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霈《中國文學的鑒賞》摘要總結
最佳答案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
⑵ 求高中人教版語文讀本所有文章目錄!高分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語文讀本第一冊
1 地球,我的母親
2 太陽吟
3 大堰河
4 現代舊體詩詞五首
5 現代詩四首
6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7 當代詩三首
8 異域詩抄西風頌
9 歡樂頌
10 青春頌
11 詩六首
12 清塘荷韻
13 在海邊
14 垂釣
15 溫州的蹤跡(節選)
16 牡丹的拒絕
17 短文兩篇
18 域外風情散文兩篇
19 雅舍
20 沙田山居
21 書房的窗子
22 紅房子
23 在嶺南大學黃花崗紀念會的演說
24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
25 未有天才之前
26 「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
27 奧林匹克精神
28 嬰兒
29 自由、幸福和榮譽
30 根(節選)
31 林肯演講詞兩篇
32 假如我是「黑人」(節選)
33 為什麼我們不能等待
34 諾貝爾和平獎辭
35 西安這座城
36 上海的弄堂
37 底層(節選)
38 羅馬的旗幟
39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40 最後一百年
41 覓渡,覓渡,渡何處?
42 《我的精神家園》自序
43 貝多芬百年祭
44 列夫·托爾斯泰最後的日子
45 彌蓋朗琪羅
46 鄭伯克段於鄢
47 重耳之亡
48 召公諫厲王弭謗
49 齊桓公求管仲
50 荊軻刺秦王
51 晏子故事兩則
52 季氏將伐顓臾
53 魚我所欲也
54 非攻
55 庖丁解牛
56 謀攻
57 五蠹
58 學記三則
59 詩五首
60 詞三首
61 元曲七首
62 《論語》
63 《吶喊》
64 《普希金抒情詩選》
65 語言運用和語境
66 規范
67 簡明
68 連貫
69 得體
70 怎樣過語文關
71 我的國文啟蒙
72 談談寫作
73 寫作的「雙重轉化」性
74 閑說作文
第二冊
1 春風沉醉的晚上
2 梅雨之夕
3 伊豆的舞女
4 斷魂槍
5 哦,香雪
6 圍牆
7 啼笑因緣(節選)
8 安娜之死
9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10 隔膜
11 一點比喻
12 搗鬼心傳
13 論蔣干
14 鼓上蚤另有重用
15 二諸葛狀告趙樹理
16 哀「八旗子弟」
17 鄭板橋的兩封家書
18 哲學家皇帝
19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20 被民主遺忘的角落
21 螳螂獵食
22 天鵝
23 葵與向日葵
24 馬鈴薯
25 支持「物種起源」的學說
26 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
27 達爾文的錯誤
28 大自然的智慧
29 作為生物的社會
30 為地球呼籲
31 對動物的惻隱之心
32 散文的聲音節奏
33 蒙娜麗莎之美
34 在羅丹藝術博物館里
35 唐詩過後是宋詞
36 美國的「中國城」
37 東西方幸福觀
38 談吃
39 談金錢
40 一個偏見
41 哀哉肉體
42 論帽子哲學
43 諫逐客書
44 過秦論(下)
45 論貴粟疏
46 訂鬼
47 魏晉士人軼事四則
48 與子儼等疏
49 烏江自刎
50 蘇武牧羊
51 華佗
52 赤壁之戰
53 與博昌父老書
54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55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
56 送李願歸盤谷序
57 與元微之書
58 諫以妖人鄭普思為秘書監書
59 蝜蝂傳
60 越婦言
61 原謗
62 蠹化
63 世說新語
64 家
65 巴黎聖母院
66 詞語的理解
67 詞語的積累
68 詞語的選用(一)
69 詞語的選用(二)
70 詞語的搭配
71 詞語的順序
72 談讀書
73 讀是寫的基礎
74 文脈
75 再見螢火蟲
76 一些閑話
《語文讀本》說明
高一的就是第一第二冊吧。樓主要3456冊的也可以找我啊 [email protected]
⑶ 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上關於《紅樓夢》的幾篇解讀很好,不知道出自哪裡現在很想再讀讀,請知情者告訴在下
我姐姐的,她20,不知道是不是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試驗修訂本。必修)第六內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容 2002年12月第一版 2004年10月第三次印刷
關於紅樓夢的課文有13篇,1-10為選摘的精彩片段,11-13為賞析解說
1曹雪芹與《紅樓夢》
2榮寧二府
3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4探春結社
5宴席笑聲
6鴛鴦抗婚
7晴雯補裘
8湘雲醉卧
9尤三姐殉情
10黛玉焚稿
11《紅樓夢》詩詞鑒賞
12《紅樓夢》人物情態
13豪興。雋才。厄運
⑷ 《高中語文讀本》5冊~~~哪裡有
當當網有售
語文讀本1:你的微笑-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詩意人生
1 死水
2 贊美
3 我們站立在高高的山巔
4 有贈
5 雙桅船
6 中外短詩五首
斷章
風雨
錯誤
迴旋舞
在一個地鐵車站
異域詩抄
7 致大海
8 你的微笑
9 憂郁(之四)
歷史回聲
10 召公諫厲王弭謗
11 赤壁之戰
12 楊烈婦傳
13 《指南錄》後序
14 左忠毅公逸事
高山仰止
15 懷李叔同先生
附:中國現當代散文欣賞
16 王選的選擇
17 列夫·托爾斯泰最後的日子
18 彌蓋朗琪羅
19 金岳霖先生
芸芸眾生
20 宗月大師
21 茅店塾師——魯游隨筆之三
22 普通人
世事記錄
23 落日——記日本簽字投降的一幕
24 奧運新聞兩則
「中國速度」震驚雅典
用眼淚和尖叫沖散20年陰霾
25 「我也是一片樹葉」——溫總理看望清華學生側記
26 約克·伊萬斯今夜值班
時代印痕
27 宿羊山麓之哀鴻
28 哥德巴赫猜想
29 揚眉劍出鞘
30 祖國高於一切
31 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
《新語文讀本》的編寫作為一項學術工作來做。無論是讀本的選文、編排體系,還是閱讀建議的編寫,無不貫串著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對中學語文教育學的追求。之所以命名為「新語文」,也是為了突出這種追求的自覺性與實驗性。
《新語文讀本》與現行教學的體制相適應,分初中、高中兩個部分,按照學生學習、領悟言語的階段性特徵與需要,心理、情感、智力諸方面的發展,以及精神成長的階段性特徵與需要,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閱讀體系。
「新語文」之「新」,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探索。首先是編寫指導思想——語文教育觀念。我們認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直接來自他的讀寫聽說實踐。其中,閱讀是基礎,是關鍵。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因此,這套讀本並不依循此前所有同類讀物所恪守的語言知識、閱讀寫作知識的邏輯秩序,而按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心理成長發展的不同特徵和需要進行編選。入選的作品主要不是作為語言知識、閱讀寫作知識的例子,而是讀者與古今中外優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的橋梁。我們希望通過這座橋梁,能夠走出原先較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雲影,領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從文本的言語中去傾咱偉大心靈的搏動,感情言語世界的奧秘,同時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⑸ 誰能發一個網址,高中語文讀本5:珍貴的塵土第22篇文章 藝術既服從自然,又超越自然,我百度了好長時
晚飯前,我陪歌德乘馬車沿著通往埃爾富特的道路遊了一陣子.我們碰到各種各樣的車輛運貨上來比錫的集市,也碰到一長串的馬,其中有很美的.
歌德說,"我對美學家們不免要笑,笑他們自討苦吃,想通過一些抽象名詞,把我們叫做美的那種不可言說的東西化成一種概念.美其實是一種本原現象(Urphnomen),它本身固然從來不出現,但它反映在創造精神的無數不同的表現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樣豐富多彩."
我說,"我聽說過,自然永遠是美的,它使藝術家們絕望,因為他們很少有能完全趕上自然的."
歌德回答說,"我深深了解,自然往往展示出一種可望而不可攀的魅力,但是我並不認為自然的一切表現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意圖就是目的.歌德在這一點上受到康德的目的論的影響,康德認為一切事物不但各有原因,而且各有目的,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當然還是先驗論和命定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顯現出來的條件卻不盡是好的.
"拿橡樹為例來說,這種樹可以很美.但是需要多少有利的環境配合在一起,自然才會產生一棵真正美的橡樹呀!一棵橡樹如果生在密林中,周圍有許多大樹圍繞著,它就總是傾向於朝上長,爭取自由空氣和陽光,樹干周圍只生長一些脆弱的小枝杈,過了百把年就會枯謝掉.但是這棵樹如果終於把樹頂上升到自由空氣里,它就會不再往上長,開始向四周展開,形成一種樹冠.但是到了這個階段,樹已過了中年了,多少年來向上伸展的努力已消耗了它最壯健的氣力.它於是努力向寬度發展,也就得不到好結果.長成了,它高大強健,樹干卻很苗條,樹干與樹冠的比例不相稱,還不能使樹顯得美.
"如果這棵橡樹生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土壤又太肥沃,只要有合適的空間,它就會過早地在樹干四周長出無數枝杈,沒有什麼抵抗它或使它長慢一點的力量,這樣它就顯不出挺拔嶙峋.盤根錯節的姿勢,從遠處看來,它就象菩堤樹一樣柔弱,仍然不美,至少是沒有像樹的美.
"最後,如果這棵橡樹生在高山坡上,土壤瘦,石頭多,它會生出太多的癤疤,不能自由發展,很早就枯凋,不能令人感到驚奇."
我聽到這番話很高興,就說,"幾年以前,我從格廷根到威悉河流域作短途旅行,倒看到過一些橡樹很美,特別是在霍克斯特附近."
歌德接著說,"沙土地或夾沙土使橡樹可以向各方面伸出茁壯的根,看來於橡樹最有利.它坐落的地方還應有足夠的空間,使它從各方面受到光線.太陽.雨和風的影響.如果它生長在避風雨的舒適地方,那也長不好.它須和風雨搏鬥上百年才能長得健壯,在成年時它的姿勢就會令人驚贊了."
我問,"從你這番話是否可以得出結論說,事物達到了自然發展的頂峰就顯得美?"
歌德回答說,"當然,不過什麼叫做自然發展的頂峰,還須解釋清楚."
我回答說,"我指的是事物生長的一定時期,到了這個時期,某一事物就會完全現出它所特有的性格."
歌德說,"如果指的是這個意思,那就沒有什麼可反對的,但還須補充一句:要達到這種性格的完全發展,還需要一種事物的各部分肢體構造都符合它的自然定性,也就是說,符合它的目的.
"例如達到結婚年齡的姑娘,她的自然定性是孕育孩子和給孩子哺乳,如果骨盤不夠寬大,胸脯不夠豐滿,她就不會顯得美.但是骨盤太寬大,胸脯太豐滿,也還是不美,因為超過了符合目的的要求.
"為什麼我們可以把我們在路上看到的某些馬看作美的呢?還不是因為體格構造符合目的嗎?這不僅因為它們的運動姿勢的輕快秀美,而且還有更多的因素,這些因素只有善騎馬的人才會說明,而我們一般人只能得到一般印象."
我問,"我們可不可以把一匹駕車的馬也看作美的呢,例如我們不久以前看到的拉貨車到布拉邦特去的那些馬?"
歌德說,"當然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一位畫家也許會覺得這種駕車的馬性格鮮明,筋骨發展得很健壯,比起一匹較溫良.較俊秀的馴馬更能顯出各種各樣的美豐富多彩地配合在一起."
歌德接著說,"要點在於種(血緣.)要純,沒有遭到人工的摧殘,一匹割掉鬃和尾的馬,一條剪掉耳尖的獵狗,一棵砍掉大枝.其餘枝杈剪成圓頂形的樹,特別是一位身體從小就被緊束胸腹的內衣所歪曲和摧殘的少婦,都是使鑒賞力很好的人一看到就要作嘔的,只有在庸俗人的那一套美的教條里才有地位."......
吃晚飯時大家都很熱鬧.歌德的公子剛讀過他父親的《海倫後》,談起來很有些顯出天生智力的看法.他顯然很喜歡用古曲精神寫出的那部分,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讀這篇詩時,對其中歌劇性和浪漫色彩較濃的部分並不大起勁.
歌德說,"你基本上是正確的,這篇詩有一點奇特.我們固然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至少是應該合理的.你歡喜寫古代的那部分,因為它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巡視其中各個部分,可以用你自己的理解力來推測我的理解力.詩的第二部分雖然也運用並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知解力和理解力,但是很難,須經過一番研究,讀者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力去探索出作者的理解力."
............
歌德叫人取出登載荷蘭大畫師們的作品復製件的畫冊.......他把呂邦斯的一幅風景畫擺在我面前.
他說,"這幅畫你在這里已經看過(參看第三三七至三三八頁.),但是傑作看了多次都還不夠,而且這次要注意的是一種奇特現象.請你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
我說,"如果先從遠景看,最外層的背景是一片很明朗的天光,彷彿是太陽剛落的時候.在這最外層遠景里還有一個村莊和一座市鎮,由夕陽照射著.畫的中部有一條路,路上有一群羊忙著走回村莊.畫的右方有幾堆乾草和一輛已裝滿乾草的大車.幾匹還未套上車的馬在附近吃草.稍遠一點,散布在小樹叢中的有幾匹騾子帶著小騾子吃草,看來是要在那裡過夜.接近前景的有幾棵大樹.最後,在前景的左方有一些農夫在下工回家."
歌德說,"對,這就是全部內容.但是要點還不在此.我們看到畫出的羊群.乾草車.馬和回家的農夫這一切對象,是從哪個方向受到光照的呢?"
我說,"光是從我們對面的方向照射來的,照到對象的陰影都投到畫中來了.在前景中那些回家的農夫特別受到很明亮的光照,這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歌德問,"但是呂邦斯用什麼辦法來產生這樣美的效果呢?"
我回答說,"他讓這些明亮的人物顯現在一種昏暗的地面(底色.)上."
歌德又問,"這種昏暗的地面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我說,"它是一種很濃的陰影,是從那一叢樹投到人物方面來的.呃,怎麼搞的?"我驚訝起來了."人物把陰影投到畫這邊來,而那一叢樹又把陰影投到和看畫者對立的那邊去!這樣,我們就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受到光照,但這是違反自然的!"
歌德笑著回答說,"關鍵正在這里啊!呂邦斯正是用這個辦法來證明他偉大,顯示出他本著自由精神站得比自然要高一層,按照他的更高的目的來處理自然.光從相反的兩個方向射來,這當然是牽強歪曲,你可以說,這是違反自然.不過盡管這是違反自然,我還是要說它高於自然,要說這是大畫師的大膽手筆,他用這種天才的方式向世人顯示:藝術並不完全服從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規律."
歌德接著說,"藝術家在個別細節上當然要忠實於自然,要恭順地摹仿自然,他畫一個動物,當然不能任意改變骨骼構造和筋絡的部位.如果任意改變,就會破壞那種動物的特性.這就無異於消滅自然.但是,在藝術創造的較高境界里,一幅畫要真正是一幅畫,藝術家就可以揮灑自如,可以求助於虛構(Fik-tion),呂邦斯在這幅風景畫里用了從相反兩個方向來的光,就是如此.
"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他是自然的奴隸,因為他必須用人世間的材料來進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時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為他使這種人世間的材料服從他的較高的意旨(目的.),並且為這較高的意旨服務.
"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實,或者說,是一種豐產的神聖的精神灌注生氣的結果.
"我們如果只從表面看呂邦斯這幅風景畫,一切都會顯得很自然,彷彿是直接從自然臨摹來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樣美的一幅畫是在自然中看不到的,正如普尚或克勞德.勞冉(克勞德.勞冉(Claude Lorrain,1600-1682),法國最大的風景畫家.)的風景畫一樣,我們也覺得它很自然,但在現實世界裡卻找不出."
我問,"象呂邦斯用雙重光線這樣的藝術虛構的大膽手筆,在文學里是否也有呢?"
歌德想了一會,回答說,"不必遠找,我可以從莎士比亞的作品裡舉出十來個例子給你看.姑且只舉《麥克白斯》.麥克白斯夫人要唆使她丈夫謀殺國王,說過這樣的話:
'......我喂過嬰兒的奶......,(見《麥克白斯》第一幕第七景.麥克白斯夫人慫恿丈夫殺國王篡位,到了有機可來時他卻猶豫不決,她罵他是膽小鬼,說她自己為著遵守誓言,可以把自己喂過奶的心愛的嬰兒殺掉,毫不猶豫.)
這話是真是假,並沒有關系,但是麥克白斯夫人這樣說了,而且她必須這樣說,才能加強她的語調.但是在劇本的後部分,麥克達夫聽到自己的兒女全遭殺害時,狂怒地喊道:
'他沒有兒女啊!,(見原劇第四幕第三景.麥克達夫是國王的忠臣,麥克白斯殺害了他全家兒女,他聽到這消息時非常悲憤,他的同夥中有人說要報仇,他說這個仇報不了,麥克白斯沒有兒女可殺害.)
這話和上面引的麥克白斯夫人的話正相反.但這個矛盾並沒有使莎士比亞為難.他要的是加強當時語調的力量.麥克達夫說'他沒有兒女,,正如麥克白斯夫人說'我喂過嬰兒的奶,,都是為著加強語調."
歌德接著說,"一般地說,我們都不應把畫家的筆墨或詩人的語言看得太死.太窄狹.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也就應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在這篇極重要的談話里,歌德用自然.繪畫和文學作品中生動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他的基本美學觀點:藝術要服從自然,也要超越自然.從美學觀點看,這篇談話是最值得注意的,也是一般美學著作經常援引的.)......
⑹ 有哪位大俠知道高中語文讀本5,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曹文軒主編,裡面有一篇古文——昆陽之戰的翻譯啊~急~
更始元年(23)正月初一,漢軍又與甄阜、梁丘賜戰於氵比水西,大破之,殺掉了甄阜、梁丘賜。伯升在氵育陽又打敗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進而圍攻宛城。
二月初一,擁立劉玄為天子,劉玄任命伯升為大司徒,光武為太常偏將軍。
三月,光武另與諸將攻打昆陽、定陵、郾,都攻下了。得牛馬財物很多,谷數十萬斛,轉運供給宛城下部隊。王莽得知甄阜、梁丘賜被殺,漢帝已立,十分恐懼,於是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領兵百萬,其中披甲將士四十二萬。
五月,到達潁川,又與嚴尤、陳茂部隊匯合。起初,光武曾為舂陵侯佃戶欠租投訴於嚴尤,嚴尤見光武奇相而驚異。
到這時,城中投降嚴尤的人說光武不要財物,只收集兵馬出謀定策。嚴尤笑著說「:就是那個須眉濃美的漢子嗎?他怎麼竟干這種事呢!」初始,王莽徵集天下能懂兵法的六十三家共數百人,並任為軍吏;挑選訓練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當時有個巨人叫巨無霸,身高一丈,腰粗十圍,被任命為軍壘尉官;驅使猛獸虎豹犀象,以助軍威。出師的盛況,為秦漢以來所沒有過的。光武統兵數千,在陽關攔截王莽軍。諸將見王尋、王邑軍隊強大,掉頭逃跑,奔回昆陽,都很害怕,擔心妻室兒女,想分散返回各自的城邑。光武提議說:「現在我們兵力和糧草都少,而外寇強大,合力抵抗,功績或許可以建立;如果分散開來,勢必都不能保全。而且宛城沒有攻下,那邊的部隊不能救助我們,昆陽一旦攻破,一天之內,我們所有各部都將被消滅掉。現在我們不同心合力共舉功名,反而想守住妻子兒女和財物嗎?」諸將領憤怒地說「:劉將軍何以竟然說這種話!」光武含笑起立。這時恰好瞭望敵人的騎兵回來,說大量的敵人將到城北,軍馬隊列數百里,看不到隊尾。諸將連忙相互說道「:還是請劉將軍出主意對付。」光武又為大家謀劃成敗策略。諸將領憂愁窘迫,都說:「就照這樣辦!」這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光武便叫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守城,自己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夜出城南門,在外面組織兵力。
這時王莽軍隊已有近十萬到了城下,光武差點兒走不出城。到了郾、定陵,將各兵營軍隊悉數調發,而諸將貪惜財貨想分兵留守。光武說「:現在假如打敗了敵人,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假如被敵人打敗,我們的頭顱也保不住,哪還有什麼財物呢?」大家才依從了光武的意見。嚴尤勸王邑說:「昆陽城小而堅固,現僭稱帝王的劉玄在宛城,我們快速派遣大軍攻擊,他們必定逃跑;宛城兵敗,昆陽自然歸服。」王邑說「:過去我以虎牙將軍身份圍攻翟義,因不曾活捉他而受到責備。
現在率百萬大軍,碰上城池不能拿下來,怎麼說得過去呢?」於是將昆陽包圍幾十重,扎營數百個,立起雲車,高十餘丈,俯視城中,旗幟遍野,塵埃滿天,金鼓之聲聞數百里。有的部隊挖掘地道,有的部隊用木童車樓車攻城。弓弩亂發,箭下如雨,城中人背著門板才能打水。王鳳等求降,未得允許。王尋王邑自以為成功在頃刻之間,意氣閑逸自得,夜有流星墜落兵營,白天有雲團,如崩塌的山般當營隕落,離地不到一尺才散,軍吏士卒都趴伏在地上。
六月初一,光武便與軍隊一同前進,自率騎兵步兵千餘,在王莽大軍前四五裡布陣,王尋、王邑也發兵數千交戰。光武沖殺敵軍,斬首數十。眾部下高興地說「:劉將軍平生見小敵膽怯,今見大敵勇敢,很是奇怪,而且又到前面去了。我們應協助劉將軍!」光武向敵人沖去,王邑、王尋部隊退卻,部眾乘勝進擊,斬敵成百上千。連連得勝,於是向前推進。這時,伯升已攻克宛城三日,而光武還不知道,便派人假裝成宛城下部隊使者,帶書報告城中,說「宛城下援軍開到」,卻假意不小心將書信遺失。王尋、王邑得信,心中不快。諸將已經幾次告捷,膽氣更壯,無不以一當百。光武便與敢死隊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敵中堅,王尋、王邑軍陣紊亂,光武乘銳氣摧垮敵陣,殺了王尋。昆陽城中也擊鼓吶喊沖殺而出,內外合擊,聲震天地,莽軍大敗,奔逃的兵士互相踐踏,死傷者遍布百餘里。天空恰巧大雷狂風,屋瓦都刮飛了。大雨傾盆,氵蚩川河水暴漲,虎豹都嚇得四腿直抖,士卒爭先渡河,溺死的以萬數,河水為之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裝騎馬,踏著死人渡河逃走,光武盡得莽軍糧草器械,戰車、盔甲、珍寶不計其數,幾個月運不完,只好將剩下的燒掉了事
⑺ 中國文學的鑒賞讀後感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
⑻ 高中課本《語文 選修 中國小說欣賞》目錄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小說欣賞》目錄 第一單元 歷史與英雄 1.《三國演義》2.《水內滸傳》 第二單元 談神說容鬼寄幽懷 4.《聊齋志異》 第三單元 人情與世態 5.「三言」 6.《紅樓夢》 第四單元 從士林到官場 7.《儒林外史》 8.《官場現形記》 第五單元 家族的記憶 9.《家》 10.《白鹿原》 第六單元 女性的聲音 11.《呼蘭河傳》 12.《長恨歌》 第七單元 情系鄉土 13.《小二黑結婚》 14.《平凡的世界》 第八單元 人在都市 15.《子夜》 16.《駱駝祥子》 第九單元 烽火歲月 17.《紅旗譜》 18.《紅高粱》
⑼ 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中國現代詩歌散文鑒賞」有哪些篇目
詩歌之部
第一單元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長恨歌/白居易
自主賞析
湘夫人/屈原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蜀相/杜甫
書憤/陸游
推薦作品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
越中覽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第二單元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自主賞析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登岳陽樓/杜甫
菩薩蠻(其二)/韋庄
推薦作品
積雨輞川庄作/王維
旅夜書懷/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蘇軾
揚州慢/姜夔
長相思/納蘭性德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將進酒/李白
自主賞析
閣夜/杜甫
李憑箜篌引/李賀
虞美人/李煜
蘇幕遮/周邦彥
推薦作品
國殤/屈原
燕歌行/高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柳宗元
菩薩蠻/溫庭筠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睢景臣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單元
創造形象詩人有別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過小孤山大孤山/陸游
自主賞析
庖丁解牛/《莊子》
項羽之死/司馬遷
阿房宮賦/杜牧
推薦作品
西門豹冶鄴/褚少孫
大鐵椎傳/魏禧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氣脈中貫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六國論/蘇洵
自主賞析
伶官傳序/歐陽修
祭十二郎文/韓愈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蘇軾
推薦作品
獄中雜記/方苞
陶庵夢憶序/張岱
第六單元
文無定格貴在鮮活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自主賞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
項脊軒志/歸有光
推薦作品
游沙湖/蘇軾
苦齋記/劉基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
⑽ 找兩篇文章,都是高中語文讀本5或6上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個記得大概內容,是說安徒生的,作者好像
珍貴的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