使學生弄清楚關於詞類活用高考考什麼,怎麼考;名詞活用的基本規律,以及如何運用規律解答試題。遠期目標引導學生運用本次課的方法,能自行歸納其他文言知識規律,給學生復習文言文一點方法指導。
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把練習中的句子所屬的名詞活用類型正確歸類,分析總結出名詞活用的常見規律,並加以概括化。2、指導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規律解答試題。
教學內容:以名詞活用為例,引導學生歸納名詞活用的一般規律,以及如何使用這些規律解答試題。同時引導學生課後以此為例,總結歸納其他詞類活用的規律。
教學步驟:
一、明確考點
1.明確考綱要求,使學生知道「考什麼」。
2005年《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閱讀的要求有:
1、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2、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2.明確高考題型,使學生知道「怎麼考」。
主要有兩大類:(課件展示)
⑴單獨設題。
比如,1998年上海高考試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D)
A.則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兩個蹲踞而背倚之
D.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⑵用某些實詞作為題眼設置在翻譯題中。
比如,2005年高考:
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東:名詞活用為動詞,向東敗逃)
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暮、朝:名詞活用為狀語)
明確:近幾年的高考更多地是採用這種設題形式,而且與我們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
明確本課內容:以名詞活用為例,引導學生歸納名詞活用的一般規律,以及如何使用這些規律解答試題。同時引導學生課後以此為例,總結歸納其他詞類活用的規律。
二、錦囊妙計
引導學生由概念走向課文內容,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能力。
提問:一、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並說明其用法。(課件展示)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⑶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⑷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⑸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隸使之。
⑻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⑼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⑽范增數目項王。
⑾吾師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⒀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⒁吾從而師之。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臨安舟行適臨汝。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⒆無乃爾是過與?
⒇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學生討論歸類,教師根據學生做題情況引導歸類: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⑴、⑷、⑹、⑻、⑽、⑾、⒃、⒅、⒆
名詞活用為狀語:⑵、⑶、⑺、⑼、⑿、⒀、⒂、⒄
名詞活用為使動詞:⑸
名詞活用為意動詞:⒁、⒇
提問:對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名詞活用為狀語中的句子還可以再歸類嗎?請找到歸類的標准。引導學生進一步歸類,思考、歸納活用的規律。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勸學》)
⑹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廉頗藺相如列傳》)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咽下)(《六國論》)
規律一:能願動詞後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課件展示)
⑷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種植)(《寡人之於國也》)
⒆無乃爾是過與?(過:責備)(《季氏將伐顓臾》
規律二:代詞前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因為代詞不受名詞修飾。(課件展示)
⑻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帝王:稱帝稱王)(《過秦論》)
⑾吾師道也……(師:學習)(《師說》)
規律三:名詞與名詞連用,如果二者不是並列、偏正、判斷等關系,而是主謂關系、動賓關系或動補關系,那麼其中必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課件展示)
⑽范增數目項王。(目:使眼色)(《鴻門宴》)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稱王)(《齊桓晉文之事》)
規律四: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後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課件展示)
⑵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向上,下:向下)(《勸學》)
⑿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國論》)
⒀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南:向南,西:向西)(《過秦論》)
規律五:表示時間、方位的名詞常常活用為狀語。(課件展示)
⑶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目:親眼,耳:親耳)(《石鍾山記》
⑺人皆得以隸使之。(隸:像對奴隸一樣)(《五人墓碑記》)
⑼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用船)(《黔之驢》)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鴻門宴》)
⒄余自臨安舟行適臨汝。(船:乘船)(《石鍾山記》)
規律六:就一般情況說,凡動詞前面的名詞在意思上不能認為是用作主語的,就應該認為是用作狀語。(課件展示)
⑸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臣:使……為臣)(《韓信拜將》)
⒁吾從而師之。(師:以……為老師)(《師說》)
⒇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賓客:以……為賓客)(《《傷仲永》)
規律七:不能帶賓語的名詞帶有賓語,活用為使動或意動詞。(課件展示)
提問:以上歸納的規律能用更精煉的語言表述以便記憶和運用嗎?
教師明確:(課件展示)
名詞活用歌
名詞連用多活用,代前副後謂語通。
不能帶兵強帶賓,多是意動或使動。
謂前不願作主語,時間方位狀語共。
區分活用看仔細,切記放在句子中。
三、牛刀小試
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解決疑難,以形成能力。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課件展示)
(一)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⑴夜縋而出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夜:名詞活用為狀語,在晚上)
⑵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很難的。鄙:名詞活用為意動詞,把……作為邊境)
⑶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東:名詞活用為狀語,在東邊;封:名詞活用為使動詞,使……成為邊界)
⑷秦伯說,與鄭人盟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盟:名詞活用為動詞,訂盟約)
(二)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國為華,不聞以妾與馬。」
——節選自《國語•魯語上》
⑴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翻譯: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時期做國相,家中沒有穿絲綢的妾婦,馬也不喂糧食。相:名詞活用為動詞,做國相;衣:名詞活用為動詞,穿)
⑵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人們大概會認為您是吝嗇,而且使國家也顯得不光彩。華:名次活用使動詞,使……光彩)
⑶無乃非相人者乎(這恐怕不是做國相的人應該做的吧!相:名詞活用為動詞,做國相)
(三)齊女徐吾者,與鄰婦合燭①夜②織,吾貧而燭不繼,鄰婦請先無與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後,掃塵以待,為貧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益明,去一人燭不為暗,何愛東壁餘光?幸分之!」鄰婦遂復與織。
——節選自劉向《列女傳》
(翻譯:齊國有一個叫徐吾的女子,跟鄰家的婦女合夥出錢買蠟燭晚上織布。徐吾家貧,不能繼續出錢買蠟燭,鄰家的婦人就叫她晚上不要來了。徐吾說:「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來,常常是最後回去,把房子打掃得乾乾凈凈來等待織布,就是因為貧窮啊。現在整個房子里邊,增加一個人蠟燭不會更加明亮,減少一個人蠟燭不會因此變暗,何必吝惜照在東邊牆壁上剩餘的燭光呢?請把它分給我吧!」鄰家的婦人於是跟她一起織布)
①燭:名詞活用為動詞,買蠟燭;②夜:名詞活用為狀語;③夜:名詞活用為動詞,夜織;④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四、布置作業 (課件展示)
1、閱讀《高考備考指南》(系統復習)P92-131、《手冊》詞類活用內容,按照本課的做法自己總結歸納其他詞類活用的規律。
2、完成《高考備考指南》(專題訓練)P77-96有關詞類活用練習題。
詞類活用課堂練習
一、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並說明其用法。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⑶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⑷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⑸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隸使之。
⑻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⑼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⑾吾師道也……
⑿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⒀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⒁吾從而師之。
⒂常以身翼蔽沛公。
⒃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⒄余自臨安舟行適臨汝。
⒅范增數目項王。
⒆無乃爾是過與?
⒇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二、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
(一)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夜縋而出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秦伯說,與鄭人盟。
(二)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國為華,不聞以妾與馬。」
——節選自《國語•魯語上》
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
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
無乃非相人者乎!
(三)齊女徐吾者,與鄰婦合燭①夜②織,吾貧而燭不繼,鄰婦請先無與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後,掃塵以待,為貧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益明,去一人燭不為暗,何愛東壁餘光?幸分之!」鄰婦遂復與織。
——節選自劉向《列女傳》
❽ 高中常見通假字有哪些
高中語文文言文 有很多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 (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 (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7、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8、使工以葯淬火 (淬,通「焠」,cuì,
淬火,燒刃使紅,漬於水中。)
9、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10、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12、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1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14、故振懾 同上。 15、設九賓 賓,通「儐」,儐相 (bīn xiàng)
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1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 1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18、秦王方還柱走 同上
19、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 20、秦武陽奉地圖匣 同上。 21、 軻既取圖奉之 同上。 22、以其所奉葯囊提軻 同上。
23、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倉促,突然。24、卒惶急無以擊軻 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為 同上。 《鴻門宴》
26、距關 距,通「拒」,把守。 27、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28、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 31、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32、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必修二
《詩經兩首》
34、匪來貿絲。 (匪,通「非」,不是。) 35、於嗟鳩兮。 (於,通「吁」,嘆詞。) 36、猶可說也。 (說,通「脫」,解脫。) 37、隰則有泮。 (泮,通「畔」,邊、岸。)38、歲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爾維何。 (爾,通「 」,花盛開的樣子。)《離騷》
40、偭秦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措施。) 41、忳鬱邑余侘傺兮。 (鬱邑,通「鬱悒」,憂愁。)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43、延佇乎吾將反。 (反,通「返」)
❾ 高中語文選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異義總結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
鄒忌修八尺有餘(有,)
徐公來,孰視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與慮(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一厝朔東(厝,)
無隴斷焉(隴,)
裨補闕漏(闕,)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
發閭左 戍漁陽九百人(,)
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堅執銳(被,)
2、古今異義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間,)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
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獄,)
忠之屬也(忠,)
可以一戰(可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
窺鏡而自視(窺,)
暮寢而思之(寢,)
今齊地方千里(地方,)
能謗譏市朝者(謗譏,)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鍾,)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發於畎畝之中(發,)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舉,)
征於色(征,)
發於聲(發,)
而後喻(喻,)
河陽之北(陽,)
達於漢陰(陰,)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曾,)
荷擔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長息(息,)
雖我之死(雖,)
懼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痛恨,)
臨表涕零(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誠宜開張聖聽(開張,)
臣本布衣(布衣,)
遂許先帝以驅馳(驅馳,)
3、詞類活用
用法歸納:
(1)使動用法:分為A、動詞的使動用法;B、名詞的使動用法;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2)意動用法:分為A、形容詞的意動用法;B、名詞的意動用法;C、為動用法
(3)名詞活用為動詞
(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5)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6)名詞活用為狀語:分為:A、表示方位、處所的名詞作狀語;B、表示工具或依據的名詞作狀語;C、表示對人的態度的名詞作狀語;D、表示比喻的名詞作狀語;E、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的名詞作狀語。
技巧提示:結合具體語境去理解、記憶。
特別警示:在復習與解答此部分試題是一定不要鼓勵地去死記硬背,要學會用練習的觀點,將字詞以及其他基礎知識放到句子中,放到具體的語境中,放到具體的篇章中,放到具體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與記憶,這樣才不至於偏離具體的軌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名詞活用作動詞,參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公將鼓之(鼓,名詞做動詞,擊鼓)
朝服衣冠(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貧困、痛苦)
人恆過,然後能改(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飢餓)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
懲山北之塞(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苦於)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詞「不」前,加強否定語氣,連)
面山而居(面:名詞用作動詞,向著,對著)
此皆良實(良實:)
優劣得所(優劣:)
攘除奸凶(攘除:)
親賢臣,遠小人(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