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課改實踐,我感覺自己的角色和教學策略與以前比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隨著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三、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體味學習的快樂煥發課堂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准確把握初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四、利用媒體資源,創設美麗課堂。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所以充分的利用媒體資源,會為你創設一個美麗的課堂。
五、重視朗讀品評感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去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六、注重課內外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起積極的作用。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⑵ 如何上好初一第一堂語文課心得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學生一進入新的學校,往往是充滿美好的憧憬與嚮往的,但也不排除對語文學習的誤解.我們教師在與學生接
觸時,如果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點燃其求知的火種,激發其求知的興趣,帶著他們順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門,就能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那麼,上第一堂初中語文課應注意些什麼呢?\x0d我採用了這樣三招來開始初中語文的教學之旅:第一招、以生動的開場白吸引學生\x0d第
一次和學生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
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夥.因此,第一堂課的開場白一定得精心設計,讓其
能達到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導入語:\x0d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讀得多才能寫得好,
寫是讀的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寫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寫下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出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努力使文章情文並茂.\x0d愛好
語文吧,同學們!他能使你腹滿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能使你文思如
泉,筆下生彩.\x0d這樣的開場白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呢?等到看學生的日記時,我心中就有底了.學生史志雯寫道:老師的幾句開場白就讓我更加喜
歡上了語文,愛上了那絕妙的語言文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文.趙飛寫道:過去我一點也不喜歡語文,所以我的語文成績不好,今天的語文課才上了幾
分鍾,我就喜歡上了語文.\x0d第二招、以親切的形象感染學生\x0d因為是第一節課,學生對老師還不熟悉,會充滿好奇感神秘感,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
的一言一行,力爭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讓學生敬佩你、喜愛你、親近你.我注意了這樣三點來塑造自己的形象:\x0d第一:先入為主誇自己.介紹自己的
姓名、求學從教的經歷,適當放大自己的優點.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於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介紹里去感受到智慧之美、拼
搏之美、進取之美,讓學生以師為榮.這就為愛師奠定了基礎.\x0d第二:揮灑自如展形象.先把自己修飾一下,做到容光煥發,情緒飽滿,突出自己儒雅親切
的形象.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書寫時既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又著意展示書法的藝術.課堂上,保持微笑,多些幽默,語氣溫和,
鼓勵學生參與,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x0d第三:真心實意愛學生.教師愛學生,應當向像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出於真心和真情.我時而送學生一
個贊許的目光,時而給學生一個輕輕的撫摸,或是遞上幾句真誠的贊美,或是傳達一些殷切的期勉,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把我的愛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因愛
而產生親近老師、學好語文的動力.\x0d第三招、以明確的目標引領學生\x0d第一節課不宜照本宣科,抓著課本就講.這會讓學生因好奇心不能滿足而索然
寡味,感受不到新學期新老師新知識的新鮮勁,所以我安排了這樣的內容:\x0d首先,講清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強調語文學習是其他各科學習的基礎,要想學好
其他各科知識,就必須學好語文,我引用了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的一句話: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建議第一堂先考語文,然後
再判其他卷子.許多同學事後談論:我還真不知道語文這樣重要,看來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學習.\x0d其次,樹立語文學習的榜樣,我從小升初考試中選出語文成
績在前三名的,讓他們談談學習語文的方法.被點名的同學異常興奮,他們從知識點的積累談到作文的訓練,從課內的學習談到課外的閱讀,口若懸河,喜形於色
(當然這是事先通知准備)的.他們扎實的知識基礎、豐富的知識閱歷、刻苦的求學態度是那樣的可信可學,同學們聽得入神,都能認識到:態度決定一切,只要自
己努力就一定能學好語文.\x0d最後,授以語文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學習方法是必要的,我強調了語文學習的重點:仔細聽、大膽說、廣
泛讀、勤奮寫.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現身說法,傳授了一些竅門和絕招,讓學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學、怎麼做,怎麼配合老師的工作.針對時
下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我抄了一首語文學習歌訣給學生:\x0d練好語文基本功,優秀詩文勤記誦.\x0d報紙雜志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x0d語文
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鬆.\x0d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x0d基礎知識早復習,課本學習貫始終.\x0d總之,初中語文的第一堂課,應
以激發學習興趣為起點,用親切的師表形象、精湛的教學藝術、真誠的關愛態度感染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
重要一步,對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不要問我是誰!雷鋒
⑶ 初一語文學習感悟
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是的是培養興趣。語文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開放性。語文的外延內和生活相等,生活的容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中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學習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機械死板的學。
⑷ 跪求一篇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反思總結 急啊!!!!!!~~~~~~~~~快~~~~~~~~
樓主你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反思總結是要通過自己對語文的認識總結出來的反思,如果樓主你不會,大可參考我的。。。。。。。
語文涉及的內容「量大面寬」,我認為,學好語文並不難。
1、課前預習的習慣。充分的預習,往往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能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學習習慣,並持之以恆,只要養成了良好的是探求新知識的前奏,能為學好新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朗讀課文的習慣。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是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語感的獲得,只有通過扎扎實實的「讀」來完成。在朗讀過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才能夠更好得體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氣勢、韻味和語言的美。
3.勤於思考、質疑問難的習慣 讀書時要多想、勤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告訴我們,對待學問必須要有一種懷疑精神,不要「人雲亦雲」,一味盲從輕信。學習貴在有獨立的見解。如果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與老師不同,可查出依據來跟老師或同學們展開討論,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文章和某一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促進教學相長。
4\時時學語文、處處學語文的習慣。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語文這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更是如此。學習語文不能局限於書本,更不能只局限於教科書。社會語文現象,俯拾皆是;生活與語文密不可分。平時要多關注國計民生,留心周圍的人、事、景、物,勤思考,多觀察,多積累,多表達。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學好語文。
樓主,這是我的原創,謝謝使用,歡迎採納,。。。。。。
⑸ 對初中語文學習的幾點認識
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難點。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專學生會讀會背會默會解屬會用所學的古詩詞,涉獵課外古詩詞;也在於讓學生較好了解古詩詞凝練雋永、節奏強烈、韻律優美、內容豐富的語言,進而了解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學寫古詩詞。圍繞以上目的,筆者在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積累了一些粗淺認識,供方家商榷。
⑹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課堂上培養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源力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途徑。 語文是門工具性學科,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習得語言,並能在自己的日常交際活動中運用。這也是衡量學生是否掌握這個語言工具性的標志之一,而不是看他對這種工具的理解有多少。就是說,要讓學生能夠聽得懂、說得好、讀得懂、寫得好,能用這種工具交際。新課標准也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縱觀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教學的重點都放在了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力與對課文的理解上,而忽視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⑺ 初中語文反思書怎麼寫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李村三中石正效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准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反思《初中語文教學反思》(http://www.unjs.com)。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⑻ 初一語文總結600字
一學期以來,我們在學習中成長,在忙碌中收獲,在收獲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這樣的日子,充實而快樂。再現本學期的工作經歷,積淀了些許所謂的經驗。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首先,我認為成功的教學方法除了抓好課堂教學、課後反饋和復習以外,課前的預習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這學期比較注重學生的預習習慣的養成,平時,常親自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其次,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每人必須准備一本課堂筆記本,課堂上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及時做好自身體驗和知識的記錄。再者,重視指導學生一天學習的回顧。如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因此,我要求小組長每天檢查同學的上述「工作」情況。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情感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讀課文的第二部分,並且用小黑板出示好的句子和段落,尤其是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生動傳神,又十分感人。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感。在閱讀的同時,還讓學生積累了佳句。這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我在教學實踐中,很重視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閱讀實踐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學生讀書的效果也就達成了。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四、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語文知識積累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獲了許多東西。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3、課前的古詩詞背誦,歇後語格言警句背誦。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五、及時反思總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問去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每天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及時的反思總結,才能跟得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通過反思,我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如通過教學反思,我發現自己以前對學生扶得太多,造成學生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教學效果更顯著。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為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之時,我也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探究教育規律、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