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必背古詩詞(人教版)
初中(50篇)
1.孔子語錄《論語》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潛
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17.關雎(關關雎鳩)《詩經》
18.蒹葭(蒹葭蒼蒼)《詩經》
19.觀滄海(東臨碣石)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潛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灣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國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
35.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杜牧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45.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高中(14篇)
51.勸學荀子
52.逍遙游(北冥有魚……聖人無名)莊子
53.師說韓愈
54.阿房宮賦杜牧
55.赤壁賦蘇軾
56.氓《詩經》
57.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
58.蜀道難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錦瑟李商隱
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63.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
64.永遇樂(千古江山)辛棄疾
❷ 有高中古文誦讀比賽稿子嗎要串燒,有主題,最好有氣勢,4-5分鍾
大江東去⑵,浪淘盡⑶,千古風流人物⑷。故壘西邊⑸,人道是:三國周郎版赤壁⑹。亂石權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⑻,小喬初嫁了⑼,雄姿英發⑽。羽扇綸巾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⑿。故國神遊⒀,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⒃。
莫聽穿林打葉聲5,何妨吟嘯6且徐行。竹杖芒鞋7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8。
料峭9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10卻相迎。回首向來11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1),浪花淘盡英雄(2)。
是非成敗轉頭空(3)。
青山依舊在(4),幾度夕陽紅(5)。
白發漁樵江渚上(6),慣看秋月春風(7)。
一壺濁酒喜相逢(8)。
古今多少事(9),都付笑談中
❸ 古詩詞背誦比賽形式
一、 活動復主題:
誦經典詩詞,制揚傳統文化,做文明少年。
二、 參賽對象:
一至六年級學生。
三、 比賽時間:
5月27日早讀課。
四、 比賽地點:
各班教室。
五、 比賽內容:
小學生必背古詩文。
六、比賽形式:
每班隨機抽取四人背誦。從(1)班開始,依次進行。
七、評分標准:
1.吐字清晰,普通話標准,正確把握詩詞節奏。
2.背誦熟練,語調把握好。
3.感情飽滿真摯,表達自然,能正確把握詩詞內容,聲情並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
4.精神飽滿,表情自然,姿態得體大方。
八、比賽評委:
一年級:二年級語文老師;
二年級:一年級語文老師;
三年級:四年級語文老師;
四年級:三年級語文老師;
五年級:六年級語文老師;
六年級:五年級語文老師。
註:請每個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全程參與整個過程。每個老師一定要准時到達,個人自主打分,然後取平均分作為班級競賽成績。
❹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步驟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尹區英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❺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哪些必備古詩詞
1、《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
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採桑子 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3、《七律 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4、《浪淘沙 北戴河》—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微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❻ 第一次參加詩詞大會比賽要准備什麼東西
把自己的詩詞本拿出來看一遍就行了
別刻意背,反而記不住的說
❼ 高中語文古詩詞必備知識點
古詩歌鑒賞知識點
1、詩歌鑒賞答題「五讀」法: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2、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3、 語言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簡潔、質朴無華、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悲涼。
4、思想感情術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5、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擬人、排比、對比、雙關、起興、反復、設問、互文、用典、象徵、寄寓、寄託等。 6、表現手法
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托物言志、渲染、襯(烘)托(包括正襯和反襯)、聯想想像、白描、懸念、比興、動靜結合、動靜相襯、以動寫靜、列錦(名詞羅列)、虛實結合、欲揚先抑、寓褒於貶、明褒實貶、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分析手法:卒章顯志、開門見山、對比、懷古傷今、寄寓、用典、象徵使用、疊詞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以樂景抒哀情等。象徵、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合、比興。
8、描寫(寫景)方法—— 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誇張、正側、白描、虛實、不同感官、比興。
三、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一) 懷古詩(標題有古跡、古人名,或前加「詠」,或後加「懷古」、「詠懷」等。)
2、思想內容:
① 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 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 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
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①寫的什麼物,有什麼特徵。②寄託什麼志。
(三)寫景詩
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於景,
2、寫法是白描、襯托。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徵;
4、山水田園詩的主題:①歸隱田園,鍾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邊塞戰爭詩
1.形式標志:題目有「塞」、「征」、「軍」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如《涼州詞》、《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表現殺敵報國、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安定生活的嚮往。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感嘆光陰易逝;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嚮往。
(六)送別詩
1. 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捨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後情境的想像、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願——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❽ 高中語文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辦法
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如何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一、了解背景。古詩語言精練,篇幅短小。詩人一般不可能交待寫詩的目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必須向老師、家長或書本求教,為理解詩意、進入意境掃清障礙。如學習《梅花》一詩,如果了解了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復雜心情的表白,那麼你對詩中梅花凌寒獨自怒放的意境就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二、理解詞句。要進入詩的意境,必須准確理解字詞句的含義。古詩的意境,往往是選用表現力強的詞語構設的。因此抓住這類詞語,分析、理解其所蘊涵的意義,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打開詩人情感的大門。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被人稱好,為什麼?如果換用其他同義詞,就沒有「綠」字那麼形象、生動。看到這個「綠」字,就讓人似乎看到一陣春風剛過,隨即出現一片翠綠,整個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從中折射出詩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去的心情。此類例子很多,如:「月出驚山鳥」的「驚」,「僧敲月下門」的「敲」等,舉不勝舉。由此可發現,富於表現力的詞語大多數是動詞。因此在鑒賞時應多注意動詞。優秀的古詩中一般有膾炙人口的名句,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內容的關鍵。
三、想像補白。詩歌的思路具有跳躍性的特點,這給理解詩意和體會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同學們要善於展開想像來填補因「跳躍」而形成的句與句之間的空白,從而更好地「入情悟境」。如學習《尋隱者不遇》一詩,針對「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一句,大家可以提出「誰問」「問什麼」「言者是誰」「『師』是何人」等問題進行補白。
四、品析修辭。古詩中有不少詩句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從而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體化、形象化。同學們應仔細品析這些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