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作文
的#嘎嘎嘎哈哈哈不會好吧
⑵ 初中一年級語文新閱讀
春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贊美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杜甫描述你偷偷來到人間的佳句。春雨,你可知道農民是怎樣地盼望你呀!
春雷地聲,你可來臨了,無聲無息地下著,雨絲如煙似粉。竹林里新拔節的翠竹,田野里的綠苗,池塘邊的垂柳,剛剛綻開的粉色桃花,在水霧碎雨中,綠瑩瑩,細潤潤。
暖融融的雨絲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著冬的陰影,驅趕著料峭的意。你是那樣的纖細,卻又是如此不可抗拒。你粉碎了堅冰的頑抗,瓦解了積雪的防禦;你把冰冷的硬殼化作了裊裊飄飛的水霧,化作了潺潺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滾動的潮水。
柔情的春雨,你多麼像一位天使,從山那邊跑來。你拖著乳白的寬大的裙子,罩著整個村莊,乾涸的大地等待著你的擁抱,你滿頭插著潔白的花,在雲霧中吻著土地。你看:所有有種子都翻個身,打著滾兒,揉揉惺松的眼睛,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一切復甦了。
一場溫暖的春雨,亮晶的雨絲,綿綿的雨絲,好像春姑娘拔動的琴弦,春風是輕柔的手指,彈出了一首首動人的歌曲。你有好象春姑娘手中綉花的針線,一針針,一線線,綉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綠,也有點點耀眼的金黃;你綉啊!綉啊!綉出了嫩生生、水靈靈的新蕾!還翩翩起舞的蜜蜂……
春雨,我希望你永駐人間!
⑶ 1986年初中語文古詩詞
21 風箏 課文研討一、整體把握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二、問題研究 (一)第一層面的問題 1.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2.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怎樣理解? 3.「我」懂得游戲的意義後,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麼? 4.「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全然忘記了,為什麼「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著」? 初讀後,可以感知魯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傳統觀念有落後的一面.但是魯迅先生可貴的是,一旦接受科學思想,是知錯必改的,魯迅先生充滿自省精神.魯迅又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 「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說明什麼呢? 「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原是為弟弟有出息,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從這一幕里,我們可以看出魯迅童年時代長幼之間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論長幼,論力氣,他是敵不過我的」,可見作為兄長的粗暴行徑是以暴力為基礎的.魯迅把自己寫得很粗暴,字里行間深含自我譴責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長不許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風箏,被兄長發現,驚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風箏被兄長踐踏,也毫無抗爭的意思,除了絕望,沒有一句抗辯的話. 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的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松,只得沉重著,這又翻出一層意思.被虐殺者並不認為被虐殺,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正說明自己也不認為游戲是「正當」的,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魯迅只覺得這世界一片肅殺和寒威. 探究這篇散文,可以悟到這樣一層道理,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才不至於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為,而正當的行為也應該捍衛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為. (二)第二層面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於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說,是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3.寫風箏事件的兩段文字,感情色彩似乎挺復雜,該怎樣體會? 的確挺復雜.魯迅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觀照當年的情景,但是寫的又是當年自以為是的行為,所以褒貶的色彩挺復雜.試看他寫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憐的.放風箏,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動活動,本是大有好處的,可是因為兄長不允許,只得呆看人家的風箏.他有時驚呼,有時跳躍,天真活潑的兒童天性躍然紙上,這本是極正常的,而「在我看來卻是笑柄,可鄙的」,一臉嚴冬般的肅殺,連看看風箏,連驚呼跳躍都加以鄙棄.魯迅把這樣的壓制寫得多麼嚴酷,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寫小兄弟偷做風箏,隱隱寫出了兒童的動手能力.上文寫蟹風箏、蜈蚣風箏、瓦片風箏,小兄弟做的卻是蝴蝶風箏,可見他聰明肯動腦筋,很會設計.這樣有益身心的正當行為而要偷偷來做,實屬可憐之至.褒揚與同情是可以體會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寫得猶如凶神惡煞,以破獲秘密為滿足,以摧毀小兄弟的心血為勝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態神氣活現,魯迅是在自責當年扮演了精神虐殺者的角色.最後「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小兄弟的痛苦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則是冷酷無情,這里含著同情、後悔與自我譴責之意. 4.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跟「懲罰」一詞聯系起來就明白了,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5.末段的語句怎樣理解?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慄. 練習說明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3.「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本題除練習朗讀之外,要求抓住三個關鍵,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題要聯繫上下文,分別思考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第2小題主要練習概括.第3小題較難,要化成幾個小問題來思考:為什麼「我」的心只得沉重著?為什麼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風箏事件上,有沒有更加深廣的含義? 1.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2.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3.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並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 課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本題練習口語表達,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製作的,也可以是買的,主要說說是怎樣一個玩具,怎樣玩法,怎樣好玩,怎樣開心. 三 下面幾段文字,也是回憶兒時放風箏的.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所蘊含的情感有什麼不同.(《滿天的風箏》略) 魯迅的《風箏》與《滿天的風箏》,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風箏》籠罩著深沉的悲哀,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後來懂了新道理,覺悟到這是精神的虐殺而心情沉重,想求補過,小兄弟卻全然忘卻,無可補過,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滿天的風箏》抒發的是小時候跟二哥一起放風箏的快樂,寫自己糊的風箏放起來又滿足又驕傲. 教學建議一、從質疑開始這篇課文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也不要問一題研究一題.先把問題統統提出來,再整理一下,有步驟地研究.讀難懂的文章,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引導學生聯系語境探究疑難有些句子之所以難懂,是因為跟常情不合,但是聯系語境便能解讀.例如,見風箏,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就難懂了,但是從上下文看,就知道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了. 三、依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總,就是全文,全局;分,就是一個個片段,或一詞一句.只有在整體感知本文的基礎上研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才容易准確解題.在研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的基礎上,又可以進一步理解全文.所以宜於總-分-總. 四、研讀要以難為樂,要求又不宜過高本文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講深講透,也不要求面面俱到,兩堂課下來還有些地方不大懂是正常的. 五、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默讀:要求整體感知. 2.整體感知. (1)籠統提問 ——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 (2)啟發提問 ——為什麼小時候會把放風箏看成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為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3.再默讀:要求細致理解. (1)遇生字生詞,看注釋,查詞典. 注音:蜈蚣( ) 瑟( )縮解釋:伶仃憔悴肅殺訣別嫌惡苦心孤詣 (2)遇疑難問題,思考鑽研,解決不了的打上問號. 4.朗讀. 5.質疑. 將問題分為四組,1—2段的疑問為一組,3—4段的為一組,5—8段的為一組,9—12段的為一組. 6.內容研討. 學習方式:四人一組,合作研討,教師「蹲點」.抽兩組代表向全班報告,有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加以評述. 第一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引導法:比較北京與故鄉放風箏的時令,理解「驚異」之情.看下文所回憶的「精神的虐殺的一幕」,注意末段所說的「悲哀」,理解「悲哀」之情.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引導法:提示一下,作者把風箏看作春天的象徵. 第二組問題. (1)第3段、第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引導法:專讀有關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2)對「我」的描寫,流露了什麼感情? 引導法:專讀有關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7.朗讀前四段. 8.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①②. 第二課時 1.繼續研討. 第三組問題.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為什麼說「不幸」? 引導法:把「我」分為明理之前的「我」與明理之後的「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說「不幸」.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引導法:朗讀體會;調動直接與間接的生活經驗. 第四組問題.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引導法:從正面思考,在魯迅先生看來,被虐殺的一方應該怎麼樣才是對的? (2)為什麼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之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引導法:從正面思考,魯迅先生正面的主張是什麼? 2.朗讀全文. 3.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憔悴可憐模樣. (2)_______________吐蕾. (3)__________________嚴冬的肅殺. (4)呆看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神. (5)______________,他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高興得跳躍. (6)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在塵封的什物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很驚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獲秘密. (10)這樣苦心孤詣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______________,論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 4.作業 「研討與練習」之三. 有關資料一、作者介紹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7年起發表《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並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猛烈抨擊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為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20年代陸續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篇》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至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辭去中山大學職務.1927年10月到達上海,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理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其他革命文藝工作者一起同國民黨官方文人及其文學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粉碎了反動當局的文化「圍剿」.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擁護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主張,並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雜文集.這時期的雜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斗精神,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文學團體;主編《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學作品,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有多種版本的《魯迅全集》行世.(選自《辭海》) 二、《野草》散文詩集.1927年北京北新書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徵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爭.《這樣的戰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覺》等篇表達了對現實的失望與憤懣;《影的告別》《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繪了對自我深刻解剖之後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後》等篇寫出了對未來的疑懼,深刻地表現出作者的人生哲學.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選自《辭海》) 三、《風箏》所受到的歡迎(陳根生) 《風箏》寫於1925年1月24日,這一天恰逢舊歷年正月初一;刊於同年2月2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12期,後來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風箏》發表以後,它的抨擊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鋒芒灼然畢露,受到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當時有的文學青年說:「我所喜歡的是《野草》的《語絲》,是同傳統思想,同黑暗勢力,同虛偽紳士奮斗的《語絲》.」據方誌敏的愛人繆敏說,方誌敏青年時代熱愛文學,對魯迅的《吶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歡的」.由於包括《風箏》在內的魯迅的散文詩雜文、隨筆,思想新進,技巧高超,獲得了廣大的讀者群,於是「《語絲》的銷路,一期比一期好起來,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再後是五千八千,她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話是不錯的,30年代前期我國城鄉不少中學校使用過趙景琛編的一套《初級中學混合國語教科書》,其第一冊就選了這篇《風箏》,作為中學生學習寫作白話文的楷范. …… 還要介紹的是,《風箏》也曾作為魯迅的代表作品推薦給世界的讀者.1936年9月,亦即魯迅逝世前的一個月,紐約出版的《亞洲》雜志(英文版)刊出了美國進步記者斯諾與中國作家姚莘農翻譯的《風箏》,正巧趕上魯迅生前看到了,而1936年10月斯諾編譯的一本《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在倫敦喬治·哈拉普書局出版,裡面收有魯迅的《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風箏》《離婚》,作者生前未及親睹,則成為永遠的遺憾了. 1950年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出了一本魯迅的《短篇小說集》(俄文),都是選自《吶喊》《彷徨》,不知怎麼一來把《風箏》也收進去了.1955年莫斯科兒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學生讀物叢書,其中有一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風箏》也選在裡面.看得出,這里把《風箏》跟魯迅其他小說放在一起,是沿襲了斯諾的做法;這樣分類是否正確,姑且勿論,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由此可以想見,《風箏》作為魯迅的一篇傑作,受到中國讀者、尤其是其他膚色的少年兒童的歡迎,是我們感到欣慰的. (選自《魯迅名篇問世以後》,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四、從《我的兄弟》到《風箏》 (陳根生) 《風箏》發表五十多年後,作為魯迅研究的一項重大收獲,北京大學中文系孫玉石老師等發現了1919年8月20日至9月9日在《國民公報》副刊「新文藝」欄內魯迅以「神飛」的筆名發表的一組七篇短小散文詩:《序》《火的冰》《古城》《螃蟹》《波兒》《我的父親》《我的兄弟》,其中《我的兄弟》與《風箏》題材一樣,人物相同,全文如下:我的兄弟我是不喜歡放風箏的,我的一個小兄弟是喜歡放風箏的. 我的父親死去之後,家裡沒有錢了.我的兄弟無論怎麼熱心,也得不到一個風箏了. 一天午後,我走到一間從來不用的屋子裡,看見我的兄弟,正躲在裡麵糊風箏,有幾支竹絲,是自己削的,幾張皮紙,是自己買的,有四個風輪,已經糊好了. 我是不喜歡放風箏的,也最討厭他放風箏.我便生氣,踏碎了風輪,拆了竹絲,將紙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著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著,以後怎樣,我那時沒有理會,都不知道了. 我後來悟到我的錯處.我的兄弟卻將我這錯處全忘了,他總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將這事說給他聽,他卻連影子都記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沒有記得我的錯處,我能請你原諒么? 然而還是請你原諒罷! 唐弢同志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鮮艷的油畫先畫一個簡朴的素描草稿」,他認為《我的兄弟》便是《風箏》成功前的一幅「素描草稿」,一個「雛形」.的確,《風箏》較《我的兄弟》充實、豐滿,人物形象更生動,敘事、抒情技巧更成熟,主題也更深刻. 從主題看,《我的兄弟》只敘寫了拆毀兒童玩具風箏的錯誤,但不免單薄;至於錯在哪裡,為什麼錯,在文章中表現得不夠充分,缺乏必要的深度.而《風箏》則將「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全都圍繞一個中心了:以封建陳腐思想扼殺兒童自由、活潑的精神是極端錯誤的,悔恨交加,悲憂齊集,深情地揭示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主題明確,思想深刻,情詞真切,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選自陳根生《魯迅名篇問世之後》,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五、《風箏》思想內容面面觀 1.從兒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陳根生) 正因為《風箏》發表後影響頗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殺」的封建兒童教育的兄長,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寫的是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呢?這個問題一直為人們很感興趣.這樣,魯迅的親屬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孜孜請教的對象.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就寫道:魯迅有時候會把一件事特別強調起來,……例如他所寫的關於反對他的兄弟糊風箏的文章就是這樣.實際上,他沒有那麼反對得厲害,他自己的確不放風箏,但並不嚴厲地反對別人放風箏. 幾十年來,周建人同志數次回答此類詢問,直到80年代他還給訪問者明確作答:我不記得有這回事. 但是,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同志卻持不同的說法.她在談話中是把《風箏》中的「我」與魯迅、小兄弟與周建人當作同一個人來向人們介紹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舉行魯迅紀念會,許廣平同志應邀在會上向少年兒童們作報告說:魯迅長大後曾檢討自己對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還說過一件事:有一次,放學回家後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裡去了,後來看見他在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裡糊風箏,他覺得這是件沒出息的事,就把弟弟的風箏撕毀了,當他長大後覺得這樣對弟弟是很不對的.曾對弟弟提起這件事,他弟弟說有這件事嗎?我都記不得了.後來魯迅伯伯就說,他不記得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還說:自己做過的錯事應該牢牢記住,並不是人家不記得就可以過去了. 許廣平同志的講話獲得廣泛的贊賞,不少魯迅研究家寫作魯迅傳記時都是認真使用《風箏》中所提供的材料的. 那麼,周建人同志的話全錯了嗎?問題當然也不會這么簡單.因為《風箏》里明放不下了.你消息我吧!
⑷ 初一語文上冊第二十一課《風箏》的全文,快!!!!!!!
《風箏》原文
周樹人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舊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幾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⑸ 初中語文作文材料
第一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到老,活到老
讀好書,好讀書,書讀好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第二個: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孫中山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斗。
--孫中山 革命軍的責任是要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孫中山
必須在奮斗中求生存,求發展。 -- 茅盾
奮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為。 -- 茅盾
第三個: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2、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4、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第四個:
親情的: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第五個:1、美,什麼是美?在人生每一個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飢,也不能養家糊口。——馬·埃利奧特
2、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3、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別林斯基
(俄國)
4、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第六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七個:我不會,不懂 sorry
第八個: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
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第九個: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
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
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⑹ 給我這份語文試卷的答案
濉溪縣2007-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語文試題
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
(一) (二) (三)
得分
卷首語:親愛的同學們,步入初中的你,進入了一個新天地,當你在快樂中品嘗到語文學習給你的營養滋補時,也許你在思考:我收獲了多少?老師希望這張試卷能成為點燃你們智慧的魔法石,認真一點,你會做得很棒的,老師祝你取得滿意的成績。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胸有詩書氣自宏,一筆好字闖天下。請將下面一句話用正楷或行楷抄寫在方格里。(此題根據抄寫文字和全卷書寫水平綜合評分。)(4分)
會 當 凌 絕 頂 , 一 覽 眾 山 小 。
2.古詩文默寫(8分)
(1)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2) ,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3)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詩句是:
, 。
(4)《 論語 十則》中,孔子論述「學」和「思」辨證關系的兩個句子是 ,
。
(5)寫出含有「雨」字的一句完整的詩句(要求有連續性的上下句)
, 。
3.根據你對下面詞語的理解將他們排序,並說出理由,然後至少運用其中的2個詞語寫一段連貫的話。(4分)
爭奇斗艷 枝枯葉敗 落英繽紛 含苞欲放
我的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
我的寫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這學期,你一定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好多次語文活動吧,下面請展示一下你的活動情況。(4分)
(1)請用幾句精彩的語言介紹你自己,盡量表現你的個性,讓人過目不忘哦:(2分)
我的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店門牌,電視廣告或者報刊雜志等,到處都有語文,請舉一個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關於語文實際運用的例子並簡要分析:(2分)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與欣賞。(40分)
(一)閱讀下面課文節選,完成5~9題。(13分)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5.解釋加點的字。(4分)
私擬作( )昂首觀之( )項為之強( )青雲白鶴觀( )
6.下面對文中加點的虛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相當於「的」)
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兩個「之」都為代詞,且指代對象相同)
C.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介詞,當「被」講)
D.以叢草為林(動詞,意思是「當作」、「看作」)
7.這一段主要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聯想與想像,充分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翻譯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我的翻譯:
9.你剛剛度過童年,一定也曾有過這樣觀察小動物的「物外之趣」吧,試著描述出來,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3分)
我的描述:
(二)閱讀下列兩個選段,完成10~15題。(14分)
(甲)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疇,松軟的泥土散發著清新濕潤的氣息,冬憩後醒來的麥苗兒精神煥發,展現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機;渠水歡唱,如母愛的乳汁,與土地和麥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盪,魚蝦暢游,蛙鼓抑揚弄喉嗓,柳絲婆娑舞倩影,陽光水波交相輝映,灑落捧捧金和銀。春在天空,燕語呢喃,蝴蝶翩躚,風箏高飛,濃濃春意彌漫潔白的雲朵間,甜甜笑聲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園,紅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樹飛雪,蜂蝶追逐喧嚷,醞釀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0.甲文描繪了春草圖和春花圖兩幅春天的畫面,乙文描繪了四幅春天的畫面,分別是 、 、 、 。(4分)
11.甲文第一段寫了小草的情態以及它的質地、 、 ;乙文未寫草,但寫了春天植物的綠,如 、 。(2分)
12.甲文第二段與乙文寫得色、聲、味俱全,甲文表現「聲」的詞語是「嗡嗡」;乙文表現「聲」的詞語是「 」、「 」等。(2分)
13.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用了虛實相結合的方法,請默寫出甲文虛寫的句子。(2分)
我的答案:
14.甲文與乙文都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我的理解:
15.想想看,春天還是什麼?發揮你的想像力,仿句再寫出一個形式相同的句子。(2分)
春天是一縷輕輕吟唱的暖風,和著聲聲婉轉的鳥語;春天是一捧溫暖明亮的陽光,吻著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 , 。
(二)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20題。(13分)
孩子,請系好鞋帶
那時,我還在讀初一。學校每到年底都會組織游園活動慶祝新年的到來,記得那年的游園活動特別熱鬧,游戲很簡單,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獎,所以獎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終於也掙得了一張票,便興沖沖去領獎。領獎處擠滿了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最後幾份獎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擠。高高的窗檯,狹小的窗口,發獎的人根本看不見領獎人的臉,只能隨意地從那些伸進窗口的揮舞著的手中接過獎票,再遞給獎品。突然間,我感覺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獎品!還來不及高興,旋即又感到手裡輕飄飄的了——獎品被別人搶了!我忙抬起頭四下搜尋,只見身旁一個大男孩正在沖我得意地笑。
我沖他喊道:「把獎品還給我!」他邊走邊嚷:「每個人都有獎票,誰能搶到就是誰的了,憑什麼還給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給我吧。」
他猛地推開我,沒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煙跑掉了。
從地上爬起來,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來。我邊哭邊走向辦公區,這時我本能地想到了母親,她是這所學校極有權威的老師,她一定能幫我!
母親聽我哭哭啼啼敘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說:「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帶吧。」我低頭一看,真的,鞋帶不知在什麼時候已松開了。我迅速系好鞋帶,然後期待母親幫我要回獎品,沒想到她卻平靜地說:「走吧,我們回家……」
這件事早已過去,我始終沒能要回那份本該屬於我的獎品,為此,心裡不止一次埋怨母親。然而,隨著漸漸長大,十多年來也曾經受了許多成敗與得失,現在我才恍然明白,當年的母親用心良苦!
她讓我系好鞋帶,她在我因得不到獎品而懊惱的時候,讓我系好鞋帶,因為,我確實應該這樣做。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鬧,我可能會一輩子對此事耿耿於懷,無法釋然。生活中本來就有好多我們想要的東西卻無法得到,我們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滿足呢?母親這樣做其實是想讓我學會堅強——當生活不能如願以償或者不盡人意時,不是一味地計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對待生活。
我知道,命運給予我們的磨難將遠不止是失去一份獎品;我同樣知道,對待磨難也並非系好鞋帶就難解決這么簡單,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諦就在於此——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不氣餒,不自怨自艾,永遠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永遠向前看,終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帶子系住幸福。
16.找出表明本文屬於回憶性文章的標志性語言。(2分)
我的答案:
17.母親讓「我」系好鞋帶的內涵可用文中哪些句子來解釋?(2分)
我的解釋:
18.你覺得本文的標題有什麼特點,請簡單賞析一下。(3分)
我的賞析:
19.你覺得文中的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3分)
我的理解:
20.「孩子,請系好鞋帶。」文中母親的一句話影響了「我」一生。是啊,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同學們,在這十多年的成長歷程中,父母對你說的哪句話你最難忘?這句話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呢?(3分)
最難忘的一句話:
這句話的影響:
三、作文(40分)(從以下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
21.(1)家庭給我們的有愛,有溫暖,有教益,也許還會有煩惱和痛苦……請以《家庭給我的 》為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2)請以「 ,我想悄悄對你說」為題寫一篇不少於450字的文章。
要求:把題目補完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有感而發,說真話、訴真情;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用「七(×)班,×××同學(老師)」(或用化名)代替。
題目:
濉溪縣2007-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親愛的閱卷老師,如果說此前是我們在考學生,那麼,此刻就是學生在考我們。這份試卷許多處沒有所謂「標准答案」,我們不要以自己的思維習慣和個人好惡去評價學生。要飽含愛生之情,細心琢磨學生的答題思路,認真揣摩學生的答題結論,善於發現學生答題思維過程中的亮點。一句話:公平公正、尊重學生、嚴謹細心、滿懷熱情。
一、 語文積累(20分)
1.此題根據抄寫和卷面書寫水平綜合評分,楷字、行楷字均可。(4分)
2.(1)綠樹村邊合(2)山光悅鳥性(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略(符合要求即可)(該題答案錯、漏、添、改字,所在小題不得分。每空1分,滿分8分)
3.排序:含苞欲放 爭奇斗艷 落英繽紛 枝枯葉敗 (1分)理由:植物(花)生長的自然規律。(1分,意思對即可。)寫句:沒有標准答案。(2分,視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連貫給分,如只運用1個詞語給1分。)
4.開放性題,考慮七年級學生情況,適當放寬要求,合乎題意即可得分。
二、閱讀理解與欣賞(40分)
(一)(13分)5.暗地裡;抬起;同「僵」,僵硬; 景象(每詞1分,計4分)
6.B(2分) 7.夏天觀察蚊飛之趣(1分,意近即可);少年兒童豐富神奇的想像力及稚氣爛漫的情趣(1分,意近即可)
8.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意近即可,2分) 9.略(觀察仔細,言之有物,表達順暢即可,3分)
(二)(14分)10.田疇春圖 河畔春圖 天空春圖 果園春圖(每空1分,意近即可,計4分)
11.顏色、長勢、麥苗兒精神煥發,柳絲婆娑(每空0.5分,意近即可,2分)
12.呢喃 喧嚷(每處1分,計2分)
13.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2分)
14.對春的熱愛、贊美之情(意近即可,2分)15.略(2分)
(三)(13分)16.那時,我還在讀初一;這件事早已過去(兩處各一分,計2分)
17.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不氣餒,不自怨自艾,永遠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永遠向前看,終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帶子系住幸福。(2分)
18.呼告式,顯得親切;鞋帶,一語雙關,含義深刻,給人啟迪。(談一點就行,其他角度也可,談得合乎情理即可,2分)
19.沉著冷靜,大度明理,教子有方(意近即可,3分)
20.略(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
三、作文(40分)
21.評分標准:28分切入評分
⑺ 初一的語文題,幫忙填好
這是全部的自己看吧 七年級上冊全部的
1 《在山的那邊》——《長江文藝》——王家新 著有詩集《紀念》
2 《走一步,再走一步》——《當代少年》——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3 《生命 生命》——《杏林子作品精選》——杏林子——女作家
4 《紫藤蘿瀑布》——《鐵簫人語》——宗璞
5 《童趣》——《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沈復——清代文學家
6 《理想》——《流沙河詩集》——流沙河
7 《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選集》——張曉風
《第一次真好》——《無言歌》——周素珊
8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周國平文集》——周國平
9 《我的信念》——《現代人的智慧》——瑪麗·居里——居里夫人,波蘭人,著名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10 《〈論語〉十則》:孔子——春秋時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1 《春》——《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12《濟南的冬天》——《老舍文集》——老舍——舒慶春,北京人,著名作家
13 《山中訪友》——《散文》——李漢榮
14《秋天》——《預言》——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15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次北固山下》——《全唐詩》——王灣——唐代詩人
《錢塘湖春行》——《白氏長慶集》——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西江月》——《稼軒長短句》——辛棄疾——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天凈沙 秋思》——《全元散曲》——馬致遠——元朝著名戲曲作家
16 《化石吟》——《科學24小時》——張鋒
17《看雲識天氣》——^-^
18《綠色蟈蟈》——《昆蟲的故事》——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
19 《月亮上的足跡》——《20世紀科學發現縱橫談》——朱長超
20 《山市》——《聊齋志異》——蒲松齡——清代文學家
21 《風箏》——《野草》——魯迅
22 《羚羊木雕》——《東方少年》——張之路
23 《散步》——《北京青年報》——莫懷戚
24 《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詩選》——泰戈爾——印度文學家
《紙船 寄母親》——《繁星》——冰心——謝婉瑩,詩人、作家
25 《〈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余嘉錫《世說新語箋舒》——劉義慶——南朝人
26 《皇帝的新裝》——《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
27 《郭沫若詩兩首》:《天上的街市》《靜夜》——《郭沫若全集》——郭沫若——郭開貞,詩人、學者
28 《女媧造人》——《神話故事新編》——袁珂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選》——金波
30 《寓言四則》
《赫耳墨斯和雕刻者》《蚊子和獅子》——《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
《智子疑鄰》——《韓非子·說難》——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馬》——《淮南子·人間訓》(《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等編著
第一單元:《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選自《長江文藝》 象徵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美國作家 選自《當代少年》 以小見大 以事喻理
《生命 生命》杏林子 原名劉俠,女作家 選自《杏林子作品精選》
《紫藤蘿瀑布》宗璞 原名 馮鍾璞 選自《鐵簫人語》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童趣》沈復 字三白 長洲人 清代文學家 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第二單元: 《理想》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 選自《流沙河詩集》
《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 選自《張曉風選集》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筆名畢璞 選自《無言歌》
《人生寓言》周國平 上海人《周國平文集》代表作: 《人與永恆》《只有一個人生》
《我的信念》瑪麗居里 波蘭人 著名科學家 兩次獲諾貝爾獎 選自《現代人的智慧》
《論語》十則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
第三單元: 《春》朱自清 選自《朱自清全集》原名朱自華 字佩弦 號秋實 祖籍紹興 現代散文家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原名舒慶春 字舍予 北京人 著名作家 選自《老舍文集》寓情於景
《山中訪友》李漢榮 選自《散文》
《秋天》何其芳 原名何永芳 現代詩人、評論家 選自《預言》
《古詩詞五首》: 《觀滄海》: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選自《樂府詩集》
《次北固山下》王灣 唐代詩人 選自《全唐詩》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字樂天 晚年又號香山居士 太原人《白氏長慶集》
《西江月》辛棄疾 字幼安 號嫁軒 選自《嫁軒長短句》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選自《全元散曲》
第四單元: 《化石吟》張鋒 選自《科學24小時》
《看雲識天氣》科普文
《綠色蟈蟈》法布爾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 選自《昆蟲的故事》
《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選自《20世紀科學發現縱橫談》
《山市》 蒲松齡 字留仙 世稱「聊齋先生」 淄川人 清代文學家 選自《聊齋志異》
關於月亮的美稱:玉兔 夜光 素娥 冰輪 玉盤 嬋娟
第五單元: 《風箏》魯迅 周樹人 字豫才 紹興人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選自《野草》
小說集: 《吶喊》《彷徨》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墳》《三閑集》《二心集》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
《羚羊木雕》張之路 原題《反悔》 選自《東方少年》
《散步》莫懷戚 選自《中國青年報》
《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 印度文學家 選自《泰戈爾詩集》
《紙船 寄母親》冰心 原名謝婉瑩 福建長樂人 詩人 作家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世說新語》兩則 劉義慶 南朝宋彭城人 曾任荊州刺史 愛好文學
第六單元: 《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 選自《安徒生童話和故事選》
⑻ 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教案
21 風箏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於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於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後,願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後的偏見,願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
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嚴於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苟,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常可貴。
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並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並不耿耿於懷。
二、問題研究
(一)第一層面的問題
1.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2.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怎樣理解?
3.「我」懂得游戲的意義後,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麼?
4.「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全然忘記了,為什麼「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著」?
初讀後,可以感知魯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傳統觀念有落後的一面。但是魯迅先生可貴的是,一旦接受科學思想,是知錯必改的,魯迅先生充滿自省精神。魯迅又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
「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說明什麼呢?
「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原是為弟弟有出息,現在反思起來,當年為落後觀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從這一幕里,我們可以看出魯迅童年時代長幼之間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論長幼,論力氣,他是敵不過我的」,可見作為兄長的粗暴行徑是以暴力為基礎的。魯迅把自己寫得很粗暴,字里行間深含自我譴責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長不許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風箏,被兄長發現,驚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風箏被兄長踐踏,也毫無抗爭的意思,除了絕望,沒有一句抗辯的話。
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的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松,只得沉重著,這又翻出一層意思。被虐殺者並不認為被虐殺,把兄長的行徑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著做,正說明自己也不認為游戲是「正當」的,一旦被兄長發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魯迅只覺得這世界一片肅殺和寒威。
探究這篇散文,可以悟到這樣一層道理,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思想來指導,惟有這樣,才不至於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後的行為,而正當的行為也應該捍衛自己正當的權利。只有科學思想,才能照亮中國人的思想行為。
(二)第二層面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故鄉的風箏時節,楊柳發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於晴朗的天空中」。所以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說,是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3.寫風箏事件的兩段文字,感情色彩似乎挺復雜,該怎樣體會?
的確挺復雜。魯迅是用今天的眼光去觀照當年的情景,但是寫的又是當年自以為是的行為,所以褒貶的色彩挺復雜。試看他寫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憐的。放風箏,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動活動,本是大有好處的,可是因為兄長不允許,只得呆看人家的風箏。他有時驚呼,有時跳躍,天真活潑的兒童天性躍然紙上,這本是極正常的,而「在我看來卻是笑柄,可鄙的」,一臉嚴冬般的肅殺,連看看風箏,連驚呼跳躍都加以鄙棄。魯迅把這樣的壓制寫得多麼嚴酷,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寫小兄弟偷做風箏,隱隱寫出了兒童的動手能力。上文寫蟹風箏、蜈蚣風箏、瓦片風箏,小兄弟做的卻是蝴蝶風箏,可見他聰明肯動腦筋,很會設計。這樣有益身心的正當行為而要偷偷來做,實屬可憐之至。褒揚與同情是可以體會得到的。作者把自己寫得猶如凶神惡煞,以破獲秘密為滿足,以摧毀小兄弟的心血為勝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態神氣活現,魯迅是在自責當年扮演了精神虐殺者的角色。最後「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小兄弟的痛苦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則是冷酷無情,這里含著同情、後悔與自我譴責之意。
4.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跟「懲罰」一詞聯系起來就明白了,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5.末段的語句怎樣理解?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慄。
練習說明
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3.「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本題除練習朗讀之外,要求抓住三個關鍵,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題要聯繫上下文,分別思考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第2小題主要練習概括。第3小題較難,要化成幾個小問題來思考:為什麼「我」的心只得沉重著?為什麼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風箏事件上,有沒有更加深廣的含義?
1.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2.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現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3.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並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 課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本題練習口語表達,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製作的,也可以是買的,主要說說是怎樣一個玩具,怎樣玩法,怎樣好玩,怎樣開心。
三 下面幾段文字,也是回憶兒時放風箏的。試與課文比較,說說它們所蘊含的情感有什麼不同。(《滿天的風箏》略)
魯迅的《風箏》與《滿天的風箏》,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風箏》籠罩著深沉的悲哀,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後來懂了新道理,覺悟到這是精神的虐殺而心情沉重,想求補過,小兄弟卻全然忘卻,無可補過,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滿天的風箏》抒發的是小時候跟二哥一起放風箏的快樂,寫自己糊的風箏放起來又滿足又驕傲。
教學建議
一、從質疑開始
這篇課文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也不要問一題研究一題。先把問題統統提出來,再整理一下,有步驟地研究。讀難懂的文章,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引導學生聯系語境探究疑難
有些句子之所以難懂,是因為跟常情不合,但是聯系語境便能解讀。例如,見風箏,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就難懂了,但是從上下文看,就知道為什麼驚異,為什麼悲哀了。
三、依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
總,就是全文,全局;分,就是一個個片段,或一詞一句。只有在整體感知本文的基礎上研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才容易准確解題。在研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的基礎上,又可以進一步理解全文。所以宜於總-分-總。
四、研讀要以難為樂,要求又不宜過高
本文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獲,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講深講透,也不要求面面俱到,兩堂課下來還有些地方不大懂是正常的。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默讀:要求整體感知。
2.整體感知。
(1)籠統提問
——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
(2)啟發提問
——為什麼小時候會把放風箏看成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為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3.再默讀:要求細致理解。
(1)遇生字生詞,看注釋,查詞典。
注音:蜈蚣( ) 瑟( )縮
解釋:伶仃憔悴肅殺訣別嫌惡苦心孤詣
(2)遇疑難問題,思考鑽研,解決不了的打上問號。
4.朗讀。
5.質疑。
將問題分為四組,1—2段的疑問為一組,3—4段的為一組,5—8段的為一組,9—12段的為一組。
6.內容研討。
學習方式:四人一組,合作研討,教師「蹲點」。抽兩組代表向全班報告,有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加以評述。
第一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引導法:比較北京與故鄉放風箏的時令,理解「驚異」之情。看下文所回憶的「精神的虐殺的一幕」,注意末段所說的「悲哀」,理解「悲哀」之情。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引導法:提示一下,作者把風箏看作春天的象徵。
第二組問題。
(1)第3段、第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引導法:專讀有關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2)對「我」的描寫,流露了什麼感情?
引導法:專讀有關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7.朗讀前四段。
8.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①②。
第二課時
1.繼續研討。
第三組問題。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為什麼說「不幸」?
引導法:把「我」分為明理之前的「我」與明理之後的「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說「不幸」。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引導法:朗讀體會;調動直接與間接的生活經驗。
第四組問題。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引導法:從正面思考,在魯迅先生看來,被虐殺的一方應該怎麼樣才是對的?
(2)為什麼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之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引導法:從正面思考,魯迅先生正面的主張是什麼?
2.朗讀全文。
3.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憔悴可憐模樣。
(2)_______________吐蕾。
(3)__________________嚴冬的肅殺。
(4)呆看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神。
(5)______________,他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高興得跳躍。
(6)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在塵封的什物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很驚惶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獲秘密。
(10)這樣苦心孤詣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論______________,論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
4.作業
「研討與練習」之三。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7年起發表《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並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筆名「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禮教,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猛烈抨擊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為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20年代陸續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篇》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至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辭去中山大學職務。1927年10月到達上海,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理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其他革命文藝工作者一起同國民黨官方文人及其文學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粉碎了反動當局的文化「圍剿」。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擁護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主張,並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雜文集。這時期的雜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斗精神,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文學團體;主編《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學作品,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有多種版本的《魯迅全集》行世。(選自《辭海》)
二、《野草》
散文詩集。1927年北京北新書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徵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爭。《這樣的戰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覺》等篇表達了對現實的失望與憤懣;《影的告別》《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繪了對自我深刻解剖之後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後》等篇寫出了對未來的疑懼,深刻地表現出作者的人生哲學。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選自《辭海》)
三、《風箏》所受到的歡迎(陳根生)
《風箏》寫於1925年1月24日,這一天恰逢舊歷年正月初一;刊於同年2月2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12期,後來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風箏》發表以後,它的抨擊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鋒芒灼然畢露,受到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當時有的文學青年說:「我所喜歡的是《野草》的《語絲》,是同傳統思想,同黑暗勢力,同虛偽紳士奮斗的《語絲》。」據方誌敏的愛人繆敏說,方誌敏青年時代熱愛文學,對魯迅的《吶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歡的」。由於包括《風箏》在內的魯迅的散文詩雜文、隨筆,思想新進,技巧高超,獲得了廣大的讀者群,於是「《語絲》的銷路,一期比一期好起來,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再後是五千八千,她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話是不錯的,30年代前期我國城鄉不少中學校使用過趙景琛編的一套《初級中學混合國語教科書》,其第一冊就選了這篇《風箏》,作為中學生學習寫作白話文的楷范。
……
還要介紹的是,《風箏》也曾作為魯迅的代表作品推薦給世界的讀者。1936年9月,亦即魯迅逝世前的一個月,紐約出版的《亞洲》雜志(英文版)刊出了美國進步記者斯諾與中國作家姚莘農翻譯的《風箏》,正巧趕上魯迅生前看到了,而1936年10月斯諾編譯的一本《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在倫敦喬治·哈拉普書局出版,裡面收有魯迅的《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風箏》《離婚》,作者生前未及親睹,則成為永遠的遺憾了。
1950年莫斯科真理報出版社出了一本魯迅的《短篇小說集》(俄文),都是選自《吶喊》《彷徨》,不知怎麼一來把《風箏》也收進去了。1955年莫斯科兒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學生讀物叢書,其中有一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風箏》也選在裡面。看得出,這里把《風箏》跟魯迅其他小說放在一起,是沿襲了斯諾的做法;這樣分類是否正確,姑且勿論,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由此可以想見,《風箏》作為魯迅的一篇傑作,受到中國讀者、尤其是其他膚色的少年兒童的歡迎,是我們感到欣慰的。
(選自《魯迅名篇問世以後》,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四、從《我的兄弟》到《風箏》 (陳根生)
《風箏》發表五十多年後,作為魯迅研究的一項重大收獲,北京大學中文系孫玉石老師等發現了1919年8月20日至9月9日在《國民公報》副刊「新文藝」欄內魯迅以「神飛」的筆名發表的一組七篇短小散文詩:《序》《火的冰》《古城》《螃蟹》《波兒》《我的父親》《我的兄弟》,其中《我的兄弟》與《風箏》題材一樣,人物相同,全文如下:
我的兄弟
我是不喜歡放風箏的,我的一個小兄弟是喜歡放風箏的。
我的父親死去之後,家裡沒有錢了。我的兄弟無論怎麼熱心,也得不到一個風箏了。
一天午後,我走到一間從來不用的屋子裡,看見我的兄弟,正躲在裡麵糊風箏,有幾支竹絲,是自己削的,幾張皮紙,是自己買的,有四個風輪,已經糊好了。
我是不喜歡放風箏的,也最討厭他放風箏。我便生氣,踏碎了風輪,拆了竹絲,將紙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著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著,以後怎樣,我那時沒有理會,都不知道了。
我後來悟到我的錯處。我的兄弟卻將我這錯處全忘了,他總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將這事說給他聽,他卻連影子都記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沒有記得我的錯處,我能請你原諒么?
然而還是請你原諒罷!
唐弢同志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鮮艷的油畫先畫一個簡朴的素描草稿」,他認為《我的兄弟》便是《風箏》成功前的一幅「素描草稿」,一個「雛形」。的確,《風箏》較《我的兄弟》充實、豐滿,人物形象更生動,敘事、抒情技巧更成熟,主題也更深刻。
從主題看,《我的兄弟》只敘寫了拆毀兒童玩具風箏的錯誤,但不免單薄;至於錯在哪裡,為什麼錯,在文章中表現得不夠充分,缺乏必要的深度。而《風箏》則將「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全都圍繞一個中心了:以封建陳腐思想扼殺兒童自由、活潑的精神是極端錯誤的,悔恨交加,悲憂齊集,深情地揭示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主題明確,思想深刻,情詞真切,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選自陳根生《魯迅名篇問世之後》,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五、《風箏》思想內容面面觀
1.從兒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陳根生)
正因為《風箏》發表後影響頗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殺」的封建兒童教育的兄長,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寫的是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呢?這個問題一直為人們很感興趣。這樣,魯迅的親屬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孜孜請教的對象。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就寫道:
魯迅有時候會把一件事特別強調起來,……例如他所寫的關於反對他的兄弟糊風箏的文章就是這樣。實際上,他沒有那麼反對得厲害,他自己的確不放風箏,但並不嚴厲地反對別人放風箏。
幾十年來,周建人同志數次回答此類詢問,直到80年代他還給訪問者明確作答:
我不記得有這回事。
但是,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同志卻持不同的說法。她在談話中是把《風箏》中的「我」與魯迅、小兄弟與周建人當作同一個人來向人們介紹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舉行魯迅紀念會,許廣平同志應邀在會上向少年兒童們作報告說:
魯迅長大後曾檢討自己對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還說過一件事:有一次,放學回家後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裡去了,後來看見他在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裡糊風箏,他覺得這是件沒出息的事,就把弟弟的風箏撕毀了,當他長大後覺得這樣對弟弟是很不對的。曾對弟弟提起這件事,他弟弟說有這件事嗎?我都記不得了。後來魯迅伯伯就說,他不記得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還說:自己做過的錯事應該牢牢記住,並不是人家不記得就可以過去了。
許廣平同志的講話獲得廣泛的贊賞,不少魯迅研究家寫作魯迅傳記時都是認真使用《風箏》中所提供的材料的。
那麼,周建人同志的話全錯了嗎?問題當然也不會這么簡單。因為《風箏》里明
放不下了。你消息我吧!!
⑼ 初中語文重點篇目(光說題目即可)及其作者知識梳理。急急急急急!大家幫個忙!
是要中考復習資料吧?我這里這里正好有一份你看看有沒有用吧~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文復習提綱
一、現代文閱讀
[知識點儲備]
1、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設問、反問、反復、對比。
4、修辭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②、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③、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④、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⑤、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⑥、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⑦、誇張:突出、強調;
A、現代詩
[知識點儲備]
1、詩歌的特點: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樂性。
2、按表達方式分為: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
3、按體裁分為:舊體詩、新詩。
4、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先揚後抑、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下
《我愛這土地》艾青
《鄉愁》餘光中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何其芳
《紙船》泰戈爾
八下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長城謠》席慕蓉
《一片槐樹葉》
《致空氣》
《樵夫,別砍那棵樹》
九下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沁園春•雪》毛澤東
《再別康橋》徐志摩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
《一條未走的路》
B、小說
[知識點儲備]
1、小說三要素:人物(主要)、情節、環境。
2、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心理、細節。
3、描寫人物的角度:正面、側面。
4、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6、自然環境的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7、社會環境的作用: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提示文章主題。
8、根據篇幅的長短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9、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②、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③、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上
《空城計》羅貫中
《美猴王》吳承恩
《心聲》
《勇氣》
八上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施耐庵
《范進中舉》吳敬梓
《選舉風波》
《山米與白鶴》
九上
《孔乙已》魯迅
《一厘米》畢淑敏
《差半車麥秸》姚雪垠
《清兵衛與葫蘆》
九下
《故鄉》魯迅
《小男孩》
《百合花》
《奧伊達的理想》
C、散文
[知識點儲備]
1、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相關課文篇目]
八下(記敘性散文)
《背影》朱自清
《永久的悔》季羨林
《鐵騎兵》楊朔
《蘇珊•安東尼》
九上(抒情性散文)
《白楊禮贊》茅盾
《囚綠記》陸蠡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
《草莓》
九下(議論性散文)
《家》
《石縫間的生命》
《廢墟的召喚》
《更浩瀚的海洋》紀伯倫
D、戲劇(劇本)
[知識點儲備]
1、分類:
①、按表現形式:話劇、詩劇、歌劇、舞劇、戲曲。
②、按內容性質:悲劇、喜劇、正劇。
③、按題材反映的時代: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
④、按篇幅規模:多幕劇、獨幕劇。
[相關課文篇目]
八下
《日出》曹禺
《欽差大臣》果戈理
《放下你的鞭子》
九上
《茶館》老舍
《陳毅市長》沙葉新
《開國大典》
E、記敘文
[知識點儲備]
1、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3、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5、記敘文段意的歸納:
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上(寫人的記敘文)
《回憶我的母親》
《小巷深處》
《我的老師》海倫•凱勒
《「兩彈」元勛鄧稼先》
七上(敘事性記敘文)
《憶讀書》冰心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馬克•吐溫
《山中避雨》豐子愷
《風箏》魯迅
七上(狀物類記敘文——抓住事物的特徵)
《石榴》郭沫若
《海燕》鄭振鐸
《白鵝》豐子愷
《鶴群》
F、說明文
[知識點儲備]
1、說明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2、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引用、分類別、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
3、文章結構:總分、分總、總分總。
4、說明文段意的歸納:
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5、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①「XX」詞好在哪裡?
用了「XX」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②、「XX」詞能不能刪掉?
不能,刪掉「XX」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用了「XX」詞不達意,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下(事物性說明文)
《蘇州園林》葉聖陶
《橋梁遠景圖》茅以升
《洲際導彈自述》
《珍奇的稀有動物——針鼴》
八上(事理性說明文)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賈祖璋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楊振寧
九上
《笑》高士其
《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
《善待家園》
《龍永圖趣說WTO》
G、議論文
[知識點儲備]
1、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論據分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3、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4、議論可分為:立論和駁論。
5、駁論的種類有: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6、議論文論證方法作用分析:
運用了XX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使讀者信服。
[相關課文篇目]
八上(立論文)
《紀念白求恩》毛澤東
《談語言》王力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懶惰的智慧》
九上(駁論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
《吳漢何嘗殺妻》鄧拓
《大小貓洞》
《世上沒有傻問題》
H、寫景文
[知識點儲備]
1、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2、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及近(由近及遠)。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上
《春》朱自清
《濟南的冬天》老舍
《竹林深處人家。
《樹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八上(游記)
《巴東三峽》
《周庄水韻》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走進紐約》
I、紀實性作品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下(傳記)
《魯迅自傳》魯迅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埃德加•斯諾
《第一千個球》
《少年愛因斯坦》
八上(新聞)
《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別了「不列顛尼亞」》
《生命之舟》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八下
《南京大屠殺》
《尋找時傳祥》
《阿炳在1950》
《滑鐵盧之戰》
J、童話
[相關課文篇目]
七上
《犟龜》
《小溪流的歌》
七下
《駱駝尋寶記》
《地毯下的塵土》
《巨人和孩子》
《蟋蟀在時報廣場》
K、其它
[相關課文篇目]
(科幻作品)七上
《基因暢想》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
(演講詞)八下
《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我有一個夢想》丁•路德金
《你是你的船長》
(書信)九上
《致蔣經國先生信》
《給兒子的一封信》
《給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給巴特勒的信》雨果
(序跋)九下
《<家>的序和跋》巴金
《讀<堂吉訶德>》海涅
《永遠新生》
《科學與藝術》
1. 第一部分議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①正確②鮮明
歸納論點的方法:1、標題2、文章開頭3、結尾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②總結性的詞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總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論題,然後依據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並同類項,最後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
事實論據(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理論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的要點:××人+怎麼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一、例證法(擺事實):具體典型而且充分地證明了某一論點。
二、引證法(講道理):引用了什麼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三、喻證法(講道理):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四、對比法(講道理):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准確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第二部分 記敘文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5、時間線索 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四、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詞語的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3.注意語氣或語調。4.著眼於詞句之間的搭配。5、著眼於詞義范圍的大小、輕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徵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4、為下文××情節作鋪墊5、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2、總結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應;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6、點題7、前後照應8、首尾呼應
九、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氣氛2、烘託人物××性格(感情)3、點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十、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標題;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特別是抒情散文中)3、還可從時代背景入手分析。4、從作者對人物或事物的態度判斷。
十三、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2) 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
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徵。
例如3:(議論文)運用××論證方法(或論據)+從××角度(方面)+論證了××觀點。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3) 合並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的短語合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說
一、小說三要素
1、人物2、情節3、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 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後議和先議後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准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第四部分 說明文
1、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A、 題目B、首段C、關鍵詞句 (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2、說明方法分類和標志
1、分類和作用:一、舉例子 :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二、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三、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五、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六、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七、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八、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2、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4、說明順序
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築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A、 先總說後分說:總—分; 分—總;總—分—總 B、 先主要後次要。
C、 先原因後結果。 D、 由現象到本質。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體到局部。
5、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1、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准確、平實、簡明(科學小品:生動)。
6、說明文分類
1按說明對象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第五部分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一、 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三、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
四、 三、要藉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涵。
五、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六、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八、 1、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九、 2、想像、聯想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十、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4、側面暗示。
十一、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十二、 1、品味散文語言朴實自然美。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十三、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十四、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十五、 第六部分 語文知識
十六、 1、常用修辭方法
十七、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十八、 2、 擬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十九、 例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二十、 3、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例2: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二十一、 4、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二十二、 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例1:漫漫長路,總有朝夕相處的親人,多少叮嚀,多少呵護,多少孝心,多少無私。
二十三、 3、 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例1: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例2: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二十四、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二十五、 例1: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二十六、 7、設問:作用:強調問題,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二十七、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 例2:「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二十八、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二十九、 例1: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例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三十、 例3: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三十一、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對象的特點。
三十二、 例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三十三、 11、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三十四、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三十五、 例2: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三十六、 12、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三十七、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三十八、 2、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三十九、 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四十、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四十一、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四十二、 2、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四十三、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四十四、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四十五、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四十六、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四十七、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四十八、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四十九、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五十、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五十一、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五十二、 議論文:強化××論點。 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五十三、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五十四、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五十五、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五十六、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