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主題思想是什麼
2020-10-14 08:57:40
文/鍾詩賀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紅色紀實文學作品,已經被列為中小學必讀書目。那麼《紅星照耀中國》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盤點一下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1《紅星照耀中國》主旨思想
1、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
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
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2、《紅星照耀中國》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3、斯諾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對普通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即將在歷史創造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確的預言,他發現了隱藏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2《紅星照耀中國》寫作經歷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❷ 急求初二《紅星照耀中國》課外閱讀考點!!!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紀實作品。又名《西行漫記》。記住裡面主要人物毛澤內東,周恩來,朱德等。容不知道你是哪裡的語文書上有沒有名著導讀。有的話那個一定要看一下。一般又考這本書都是一段文字讓你填描寫的是哪個人物,然後分析一下。名著閱讀這種東西當然親身閱讀最重要。
❸ 西行漫記選文表現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這個完全顛覆傳統西行,讓人看到另外的一個世界。
❹ <<西行漫記>>是怎樣的一本書
《紅星閃耀中國》(西行漫記) 作者 埃德加·斯諾
斯諾當時作為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記者,卻對中國共產黨的英勇斗爭願意作客觀公正的了解。他不畏艱險,排除各種阻撓,於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在我國西北的革命根據地(即後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向全世界作了真實的報道,擴大了中國革命在國內外的影響。
一九三七年英國戈蘭茨公司的英文初版。
斯諾的這本書是一部新聞報道性的作品,不是一本歷史著作。作者根據采訪所得寫成本書,有些是輾轉傳聞,有些敘述者當時就記得不甚確切,因此難免有失實之處。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強調指出的:「這本書絕對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統的文獻。在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產黨員同在一起這些日子所看到、所聽到而且所學習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觀的無黨派之見的報告。」
埃德加·斯諾在一九〇五年出生於美國坎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年輕時,當過農民、鐵路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以後,他開始畢業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在坎薩斯城的《星報》和紐約的《太陽報》初露頭角。往後他在開往外洋的貨船上當了海員,歷游中美洲,最後到了夏威夷,仍然為美國的一些報紙供稿。一九二八年,在中國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他到了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的助理編輯,以後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的特約通信員。一九三〇年以後,他為採集新聞,遍訪中國主要城市和東三省、內蒙古、台灣以及日本、朝鮮、荷屬東印度。他在中國西南各省作長時間的旅行,徒步經過雲南省西部,到達緬甸和印度,訪問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領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時,斯諾正在上海,目睹一九三二年的淞滬戰爭和一九三三年的熱河戰爭。在這以後,他在北平燕京大學擔任新聞系教授兩年,同時學習了中國語文。在這一時期,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的進步新聞記者史沫特萊,還和魯迅、宋慶齡以及一些中國地下黨員有所接觸。他編譯了一部英文的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活的中國》,是首先把魯迅著作介紹到西方的人之一。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3424137.html?fr=qrl3
❺ 初中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00字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裡,百姓是多麼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被其中那滿腔熱血所吸引。
埃德加〃斯諾在一九〇五年出生於美國坎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年輕時,當過農民、鐵路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以後,他開始畢業所從事的新聞工作。一九二八年,在中國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他到了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的助理編輯。一九三〇年以後,他為採集新聞,遍訪中國主要城市和東三省、內蒙古、台灣以及日本、朝鮮、荷屬東印度。他在中國西南各省作長時間的旅行,徒步經過雲南省西部,到達緬甸和印度,訪問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領袖。在這以後,他在北平燕京大學擔任新聞系教授兩年,同時學習了中國語文。在這一時期,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的進步新聞記者史沫特萊,還和魯迅、宋慶齡以及一些中國地下黨員有所接觸。
一九三六年是中國國內局勢大轉變的關鍵性的一年。斯諾帶了當時無法理解的關於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了生命危險,進入陝甘寧邊區。他是在紅色區域進行采訪的第一個西方新聞記者。
作者通過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鮮明、生動地反映了中 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斗爭業績,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西行漫記》。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該書絕大部分素材來自作者采訪 的第一手資料,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1937年10月。毛澤東和周恩來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西行漫記》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農民、工 人、知識分子的接觸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據地政治、周恩來 、朱德。1938年12月18日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中譯本時。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賀龍、彭德懷等以及廣大紅軍戰士、軍事、經濟 、文化,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該書還是成了一部禁書,由於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考慮到聯合統一戰線等情況、劉志丹,《西行漫記》(直譯應為《紅星照耀中國》)由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生活各方面的真實情況,准確,在世紀引起巨大轟動。《西行漫記》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書名改為《西行漫記》。盡管這樣。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後來人。紅軍將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這里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西行漫記》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紅軍將領的情況,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我們值得再讀!
❻ 《紅星照耀中國》為什麼改名為《西行漫記》簡要回答張學良在南方同紅軍一打儀後,對紅軍以及戰斗的認識
《紅星照耀中國》的原名就是《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西行漫記》是美國的譯法,翻譯成中文就是《紅星照耀中國》。
張學良對共產黨及紅軍的認識由不了解,看不起,到了解之後的由衷佩服,認為共產黨太厲害了,有共產主義信仰,能夠團結一心,不僅滲透,統戰工作做得好,宣傳工作深入人心。
而且能夠順應民意,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進而提出抗日要聯合共產黨。並且主動提出要申請加入共產黨,近三年時間他對共產黨及紅軍的認識與評價發生了深刻變化,思想轉變的同時帶來行動的轉變,由積極剿共變為聯共抗日。
寫作背景: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作者簡介:
《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長大後成為一名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❼ 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星照耀中國青少版和普通版有區別嗎
1、封面不同。
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星照耀中國青少版和普通版封面有一點不同。
普通版的封面圖案如下:
2、內容不同。
人民文學出版推出的斯諾《紅星照耀中國》的青少版,最後加上了該書的出版經歷,方便更多的讀者了解這本書80年來的傳奇經歷和艱難的出版過程。本書為教育部八年級(上)語文教科書名著導讀指定書目。人民文學出版社為此書撰寫了閱讀參考,全面指導學生理解本書。
3、出版時間不同。
原版《紅星照耀中國》是2016年7月出版的,《紅星照耀中國》青少年版是2018出版的。
2018年是該書原版出版八十周年,教育部編語文教科書名著導讀指定作品收入《紅星照耀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暑假來臨之際推出《紅星照耀中國》(青少版)。
(7)西行漫記選入初中語文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作品影響: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及敘事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作品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❽ 西行漫記600字梗概
劇情梗概:
故事要從1928年的中國講起,這是一個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黑暗時期,當時有著數十萬人因為是共黨、通共人員的罪名被抓被殺。此時,美國有志青年埃德加·斯諾正通過旅行來到了中國,為了在中國謀求生計,他選擇了當一名記者,要求是必須寫一些贊揚當時中國統治者的文章。然而,出生牛犢不怕虎,斯諾拒絕了這一要求。
期間,他對中國現狀和革命進步人士的一些如實報道,贏得了許多革命者的友誼同時也激怒了當時的統治者。斯諾自此成為了統治階層的眼中釘肉中刺,受到大大小小的政治迫害。後來斯諾進一步被革命思想影響,他萌生出采訪革命領導人的想法,為此他在宋慶齡等人的幫助下,成為第一位到達中共革命蘇區采訪領袖毛澤東的記者。
期間,他通過采訪內容撰寫了著名的采訪語錄《紅星照耀中國》。1941年,因為由於揭露了國民黨蔣介石在皖南事變中的陰謀,斯諾被驅逐出境,回到美國。
時間來到了1971年,新中國已經成立,斯諾則再次成為了中美兩國的信使,他來到中國訪問並且再次見到了毛澤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在中美建交前不久,斯諾登去世。
(8)西行漫記選入初中語文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這樣,斯諾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對普通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即將在歷史創造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確的預言,他發現了隱藏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❾ 西行漫記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這本書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作品影響:
《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就是斯諾回來後寫的關於紅色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集。以後,此書以近二十種文字翻譯出版,幾十年間幾乎傳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暢銷書。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劃,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體承譯,以復社名義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孤島上海問世。考慮到在敵占區和國民黨政府統治區發行的緣故,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
此書在短短的十個月內就印行了4版,轟動了國內及海外華僑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華人集中地還出現難以計數的該書重印本和翻印本。
❿ 初中七年級語文版語文期末考試卷(帶答案的)
七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訓練題
一、積累運用(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岑寂(cén) 孤僻(bì) 棲息( xī ) 杞人憂天(qǐ)
B.吮吸(yǔn) 契機(qì) 顫抖(chàn) 怒不可遏(è)
C.驚覺(jué) 錦衾(qīn) 嶙峋(xún) 絡繹不絕(yì)
D.滂沱(pāng) 恫嚇(hè) 褻玩(xiè) 融融泄泄(yì)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的一項是( )(3分)
A.和靄 談笑風聲 不屑置辯 B.狼籍 蜂擁而至 水瀉不通
C.宛轉 戒驕戒燥 含辛如苦 D.殉職 銷聲匿跡 漫不經心
3.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能否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B.要唱好一首歌,必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這個理解的過程需要文化底蘊。
C.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出色地完成了「客都書香節」製作班級網頁的任務。
D.廣州市能夠實現創衛成功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結果。
4.下面文學常識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3分)
作者 國籍 作品 出處 體裁
A.豐子愷 中國 《白鵝》 《中國現代散文精華》 散文
B.莫德·林賽 美國 《地毯下的塵土》 《美德書》 童話
C.埃德加·斯諾 加拿大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西行漫記》 傳記
D.泰戈爾 印度 《紙船》 《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詩歌
5.下列對有關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石榴》是文學大師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別是作者借石榴寄託個人志向,抒發感情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B.鄭振鐸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家。作者滿懷思鄉之情寫了《海燕》這篇文章將濃濃的」鄉愁」寄託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筆下《白鵝》中的白鵝曾給他的家人物質幫助和精神慰藉,讓他始終「念念不忘」
記憶猶新。
D.江口渙在《鶴群》中對鶴群的描寫多是融於敘述之中的動態描寫,很少有靜態描
寫,這是這篇文章與前三篇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6.按下列要求默寫古詩文句(每空1分,共9分)
⑴報君黃金台上意, 。(李賀《雁門大守行》)
⑵《渡荊門送別》中最富有想像力的詩句是: , 。
⑶《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心情的的句子是 ,
。
⑷在《愛蓮說》一文中,作者稱蓮是花中君子,賦予蓮象徵意義。其中象徵君子身處
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沉浮的品質的句子是 ,象徵君子莊重、質朴、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象徵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的句子是 , 。
二、閱讀理解(42分)
文言文閱讀
(一)賞析詩歌 (4分)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2.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本詩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B.本詩融情於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平淡而又質朴的美。
C.前四句和後四句主要是說理,是寓情於理,中間四句主要是寫景,是融情於景,融寫景、抒情、說理於一體。
D.「飛鳥相與還」寫詩人的悠然自得,詩人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連飛鳥也跟著他一起回家。
(二)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3分)
⑴第歸,殺而鬻之( ) ⑵與人不苟合( ) ⑶聞者皆憚之( )
⑷陳曲直( ) ⑸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 ) ⑹非吾子若孫也( )
2.文末劃線句子說明了包拯怎樣的願望?(1分)
答:
3.用波浪線劃出側面描寫的句子。(1分)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
譯:
⑵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譯:
現代文閱讀
(一)母親的賀卡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當年,他剛剛20歲,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濱城市做生意,沒想到生意賠了,血本無歸不說,還債台高築,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了。快到春節了,他想了又想,給母親寫了一封信說,如果他春節不回家,可能就永遠不會回家了,請老人珍重,忘掉他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他那遠在北方偏僻農村的母親收到他這封沮喪又絕望的信,悲傷得哭了很久。這個世界上,她最牽掛的,就是這唯一的兒子,他是她的魂啊。母親從抽屜里找到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賀卡,讓鄰家孩子代筆,在賀卡上寫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媽也不想再活了。
母親拄著拐杖趕到幾十里外的鎮上,把那張賀卡丟進了郵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親摔倒了好幾次,紛紛揚揚的大雪,幾乎把母親裹成一個笨笨的雪人了。
天快黑的時候,小郵電所的一個女營業員首先看到了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她將已舉到廢紙簍旁的手縮了回來,對老所長說:「您看,這張沒貼郵票的賀卡。」頭發花白的老所長眯著眼睛仔細看了看那張泛黃的賀卡,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說:「這張賀卡就是沒貼郵票,我們也要馬上把它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4點多,老所長騎上車趔趔趄趄地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皚皚,路上積雪很厚,這樣的行程太危險。但老所長看著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就彷彿看見了兩條站在懸崖邊上的生命!絕望的孩子,還有抱著僅僅一絲希望的老母親……老所長的眼眶濕了,他顧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隱隱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緊緊地掖在貼胸的口袋裡。
天黑的時候,老所長終於趕到了縣城。分發室的人很驚訝,說:「這么大的雪你還跑來干什麼,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長笑笑,顧不上喝一口熱茶暖暖身子,就從貼胸的口袋裡掏出那張賀卡說:「這賀卡忘貼郵票了,但它拴著兩條人命呢!」分發室的人一一接過那張還有老所長體溫的賀卡傳遞著看了說:「寄,馬上就寄,這張賀卡一點都不能耽誤!」他們「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鮮紅的郵戳,想想,又在那張賀卡的空白邊緣上鄭重地寫下了一行黑體小字兒:這是一張很重要的賀卡,望能迅速投遞!落款是:禮城縣郵局全體同仁。
夜裡10點多,郵車破例搖搖晃晃地冒著鵝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點,那張貿卡被准時送到了遠去的火車上,開始了它新一程傳遞……
4天之後的深夜,蝸居旅店的他收到母親這張沒貼郵票的賀卡。他看著賀卡上母親的留言和邊緣空白處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地一聲哭了。其他旅客紛紛披衣圍了過來。大家默默地傳遞著看了那張泛黃的、沒有貼郵票的賀卡,默默地掏出錢放到他的面前說:「回家去吧!你媽在家等著你呢!」那一堆錢有10塊的,有5塊的,有1塊的,還有角票和許多硬幣,他知道,住到這地方的人都是些經濟不太寬裕的人。
懷揣著那張賀卡,他終於踏上了北歸的列車。如今,年過40的他,已是北方一個大公司的總經理了,他和善,樂於助人。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那張泛黃的用玻璃鑲嵌起來的賀卡,沒事的時候,他常常默默凝視著那張母親的賀卡,那張沒有郵票的賀卡,他的眼裡常常會涌滿淚水。為母親,更為那些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們,也許,是為了生命之間那些閃爍著愛的光芒的心靈吧!
1.本文依次敘寫寫賀卡→ → 等情節。
2.揣摩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說說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狀態。
⑴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答:
⑵他的眼裡常常會涌滿淚水。
答:
3.文中多次出現對雪的描寫,其作用是 。
4.為什麼一張沒有貼郵票的賀卡卻按時送到了「他」的手中?
答:
5.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本文以母親的賀卡為線索,按時間順序,敘述了傳遞一張沒貼郵票的賀卡的故事。
B.本文既刻畫老所長這一個體形象,又描寫了縣郵局一工作人員和其他旅客等群體形象。
C.在敘述故事表現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語言朴實而令人感動。
D.本文著重表現了母親的諄諄教誨對兒子一生的深遠影響。
(二)
①去年長江水災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氣象原因外,還應看到沿江嚴重的人口超載。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總和,而那三條河的徑流總量是長江的5倍,流域面積超過長江的7倍。過多的人口勢必向環境過度索取資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遠大於生長量,植被覆蓋率顯著下降。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總面積20.2%;1986年,森林覆蓋率 a 10%,水土流失面積卻上升到長江流域總面積的41%。目前的長江已經變成了第二條黃河,甚至後來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態的破壞 b 了水患,去年長江洪峰流量雖大,但並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雖不是最大,但卻連續創下新的水位歷史記錄。這一現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積的 d 減少這一原因來解釋。據水利專家調查、研究與測算,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一座蓄水量為100萬立方米的水庫。②比植被破壞更為嚴重的是人與湖爭地,導致湖泊蓄水面積大大減少,湖群消失。長江中下游發育著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群。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統計記載:19世紀初,洞庭湖面積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來,因圍湖造田及泥沙淤積,使洞庭湖的面積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歷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於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讓給了鄱陽湖。然而,鄱陽湖同樣是厄運難逃,40年中湖水面積縮小了1/5以上。③洞庭湖、鄱陽湖與江漢湖群,50年代以來喪失淡水貯量350億立方米以上,超過了兩座正建的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嚴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長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積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庫淤積減少庫容1/4—1/6。長江幹流河道的不斷淤積,造成了荊江段的「懸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挾持,洪水水位高出兩岸數米到十幾米。④可見,人口問題,尤其是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人D超載的情況下,確實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必須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態破壞——災難加劇的老路子。1.在第①段中a、b、c、d處依次應填人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加劇 急劇 僅有 至少 B.僅有 加劇 至少 急劇 C.急劇 至少 僅有 加劇 D.至少 加劇 急劇 僅有2.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處應填入的句子的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⑴調節洪峰 ⑵與長江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⑶容納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3.舉例本文所運用的兩種主要的說明方法。(2分) 答:
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2分) A.長江流域的人口比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還多出
許多。 B.1986年,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積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長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歷史上的最高水位還要高。 D.洞庭湖的面積,1984年比19世紀初減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5.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要根治長江水患應注意解決哪幾個問題? (3分) 答:
三、寫作實踐(50分)
為別人寫傳記時,除了記述其主要經歷外,還可以做簡要的評論;也可以側面記述幾個典型事例。
請為自己熟悉的人寫一篇傳記。要求:⑴選材真實,有重點,並體現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或生活情趣;⑵綜合運用多種人物描寫的方法;⑶題目自擬;⑷字跡端莊,文面清潔,不少於500字。
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訓練題答案
一、積累運用
1.D 2.D 3.A 4.C 5.C
6.⑴提攜玉龍為君死 ⑵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閱讀理解
文言文閱讀
(一)1.晉 陶淵明 2.D
(二)1.⑴賣 ⑵隨便、隨意 ⑶畏懼 ⑷是非 ⑸不久 ⑹和
2.告誡子孫為官要清正廉潔。
3.「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4.⑴(你)為什麼割了別人家耕牛的舌頭,又來告他的狀?
⑵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
現代文閱讀
(一)1.送賀卡→收賀卡2.⑴表現了老所長沉重、緊張的心理狀態,因為人命關天。
⑵表現「他」復雜的心理狀態,「為母親,更為那些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們,為生命之間那些閃爍著愛的光芒的心靈」所感動。或對母親和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3.烘託人物、渲染氣氛、突出送賀卡的艱難。
4.母親在賀卡上的留言,讓老所長等人感到賀卡的分量;又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的幫助和關愛:老所長冒雪送信到縣郵局,郵車破例上路,賀卡被准時送上火車…… 5.D
(二)22.B 23.C
24.⑴列數字,如:「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總面積20.2%……作比較,如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 ⑵舉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25.B
26.要點:①控制人口;②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③退田還湖,增強湖泊的泄洪能力。
三、寫作實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