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 (5分)用比喻的手法。首句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次句的芙蓉即荷內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容出水的荷花。(2分)前兩句作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2分)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1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題1:(6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1分)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2分)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被 「亂入」一詞詮釋得恰到好處。(3分)(意思相同即可)
㈢ 關於初一下學期語文五首古詩《采蓮曲》、《蓮葉》、《贈荷花》、《白蓮》、《蓮》的相關問題。
1、文化常識積累
①《愛蓮說》的「說」是一種 ,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課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學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漁是 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2、名句積累
① ,芙蓉向臉兩邊開。
②惟有綠荷紅菡萏, 。
③ ,此花真合在瑤池。
④旋折荷花剝蓮子, 。
⑤移舟水濺差差綠, 。
⑥寫一句課外描寫荷花的詩句: , 。
二、在探究中優化你的學法
3、認真誦讀專題中的選文,結合課外閱讀,你發現荷花常常被賦予哪些含義?
4、《荷花飄香北海夜》、《愛藕說》、《我愛蓮有實》三篇文章各是從什麼側面來詠蓮的?它們又有什麼共同點?
5、李漁的《芙蕖》以獨特的視角來寫荷,寫出了荷的許多可人之處,「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蓮的哪部分的作用?
6、佛教和荷花關系密切,請你探究這是為什麼?古今文人學士愛蓮和佛家愛蓮有何不同?
三、在運用中拓展你的思維
7、到圖書館、網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發展。
8、搜集關於荷花的詩詞,為以「荷花」為主題的誦詩會做准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配樂、配畫朗誦。
9、以「荷花」為主題構思一幅美術畫,說說自己的創作構思和寓意,同學間交流。
四、在閱讀中提升你的能力
10、下面是對詠荷詩的賞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A、王昌齡的《采蓮曲》寫的是采蓮女,但作者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他們夾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美。
B、蘇軾的《蓮》表達了詩人對蓮房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淡閑適的心情,充滿了回歸自然的鄉野氣息,令人神往。
C、李商隱的《贈荷花》,語言通俗淺近,感情直露,節奏明快,體現了詩人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D、鄭谷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閱讀《愛蓮說》,回答文後幾道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陶後鮮有聞 鮮
③亭亭凈植 植
④濯清漣而不妖 濯
12、翻譯下列句子。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14、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1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
16、人們愛荷,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精神價值、實用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價值?談談你的看法。
17、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①最喜愛的花是: 。
②喜愛的原因是: 。
五、在寫作中飛揚你的文采
18、本學期,我們已學過兩個單元的說明文,懂得了說明文這一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運用這一文體,根據自己所搜集、掌握的資料,寫一篇介紹荷的文章。
19、到荷塘邊去走一走,你一定會被滿池田田的荷葉、亭亭玉立的荷莖和風姿綽約的荷花所吸引,通過你的觀察,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寫一篇以荷喻理或詠荷抒情的文章。
附:參考答案
一、1、 ①文體 周敦頤
②清
③蓮花 芙蕖 水芝
2、 ①荷葉羅裙一色裁
②卷舒開合任天真
③素花多蒙別艷欺
④露為風味月為香
⑤倚檻風擺柄柄香
⑥略
二、3、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等品質
4、分別從「荷花」、「藕」、「蓮子」三個角度來詠蓮。三篇文章都借蓮抒情,從精神方面體現人文關懷。
5、可目:荷葉、荷莖、蓮蓬;可鼻:荷花香;可口:蓮子、藕。
6、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熱帶地區,印度將荷花作為自己的國花。由於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所以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人學士愛蓮之形、性;佛家愛蓮之純潔、清靜。
三、7、8、9略
四、10、B
11、①多
②少
③樹立
④洗滌
12、①我只愛蓮花的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
②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
1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遠益清
14、品德高尚的人(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15、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人像自己這樣鍾情於蓮花的。
16、略
17、略
五、略
㈣ 采蓮曲古詩答案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註:
羅裙:絲綢製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1.結合詩句,概括采蓮女的形象特點。(3分)
2.從修辭角度,賞析「芙蓉向臉兩邊開」一句的妙處。
參考答案
1.從「采蓮」看出勤勞,從「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看出美麗,從「亂入池中」「聞歌」看出活潑。
2.用襯托的手法,明寫荷花,實則為了襯出人之美。描繪出一群采蓮女撥開滿池荷花劃船前行的情景。
①談談你對前兩句詩的理解:
答:詩人巧妙地將采蓮女與周圍的環境組成了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荷葉像羅裙,羅裙似荷葉,一樣綠來一樣美;少女的臉龐似荷花,荷花的嬌艷又映襯著少女的臉龐,一樣的紅來一樣的艷。
②三、四句寫出了佇立凝望著在剎那間所產生的感覺,請你談談這種感覺:
答:是一種人花難辨的朦朧飄渺之境,令人情飛思動,禁不住會問:「花耶?人耶?」又禁不住會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盡,品咂不盡,余韻無窮。
③請談談這首詩的藝術構思:
答:如果說可以把這首詩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蓮圖》的話,那麼畫面的中心自然應該是采蓮的少女們,但詩人卻自始至終也沒有讓采蓮女們在畫面上出現,而是將她們「隱」在了田田的荷葉、艷艷的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與荷花,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全詩洋溢著浮動著一種飄渺朦朧的美。
㈤ 采蓮詞張潮采蓮曲白居易閱讀答案
采蓮曲 作者: 白居易 唐
菱葉縈波荷颭風,
荷花深處小舟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詞 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
晚來雲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
並著蓮舟不畏風。
白居易的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羞澀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 寫了采蓮姑娘們團結互助,勇敢,面對危險堅韌不拔的精神。
張潮的詩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寫采蓮,突出了采蓮姑娘們團結互助的精神。第一句寫早晨,太陽冉冉升起,晴空萬里,又是一個采蓮的好日子。第二句寫傍晚,烏雲突然涌來,遮住了大半個江面,一場大雨即將來臨。第三、四句轉而寫人,狂風襲來,小船搖擺不定,大有顛覆之勢,危急時刻,幸遇相識的鄰女,兩舟並靠在一起,就不怕狂風惡浪了。這首詩歌雖然短小,但寫得驚心動魄,起起伏伏,幾經轉折,終於化險為夷。
㈥ 古詩 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釋:專 這首詩像一屬幅美妙的采蓮圖畫。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采蓮呢!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畫,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後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重於客觀描寫,後兩句側重於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㈦ 一道關於(采蓮曲-王昌齡)的古詩鑒賞題~
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絕聖手」。
這首詩與南朝樂府<采蓮曲>中的少女的描寫,手法不同,性格有異.手法的差別是南朝手法採用白描,王詩用映襯手法。性格差別是王詩更加精巧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