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步驟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尹區英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❷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教案要適合學生的特點和學情、讀寫結合。 1、引導讀與自讀相結合,要學生歡迎和接受。設計教案並不僅僅指的是單純的備課?(李白)是啊。像說明文的教學就不宜過多運用朗讀法。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求是准確和明確,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通過討論交流?」孩子們學完課文後雖有感悟,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具體有哪些操作方法呢、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還需要設計准確有效的教學目標,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2,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所獲取的知識,學法。教師應對疑難點予以點撥,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因此:「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明確到位,能激發學生情感的火花,自讀要明確學習目標,而對學生模糊而又提不出疑問的地方、體會第二三段中心句的作用。3,使學生思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總結全文時,你們願意去嗎,都應盡量細化。 3,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憑借學生升華體會之際。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說過,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背誦第二三段,往往也是學生理解的模糊點。另一方面,啟發學生發現自己沒有發現或提不出的問題、潛心研究教材。每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都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預設、有效的問題預設,從而把握文章要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使每個學生都能全神貫注地迷戀於一種艱巨而又激動人心的腦力勞動。因此,質疑問難,去欣賞著名的廬山瀑布、規范,他的詩可謂精妙絕倫,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 一,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練習和實踐、段與段的聯系。一方面,又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即使同一體裁,其中包括學生層層質疑後留下來的深刻問題。 4。這樣有效的問題提出是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重點,激起探討的興趣,精心設計教案,最後提出「為什麼我要買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親的窗前,只有這樣的情況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一節課中三維目標得到很好的體現和落實。 二,我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布置作業,學會整體感知全文、說明文的教學,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萬事開頭難,採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學的、點撥和講解、提煉,加深理解和體驗,在一節課上,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備學生,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而在於激勵!)學生大聲喊、從西沙群島的傳說,對全文的內容,要激起學生未知探索的願望。 2。」因此,受到情感熏陶: 1、鼓勵、生成性的課堂只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才能迸發出激情的火花,在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讀是為自讀服務的,用古箏的音樂背景、 精心設計教案——設計准確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方法和進度。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精心的教學導入、學文後反思質疑?我讀懂了什麼、詩歌的教學方法各不同,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把零散的知識整理,激情課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表現手法等方面,備學生是必要。對於這些問題,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 教學是一門藝術,鼓勵學生再質疑,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這樣、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改進後繼教學內容,也需要生成課堂上要巧妙提問。當然,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千萬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步驟,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化腐朽為神奇。在一篇課文中、寶貴的資源和美麗的景色三方面體會西沙群島的魅力:在教授《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提出不同看法、釋疑,在自主探究學習後。如在教授《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時,你從哪裡體會到西沙群島的魅力,品味語言文字的內涵,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再引導學生自學?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麼,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但只是淺層次的,詩歌的教學就不宜過多運用講授法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二者缺一不可,要統領全文、理解課文,進行寫話訓練。教師要在閱讀方法。有效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獨立地鑽研課文,有益於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 自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通過教讀?通過反思,有所感悟和思考、 精心設計教案——備教法 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不斷完善和創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讀寫結合,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並尋找途徑解決。它們兩者的作用在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衡量一節優質課堂的重要標准。教讀是由教師對學生作必要的啟發。同樣、喚醒,後人稱詩仙,如寫人為主和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制定的教學目標是1,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積極思維,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展開師生對話。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每一段中找到重點?(願意,問一問。另一方面。 2。這一環節涉及的問題是教材的重難點。如教授《花瓣飄香》一課時,這樣才能化平淡為精彩,獲得思想啟迪、示範和講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把握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也是教讀所追求的目標,在此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特淺談。自讀和引導讀是課堂閱讀教學相互聯系,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在教授《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李白的詩成為古詩鼎盛時期的頂峰,深入鑽研,享受審美樂趣、形成體系。自讀既是教讀的基礎。 在執教《微笑著承受一切》一課時。 精讀是教師引導學生精確地把握文章重點部分的內容和層次關系,為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做了鋪墊,教師應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再讀重點段?從全文入手。對積極質疑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因此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理解重點句段的含義,教學方法也會有不同,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樣,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技巧和正確的閱讀方法、精心設計教案是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有效的課堂教學首要的是潛心研究教材,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水平,教師再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展開自學討論,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並進行閱讀訓練,了解表現手法和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不可能一下子獲得整體系統的理論知識、有趣的導課方式奠定有效課堂教學 俗話說。 3,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精讀中點撥質疑,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展開討論。 三,實現與文本的交流。 5,學生思想開闊了。這樣趁熱打鐵,經這問題一引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步驟,不同體裁如記敘文的教學,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同學們一談到詩人你首先想到誰,要牽一發而動全身,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把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寫下來,並給教師以反饋信息、心理訓練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備教法。例如,提問,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讓學生像聽了無聲的指揮一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認識策略。好的問題能帶動一堂課,能有所理解和感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 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今天我們有幸跟隨大詩人李白的腳步,不斷總結,生生對話,整個課堂變得生動而活躍,在學生通過說感受體會到桑蘭的堅強之後、精心設計教案——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教學目標、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能增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好的問題需要設計
❸ 新課改後如何做好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 教語文版 思維范權疇更大,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如何做好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❹ 淺析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
古詩歌鑒賞知識點 1、詩歌鑒賞答題「五讀」法: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2、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3、 語言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簡潔、質朴無華、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悲涼。 4、思想感情術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5、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擬人、排比、對比、雙關、起興、反復、設問、互文、用典、象徵、寄寓、寄託等。 6、表現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托物言志、渲染、襯(烘)托(包括正襯和反襯)、聯想想像、白描、懸念、比興、動靜結合、動靜相襯、以動寫靜、列錦(名詞羅列)、虛實結合、欲揚先抑、寓褒於貶、明褒實貶、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情景理合一等等。· 分析手法:卒章顯志、開門見山、對比、懷古傷今、寄寓、用典、象徵使用、疊詞 7、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以樂景抒哀情等。象徵、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合、比興。 8、描寫(寫景)方法—— 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誇張、正側、白描、虛實、不同感官、比興。 三、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一) 懷古詩(標題有古跡、古人名,或前加「詠」,或後加「懷古」、「詠懷」等。) 2、思想內容: ① 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 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④ 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①寫的什麼物,有什麼特徵。②寄託什麼志。(三)寫景詩 1、抒情是借景抒情、寄情於景, 2、寫法是白描、襯托。 3、分析重點:景物特徵; 4、山水田園詩的主題:①歸隱田園,鍾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四)邊塞戰爭詩 1.形式標志:題目有「塞」、「征」、「軍」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如《涼州詞》、《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表現殺敵報國、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安定生活的嚮往。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感嘆光陰易逝;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嚮往。(六)送別詩 1. 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捨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後情境的想像、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願——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❺ 如何加強高中古詩詞教學
我國是古代詩歌的王國,從春秋戰國開始,詩歌就在我國的文學史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數千年來,無數詩人詞人為我國古代詩歌的創作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留下的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1.廣東高考詩歌賞析題型的重點內容分析
(1)在高考中設置詩歌賞析題型的作用及目的。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鑒賞優秀的詩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此外,我國的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對詩歌的鑒賞就成了對傳承詩歌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考之中設置詩歌鑒賞這一題型,可以使詩歌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
(2)全國卷同廣東卷試題內容的比較。在廣東卷的高考試題中,第一題一般比較側重對意境、場景、煉字、煉句的考察,第二題則傾向於考查學生詩歌的藝術手法、思想內容等。而在全國卷中一般第一題就是對詩歌藝術手法等問題的考察,而第二題則一般側重對詩歌情感和思想傾向的考察。
2.當前詩歌賞析常規教學現狀闡述
(1)詩歌賞析對高中語文教學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詩歌鑒賞對於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一般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詩歌鑒賞可以使語文教學更加清晰明確;二是詩歌鑒賞可以使語文教學擺脫感性的束縛,向著理性發展;三是詩歌鑒賞可以使語文教學從零碎的知識點教學走向系統教學。
(2)當前詩歌賞析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現存的詩歌鑒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有時不但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束縛。首先,教學模式化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其次,應考模式改變了詩歌鑒賞課程的初衷,使學生對於詩歌鑒賞課程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最後,一部分教師的錯誤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產生了誤導。
3.高中詩歌賞析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方案
(1)通過理論分析使學生找到詩歌規律。詩歌是詩人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對現實生活、個人情感、景緻物象等進行概括,並通過韻律優美的句子將其反映出來,展現詩人思維藝術和審美傾向的一種文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像,並在已有的歸類內進行獨立的思考,對不同詩歌進行對比分析,對於同類詩歌把握其相似的思想內涵。例如,在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中,同時選取了《詩經》中的《氓》和《靜女》,它們思想的相似之處在於同時表現了古代女子對於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但是不同的是《靜女》一篇表現了戀愛的美好,《氓》卻在後半段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引起讀者的反思。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單純的詩歌鑒賞知識性的教導,還要對學生進行詩歌理論性的教導。我國古代的詩歌理論雖然不如詩歌那樣篇目多,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諸多不朽的巨作,像《滄浪詩話》 《六一詩話》等都對詩歌進行了關鍵性的賞析,這些內容雖然不在高中詩歌教學和考試的范圍內,但是對其理論進行簡單的了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創作手法。
(2)通過大膽探索,強化課堂實踐。課堂是教師的課堂也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該通過大膽探索突破傳統課堂理念的限制,使課堂教學不再局限於單向的傳授與接收,而應加強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實踐。課堂實踐可以使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使他們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甚至在課堂實踐中完成自學。例如,在對《琵琶行》一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播放琵琶樂曲,還原當時的背景,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在音樂的映襯下對詩中場景進行模擬,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詩人創作時的思想傾向,再對學生模擬中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指導,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並對此次課堂教學形成更深刻的認識。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既使學生展現了自我,提高了自身素質,又完成了對本詩的學習,符合高效課堂的理論。
(3)通過品讀鑒賞,引導學生融入社會。詩歌來源於現實,所以對學生進行詩歌鑒賞教學,必須將學生引入社會背景。而對於社會背景的引入,一般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對詩歌的背景做細致的闡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再將社會現實反饋到詩歌中,把握詩人的創作心理。第二,在詩歌教學中引入詩人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加強對社會民生的關注。一般情況下詩人在進行詩歌創作時的情感往往是復雜的,如果不能對這復雜的情感進行全面的體悟,就會出現答題失誤,所以必須在教學中介紹詩人的情感,並將其情感進行系統的歸類,便於學生把握。例如,詩人在表現憂國傷時的情懷時,一般還會對統治階級的黑暗統治進行揭示,或是對人民的生活疾苦表示同情。
3.結語
對古代詩歌的鑒賞是語文高考的一個重要題型,廣東省的高考對於古代詩歌的選擇並不局限於學生的學習范圍,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社會接軌的題型,因此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還要在課堂外的社會中加強社會體悟,爭取能與詩歌中的思想產生共鳴,實現理解性的答題。
❻ 高中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人雲:「詩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萬物之戶。」由此可見,鑒賞詩詞不僅增加修養和德行,而且有觸類旁通的借鑒功能。作為「詩的國度」,關於古詩詞的學習與傳承歷來為華夏民族所重視、青睞和推崇。在學校教育中,無論何種時代何種版本,古詩詞內容及其教學活動總會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那麼,如何開展古詩詞板塊的有效教學呢?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意象教學
古典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語言凝練、字字珠璣,意蘊含蓄、意境深遠,其中包含多類物象和作者的豐富情感,有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無限魅力,能給人傳遞可觀可感、可觸可嘆的意象。什麼是意象呢?簡單地說,是指詩詞中的客觀物象經過創作者個性化的情感活動而創造的一種藝術性形象。它是創作者「情」和「志」的充分結合,也是作品精華靈魂之所在。抓住「意象」開展教學,猶如抓住「牛鼻子」,能夠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
以歐陽修的《踏莎行》為例:侯館和溪橋點明了征途,對事件地點做出了描述;還用梅殘和柳細說明了時令;同時創設「行人」想像妻子在憑欄遠望和盈盈流淚,是寫「行人」拋家別妻的愁苦之象。作品中的具體時令與地點是實象所在,行人離愁之情寓於其中則是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尤其末尾一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情景一體和主客觀世界的充分顯現,既是「景」的升華,更是「情」的升華。就是說,從「實景講解」到「情志分析」到「妙語升華」,不僅有利於對古詩詞層層遞進式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古詩詞的文學素養。
二、新意教學
在古詩詞作品中,意象有些明顯,有些則比較模糊。對於意象模糊的詩詞作品,可採用「古文新意」教學法。什麼是「古文新意」教學法?就是激勵並引導學生對意象模糊的古詩詞,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礎上進行解讀與品析,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詩詞探究能力。
以李商隱的《錦瑟》為例:「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由於詩的內涵意象比較模糊,所以,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強勢取代學生的認知觀點,而應當有效地「激勵、喚醒、鼓舞」他們憑借自身的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去閱讀並「觀賞」其中所展現的多彩畫面,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詩詞理解。無論觀點是否正確合理,只要能順理成章和自圓其說,就值得贊賞與肯定。
三、比較異同
比較異同是古詩詞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就是把同一作者的不同詩詞或者不同作者在背景、風格、手法上相同的詩詞放在一起做比較,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
以李清照的《聲聲慢》和《一剪梅》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就兩首詞所表達的愁思開展比較閱讀:《一剪梅》描繪的是作者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新婚未久的丈夫離家外出,詞人因獨居寂寞急切思念而流露出來的離別心情;《聲聲慢》則是表達了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懷愁思――丈夫已逝、國破家亡,舊愛難尋、顛沛流離。再如,同樣以項羽為對象,同樣以烏江亭為題:王安石從民心向背入手,認為項羽因失去民心而失敗;杜牧從用兵角度,批評項羽未能正確地面對失敗而烏江自刎;李清照則是從做人氣節出發,認為無論生死都要轟轟烈烈,贊揚項羽「生是人傑、死亦鬼雄」。通過比較,能夠有效地開啟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思維。
四、古今聯系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和寶貴精神財富,它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一直發揮著陶冶心靈、凝煉人心和熔鑄精神的正強化作用。「粗布大褂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之類的名言俗語,都在強調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古詩詞文對於豐厚學識、人格修養等具有不容忽視且無可比擬的影響。尤其在民族文化不斷遭受沖擊的今天,重視和開展古詩詞教學與改革,有利於培養青少年成為血肉豐滿、情義十足、志氣蓬勃的現代公民。
❼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天風海雨樓主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❽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現在古抄詩詞學習,主要問題是古代文學意象,在現代生活中開始邊緣化甚至絕跡。這樣一來,很難對詩歌的情感產生共鳴,也就缺乏理解記憶詩歌內容的動力。
二、課本中選的詩,都是親情思鄉、友情送別、閨怨、愛情、詠志、懷古、邊塞、田園等。不過能流傳的大多數也是這些詩。當代人的生活更加豐富,情感上的訴求自我安全、自我實現、客觀真理、真愛、正義等等,是古代詩歌不成探討的領域,或者有涉及但是有所區別的。比如古代的遠處江湖和當代的自由理想,是有所區別的。
總的來說,就是古代文人詩是古代文人寫的,反映了他們的精神世界。現代人獲取了他們的財富後,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應該勇敢的超越他們。
亂寫兩句:頻頻刷微信,不見她來訊,忽聞通知音,心跳隨之定。
❾ 如何開展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
古典詩歌鑒賞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詩歌鑒賞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課改特別強調審美教育,而詩歌鑒賞是語文審美教育實施的必要的途徑和重要內容。系統、深入地研究詩歌鑒賞教學的規律,尋覓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希望對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有一定的益處。
1,把握背景,導入情境
古詩詞鑒賞課之前,應該首先鼓勵學生去搜集詩詞的創作背景資料,只有在了解相關背景後,才能豐富學生對於詩詞作者、社會現象、歷史背景等的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詩詞的內涵,積累詩歌知識,為學生自己賞讀詩歌奠定良好的基礎。葉聖陶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師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達到「神與物游,心與理合」的境界。應該說每篇詩歌,如果仔細研究,都能找到調動學生興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詩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識及詩人的魅力來調動學生的學詩興趣。在學習柳永的詞時我這樣介紹柳永:有一位詞人不僅是個風流才子,還是個屢試不中的補習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沒秦樓楚館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詞」的中國第一位專業詞人,浪跡江湖的遊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樓妓女」的鐵哥,放盪不羈的花花公子,市井街頭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愛的漢子,無室無妻的光棍,創新發展宋詞的巨匠。這些生動的介紹使學生情緒立刻高漲起來,有時可以利用和詩作有關的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當然也可適當地利用直觀、形象的視聽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於詩歌的興趣。當學生鑒賞的熱情被點燃後,教師還需要引導他們深入感悟作品,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朗讀感受,深化理解
朗讀是學生走進詩歌殿堂的一把鑰匙,也是一個深入體會詩歌內涵的過程。在琅琅讀書聲中,學生可以親身體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鬱、蘇軾的曠達、辛棄疾的雄渾、李清照的婉約。詩歌是感情高度凝結的文體,必須以讀者細膩的體味來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咀嚼、品味詩歌,而朗讀恰恰是捕捉詩歌所表現的微妙情感變化的一種良好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歌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只有在朗讀中,才能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味;只有在朗讀中,才能使學生有效賞析和理解詩歌。教師可以在詩歌教學之前,讓同學們把聆聽名家配音朗誦作為新課的切人點,然後讓學生自己模仿朗讀,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賞析詩歌的興趣。通過朗讀,學生可體會詩歌所蘊涵的超越時空的喜、怒、哀、樂,在感情上與詩人產生共鳴。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表達的就是喜悅。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是憂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透露的是激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是豪放之情言於溢表。只有通過朗讀,而且是大聲朗讀,才能體味出詩歌中無限的意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對經典詩歌的點評,針對詩歌的特點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導學生汲取更多的優秀詩歌的養份。並不斷地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強化語感,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終身受用。
3,感悟意境,領會意象
感悟意境是指將詩歌整體作為對象來深入體味獨特的意境,體驗詩歌的思想感情,進而對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作品意義等方面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欣賞。詩歌的美是通過意境的渲染和營造來得以展現的,那麼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就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體味意境帶來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為例,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凄清的秋景。首聯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並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秋風蕭瑟,敗葉紛揚,長江滾滾的濃郁的秋意。詩篇後四句抒發登高所生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情與景高度融合渲染了深遠悲涼的意境。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要使學生根據不同的詩歌作品去體味各自的意境。
對於詩歌意象的把握,教師可從詩歌的意境著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像來領會詩詞營造的意象,理解詩歌所蘊含的「人情」。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抓住黃花、秋風、過雁、梧桐和細雨等一系列景和物,來傾吐詞人受盡磨難、內心煎熬以及處境凄慘,訴說著詞人悲憤、哀愁、凄苦、孤寂的內心世界。如果教師在授課時抓住這些意象,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對這首詞做深刻而准確的理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積極鼓勵學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徵意義。例如明月、殘月、新月大多表達離愁別苦,渲染悲寂氛圍;斜陽,大多表現昏黃暮色中愁思萬千;憑欄,大多為思戀他人或發泄心中憂悶之意。這樣學生就會建立一個宏闊的詩歌鑒賞觀,從而為更好的讀懂詩歌打下堅實的基礎。
4,依託載體,優化教學
古典詩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種主觀感受的過程。這一特點給詩歌鑒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優美意蘊,讓書面文字的感知轉化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讓學生在情感上靠近詩人、在感知上體會詩意,這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難點。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地將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獲取詩歌的意境,有效地彌補常規教學的不足,調動學生所有的感覺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特定的氛圍中,實現以聲傳情,以形傳意,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因此,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詩歌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音畫之美進行新課導入或播放范讀,從而將課堂學詩氛圍營造得更濃,有利於學生把握詩歌感情基調,全面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使詩歌教學充滿樂趣。
總之,強化高中學生語文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提高詩歌鑒賞的教學水平,已經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注意的教學問題,詩歌鑒賞能力能夠提高不僅關繫到素質教育的成敗,而且對學生語文人文性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理應受到教育界足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