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思維可視化教學法
思維可視化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如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
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推進語文的思考深度,讓學生在大腦中構建起科學的思維模式,從而形成從語言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規律,提升了語言文字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2、三力三度教學法
三力三度教學法是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用扎實的學養力成就課的廣度,用廣博的閱讀力成就課的厚度,用敏銳的思考力成就課的深度,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一種有效方法。
3、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應該針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調整和完善,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讀寫一體教學法
「讀寫一體」專題教學法,是以語文教材內容為「基礎閱讀」篇目,師生共同整合相關學習材料,精心設計專題教學內容,師生共選「拓展閱讀」篇目供大部分同學們研讀,「挑戰閱讀」篇目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研讀。
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課前做批註,寫閱讀感受;課堂上再做批註,寫作思考認識等;課下寫作隨筆、摘評、專題報告等。讀寫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5、思維導圖法
語文教學中研究和運用思維導圖法,有助於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有助於建構語文學科特色,豐富校本課程資源;有助於探究語文教與學創新之法,提升教學效率。思維導圖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包括筆記法、記憶法、知識整合法、演講法、閱讀法、寫作法、答題法等,為學生有效、高效學習語文開辟新境。
『貳』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近三十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語文課程的發展呈現出生活化、多樣化,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只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語文教學方法就有十種之多: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SQ3R學習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觀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討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等,如此這般,不一而足。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
http://www.yout.cn/Lunwen/Lvsee_11722599/
二、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http://ywjxw.lsxy.com/criterion/
『叄』 高中語文zuixin教學方法有哪些
把電子教學與常規教學相結合,我認為較合適。
『肆』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啟與發中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啟發式教學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
一、鑽研教材,尋找教學的突破口
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採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鑽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並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而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另外,教師還可採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像,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情,然後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
二、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
三、開拓思路,輔助多種教學手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還應輔之以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在教《阿Q正傳》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上《〈吶喊〉自序》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閱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讓學生編演其中的一些片斷。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起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逐漸深入的,有如剝筍般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從現象剖析本質的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實現有效自學,尤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自讀篇目,這是學生運用啟發式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實驗田」。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並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
『伍』 高中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啊請賜教!
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式、討論式、分析式、提問式
新形勢下的探索; 自主探內究法----先鼓勵學生容自己看書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自己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能夠進行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夠進行合作。
『陸』 高中語文教學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現代閱讀教學論研究專家劉守立先生指出:「閱讀心理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認識的心理發展過程,整體感知,形成整體印象,然後揣摩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最後再回到文章整體上去,獲得發展了的整體印象。」簡單地說,閱讀教學應該遵循「整體——局部——整體」這樣一個閱讀規律。
本文所指的「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是指學生通過課文的文字表達,獲得關於閱讀文本的形式和內容的初步印象,是對文章初步的領悟和體會,它是「深入局部」的先決條件,是揣摩語言的基礎,是進行其它一切學習的前提。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整體感知」存在的誤區
自《新課程標准》提出「整體把握」之後,我們已經越來越重視以簡馭繁地把握整篇課文,通過對文本精巧的處理,讓學生逐漸形成對課文主線的把握能力。但對怎樣立足教材,進行有效地整體感知,很多老師很迷茫,無從下手,具體表現在:
1、匆忙研讀,淺嘗輒止
有的教師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有所忽視。才初讀一遍課文,教師就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句、哪一段,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結果,學生所說的只是些枝節、瑣碎的東西,所提的問題比較膚淺,對主要內容的感知也比較片面。
2、注重內容,忽視形式
很多教師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往往只注重課文內容,而忽視了言語形式。文章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句、段、篇的結構和恰當的表達方法來顯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結構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3、放任自流,缺乏指導
課堂上,教師往往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來整體感知,由於教師缺乏方法的指導,學習的提示,放任自流,學生的學習往往是不得要領。
二、整體感知的要義
1、學生是閱讀行為的發出者,是閱讀的主體
基於這一認識,整體感知必須以學生主動自覺的閱讀為前提,教師的作用在於調控目標,積極引導,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和興趣。
2、整體感知強調閱讀的整體性
這里的「整體」大體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學生對課文有一個認知的整體;二是指閱讀時要著眼於主幹,對課文能「觀其大略」;三是能夠整合課文,把比較多的內容綜合起來,對幾種事物、幾個部分、幾個階段具有一定的綜合關照能力。
3、整體感知不適合所有課文
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視具體情況而定。王榮生先生指出:「整體感知的完整表述應該是——用整體感知的方式閱讀適宜於整體感知的文本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三、閱讀教學中整體感知的策略
筆者認為,「整體感知」並不等於學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師引導的。一名稱職的語文教師,要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實際,創設有效環節,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材料內容和形式),讓課文中的「人」有個整體形象,讓課文中的「事」有個整體概念,讓課文中的「景物」有個整體輪廓,讓課文中的「問題」有個整體思考,促進學生深入學習課文。
(一)、把握主要內容
葉聖陶先生說過:閱讀文章的第一步應是「通讀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初讀階段,必須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語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地了解。但是,由於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和理解是零散的,缺乏條理的,所以,閱讀後必須要歸納、整理、概括、提煉,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優化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1、抓基本要素
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引導學生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並合理組織它們,就是文本的主要內容。
2、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有的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題目擴展法
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武松打虎》
師:課文預習過了吧,誰能根據課題,用一句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了一隻老虎。
師:打虎之前,武松在干什麼?
生:武松在酒館里喝了十五碗酒。
師:武松又是怎麼打死老虎的?
生:武松用拳頭打死了老虎。
師:用拳頭打死的,我們可以用這個詞語:赤手空拳。誰能把這些內容連起來說完整?
這篇課文很長,讓學生根據課題,用一句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一篇冗長的文章就在學生的頭腦中轉化成了飲酒、上岡、打虎、下岡幾個主要片段,使學生整體把握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4、抓關鍵詞
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關鍵詞不可忽視。課文中的有些關鍵句往往對課文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抓住這些關鍵詞,把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使語言訓練的內容相互聯系,整體推進。
5、抓人物關系
有些寫人的文章,只要引導學生了解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就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天上偷來的火種》是新教材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取材於希臘神話。課文中出現了「普羅米修斯、阿波羅、宙斯、海格立斯」這幾位神的名字,這些名字不僅難讀,而且學生也不了解。但是,教學時,如果我們能理清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也就掌握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來整體感知並概括交流。(1)課文我們已經預習過了,文中出現了哪幾位神?邊交流邊板書,並追問學生: 普羅米修斯?阿波羅?宙斯?海格立斯?(通過交流或藉助課文後面的注釋,對人物有個初步了解)(2)課文按偷取火種的起因、經過、結果,可分為四個部分,他們分別可概括哪四個部分?(板書:無火——偷火——受罰——獲救)(3)根據人物之間發生的事情,連起來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整體感知時,通過預習交流,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文章的故事情節、發展脈絡、人物的行為表現已經清楚了,通過這個活動,既讓學生理清人物關系、情節,又自然地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
(二)、把握結構思路
1、探尋文本思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葉聖陶)。只有循著文章的思路閱讀,才能准確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構思文章的匠心和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功力。思路常通過線索和脈絡來表現,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因此,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教師要能組織學生探尋思路,穿成網路,連成提綱,進而把握全文內容。
2、了解結構布局
結構布局是解決文本「言之有序」的問題,在實施整體感知時,也可以抓住文本結構布局來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三)、把握情感因素
教材中蘊孕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時把握這些情感因素,開掘情感的源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以至達到忘我的境界。
1、奠定情感基調
不同的課文表達著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發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作為教師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階段,為文章確定一個基調,可以從全局、整體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2、理清情感層次
古人雲「情者文之徑,辭者文之緯」。優秀的文章,「情」往往潛隱於「辭」中,形成一條情感發展線,體現了情感變化的層次性。理清情感層次,讓學生整體感知情感的變化,有助於學生正確體驗、感悟、理解。教學時,唯有理清了這條情感線才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晏子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
綜上所述,「整體感知」是「深入局部」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師們要在「教」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指導他們以正確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充分的「整體感知」,然後以感知的收獲指導進一步的學習,提高我們閱讀教學的效率。
『柒』 幾種有效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啟與發中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啟發式教學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一、鑽研教材,尋找教學的突破口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採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鑽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並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而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另外,教師還可採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像,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情,然後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二、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三、開拓思路,輔助多種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還應輔之以多樣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如在教《阿Q正傳》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電影《阿Q正傳》;上《〈吶喊〉自序》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查閱魯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讓學生編演其中的一些片斷。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起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啟發式教學的過程是逐漸深入的,有如剝筍般將文章的內涵、事物蘊含的道理呈現在學生面前。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從現象剖析本質的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實現有效自學,尤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自讀篇目,這是學生運用啟發式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實驗田」。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並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
『捌』 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散文的教學方法主要是:1、從抒情的角度,引導學生對場景渲染,人物形態,心版理活動進行描繪。2、從寓權意的角度,散文除了抒情之外,也要有深刻的主題思想,可以圍繞文章的歷史意義,道德意義,紀念意義,社會意義等來提煉中心思想。3、對散文中的優美詞彙,引導學生理解含義,並能熟練運用。4、引導學生寫一篇短小精湛的散文。作文可規定類似至少用幾個四字成語,或至少引用一句古詩之類的,這個內容的添加有助於學生提高文筆的優美,聲情並茂。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