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單

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單

發布時間:2021-03-03 23:50:44

1. 六年級科學 電和磁實驗報告單怎麼做

器材
一根小條形磁鐵,一些細銅線,一節干電池,一個電流表,細線
實驗內容: 電流形成磁專的條件
操作方法:
一1.將一屬些細銅線,一節干電池,一個電流表組成串聯的閉合電路 .細線系住小條形磁鐵,懸掛在細銅線上(下)方
2將其電路斷開
二1.將一些細銅線,一節干電池,一個電流表組成串聯的閉合電路 .細線系住小條形磁鐵,懸掛在細銅線上(下)方
2.將電源拿掉,將導線連在一起
發生現象:
一1.條形磁鐵發生偏轉
2.條形磁鐵不發生偏轉
二1條形磁鐵發生偏轉
2條形磁鐵不發生偏轉

器材
一根小條形磁鐵,一些細銅線,一節干電池,一個電流表,細線

實驗內容:
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操作方法:
將一些細銅線,一節干電池,一個電流表組成串聯的閉合電路
細線系住小條形磁鐵,懸掛在細銅線上(下)方

發生現象:
電路通電後,條形磁鐵發生偏轉,電流周圍的磁場與磁鐵相互作用引起磁鐵偏轉

2. 六年級下冊實驗報告作文

《科學》實驗報告單(1)

實驗 製作印跡化石模型 實驗時間 名稱

班級 小 組

通過實驗使學生簡單了解化石的形版成過程 實驗 通過實驗使學生簡單知曉化石是生物進化的證據,是我們研究遠古生物的重要目的 線索

實驗 粘土、葉子、骨頭或貝殼 器材

1、將粘土攤平; 實 2、把葉子、骨頭或貝殼放在攤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壓進去,留下印跡後取驗 出; 步 3、把留有印跡的粘土模型晾乾。 驟

實驗 晾乾的模型上留下了動、植物的印子。 結論

《科學》實驗報告單(2)

實驗 實驗 仙人掌耐旱原因實驗 名稱 時間 班級 小組權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生物是不斷進化的 實驗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生物的形態是其適應所處生活環境的結果 目的 使學生意識到人類活動會對生物產生影響,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實驗 三張紙巾、一張蠟紙、一杯水、一塊兒塑料布 器材

實 1、把三張紙巾充分浸濕,一張平鋪,一張捲起來,一張用蠟紙包起來,都放在驗 塑料布上,放在窗檯前; 步 2、一小時後檢查三張紙巾的干濕程度。 驟

實驗 實驗結果是,平鋪的最干,蠟紙包的最濕,結論是,仙人掌上的蠟質層既減少

結論 了水分的蒸發,又能很好的儲存水分

3.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單怎樣放的更大

教目標 一、指導用兩放倍數同透鏡自製顯微鏡並嘗試用自製顯微鏡進行觀察事物 二、通科家科執著追求懈探索精神激勵 三、解顯微鏡發展歷史認識類發明顯微鏡起進步 教重點難點:知道兩同放倍數凸透鏡組合物體圖像放更 科概念 一.兩凸透鏡組合起使物體圖象放更 二.顯微鏡發明拓寬觀察領域顯微鏡類認識世界重要觀察工具 教准備 一、同放倍數放鏡、卡紙、剪刀、膠水 二、供顯微鏡觀察物體:花粉、青苔、水垢、紙纖維、棉纖維等手電筒或鏡顯微鏡 三、媒體課件 教程 導入 一.師:前幾課放鏡我看昆蟲世界觀察美麗晶體欣賞肉眼看物體細微處想想物體看更精細(課件激趣) 二 才能物體放更倍數呢 三.膽設想提自想 四.板書課題放更 (創設情景、激發探究慾望) 二 指導自製顯微鏡 一、探究放更 (一)(組合作)請同用兩手前拿兩放倍數同透鏡反復調整兩透鏡間距離觀察物體拿透鏡用透鏡觀察物體反復看看發現 (二)交流匯報 (三)教師結:我剛才經歷程發明顯微鏡程 一漆 世紀兩凸透鏡組合起凸透鏡另凸透鏡所像進步放明顯提高放倍數早顯微鏡顯微鏡發明使類視野拓展許觀察范圍擴 二 製作顯微鏡 (一)組討論顯微鏡製作步驟 (二)師合作總結顯微鏡製作步驟: 用兩放倍數同凸透鏡 移調整兩凸透鏡間距離直找物體清楚圖象 用卡紙筒膠帶紙兩凸透鏡固定 用手電筒或用鏡增加亮度 (三)獨立製作教師巡指導 (四)展示自製顯微鏡進行嘗試,評價,探討 三 用自製顯微鏡觀察事物 一、用自製顯微鏡觀察棉布,青苔、花粉、纖維等 (一)肉眼看同 (二)用放鏡同 二比討論 三結 顯微鏡微世界真奇妙 四 解顯微鏡發明 一、閱讀《列文虎克發現微物故事》 二、討論:(一)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顯微鏡微物 (二)故事我知道 三 結 習科家科執著追求懈探索精神 五 課外延伸 一、用自製顯微鏡觀察用物體 二、參觀醫院觀察顯微鏡特點用途 三、中國收集顯微鏡發展歷史,新進

4. 誰有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報告單

科學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過程與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構。
● 設計、製作一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准備
為小組准備: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師自己准備:框架結構建築的圖片或影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現示各種框架結構的圖片(可選視頻材料)
二、 研究簡單框架
1、 實踐體會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長方形框架
觀察經們受到力的作用時有什麼不同?
哪一個容易變形?
可以把長方形框架加固嗎?
2、 根據要求分組操作,並作好各種形狀的記錄。
主要思考增加斜桿起什麼作用?
並說說三角形框架有什麼特點。
三、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1、 請同不思考如何製作一個堅固的方體框架。
2、 製作一個較復雜的結構,應當先畫草圖,計算材料。
3、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要多少根橫桿?多少根豎桿?多少根斜桿?它們的長短一樣嗎?
4、 每根斜桿起什麼作用?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5、 考驗我們的正方體的承受能力。
在我們的正方體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書,它能承載多少本?
四、 小結
板書設計:

製作的原則 做成的形狀

穩定
承壓大
用料少

樓主,可以將課題到網路去查,即可。

5. 緊急求助: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實驗報告單!

實驗內容:比較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課題:1、各種各樣的能量

實驗器材: 吸管、剪刀、膠帶、記號筆、橡皮筋若干、米尺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製作吸管火箭
按書中步驟與要求,製作一個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亂扔剩餘的吸管。

2.製作發射器
1、按書中步驟與要求製作一個簡易的發射器。

2、將吸管火箭模型放到發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標記0刻度,然後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記號筆在吸管上以厘米為單位依次標上刻度。

3.模擬不同能量發射吸管火箭
1、在發射器邊放置米尺,調整米尺的零刻度。

2、將吸管火箭放到發射器上,將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處,發射,藉助米尺,觀察火箭上升後的高度,並記錄,要求注意安全,不讓吸管火箭對著實驗的其他同學。重復做三次。

3、重復以上過程,依次實驗並記錄不同能量情況下的發射高度。

4.實驗總結
結合所記錄的數據求出平均數,進行綜合分析。

5.整理器材
將實驗材料整理好。

實驗結論:橡皮筋給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實驗內容:解釋能量的轉換(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課題:2、能量的轉換

實驗器材:火柴、花生米、鐵絲、木板、三角架、石棉網、燒杯(水若干)、溫度計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點燃花生米
1、用溫度計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並作好記錄。

2、將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鐵絲上,並將鐵絲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於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點燃花生米。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2.加熱水
1、將三角架放置在點燃的花生米上,並迅速放上石棉網及裝了水的燒杯,將溫度計懸垂於水中。

2、等花生米燃燒完畢後,讀出溫度計上的讀數,並記錄。

3.整理器材
將實驗器材整理好,注意不要燙到手。

4.實驗總結
結合以上實驗現象,描述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實驗結論:人滑動火柴,動能轉化為熱能,火柴燃燒,發生化學變化,產生熱能、光能。點燃花生米後,花生米產生熱能、光能,使水變熱,花生米的熱能轉化為水的熱能。

實驗內容:解釋熱在水中的傳遞方式<對流>(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課題:1、拓展

實驗器材:試管夾、試管架、試管(水若干)、大頭針、蠟燭、酒精燈、火柴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製作蠟燭塊
1、用火柴點燃蠟燭,並使其熔化,收集蠟燭塊。

2、將大頭針小心地扎入蠟燭塊,增加其重量。

2.加熱
1、將蠟燭塊放入試管底部,然後在試管內加入適量的水(不能超過試管的三分之二),並用試管夾夾住試管。

2、點燃酒精燈,對著試管上部加熱,注意試管口不能對著人,加熱時要轉動試管,以使試管上部均勻受熱,然後持續給試管上部加熱,直至水沸騰。

3、觀察試管底部蠟燭塊的變化。

4、正確熄滅酒精燈。將熱的試管放置在試管架上,小心燙手。

3. 實驗總結
根據所觀察的現象,嘗試解釋蠟燭塊為何沒有熔化。

4. 整理器材
待試管內水冷卻後再整理實驗器材,以免試管爆裂。

實驗結論:試管上部的水受熱後向上升,試管底部的水較冷往下沉,因此蠟燭塊不會被熔化。水的傳熱方式為對流。

6. 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

「今天好快樂,半個小時就寫完了作業,真棒!

」我自言自語道。剩下的時間做什麼呢?

我該去看看媽媽買來的小金魚。我快步走到扁圓形的魚缸前,魚兒好像歡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來。其中,獅子頭金魚揚著大腦袋,甩著紅白相間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麗。我突發奇想:魚在水裡為什麼會控制平衡?

我觀察到魚兒游動時,不停地搖擺,是不是魚鰭和魚尾在起作用?為了驗證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膽的實驗。我先准備了小剪刀、魚網、紗布。然後用魚網撈出了一條喂烏龜的小草魚,這條魚兒好像覺察到了危險———拚命掙扎著,我默默地對小魚說:「小魚,你別害怕,為了實驗成功,你就奉獻一次吧!

」我把雙面膠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魚兒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魚兒的鰭剪了下來,剪完後,我就把禿頭禿腦的魚兒輕輕地放進了魚缸里,起初,小魚兒掙扎了一會,就沉到水底,過了好一會兒,它也沒有再游動。看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

我還有點擔心,就去查閱了網路全書,上面果真寫著:魚的鰭是讓魚掌握平衡的。魚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過這次實驗,我覺得經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是多麼有趣呀!

或~~~~~~~~~~~~~~~

我喜歡蟲,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觀察蟲。今天,我把功課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觀察蟲的時候,黑暗的夜幕開始垂下來了,而且老天也開始「流眼淚」了呢!
我望著天空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天氣剛才還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開始下雨了。當我正在發愁的時候,媽媽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見枸杞子茶的時候,馬上就對它感興趣了。因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著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幾粒枸杞子,我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有些枸杞子會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會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開始做小實驗了。首先,我從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兩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雙筷子壓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來了。然後我把筷子拿掉,觀察枸杞子會不會沉下去,只見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著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頂到茶杯底後,把筷子拿掉,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來,最後浮到水面上來了。唉,我終於把事情弄明白了。原來我的推測是對的。因為第一粒枸杞子裡面的空氣冒出來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裡面還有空氣,所以就浮上來了。
通過這一次小實驗,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就能浮在水上,沒有空氣就會沉下去。

還有呢~~~~~~~~~~~~~~~~~~~~~~~~~~~

我很想知道把水放多了,還是放少了能讓綠豆快點成綠豆芽,前幾天,我便做了一個實驗,來測試了一下。 我先拿了兩只塑料盒子,又拿來紙巾和水,還拿來了兩顆綠豆種子,我先把紙巾墊在兩個盒子內,然後一隻盒子里放50滴水,另一隻盒子里放80滴水,接著我又把兩顆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只盒子中,寫上編號,水多的是1號,水少的是2號,最後,我把盒子放在朝南的陽台上了。 做好這一切,我心裡甜滋滋的,馬上可以知道結果了。我還猜想,認為水放多的那組綠豆會更快發芽。我邊靜靜地站在陽台上耐心等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 我大約等了2個小時我發現1號盒子里的種子大了許多,而2號盒子里的種子卻幾乎沒什麼變化。 我又等了3小時左右,我發現1號盒子里的種子皮破了,而2號盒子里的種子只是漲大很多。我暗自高興,繼續等著種子發出豆芽那個時刻的來臨。 大約又過了3小時,我又看了一下,又發現1號豆伸出了一隻腳,而2號只破了皮。我想:還要一會兒就能知道結果了!我等了2個小時,我看到了水放得多的盒子中的種子發芽了,我讓種子更快發芽了,我高興地叫了起來:「我猜對了,我成功了!」 呀!這次綠豆發芽實驗使我受益匪淺!

7. 我對孟德爾的實驗做出的解釋參考:六年級下冊的科學實驗報告單

1, 孟德爾選用豌豆做實驗的原因。
2.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
3.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4.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的驗證。
5.分離定律的實質。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