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漫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閱讀自然社會生活,讓琅琅書聲伴隨著閱讀實踐,引導學生以課本為基點進行輻射性閱讀,還要以閱讀激勵學生創作,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指導課外閱讀學習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探討關注的熱點,但長期以來,閱讀的指導教學都限定在課內教學上,缺乏課外的延伸閱讀,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對於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補充,對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有顯著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要實施課內課外閱讀並行的教學模式,促進語文閱讀教學。
一、教師應該理清課外閱讀與考試的關系閱讀本身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閱讀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增進學生的情感;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我國有句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只要書讀得多了,寫起文章來有如神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同樣是說閱讀對於語言表達以及寫作的重要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是閱讀對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課外閱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必然有助於考試成績的提高。
況且,現代考試已經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考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更注重綜合能力的考察,閱讀本來就是考試的重要內容,再加上寫作,更是占據了語文考試的較大比重,而寫作本身與閱讀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語文的課外閱讀對於考試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認清閱讀與考試之間的這種關系,不要因小失大。二、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享受新課標強調養成良好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要貫徹閱讀教學的始終。依據這一準則,應採取如下措施: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不必強行規定閱讀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要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自覺行動。
其次,教師要拋棄「和學習無關的書是雜書」的觀念,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里引出來,引到廣闊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就沒有閱讀水平的理性飛躍。教師要多向學生推薦一些貼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讓學生在閑暇時閱讀並從中得到熏陶。最後,在教師的推薦下逐步過渡到學生推薦,師生共同推薦,追求一種「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至樂境界,使讀書成為學生在課餘生活中最難割捨的一個項目。三、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讀物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籍和閱讀內容的過程,但由於高中生缺乏課外閱讀經驗,無法在大量書籍中選取適合自己的讀物,有時他們會選擇自己有興趣但對成長無益的書籍,浪費時間和精力。為此,語文教師要根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給學生推薦適宜的讀物。讀物的選擇可以與語文教材密切相關,作為課文的延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師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閱讀《紅樓夢》;學習《再別康橋》時,可以讓學生閱讀徐志摩其他優秀散文等。
高中生正處於對知識的渴望時期,需要多方面的營養,教師給學生推薦的讀物不應局限於某一領域,而應該廣泛涉及政治、科學、文學、歷史等諸多領域。讀物的體裁要不拘一格、百家爭鳴,包括小說、傳記、日記、散文、詩歌等,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內容豐富、人文性強的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收獲》、《意林》等。
四、強化課外閱讀方法指導高中生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也形成了初步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並且這一階段的學生身心處於高速發展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具備一定的閱讀興趣,是開展課外閱讀的良好時機。但是由於課程學習的壓力以及閱讀習慣尚未形成的緣故,高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專業的閱讀方法指導。教師應教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鍛煉其在閱讀中獲得知識的能力,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其形成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閱讀書目的能力,讓其能夠選擇合適的書目,運用合適的方法閱讀書目,在閱讀後有所收獲,最終實現課外閱讀的價值。但是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並非單方面的講授,而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機互動,需要教師喚起學生主動閱讀,主動交流的意識,讓學生以興趣為導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五、教師積極評價和反饋課外閱讀活動是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而展開的興趣活動,教師不便於監督,也無法掌握閱讀效果。
同時由於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很多學生會存在僥幸心理,不認真選擇課外讀物、不認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選擇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課外讀物等情況都可能發生。因此教師可以採用科學的評價和反饋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比如讓學生定期交讀後感、在班級組織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會、為同學推薦優秀閱讀材料等,同時對在讀後感、交流會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和推薦較多優秀閱讀資料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對表現較差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批評和鼓勵。教師的角度和評價可以充分鼓勵和帶動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閱讀,是課外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氛圍。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嚴格限定學生的閱讀時間,避免學生的拖延和佔用其他學科的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結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與一般閱讀所不同的是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實踐活動。其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形成一種能力。它不僅應該包括上述閱讀的內涵,而且還必須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培養學生作為現代人所需要的閱讀技能為重要任務,以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的視野為最高理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❷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內容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他們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總目標中也指出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感受與體驗」,「有較強的文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個性,關注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各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為其終身閱讀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分析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於統一的教材和單一的思維方式,多用講授和訓練的方法向學生傳播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和語文智力。閱讀教學也常常忽略閱讀的本質,表現為分析教學、肢解教學和表演教學,忽視了學生內在的體驗和感受,課堂常被****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為所統治。教師關注的只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訓練達到的水平等,至於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的培養、主體意識的形成則被認為根本不關語文教師的事,也根本不將其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結果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先入為主,人雲亦雲,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學生的個性、想像力、創造力都受到壓抑。最終學生被雕琢成一個模樣,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真實的自我被泯滅,直至完全失去了個性發展的慾望。
筆者對所任教兩個班級的閱讀情況作調查發現:85%的學生喜歡閱讀,卻不喜歡上語文閱讀課,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語文教學自身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過於單一,為應付高考教師多將目標集中在知識技能的獲得上,而忽視了德育目標、情感目標、美育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落實,學生的個性情感得不到發展。
其次,教學內容上忽視學生主體的需求和特點,沒有從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生閱讀興趣出發來理解和挖掘教材內容。
再次,學生個體學習存在差異性,而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統一的評價標准來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抑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與表達。
要想盡快投身於二期課改的實踐,就必須切實轉變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想切實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狀況,就必須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引閱讀教學實踐,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何事物形成的基礎都是多方面的,就個性化閱讀教學而言,也是在很多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其中,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智力觀下的教育,依靠考試來區分學生智力的高低及學校的教育效果。這樣實際上是過分強調了預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否定了其他智能,使學生身上很多的重要潛能得不到開發,造成他們中有些人雖然成績很好,但走上社會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是人才的浪費。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開發學生的智能,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施教,並根據智能發展的軌跡評價學生。學校應該在人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智能的情景,給每個人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有所不同,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方向進行調整。
多元智能理論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智能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每位語文教師必須去研究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學生的智能特性,允許並鼓勵學生採用適合個人特點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不能強求統一。語文能力可分為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語言、領悟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多元智能」的綜合。比如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對文章的領悟不僅需要語言智能,還要具備空間想像力、內省能力等。
此外,人本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個性心理學等的發展也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三、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探索
個性化閱讀教學強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珍視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並為之營造相適應的教學環境,開發各類學生的閱讀潛能,讓閱讀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台,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那麼,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展個性,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
1.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首先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來實現學生的自主性閱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就會自己要學,主動去學,當學生自己想讀、要讀、去讀,就能實現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而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得自己先產生興趣,在閱讀時透過語言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讀出自己的審美情趣、獨特見解、深刻反思,讀出作者巧妙的謀篇布局,精巧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抒發,別致的材料選擇等,來感染學生。筆者在與學生共同閱讀史鐵生的《合歡樹》一文時,我結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與地壇》談了自己對於史鐵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結合自己的經歷談了對親情的體驗;而臨近尾聲,在談到合歡樹的象徵意義時,我又發出了「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感慨,此時我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躍躍欲試。大家紛紛發表意見,多數同學認為這並不是一顆平常的樹,它牽系著史鐵生母子之間的深情。而有位學生的發言得到了我的嘉獎:「作者以合歡樹為題應該就是為了借『合歡』來寄託他們母子之間無法實現的遺憾吧,讀完了課文再領會題意,讓人不禁為作者感到遺憾,而我們在座的都應該要慶幸自己的幸運,我們要及時感謝和回報我們的父母啊。」能這樣說證明這位學生已經能結合自己的體驗來感悟作品了,並且這樣的話從學生口中說出來的影響力可是遠勝於教師的說教啊。果然,在隨筆中有許多同學自發閱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對於母親的那份愛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遺憾的情感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擁有的親情的那份珍視,紛紛談出了自己的個性化體驗,而這一點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的積極性,激發起他們閱讀的自主性。比如通過影視作品、音樂、話劇等輔助手段的應用都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採的形式中找到自己閱讀的出發點,養成自主性閱讀,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此外,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以長久保持,教師還應多採用鼓勵的語言,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對自我負責,從而與他人合作,完成自主閱讀;同時也要及時引導,使學生能不斷反思自己,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個性差異,及時根據目標調整學習計劃,有效管理自己的閱讀行為。
2.提高學生閱讀的創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正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從而喚醒學生自己的生命感和價值感。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發展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強調在閱讀過程中理解作者的創作主旨,鼓勵學生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❸ 淺析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但高中語文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強,更應該強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但現今狹窄的應試課程,僵化的語文教材,導致學生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對語文閱讀毫無興趣可言,又何能談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本文就課外閱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為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外 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由於高考的緣故,只重應付考試,不重培養素質。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偏向: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考點,不注重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文化內涵;只注重學生學習的進度,不注重學生心靈的美育陶冶;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唯教本、學本、考本至上,搞編題、做題、講題戰術。而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的語文教學,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殺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強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從而導致學生的理想模糊,知識狹窄,文化膚淺,心理脆弱,最後,連語文學習的興趣也盪然無存。探索語文素質教育,就必須勇於打破「一切服從應試」的一統天下,突破舊的教育教學體制,開拓幾塊挑戰應試、超越應試的「實驗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於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的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 為了突破狹窄的應試課程,突破僵化的語文教材,使學生能夠對其所學的語文有所興趣,我認為擴展閱讀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時段的語文,正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想,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來對待每個事物。「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學生要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並能運用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多種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課外的閱讀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面。應如何帶動學生課外的閱讀性,本人認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 開放性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閱讀那樣運用語感、語素等要素進行細微評價,而要採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對課外閱讀量、閱讀面進行評價等。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 」要博覽群書,要涉及名家名篇,現代、當代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報刊,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要使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評價的標准,不能「一刀切」,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讀的健康有益的書,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只要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新發現的好書進行閱讀,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評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重過程原則 如應付高考一樣,每個成功收獲會從成績中得出結論,而從課外閱讀的效果來看,短時間內是看不到結果的,它是一個「積累於現在,得益於未來」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過程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淡化課外閱讀結果的評價,以他們自身的思想吸收得益為主。 三 導向性原則 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分強調評價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外閱讀評價是建立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 會讀書,善讀書原則 積極參加讀後敘述課、評價課等語文活動課。上好讀書筆記交流課,並運用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多種方法,寫好讀書筆記。堅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評價型讀書心得或摘抄型、提綱型讀書筆記,字數不限。有條件的建立自己的書庫,不斷充實書目,並按類別編號歸檔,不斷增加自己的收獲感,增加閱讀興趣。 五 信息化原則 現在的學生除了去圖書館獲得更多的閱讀材料外,運用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網,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功能,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在閱讀方面有了選擇性,學生也更願意去學習和閱讀更多的知識,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課外閱讀的建立和發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師和學生突破了「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應試觀念的束縛,從這一看起來小做起來難的環節出發,樹立了一種嶄新的學習觀念。
❹ 高中語文考試反思800字
這次語文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粗略看後就急於下筆,,導致閱讀部分成績不理想,得分太少。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語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個知識點,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要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不要總是依賴答案,培養自己的信心。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越到關鍵時候,所表現的習慣越要接近平時練習。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要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從作者和中心句里找出文章主題,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鼓勵自己。
❺ 課外閱讀與反思筆記 1000字左右 最好是名著 急急急 本人在線等待 請快
開展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中學學科教學常規》都明確規定:中學生要開展課外活動,每周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00字。事實上,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外閱讀的確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手段。然而,據筆者觀察,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情況並不理想。有的是蜻蜓點水,聊勝於無;有的是花拳綉腿,流於形式;有的是信馬由韁,漫無目的;還有的,則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凡此種種,根本原因有兩點:對課外閱讀的意義認識不足;具體操作過程中措施不力。
一、認識到位
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與補充。知識是廣博的、聯系的,尤其是語文。課本的功能只相當於一個例子、一塊試驗田、一把鑰匙,更廣闊豐富、更生動多變——更精彩的世界在課外。因此,每當接手一批新生,筆者都要向他們鼓吹「大語文」的思想。一要他們理解一個不等式——語文≠《語文》,即語文這門功課不等於《語文》這本教材,語文的天地要廣闊得多。二要他們明確一個要求:兩隻眼睛看書——一隻眼睛看課內,一隻眼睛看課外。例如,學習《〈論語〉兩章》,僅涉及課文和課文註解以及教參提供的一些資料,無論從《論語》的重要地位看,還是從應付考試,從社會對高中生的要求看,都是不夠的。因此,筆者便將《論語》中的精彩語段用投影的形式提供給學生,並不布置學生課外閱讀《論語》。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觀;不僅知道是位義正辭嚴的聖人,還領略了其莞爾而笑的長者風度;同時,《論語》中大量的閃爍著思想、道德與智慧火花的格言,更讓學生受益無窮。
許多家長不支持孩子課外閱讀,甚至學生本人對課外閱讀也態度冷漠,原因就在於怕課外閱讀擠了課內學習,影響了學習成績。那麼實際情況怎麼樣呢?我的看法是,課外閱讀對課內學習不但沒有負影響,相反,還具有直接而明顯的促進作用。
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據有關心理學的調查表明,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及內容與課內立理解課文有密切關系,前者對後者的影響不但直接而且明顯。」筆者多年來的教學時間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通過開展課外閱讀,學生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濃厚了語文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得到了大面積的提高。在全市七所農村完中中,筆者所帶班級1996年會考和高考均分均居第一,1997年高考均分再居榜首。同時,一些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一步補充營養,成績有明顯突破。學生普遍反映,語文學習沒有題山題海的苦處,卻有獲得成功的喜悅。這不能不歸功於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促進了課內學習,而課內學習成績的提高又刺激了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這樣,課外、課內便形成了良性循環,學生嘗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真切地感受到了課外閱讀的意義。
課外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精神。課內學習雖然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學什麼由不得學生,怎樣學也往往由教師設計,答案總以教參為准,哪怕教參有欠缺甚至有錯誤,因為「拿分要緊」因此課內學習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獨立和自主。課外閱讀就不同,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精神。讀什麼,怎樣讀,接受哪一種觀點,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自主地選擇。學生從課內學習步入課外閱讀,就好像關在房間擺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門走進了大自然。
二、措施到位
要把課外閱讀開展好,除了認識到位,還需要措施到位。沒有得力的措施,課外閱讀想得再好,也是水中月鏡中花。筆者在多年的摸索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措施的重要性。在具體操作中,筆者做到「五有」:
一有指導。包括常規指導和專題指導。常規指導,如中學生適合讀哪些書,在什麼時間讀,是精讀還是泛讀,怎樣做讀書筆記,等等。專題指導,包括明確閱讀目標、推薦閱讀書目、布置閱讀要求。例如在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時,為了配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筆者要求學生進行專題閱讀,搜集愛國名言50條。推薦閱讀書目:《古代詩文名句錄》,《中國古代名句辭典》,《名言大觀》以及屈原、杜甫、陸游、文天祥、秋瑾、周恩來等人的詩文選。
二有筆記。古人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做筆記對學生大有好處。把課外閱讀中的計精華摘錄下來,以後反復玩味,漸漸消化吸收,成為課內學習的養料,促進課內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擁有一本內容豐富、設計精緻的讀書筆記,等於擁有一片色彩繽紛的小天地,擁有一份自得其樂的好心境。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認識興趣」。有了這,學生便在不自覺中走近語文了。
三有檢查。課外閱讀筆記半月一查,常抓不懈。檢查包括:閱讀內容是否合適、材料摘抄是否准確、數量是否充分、書寫是否清楚。並將檢查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促進和完善學生的課外閱讀。
四有交流。每學期開展二到三次讀書筆記交流活動,這一活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彌補農村中學圖書條件差的缺陷;刺激疏於閱讀摘錄的學生多讀多記;溝通學生之間的聯系,活躍學習氣奮。有時教師也參與讀書交流,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告訴學生,把自己大量的讀書筆記提供給學生,這時,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就不僅僅是增廣學生知識,更是一種重於言教的榜樣的感召力和師生之間的融洽。
五有刊物。當課外閱讀開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時,筆者便組織學生創辦活動刊物。例如,1997年上半年,高一第二學期,組織創辦了課外閱讀物《百草園》。具體做法是:一、分組(成語典故組、書法朗讀組、文言閱讀組)閱讀,搜集材料;二、小組篩選,編排刻寫;三、編委審定,印刷裝訂;四、人手一冊,交流學習。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投入了滿腔熱情。很多人第一次做「編排設計」,很多人第一次刻寫蠟紙,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刻印了裝訂成冊,他們獲得了嘗試的滿足和成功的喜悅。當然,這一份刊物辦得並不十分理想,但正如《百草園》題辭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魯迅語)
在課外閱讀的開展過程中,筆者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二要教師有深遠的目光,廣闊的知識面和常抓不懈的恆心。只有這樣,課外閱讀的開展才能做到措施到位。
社會的飛速發展,對語文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高考上海卷大作文題是「我看課外閱讀」,小作文是要求推薦一部電影(電視劇或戲劇作品)。這類考題順應了社會的要求,是一種極好的導向,它利用高考的巨大影響力,為語文教學沿著培養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正確方向發展導航。課外閱讀確實是這一正確方向下的一片廣闊天地,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意義,切實抓好課外閱讀,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任務,也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
❻ 如何上好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活動反思
。
二、推薦讀物來自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能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小學生過早地閱讀內容繁雜、語言艱深的書籍,不僅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有損健康,而且因為無法理解,會養成看書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壞習慣。因此,教師在向學生推薦讀物時,要注意適合學生實際水平。
2.推薦的書籍思想內容要正確健康,符合教育方針和時代的需要。小學生識別能力差,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閱讀思想正確、健康的作品。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從思想上、感情上對一些低級庸俗的黃色書刊產生反感,堅決拋棄。另外,過多地揭露社會陰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給小學生閱讀。
3.推薦的書籍語言要生活活潑、規范。讀物的語言文字應明白流暢、生動
❼ 語文課外閱讀反思
哪一篇,隨便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