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主題性閱讀的實踐研究

初中語文主題性閱讀的實踐研究

發布時間:2021-03-03 15:09:44

A. 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主題性閱讀的探究

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主題性閱讀的探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
我校是所農村寄宿制小學,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的限制,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離我們的目標還是很遙遠。
2010年5月,我們分別從課外閱讀的興趣、方法、途徑等方面對全校3-6年級1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閱卷調查表附後),共收回有效問卷127份,回收率達97.7%。總結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從閱讀興趣和閱讀目的看,100%的學生都喜歡看課外書,約60%的學生閱讀課外書是為了增長見識和學會做人和處世。
2、從閱讀方法看,雖然53.5%的學生會在看書的過程中邊看邊摘抄好詞佳句,但是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因為44.9%的學生更喜歡卡通漫畫類的書籍,而這些既不需要勞神,也不需要勞力。而約28%的學生因為不知道看什麼書,沒什麼書可讀,影響了他們的課外閱讀。這樣就使我校課外閱讀的實效性低下,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從閱讀途徑看,74.4%的孩子們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選擇的范圍很小。
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現狀呢?
◆經濟條件限制
由於所處農村地區,地方經濟很不發達,很多學生家裡條件還是很艱苦,家長大都在附近的工廠打工。家長的整體素質不高,對於課外書的理解就比較片面,認為讀書只要讀好老師發的書就夠了,不需要再買什麼「閑書」,一定要買也是要買跟學習密切相關的教輔書籍,如《跟我學語文》、《作文書》。調查顯示,只有53.5%的學生家長會選擇性的給孩子買點孩子喜歡的書。
◆教師指導不夠
新課程實施後,很多教師也都知道大量閱讀的益處,也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也有想給學生們指點課外閱讀的。但是對於如何指導,由於受自身的能力的限制,顯得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是在上語文課時附帶指導下(調查顯示佔60.5%),因此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也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學生更多的是課外漫無目的地亂讀,由於沒有目的,就沒有多大的效果。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傾向於看那些不需要動腦的漫畫書。
針對以上研究背景,我們提出了「小學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述
近十年閱讀教學與以往相比有很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研究性閱讀和新概念閱讀兩種新的視角來詮釋閱讀教學理論。閱讀教學模式的建構體現在個性化閱讀、語感教學、自主閱讀、快速閱讀、互動性閱讀等方面。閱讀方式的變革體現在網路閱讀、擴展性閱讀、整體性閱讀、比較閱讀和批註式閱讀等。其中較為突出的課題研究有:
竇桂梅的主題教學研究:從兒童自身特點和學習現狀、課程單元以及從教材自身出發,提煉教材的「主題詞」,即與生命體驗有關的屬於「人生意義」的詞語,以「積累、感悟、創造」為形式,由一主題「牽一發」動教材知識體系的「全身」,從而站在哲學的高度,進一步從生命的層次,全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整體構建課堂教學體系。這一研究側重在課內主題性閱讀的研究,側重在課內提煉教材的「主題詞」,從而加升對教材的認識。而我們的課題則側重於從課外主題性閱讀進行實踐和研究,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從而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特別是在課外閱讀中加以有效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有憑借和依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和補充,從而增加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提高語文能力。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適合我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研究策略。
2、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高段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點的主題拓展閱讀內容選擇的課程體系。
五、研究內容
提高小學語文拓展性主題閱讀教學有效性必須選擇有效的閱讀內容。那麼,什麼樣的閱讀內容是有效的呢?有效的內容應該是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能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進行開發與利用,並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那些內容,並且要精當。為此,在帶領學生進行拓展性主題閱讀教學時,我們必須在閱讀內容的取捨上下功夫,要對閱讀內容進行精心選擇。
1、學生的需求。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命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因此,選擇讀書的內容也是不一致的。為此,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讀書內容的確定。每一冊書發下之後,用兩節課左右的時間請學生把整本書的內容瀏覽一番,特別是對每個單元的閱讀主題進行梳理,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本冊教材所定的主題性閱讀進行選擇。
比如說,11冊教材很多學生就選擇了比較感興趣的第三單元的「人」這一主題進行閱讀。那我們在教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在課堂上就從「導」字下功夫,使他們懂得學習方法,再把課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如學習《窮人》,在學生預習的時候就應提出相關的要求,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找出人物描寫的方法,並細細地體會這些人物描寫對表現人物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些詞句,投影出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用了這么多省略號是因為桑娜心理活動的斷斷續續,從中可以體會到桑娜內心的矛盾,那是因為畢竟是在家庭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來的。這樣一來,就意味著漁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所以她不得不擔心漁夫會罵她、會打她。通過矛盾心理的描寫,也可以看出桑娜內心的善良,寧可自己挨打、挨罵也義無返顧。
在課內指導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課外文章或書籍,如《綠山牆的安妮》、《根鳥》、《窗邊的小豆豆》、《小海蒂》,讓他們把課內學過的方法用到課外相關閱讀上,比如《綠山牆的安妮》一文中,安妮那種思想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就特別細膩,一下就把學生給吸引住了。
2、主題閱讀的需求。
現在的人教版教材每一個單元都相應的有一個閱讀主題,但不是每個單元的教學主題都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拓展性閱讀的。一是時間上不允許,大量的閱讀,必定要有時間保證。二是內容多,學生閱讀的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對主題進行取捨和選擇。但如何去選擇閱讀主題呢,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閱讀的興趣直接決定閱讀的量和效果。但學生畢竟心智都不夠成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選擇的內容肯定都是感興趣,離他們比較近的一些主題進行閱讀。
如11冊的第三單元,12冊的第四單元的外國名著這一主題。這時,教師也不能一味只依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定,在滿足他們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材編排的需要來確定閱讀的主題的。如11冊第五單元安排了認識魯迅、了解魯迅這一主題,但是光靠書本上幾篇文章,學生是很難體會到魯迅這一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崇高精神的。為加深學生對魯迅這一偉人的認識,我還確定了11 冊教材中另一個閱讀主題——讀魯迅的文章,感受魯迅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等作品都讓學生進一步地走入魯迅,去認識和了解魯迅。在開展這一主題閱讀時,因為魯迅的文章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懂的,我主要是組織學生邊讀邊將書中看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特別是小學生閱讀魯迅的文章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我特別要求讀與思共,思與讀隨。與學生一起閱讀,要求學生在讀的時候將不理解的地方用讀書符號在書本上標出來,在大家討論的時候就有話可說了。最後,還要求每個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整本書之後完成相應的讀書隨感,這樣我們再出一本讀後感集。
總之讀書就要做到「手腦並用」,只有這樣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六、研究原則
1、過程性原則
小學階段要完成總量145萬字的閱讀量,這是需要持之以恆才能做到的,所以過程很重要。注重了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在過程中體會堅持,才能在收獲結果的時候有成功感。這也需要教師持之以恆,注重過程監督和管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的對策,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掃清障礙。
2、激勵性原則
課外閱讀由於多半是利用自己在家或課後自己獨立支配的時間內進行,這些往往是語文教師關注的空白地帶。因此,激勵性顯得很重要。試想,一個幼小的心靈,在課外閱讀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得不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肯定,對於他們來說,該是多麼淡然無味的事情呀!因此,老師一定要堅持激勵性的原則。
3、主題性原則
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單元的主題,然後組織學生針對這一主題開展課外閱讀。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人」,在學這一單元的同時,就應該圍繞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開展《綠山牆的安妮》《根鳥》等富有真情實感的閱讀,通過這一主題的閱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人與人之間那種美好的情感,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生課外的閱讀量。
七、研究方法
1、調查法:採用問卷的形式,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
細致調查,客觀分析,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2、文獻法:廣泛收集整理研習文獻資料,如經典書籍,名人格言,課程標准,為學生閱讀提供正面教材,要體現時代性,專業性,傳揚祖國優秀文化。
3、行動研究: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立足所教班級,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制定科學的研究方案,並針對實驗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較為完善、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模式。同時積極撰寫階段科研成果,從而轉變教師的職業行為,提高科研水平。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步驟
1、准備啟動階段(2010、9-2011、1)
進行閱卷調查,掌握相應的資料,完成課題方案並申報課題;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資料,開展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的研究方向。
2、研究實施階段(2011、2-2011、12)
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充分展開研究的過程,努力在過程中發展。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3、總結鑒定階段(2012、1-2012、6)
進一步總結、提煉、篩選、整理,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參加論文評比。
九、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教育教學的要求。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開展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拓展性主題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課外閱讀成為開啟語文教學的又一把金鑰匙。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2、語文學科注重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因此,語文教材只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拓展性主題閱讀注重教師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閱讀種種與課內主題相關的書。
3、語文人教版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本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如人教版第11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這就有利於教師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主題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十、本課題研究價值和創新
我們現在的教材是人教版,每一冊都是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如人教版第11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所以開展小學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研究,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向課外閱讀過渡、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實踐研究對小學語文學科拓展性主題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3至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無序狀態、無主題問題,規范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增強課外主題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所謂拓展性主題閱讀,是指教師在課內根據每個單元的專題,和學生一起提煉出「主題詞」,也即圍繞每個單元進行主題教學,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的同時,列出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可供學生閱讀的文章或書籍,讓學生在學完一篇課文後,把課內教師指導的閱讀方法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即課內向課外延伸。如在學《窮人》一文時,對於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教師就應該引領學生進行細致地揣摩,讓學生在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中去感受桑娜的內心活動,從而進一步感受桑娜那種在自家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仍然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撫養的善良品質。上課時,我圍繞讀一讀,圈一圈,品一品,寫一寫四步驟進行指導,把桑娜那種內心的矛盾的詞語通過讀、圈、品和進一步地寫感悟,體會桑娜寧可自己挨打、挨罵也要撫養鄰居西蒙的孩子的決心。
根據這一指導方法,我為學生推薦了《草房子》一書,因為書中的人物男孩桑桑的內心描寫非常細膩。書本描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十一、課題成員分工
張慧英:組織課題申報、立項,撰寫課題實施方案和研究報告,負責調查問卷。具體負責課題研究工作,負責課題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對課題進行階段性總結和評價。
王平波:學校拓展性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組織與實施,資料收集整理,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或案例
徐淑萍:學生拓展性課外閱讀的實施與指導,資料收集整理,撰寫小課題研究報告或案例。

B.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和現狀 怎樣用多種模式的研究性學習形式促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程改革你認拜

中學語文閱讀在語文考試中所佔的比例比較大,其特點是容量大,覆蓋面廣,文體雜,樣式多元化,比如有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等等。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可以說是屈居於作文之下,那麼如何在課堂上給學生上好閱讀顯得至關重要。但是,要上好一堂既精彩又有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課,首先要搞清楚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和現狀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一篇閱讀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決於本人的綜合素質,這就對老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尤其是文學修養,文學藝術以及對知識的鏈接和把握。所以啊,就我本人而言,首先要從閱讀的數量上佔得優勢,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自己多閱讀,多思考,多設問,從中不斷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而對於學生而言,對於閱讀的理解和把握,是有局限性的,它受本人的知識層次,知識儲備以及自己的思維方式等所決定的。但最嚴重的問題是,學生一旦遇到語文閱讀,從思想上已經處於放鬆狀態,對閱讀已感到厭倦,這就是說,老師在上閱讀時,一定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加大布置閱讀作業量,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文言文等不同的文體進行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知識量,提高他們對語文閱讀的理解程度。這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2)語文閱讀上課時間不充裕,閱者,廣也;讀者,解也。由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時間在上課本知識。在老師看來,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俗話說「萬變不離其中」。但我認為,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其容量及其龐大,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薈萃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精髓,課文當中所選的知識只是九牛一毛,這就說明要學好語文,一方面要把書本知識學扎實,另一方面要加大現代文與文言文的閱讀量。我覺得,要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必須保證時間上的充足,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加大在課堂上自己講解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點撥和講解如何讓學生讀懂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讓學生從點來帶面,加強對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需要學生貴在堅持,在時間上保證閱讀。 (3)學生缺乏大量的閱讀書籍和參考文獻。在偏遠的地區,教學條件差,硬體設備及度缺乏,學生想讀課外書但是沒有,條件不允許。所以,學校缺乏圖書館這也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和現狀。 (4)中學語文教學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困境這一現狀,一次又一次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深思。這個「高耗」已經被大家說的很明白了,那就是,我們的學生消耗量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本民族的母語,效果卻又是這樣的遭人責難,也實在是使廣大語文教師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第一,讀的訓練沒有放到應有的位置上,即使有的教師已開始重視讀的教學,但時間投放不足,形式單調,效率不高。總之「讀」過程被大大簡單化了,也就是說,把讀作為一種訓練,遠沒有像操作課文講解分析那樣習慣和順手。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學科,他的媒介是語言,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唯一的途徑是靠學習主題的自然習得,再好的講解也無法代替這種習得。這是語文學科不同於數理化以及其他認知學科最顯著的特點所在。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這種特殊性,就會自覺地感到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很多「講」是多麼的沒有意義。 (5)教法單調,模式陳舊,導致學生對於語文課缺少應有的興趣。就閱讀教學的現狀而言,不能令人滿意: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很大,教師往往習慣於課文內容的講解,著重於字詞句篇章結構的講授,並逐漸形成一套操作程序,如先掃除文字障礙,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等等。 所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的問題和現狀是很多,也是復雜的,這就需要時間,隨著新課改推進,我覺得這些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和推進的。

C.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那種要我學的陳舊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充分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充分開展自主探究性的閱讀教學,是初中許多語文教師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下面我就自己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來談一下膚淺的看法和認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中也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學生心理上有較強的自主性,但行為上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初步的樸素的認識,有潛在的主動探究的動力,但由於學生的認識比較膚淺,學習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整。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走自主探究性閱讀之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
自主探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運用自主性、探究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的活動,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實現自主性發展,使自身素質優化。
自主探究性閱讀以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為核心目標,它的教學理論建立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自主探究性的閱讀,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徑。它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以創設學習空間為載體,以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以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體驗、自我發現、自我選擇、自我教育。
在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想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激發探究興趣,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一堂課里佔去絕大部分比重的是老師在教學生如何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很狹小,難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不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認識傾向,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並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銳的感知。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堂閱讀教學課,如果一味的是老師在唱主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從何而來,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自主探究的意識了。從這點上看,我們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空間,用以激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探究意識。而給足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並不是說不要教師,讓學生放任自流,漫無目的的小和尚念經般的去閱讀。恰恰相反,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此時就顯得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去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探究興趣。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多種激勵的機制的運用,多角度、多方位的問題的設計等等,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而設計疑問,提出問題,要結合新舊知識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具匠心地設計一些激疑性、探究性、遷移性、發散性問題,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境界,更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或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為自主探究性閱讀作充分的心理與智能准備。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學習《月亮上的足跡》的時候,課前可以設計一項開放性的預習作業:走近月球(1)關於月亮的傳統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關月亮的成語、對聯、詩詞名句你有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環境和我們地球一樣嗎,它上面究竟有些什麼,(4)人類什麼時候首次登上月球,我們國家的登月計劃叫什麼?(5)你認為人類該如何開發利用月球,這些問題的設計,給了學生查找資料,合作交流的機會。課堂上,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就有了探究的興趣,就能收到既立足於文本,又跳出文本而進行遷移性、發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性的閱讀效果。
二、授之以漁而不授以魚,創造自主探究性閱讀的條件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在閱讀方法上對學生加以指導,而不應該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有了老師提供的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就為他自己的自主探究閱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學起來也就會信心十足,得心應手。
如在《春》教學中,我就摒棄了過去教授它時的方法,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大家回憶一下,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或合作完成,然後把這部分內容匯報一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景的同學,可以說一說,講一講,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春的美景,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有關春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如果還有什麼別的方法也可以。幾分鍾後有幾個個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有語言繪聲繪色描繪春花、春草的?有用畫的方式畫出五幅圖畫,有五名同學到前面表演孩子們的嬉戲。有同學到前面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和資料。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給了學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選擇,這是尊重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的體現?,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了條件。
三、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享受自主探究性閱讀的樂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為真情實感?既要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葉聖陶語)又要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出來,躍出紙面,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容的熏陶感染。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重視學生自主的朗讀文本,會使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性閱讀的樂趣。
學生的朗讀可以是自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思維,將文中的人、事、景、物變成可以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感觸到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逼真的情境,同時,也體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走進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從中發現與自己人生息息相關的地,也能饒有興趣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四、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主體的個性差異決定了他們在自主探究性閱讀過程中的差異性。在自主探究性閱讀中,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因為自主探究性閱讀將感受、領悟、欣賞、批評的權利交給了閱讀的主體學生,讓他們在發現、討論、申辯中張揚個性,發現自我,從而體驗創造的樂趣。實際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應有層級性,評價的語言應有鼓勵性。可設計適合個體閱讀需要的問題,你喜歡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說說你喜歡的原因。你覺得哪句詩有言外之意,蘊含怎樣的哲理,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點,文中對____的描寫?你能分別聯想到什麼,你覺得這篇文章,或這首詩,應該怎麼讀,請為文中介紹的風光畫上一幅畫,看哪一組同學畫得最好等等。這樣的問題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差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探究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這也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五、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培養自主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總結是一大環節,而這個環節基本都是老師來做。其實這種總結是學生一種極好地自我反思的機會,這種反思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因為學生的閱讀活動,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升華,使自己的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的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台,就會促發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想中,會出現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華。讓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它會使學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產生質的飛躍,會使自主探究成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精神品質,而最終成為一種創新學習的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我想只要圍繞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目標,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閱讀的視角去改革,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地閱讀,指導學生策略性地閱讀,逐步學會閱讀,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小組交流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閱讀這座橋梁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利於培養學生完整獨立的人格,適應現代社會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真正體現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目標的教育教學思想。

D. 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資源有哪些

語言探究發現
從題型看,探究題實際上就是材料比較題。探究題都是有一則或幾則材料組成,這幾則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關、或者相反(對)。
探究的類型大致有兩種:一是探究事物間的邏輯聯系,主要是探究因果關系。二是探究事物內在的規律或特徵,這類題大多要求從幾段材料中歸納出事物的共性或個性。
探究題的兩種出題形式:一是單獨作為一個題目出現;二是放在閱讀或綜合性學習中出題。要注意閱讀中的探究一定要聯系、結合文章。
主要考點有:
1、閱讀相關材料,篩選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2、結合材料反映的社會現象,提煉觀點,得出結論。
3、閱讀幾則材料,結合個人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想體會。
方法總結:
1、審清題目,讀懂材料。 2、分析材料,提煉要點。 3、整合要點,篩選信息。
4、提煉觀點,歸納結果。
備考策略:
(1)分則閱讀,概括每則材料的大意。
(2)分析材料之間的關系,找准中心話題。要求能找出個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能同中求異,異中尋同。在這過程中,便能明白這些材料為什麼能組合在一起。
(3)圍繞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結論或解決得措施、辦法。就是要求能總結歸類,在總結中,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在歸納中,尋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4)要注意:①現在有探究題表述為「閱讀下面材料,寫出你的發現」,這實際上就是完成第一步,我們的表述可以不同,但一定要圍繞中心話題去說。②有「寫出你的探究結果、結論」的要求,就一定要做到第三步。
解答材料探究題就把握好三步:
首先,細研材料,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領悟材料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重要信息,要透過現象深入剖析,找出材料的個性,或表達的意圖,或闡發的觀點,或抒發的情感,或突出的要點。
其次,比較對照,挖掘共性。對多則材料要橫向比較,篩選整合,挖掘提煉出它們的相同點和聯系性,從而揭示出它們的共性。
第三,歸納概括,提煉結果。運用合理、簡潔、凝練、理性的語言歸納,做到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表達准確,切忌含糊不清和任意發揮。
注意事項:
1、解答此類題目,應首先思考:這幾則材料為什麼可以放在一起?然後推斷:一定是材料之間存在某種關系。再通過比較、分析,就會有所發現。
2、答題時,材料間是因果關系的,要先寫主要原因,再寫次要原因,再寫其他原因;材料間是同類事物的,要先寫共性(相同點),再寫個性(不同點)。
3、不能就事論事,需要上升到理論高度。
4、寫答案時,最好在前面加上序號,注意語言簡潔。因為材料探究題不僅僅是考查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還考查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如果語言不簡潔,要點不準確,書寫潦草,往往會前功盡棄
樣板題解析
例1 見上節課卷子第四頁 7
例2、閱讀下面的三則材料,聯系本文(《歷練後的飛翔》),寫出你探究的結果。(答出三點即可)(2004年黃岡中考語文試題)
材料一
母虎撫養幼虎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後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頭扔給幼虎啃。再後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聲,不讓它吃。過幾天,幼虎餓得實在受不了,就離開母親,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來。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材料三 曾有這樣的一幅漫畫:父親送兒子上大學,衣著時髦的兒子空著手,與別人談笑風生,而父親卻肩扛手提,佝僂著身子幫兒子排隊報名。漫畫題為「如此愛心」。

例3. 閱讀下列詩句,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探究詩中蘊含的物候現象。
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005年泰州市中考題)

例4. 探究下面的材料,說說你能獲得什麼啟示。
材料:正是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餓慌了的老鼠掉進了一個半滿的米缸,在經過最初的警惕之後,它就一通飽吃,吃完了倒頭就睡,不知不覺中這樣豐衣足食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它也想跳出來算了,但一想到這么多這么好的白米,嘴裡便直發癢癢。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發現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結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亂棒打死,就是活活餓死在缸中。
我的啟示: (2005年紹興市中考題)

例7. 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魚蟲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請圍繞「人與自然」這一話題,對下面提供的資料作一番探究,歸納出幾個觀點。
①人們通過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熒光燈——日光燈,它比同樣功率的普通燈泡明亮得多。(《螢火蟲》)
②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看雲識天氣》)
③近100年來,中國原有的森林面積已減少了50%,木材蓄積量減少了33%;130多個林業局中,已有36個局的可采資源基本枯竭。(《中國環境危機報告》)
④去年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時事報告》)
⑤「嘩——」的一聲,鷺鳥們早已警覺,展翅高飛……這時,我才想舉起照相機,「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麼也拍不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那樣的詩情畫意了。(《同在藍天下,人鳥相與歡》)

例1、綜合下面幾則材料,聯系社會實際,你一定能生發出一些感想。請將你的感想簡要表述出來。(2005年重慶市中考題)
(1)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科無兄弟也?(《論語》)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解析
這道題貫通古今,聯系課堂內外,考查知識遷移,、邏輯思維和歸納概括能力,知識考查與德育評價並重,很有意思。讓我們先來看看參考答案吧:和諧社會需要人們來共同創造,(如: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共創和諧社會;伸出友愛之手,共創美好明天。)
那麼,怎樣才能很好理解、歸納、簡要表述出正確答案呢?
首先,要能大致翻譯者三段文言文。其次,要注意審題,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很顯然,這三段文字包含出題者的良苦用心。1、題干中的「聯系社會實際」有極強的暗示作用。2、這三段文字不是隨意選的,要得出「感想」、「結論」,就必須分析它們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3、要注意,題干中要求的「簡要表述」。在答卷中,有的答案長達三、五十字,很不簡練。有的回答不得准確,感覺就差那麼一點,所以在答題時一定要准確表述出關鍵詞,而這道題的關鍵詞就是「和諧社會」,只要圍繞它來作答,肯定思路方向正確。4、要注意從正面回答,有的同學已經答到「古代社會很美好」了,如果順著這個思路,答「現在更要努力建設一個新的美好和諧的社會」,那就百分之百准確,如果他偏偏答出「現實社會很黑暗」這樣消極的答案,那就有問題了。
例2、閱讀下面的三則材料,聯系本文(《歷練後的飛翔》),寫出你探究的結果。(答出三點即可)(2004年黃岡中考語文試題)
材料一
母虎撫養幼虎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後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頭扔給幼虎啃。再後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聲,不讓它吃。過幾天,幼虎餓得實在受不了,就離開母親,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來。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材料三 曾有這樣的一幅漫畫:父親送兒子上大學,衣著時髦的兒子空著手,與別人談笑風生,而父親卻肩扛手提,佝僂著身子幫兒子排隊報名。漫畫題為「如此愛心」。
解析
這是一道典型的內容探究題。完成這道題,我們首先需要對每則材料進行分析、探究,從材料中提煉出主要的信息要點。如例句中的三則材料可分別概括為:材料一:母虎強迫幼虎自己覓食。材料二:大凡成功人士必先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練。材料三:大學生對父親為自己背行李熟視無睹。
其次,把上面提煉的要點再加以分析,篩選,尋找幾則材料之間的共同特點。如例中的三則材料,我們再來分析、探究,就會發現,材料一「母虎強迫幼虎自己覓食」,母虎其實是在教幼虎在艱難環境中學會獨立、學會生存,這是母虎對幼虎的一種愛,只不過這種愛有點殘酷而已。材料二是通過孟子的話來說明人只有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練,才能夠有所作為,材料三是因為父母的過份關愛,導致了子女的冷漠、懶惰。三則材料的共同點在於:環境(關愛)與成才(生存)的關系。材料、二是正面事例,材料三是反面事例。
最後,組織語言,表述結論。
從正面提煉的結論是:(1)為了孩子的生存,動物對子女的訓練是殘酷的;(2)磨練成就了一批成功人士;(3)「殘忍」的愛比溺愛更有價值。從反面提煉的論點是:溺愛令人擔憂。
〔第一步,審清題目,讀懂材料。這道題目表面看起來是提供三個材料讓考生探究。其實,是提供四個材料讓考生探究,包括文章《歷練後的飛翔》。考生一定要讀懂這四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發現中解決問題。
第二步,找出材料的個性。考生要認真閱讀材料,從語言、結構、修辭、表達方式等分析、解剖材料,弄清各自表達的內容及中心思想,從而揭示其個性特徵。如:《歷練後的飛翔》是一篇散文,說的是雄鷹「壯麗的飛翔後面卻蘊含著滴血的悲壯」,由此聯想「人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氣和希望」「人翅膀被折斷,我們要忍受劇痛拒絕憐憫」的內容。材料一講的是母虎撫養幼虎有三個過程,一個片斷說明性文字。材料二是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一段話,這一段話是來論證「生於憂患」。材料三也是一個片斷性的說明性文字,主要內容是介紹一幅漫畫,講的是父親送兒子上大學,諷刺父親寵愛兒子。
第三步,提煉材料的共性。在分析四個材料個性的基礎上,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把相同的點加以合並以把不同點加以保留,進而提煉出共性。(1)材料《歷練後的飛翔》、材料一、材料三共同點都有講關於對一代培養教育的問題;(2)材料《歷練後的飛翔》、材料一、材料二共同點都有涉及到苦難挫折和適應環境的問題。我們再綜合(1)(2),這樣,就可以提煉出這四則材料的共性。
第四步,寫出探究結果。提煉材料的共性之後,運用自己的語文素養概括歸納,出探究結果,語言要凝練簡潔明了。這一試題材料探究結果可為:(1)人才是艱苦環境中造就的。(2)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3)應該加強挫折教育、苦難教育。大致意思相同即可。〕

究其2005年中考語文材料探究題,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學科圖表凸現式
將語文和其他學科知識融合,進行跨學科的學習探究,體現了課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也是中考語文的一大亮點。當今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讀圖識圖成為一個人基本的能力,運用圖表探究也就成了中考語文關注的重要課題。此題型單獨分支列出,以期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
例1. 閱讀下列詩句,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探究詩中蘊含的物候現象。
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05年泰州市中考題)
評析:運用地理知識發現理解詩中隱含的物候信息,考查學生跨學科探究學習的能力,若沒有相關的地理知識和語文詩句的理解能力,便不能解決。解題時首先應理解詩句,捕捉詩句中隱藏的物候現象,找准詩句表達的主要信息,顯然「胡天八月飛雪」和「山寺四月桃花開」這一反常物候現象才是關鍵點。其次搜尋影響物候的相關地理知識。最後進行簡潔的概括表述:A句反映了物候與緯度有關系;B句反映了物候與地勢高下有關系。
例2. 讀右圖,從中篩選並概括出一條最主要的信息(10字以內)。
(2005年青島市中考題)
評析:中考語文早就運用圖表考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其中不少題就其本質需要學生探究發現,只不過命題者沒專門標注「探究」二字罷了。圖表包括漫畫、圖像、統計圖、統計表等。此題解答首先要讀圖,圖中地球形象和從低到高的年份增高人口也隨之增大是關鍵信息。其次分析年份變化數和人口變化數可得出最近幾十年人口急劇增長。這樣不難用10字內的語言概括: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地球人口增長過快)。
二、單項材料發現式
例3. 探究下面的材料,說說你能獲得什麼啟示。
材料:正是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餓慌了的老鼠掉進了一個半滿的米缸,在經過最初的警惕之後,它就一通飽吃,吃完了倒頭就睡,不知不覺中這樣豐衣足食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它也想跳出來算了,但一想到這么多這么好的白米,嘴裡便直發癢癢。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發現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結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亂棒打死,就是活活餓死在缸中。
我的啟示: (2005年紹興市中考題)
評析:根據一則材料探究,主要是發現解決材料中隱含的信息、材料所要表達的觀點和給人的啟示。解答時可先對內容進行濃縮,研析揭示的道理和問題,再聯系實際生活,並用理性的充滿哲理意味的言語進行概括表述。示例:貪婪者必自斃;沒有標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安逸讓人忘記憂患。
三、羅列材料提取式
羅列的幾則材料通常有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倡,對新聞時事的評價,對生活經驗教訓的吸取認識等。內容形式上有同一主題事物展示和相關資料羅列,而相關資料主要分相似資料和相對資料兩種。
1.直接感悟探究
例4. 閱讀下面的三則材料,聯系本文(原文略),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材料一:兩千多年前,黃河只叫「河」,沒有「黃」字。《詩經》中許多篇章都提到過。那時的黃河水還比較清亮。黃河上游及晉陝一帶森林植被還比較多,水草豐茂,清澈秀麗。
材料二:古人言「黃河清,天下寧」,黃河的治理,事關廣大人民的生計。
材料三:都是污染惹的禍 (2005年黃岡市中考題)

⑵ ⑶
評析:閱讀文本鏈接材料融合在閱讀文本中考查學生探究學習,具有信息豐富的特點。此題文本材料與圖畫材料相結合,考查學生對生態環境的關注,題干中沒任何提示信息,要求學生針對材料,聯系閱讀文本直接感悟。這幾則材料都是相似材料,只要圍繞每則材料發表環境關注的措施和看法就可。表述語言要精煉,可帶有宣傳廣告性。另外,許多漫畫中的生物實際就是代表人類。示例:關注黃河,保護黃河,還黃河的本來面目;治理黃河,讓母親河為人民造福;污染生存環境,就是毀滅人類自己。
2.問題活動探究
例5.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根據要求答題。
材料一:1405年,明成祖派鄭和率領由208艘海船組成的船隊,帶著紡織品、瓷器、茶葉等貨物訪問東南亞,載回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瑪瑙、象牙等奢侈品。此後28年間,鄭和七次遠航,先後到達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北非。但是這七次遠航並沒有給明王朝帶來多少經濟利益。
材料二:為弘揚海洋文化,促進舟山旅遊業的發展,普陀區朱家尖管委會投資200萬元仿製鄭和下西洋時的「綠眉毛」帆船。在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綠眉毛」號帆船計劃沿著當年鄭和下西洋的線路訪問亞非各國。
從發展經濟的角度,談談你對「綠眉毛•朱家尖」號沿著當年鄭和下西洋的線路訪問亞非各國的思考。(60字以內) 2005年舟山市中考題)
評析:提出問題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究,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引導學生在一定條件內進行專注探究,激發其領悟研究的興趣。此題解答要扣住提示中「發展經濟的角度」,前一材料沒給「明王朝帶來多少經濟利益」,而今會怎樣呢?聯系中國發展經濟這一背景不難得出合適的思考。示例:在歷史上,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的發展機遇,今天要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發展經濟,壯大自己。
3.理解含義探究
例6. 「綠色污染」已經成了當代世界性的難題。請結合文章內容(原文略)與下列資料,說說你對「綠色污染」的理解。
資料一:上世紀20年代,來自美洲的仙人掌盤踞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2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與農作物、牧草爭地,致使畜牧業的發展嚴重受挫。
資料二:來自亞洲的葛藤,上世紀70年代一度佔領了美國南部283萬公頃的土地,擠佔了公路,給農業、交通業造成巨大損失。 (2005年南京市中考題)
評析:根據材料內容,提出一個新的詞彙,要求闡述詞彙含義或理解詞彙,這便是理解含義探究。此類題不是概括材料中的事實,而是對事實進行理性思索,整合它們的共同點,然後組織語言進行概括。解答時要把握材料理性語言與詞彙名稱的關聯,此題要扣住材料表述中的「外來」「植物」「影響」三點信息。示例:外來植物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產、生活。
4.觀點結論探究
例7. 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魚蟲都是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請圍繞「人與自然」這一話題,對下面提供的資料作一番探究,歸納出幾個觀點。
①人們通過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熒光燈——日光燈,它比同樣功率的普通燈泡明亮得多。(《螢火蟲》)
②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看雲識天氣》)
③近100年來,中國原有的森林面積已減少了50%,木材蓄積量減少了33%;130多個林業局中,已有36個局的可采資源基本枯竭。(《中國環境危機報告》)
④去年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的70%,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時事報告》)

⑤「嘩——」的一聲,鷺鳥們早已警覺,展翅高飛……這時,我才想舉起照相機,「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麼也拍不出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那樣的詩情畫意了。(《同在藍天下,人鳥相與歡》)
(2005年徐州市中考題)
評析:據材料提煉出觀點,得出結論,獲得啟示,這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次思索,一次飛躍。通常觀點和啟示具有多樣性,要發表合理而獨特的見解。此題材料較多,可再次同類組合二三則材料進行歸納提煉。示例:大自然是有規律可循的;要遵循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讓大自然為人類服務;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給人類帶來生存的危機;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E. 如何有效實施初中語文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

字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考試評價的重點要素。科學實施字詞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重要意義。聽課情況說明,廣大教師對字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是到位的

F.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初探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形式化的閱讀教學失去了教學靈活多樣性;藝術化的閱讀教案讓學生的理解受到了限制。
(一)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
程式化的教學形式失去了閱讀應有的美感,在具體的教學中只注重簡單的分析與程式化的教學方式,不但抑制了學生對於閱讀產生的美感,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種扼殺。在分析課文中,教師會帶著個人的理解去傳授學生。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極具有人文知識積累的文章閱讀時會產生一定的偏頗與不足,導致學生對於知識傳遞單方不平衡,失去應有的美感。
(二)形式化的閱讀教學失去了教學靈活多樣性
在初中閱讀教學工作中,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向著多元化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多媒體大行其道給教學工作者帶來的依賴性。多媒體教學課件「十年如一日」在老中青三代教師手中「星火傳遞」,生生不息,這也成為一種在多樣化教學形式下單一性的特殊性。這種流於形式性的多媒體教學嚴重限制了學生對於文學作品中最為主觀性的想像,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量化現代化教學給學生產生的實際作用。
(三)藝術化的閱讀教案讓學生的理解受到了限制
教師的教案是教學工作有計劃實施的規范和依據,對實際教學也是一種指導性延續,可以留存對照以往教學經驗修正新教案。而在實際的教案編制工作中以應付為主,主要以藝術化的加工為主。這種教案不利於教學,更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教學方式方法與學生的理解同樣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二、語文閱讀教學初中階段如何提高有效性
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階段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對於提高其課時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重點解決:一是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二是結合教學工作任務與主要工作目標創新教學形式;三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四是適當地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五是強化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一)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
初中學生對於閱讀課文中帶有歷史與現實意義的課時表現出的興趣加以引導和利用對教學工作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比如有歷史性沉積知識課時,這種代入式引導創設情境的課時起到的閱讀效果與學生響應的積極性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會發揮非常好的主觀能動性。
(二)結合教學工作任務與主要工作目標創新教學形式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工作中,可以適當強化利用不同課型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課型的主要設計要體現出主要的工作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如在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情景劇創作,讓學生通過對於閱讀課文的理解在講台上表現出來,加強對課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寫細膩性有進一步的了解。關注了主要學生群體對於閱讀課文中涉及人物的情感體驗,引導其感受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閱讀作品。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閱讀是學習語文最原始的方式,沒有閱讀積累是難以寫出好的文章來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是更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應從讓學生學會多做學習筆記和摘抄兩種方法開始。良好的學習筆記不僅僅止步於對於文章膚淺性的理解,應該更深入地對於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人物理解做出准確的記錄與整理。只有做到了對於文章寫作背景與人物理解准確定位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作者對於人物情感描寫及文章情節走向,有著良好的預見性與理解。摘抄也是一種好的閱讀習慣,對於重要的段落與詞彙必要時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這種積累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對學生寫作能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
教學要點是課程標准中規定的教學主要目的,更是教學考試的重點。而在教學中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尋求答案。而不是由我們不管理解與否一味灌輸給學生。只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自行理解,才能讓學生對於閱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填補到有效的知識點中。為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來使學生再創造情景再現,引導學生用實際理解來填充知識點。
(五)強化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與教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在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不但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對課堂氣氛起到推動作用。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對於人物的思想活動及寫作背景及情節演化的推進作用會有更深的理解。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閱讀教學工作的能動性是初中教學的主要工作內容,要通過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與課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結合教學要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要點引入式理解;強化利用互動主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等。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主題性閱讀的實踐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