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共有多少個實驗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的實驗安排,
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班主任。
祝你好運。
『貳』 找一份六年級上冊科學實驗報告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3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
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
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2.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
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進行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
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
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
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
,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叄』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科學實驗有哪些
1、杠桿;抄2、輪軸;3、滑輪;4、斜面;5、齒輪和鏈條傳動;6、改變紙的形狀增加抗彎曲能力;7、圓柱形和拱形承重力大;8、三角形框架更穩定;9、吸管鋼索橋模型;10、自製電磁鐵及磁力大小和磁極改變;11、能量轉換;12、認識校園的動植物等。
『肆』 誰處有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實驗計劃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單元計劃及教案 2010-08-29 11:07:10|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簽: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我們居住的星球》
單元計劃及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嘗試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我們居住的星球,讓學生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歷史,知道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志及作用,了解地球是什麼樣的。並通過研究,培養學生開展比較完整的探究活動的能力。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學生們可以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一是在作為探究的科學方面:在6年級,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參與完整的和部分探究過程的機會。在完整的探究過程中,學生首先提出問題,然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數據、構造原有問題的答案、交流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在部分探究過程中,培養他們探究過程某些方面需要的能力和理解力。
二是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方面:我們通過本單元的活動,力圖讓學生知道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志及作用,了解地球是什麼樣的。
二、活動分析和建議
在開展本單元教學活動時,可能還會碰到新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研究教學活動這樣設計的意圖,根據我們活動的設計意圖來確定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向,避免教學目標的偏移。
在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繪制我們自己的地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如何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包括從他們的選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研究的原理數據、整理分析、交流匯報等。雖然看似是學生自主的參與探究的完整過程,其實在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小學生畢竟還不能很好的開展完全自主的探究活動。
在整個單元的研究活動中,我們不要忘記這個單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生活的結合,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從這樣一個基礎出發,我們的探究才能真正開花、結果!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4、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5、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四、課時安排:
1、我們的生長發育 1 課時
2、地球 2 課時
3、地球儀 2 課時
4、地圖 2 課時
5、建立「地球檔案」 2 課時
自由研究 2 課時
1我們的生長發育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數據的比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體發育特點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
2. 通過對比認識生物的許多特性是遺傳的,並了解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養學生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教學准備
1. 學生准備:學生在三、四、五年級製作的「身體生長記錄卡」。學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體重秤等測量工具。
3. 有關遺傳和變異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讀六年級了,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測量了自己的身高、體重等項目,並對一年後我們在身高、體重方面進行了預測,還記得預測的數據嗎?
幾個學生反饋一年前的預測以後,揭示課題:我們的生長發育
二、新授
1.建立「身體生長記錄卡」
(1)檢測我們的預測是是否正確就需要我們來實際測量,等一會我們每個同學到來測量自己的身高、坐高、體重、頭圍、腳長以及臂長,為了讓我們的測量比較准確,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學生反饋以後教師總結,要求學生在測量時要注意方法,測量身高、坐高、臂長時身體要直,測量頭圍時,應該測量額頭周圍,測量體重時,身上最好沒有其他物品。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身高、坐高、體重、頭圍、腳長以及臂長。
(3)學生建立「身體生長記錄卡」,教師巡視指導。
(4)相互參觀、評價每個學生製作的「身體生長記錄卡」,在參觀前教師提出參觀任務:比一比,誰做的最好?
學生參觀完以後反饋:誰做的最好?
(5)教師提問:自己一年前猜測的正確嗎?從測量的數據看,說一說你的生長情況和主要特徵。
2.探究三年級到六年級身高、體重等變化
(1)教師:請將三年級到六年級製成的「身體生長記錄卡」集中起來,並把每年的相關數據記錄在教材中的「身體生長數據記錄表」上。
(2)提問:如果要探究每一年裡身高、體重的變化,我們應對數據進行怎樣的處理?
學生回答以後教師歸納:我們可以計算出身高、體重等數據在三年級到四年級的變化、四年級到五年級的變化、五年級到六年級的變化,也就是用後一年測量的數據減去前一年的數據。
(3)學生計算變化數據。
(4)提問:
(1)從身高、體重等變化數據,你有哪些發現?
(2)比較五年級到六年級的變化數據與以往每年的變化數據,又有什麼發現?
學生反饋以後教師歸納:同學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年的身高、體重等方面都在發生變化,而且發生的變化數據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學在9歲到12歲之間每年的身高、體重變化加快。而且五年級到六年級這一年裡比以前每年的變化大。
3.比較男女同學在三到六年級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
(1)提問:我們已經有了每年的身高、體重數據,我們要計算男、女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我們該怎樣做?
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選學生作為樣本: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學選擇的一樣多、身體健康。
(2)教師選擇做樣本的學生:我們選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學,男女同學各10名。
(3)學生用作樣本的男、女身高、體重數據計算三、四、五、六年級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
(4)提問:比較男女同學在三、四、五、六年級每年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數據,有什麼發現?
學生分析數據以後,教師歸納:通過平均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四年級以前,也就是10歲以前,男同學的平均身高、體重略大於女同學,從四年級開始到六年級,也就是從10歲開始到12歲,女同學在平均身高、平均體重方面都超過男同學。
4.認識一個人一生經歷的階段
(1)提問: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上,你認為他們一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鼓勵學生從身高、體重、精神風貌等方面來給人的一生劃分階段。
(2)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劃分年齡階段。
(3)出示一幅一個人從嬰兒老年的圖片,教師歸納並板書:嬰兒——兒童——青年——中年——老年
(4)對照圖片說一說自己處於哪個階段?還將經歷哪幾個階段?
三、全課歸納,並要求學生提出課外延伸的問題
1.教師小結:人的一生要經歷嬰兒、兒童、青年、中年、老年五個階段,目前我們正處於兒童時期,要珍惜每一個年齡階段,讓我們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充實而有意義。
2.課外延伸:關於「我們的生長發育」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准備怎樣去研究?小組內相互交流,課外就按照小組研究的方法去研究。
第二課時
一、展示課前准備: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遺傳與變異的資料。
二、引導學生研究遺傳與變異現象
1.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照片與爸爸媽媽的照片對比,你准備從哪些方面對比?反饋中引導學生從五官、皮膚、頭發等方面對比。
2.教師提觀察對比的要求:(1)觀察要認真。(2)將觀察到記錄在表格里。
3.提問:從對比中有什麼發現?
4.教師歸納:經過對比,我們發現自己與爸爸或者媽媽在長相、眼睛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遺傳現象。
5.出示一組母子動物的照片,母子之間毛色、花紋、體態上有一定的形似性:
讓學生觀察一組稻子從「稻穀種子——稻穀秧苗——成熟的稻子」照片。
讓學生觀察以後反饋:有什麼發現?
學生反饋以後教師總結:動物和植物也有遺傳現象。
6.教師提問:在觀察對比自己與父母的照片時,除了具有一些相似性以外,還有什麼發現?
7.學生觀察對比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照片,尋找不同的地方,並要要求學生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觀察記錄表裡裡面。
8.觀察以後反饋: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從膚色、嘴巴、頭發等方面找差異。
9.教師出示兩對雙胞胎學生的照片,學生觀察以後反饋:雙胞胎之間有差異嗎?
10.歸納變異現象的概念:
11.引導學生認識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12.全課小結:在我們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父母的遺傳一直影響著我們,同時因為多種原因,我們也與父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就是變異現象,而且遺傳與變異現象也是生物的一個特性,影響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三、課外延伸:收集有關遺傳與變異的知識,辦一期有關遺傳與變異的科學小報。
2地球
(鄂教版科學六上第一單元我們居住的星球第1課)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2.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
3.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4.知道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5.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像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6.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7.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8.培養學生在科學研究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的精神。
9.會查找、收集、分析處理關於地球的資料及信息。
教學准備
1.查找關於地球形狀和大小、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歷史等相關資料。
2.稍大一點的三夾板,帶桅桿的輪船模型或者地形地球儀。
教學過程
課前師生收集人類認識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歷史過程等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1.學生朗讀單元課題,提問:我們居住的星球叫什麼?
2.談話:地球是我們居住的唯一星球,是我們人類美麗的家園。關於地球,你想知道哪些問題呢?
3.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
4.談話過渡: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關於地球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從這節課開始,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共同探索關於地球的這么多的奧秘。到本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們來進行地球知識競賽,大家比一比,看誰知道得最多。對地球知識的學習,還是讓我們從了解人類認識地球的歷史開始吧。
二、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奧秘的歷史。
1.談話: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不少人類探索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歷史資料,同學們分小組分享你們的收集成果吧,交流交流人類特別是古代的人們,在探索地球的歷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主要的觀點?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2.學生分組交流。
3.全班交流。重點放在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歷程上,梳理出:居住地中心說——天圓地方說——地球說。
4.提問: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哪種觀點最接近現在的情況?古希臘人是通過什麼現象提出這種觀點的呢?
5.演示模擬實驗,師生討論。
用一張大一點的三夾板模擬海平面,一個帶桅桿的船的模型,模擬船在海上的航行,再現古希臘人看到的情形。
6.談話:這個現象激起了科學家的好奇,他們從這種反常的現象中大膽地提出了海平面不是平的,而是弧形的觀點。古希臘人由海平面是弧形的聯想到整個地球是球形的,他們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先生,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觀點,這是人類對地球認識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飛躍。他們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振奮人心的,但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因此,在當時還只是一個猜想。他們是怎樣尋找證據的呢?
7.學生閱讀資料,講故事,談感想。感知人類尋找證據,對地球形狀進行的艱險的探索活動。
三、觀察圖片,計算數據,構建對地球形狀和大小的認知。
1.談話: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能夠從太空遠觀地球了,地球真的是一個「地」球嗎?也就是說是一個以陸地為主的球體嗎?
2.學生計算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以及它們佔地球表面積的比例,感知陸地和海洋、地球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得出結論。
3.觀看關於地球的圖片,包括從太空、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地球上一些美麗景色的照片,感知地球的形狀和地球美麗的景象。讓學生建立和舒發對地球的美麗情感。
4.畫「太空中的地球」圖,寫關於地球的解說詞。
四、課堂小結:請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3地球儀
(鄂教版科學六上第一單元我們居住的星球第2課)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認識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2.了解地球儀的一些主要標識,知道地軸、兩極、赤道、經線、緯線;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知道利用經緯網能夠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3.通過對地球儀的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空間思維能力、團結協作精神。
4.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5.學會製作簡易地球儀,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准備
1. 教師演示用大地球儀一個,學生每小組觀察用小地球儀一個。
2. 關於地球儀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的故事片和觀賞介紹地球儀種類的圖片。
3. 製作地球儀的材料:乒乓球、彩筆、細鐵絲、鑽孔用的鐵錐等。
4.演示用的籃球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狂風暴雨的夜晚,波濤洶涌的海面被陣陣閃電撕碎。在狂風巨浪中喘息的豪華巨輪被翻天巨浪吞噬。傾斜不定的船艙內一片狼籍。船長拚命地呼救:「帝國號遇險,我是帝國號,請求支援,我們的位置是……」。國際救援總部內-片忙碌的身影,牆上喇叭里傳來船長嘶啞的聲音:「東經102°,南緯38°,請求支援,請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員迅速圍在一個大型地球儀前,通過一番熟練地描點畫線後果斷地說:「它們位於南半球A國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國救援部隊馬上行動!」(上述故事情節也可以由教師口述,學生傾聽。)
教師提問:救援部隊怎樣迅速地判斷出「帝國號」的位置?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地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地球儀
二、介紹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儀的概念和作用。
我們生活的地球實在是太大了,盡管我們的腦海里有地球的模樣,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為了認識和研究地球,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比例縮小若干倍後,製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藉助地球儀這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識。
2.了解地球儀的種類及簡單結構。
教師提問:大家見過的地球儀是什麼樣的?它有哪些種類?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自由發言。教師播放搜集的地球儀種類的圖片,並適當介紹地球儀的種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學習地球儀的組成。(對於地球儀種類的介紹,也可以由教師直介面述。)
三、觀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分組觀察地球儀,大家有哪些發現?將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看哪個組的發現最多。在觀察的同時,還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資料。
學生觀察、交流,並做好記錄。教師巡查,及時地提示觀察內容,給學生以幫助。
2.小組匯報交流,學生自由發言。
(有的學生看到了陸地和海洋,還有許多國家;有的學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線和國界線;有的學生看到了南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有的學生還提出問題,不明白為什麼地球儀的軸是傾斜的;有的學生看到地球上密布著經線和緯線;有的學生看到北極點在海洋之中,而南極點卻在陸地上;有的學生看到了中國的形狀象一隻雄雞;有的學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學生觀察到有的國家很大,有的國家卻找不到……)
(上述學生的發言是凌亂的,也有一些是不準確的,教師要有選擇地板書。板書時,盡量將有聯系的名詞分類寫,為後面的梳理做好鋪墊。)
3.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地球儀的主要標識。
同學們有很多發現,有必要進行梳理。
(演示講解,並適時地將板書歸類整理)
⑴ 籃球不繞軸轉動,就會在地上亂滾,而地球儀是繞地軸運動的,始終自西向東繞地軸轉動。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⑵ 在地球儀上,有一條將「地球」平均分成南北兩個半球的圓周線,即赤道。與赤道平行的圓周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兩條特殊的緯線:北回歸線、北極圈,在南半球,有兩條相對應的緯線:南回歸線、南極圈。
⑶ 在地球儀上,還有許多連接南北兩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半圓弧線,叫經線。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為使英、法等國和非洲大陸上的各國同屬一個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東經160°和西經20°為界。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儀上還有圖例,表示陸地、海洋、國家位置、洲界等
⑸ 經線和緯線構成了經緯網,利用經緯網能夠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四、簡單製作,鞏固知識。
1.教師提出要求:學習了地球儀的一些主要標識,同學們的頭腦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輪廓,請同學們用手中的材料製作一個簡單的地球儀。說一說,你准備怎樣製作?
2.學生自由發言,然後看課後的製作提示。
3.學生動手製作,並讓學生展示、介紹自己做的簡易地球儀。
五、課後延伸,深化拓展。
關於地球儀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只是認識、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標識。請同學們課後再找一找,看誰還有新的發現。
4地圖
(鄂教版科學六上第一單元我們居住的星球第3課)
教學目標
1.看地圖,明確地圖的含義,了解地圖的主要標識和功用。
2.會從地圖上獲取所需信息,解決具體的問題,具備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意識到地圖的重要性,體會地圖在生活實踐中的作用。
4.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5.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
6.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7.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8.願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掛圖(中國地形圖,中國行政區劃圖,世界地圖等)或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各種地圖及麥哲倫環球航行船隊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你知道有哪些類型的地圖嗎?它們有什麼作用?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圖。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 學生讀圖,收集標識的信息,初步了解地圖標識的意義。
(1)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圖,四人小組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2)學生分組讀圖,收集信息。
(3)學生匯報交流收集到的信息,發現地圖上有很多標識幫助人們讀懂地圖。
(4)出示書上地圖,小組展開比賽,收集有關標識的信息,並把觀察到的標識記錄下來,看哪個小組找到的標識多。
(5)學生匯報交流,說一說常見標識的意義。
2.閱讀資料,知道地圖的三要素,進一步了解地圖標識的功用。
三、綜合運用。
1. 讀青藏高原地形圖和長江水系圖,獲得這兩地的信息,體會地圖在生活實踐中的作用。
(1)出示青藏高原地形圖和長江水系圖,小組說一說從圖上了解青藏高原和長江流域的哪些信息。
(2)通過交流匯報,體會地圖在生活實踐中的作用,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同時使學生的知識再次遷移,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逐步深入,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發展。
2. 學生在世界地圖上畫出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進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在人類的探索過程中,麥哲倫的航行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為他第一次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形。
課前教師和學生都要收集麥哲倫環球航行船隊的有關資料。在這次活動中,首先要學生聯系前面關於地球儀的有關知識,看懂世界主要國家分布圖,弄清楚各個大洲、大洋在平面圖中的位置關系,然後大致畫出麥哲倫航行路線圖,學生通過地圖知識進一步了解地球是球形的。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麼問題?
5建立「地球檔案」
(鄂教版科學六上第一單元我們居住的星球第4課)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構造
2.了解有關地球過去與現在的知識
3.培養學生的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4.學會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小組製作一份「地球檔案」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小組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教師准備;准備有關地球的影像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到目前為止,地球是我們人類生息繁衍的惟一場所,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完年,地球有許多的秘密,你知道它哪些秘密?
2.學生交流有關地球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地球的構造。
(1)提問:關於地球的構造,你們知道些什麼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出示地球構造示意圖,教師講述:地球的構造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徑平均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2.了解地球的過去與現在。
(1)談話: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以前發生過許多事情和千奇百怪的變化,關於地球的過去,你們都了解些什麼呢?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3)播放影像資料,講述:同學們你們收集的資料很豐富,我們用更直觀的方法來了解一些地球過去的事情。
(4)談話:剛剛我們一起經歷了地球的過去,那我們再來關注一下地球的現在,你們又了解多少呢?
(5)學生交流討論。
(6)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
3.建立「地球檔案」。
(1)談話:今天我們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這么多,乾脆我們把它們整理起來合理的利用它們,為地球建立一個「檔案」,你們覺得怎麼樣?
(2)談話:可以小組同學商量討論一下,談談自己的想法,怎樣製作「地球檔案」呢?
(3)學生討論,小組整理製作「地球檔案」。
三、拓展延伸
舉辦「地球檔案」展覽。評一評,哪些小組製作的最有創意。
『伍』 六年級上冊科學實驗題都有哪些
1,斜面的坡度大小(傾斜角度)是否對省力多少有影響?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回來研究這個問題.
結論答: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2,形狀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實驗結果:1)一字形硬紙條只能承受得起一個砝碼.2)把這張硬紙條彎折成
V
,L
,U
,T或
工
形後,可以承受得起兩個或三四個砝碼。
3,檢驗電磁鐵磁力與線圈圈數關系的研究計劃.
結論:電磁鐵線圈的圈數越多,磁力越大,圈數越少,磁力越小。
4,檢驗電磁鐵磁力與電池數量關系的研究計劃.
結論:電磁鐵的電流越強,磁力越大,電流越弱,磁力越小。
5,設計一個實驗驗證電磁鐵的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電池的接法,線圈纏繞方向)
針尖指向磁極方向
6,杠桿的秘密
結論:支點,
力矩長短決定杠桿力的大小。
7,輪軸的作用
實驗結論:在輪上用力比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