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球的資料,6年級科學課急用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軌道半徑: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徑: 3476千米
質量: 7.35e22千克
古羅馬人稱之為Luna,古希臘人稱之為Selene或阿爾特彌斯(月亮與狩獵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話中它還有許多名字。
理所當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亮物體。由於月球每月繞地球公轉一周,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角度不斷變化;我們把它叫做一個朔望月。一個連續新月的出現需要29.5天(709小時),隨月球軌道周期(由恆星測量)因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變化而變化。
由於它的大小與組成,月球有時被分為類地「行星」,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蘇聯飛行器月球2號於1959年代表人類第一次拜訪,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非地球星體上探索。第一次在著陸則在1969年6月20日(你記得你在哪兒嗎?);後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個被採回表面樣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飛行器大范圍地作了地圖映象。月球勘探者號如今正繞著月球轉。
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場形成了有趣的現象。最顯而易見的便是潮汐現象。月球正對地球一點的引力為最大,反面一點則相對弱小一些。地球,特別是海洋並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從地球表面為透視角觀察的話,會看到地球表面的兩個膨脹點,一個正對月球,另一個則正對反面。這效果對海洋比對因態地殼強烈得多,所以海洋處膨脹得更高。另外因為地球自轉比月球在軌道上快,膨脹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兩次。
但是地球也並不完全是一個流體,地球的自轉導致地球在正對月球下方的膨脹非常輕微。這意味著由於地球自轉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響,使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影響力並不十分確切地存在於兩球心連線上。這也使得地球不斷向月球提供自轉能量,使得自轉速度每世紀減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轉地球軌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結果也導致了火衛一和海衛一的不尋常公轉軌道)。
不對稱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轉同步。比如,它的軌道位相始終相對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變。由於地球的自轉因月球的影響而減緩,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轉速度也因地球而減緩,不過在那時作用力要強烈得多。當月球的自轉速度減緩到適合自己軌道周期時(這樣膨脹點就在地球正對點),就沒有任何的多餘扭力了,這樣月球的情形就穩定了。這種情況也類似地發生在太陽系其他衛星上。最終,地球的自轉也將慢到合適於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衛一的情況一樣。
自然,月球也顯得不太穩定(由於它的不太圓的軌道)以致於較遠端的一部分度數可不定時地看到,但大多數遠端表面(左圖)一直無法完全觀測,直到蘇聯飛船月球3號1959年上天對其進行拍攝才解決了問題。(注意:這里並沒有什麼「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時間。一些對「黑暗面」的稱謂往往是指月亮不為人所見的另一面,因為「黑暗」有「不為人知」之意。這種稱謂在今天不夠正確)。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是來自Clementine飛行器的證據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極,處於永久陰暗面的大環行山處有固態水--冰。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號飛船證實。顯然月球北極也有冰,這樣未來月球探索的代價將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殼平均厚68千米,從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環行山的107千米。地殼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內核。然而它並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別熾熱。奇怪的是,月球的質心與它的幾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樣,在這一側其地殼也較薄。
月球表面有兩種主要地形:巨大的環形山與古老的高原和相對平滑與年輕的maria。maria地形(覆蓋月球表面達16%)是由火山噴出的熾熱的熔岩沖蝕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層塵埃與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出於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於靠近於地球的一面。
大多數靠近地球的環形山,火山由科學歷史上的著名的稱謂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則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羅,加加林和Korolev(因為第一張照片由月球3號拍到,所以具有顯而易見的俄羅斯偏向)。另外,類似於近地區,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環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徑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為太陽系最大的撞擊盆地,並在西側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陽系中重環山的典型。(從地球上看;左側圖的正中)。
阿波羅號和月球號計劃帶回了一塊重382千克的石頭樣本。這些提供給了我們有關月球的詳細知識。它們具有特別的價值,在月球上著陸後的廿年,科學家們還是在這快最期的樣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絕大多數石頭看來都有30到46億歲,這與地球上的超過30億歲的極稀少的石頭有偶然的巧合。這樣,月球就提供了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在地球上無法找到的證據。
根據早先的對阿波羅樣本的研究,有關月球的起源並不一致,主要有三種理論:co-accretion同生說,主張地球與月球同時形成於太陽星雲;fission分裂說,主張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說,主張月球形成於其他地方,後來為地球所捕捉。這些理論證據都不足,但是來自月亮石頭的最新和最詳細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擊說:地球曾被一個大物體(相當於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擊,月球則是由噴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斷又有新信息被發現,但撞擊說如今被廣泛接受。
月球並沒有全球性磁場,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頭存有剩餘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過全球性磁場。
由於沒有大氣和磁場,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陽風的攻擊。在它剩餘的40餘億年光陰里,大量來自太陽風的氫離子將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羅返回的樣本證明了它對研究太陽風的價值。月球上的氫可能在未來當作燃料使用。
2.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古人對初一的月相稱為什麼
在農歷的每月初一,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
新月就是初一的月亮。在天文學專業術語中,新月是月球與太陽的黃經(太陽黃經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相同時的月相,即月亮、太陽、地球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即當月球在中間(假定太陽在左,地球在右),較多地擋住了太陽投來的光(三球大致一條線時),背對太陽的半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就是新月。新月時,月球的正面剛好全部朝著太陽,月球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因此,在地球上就看不見月球 。
「新月」這個詞彙原本的意義是月球在與太陽合之後,最早被看見的眉月。這發生在太陽在西方地平線西沉,也就是日落之後一小段時間的月沒之前,因此新月出現的日期和能看見此一事件的精確時間,與觀測者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天文學的新月(朔),有時也稱為黑月以便免造成混淆,從定義看是發生在太陽和月球有著相同黃經的「合」,這時從地球上是看不見月球的。這個時刻是獨特的,並且與地理位置無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它會發生日食。
現在「新月」為英文new moon等的對意語,而在古籍中「新月」本來是「朔」之後第一次能看到的月(因為「朔」的時候是看不見月亮的),時間大致為農歷初二或初三,也稱「三日月」,故有「一彎新月」的說法。彎鉤月的圖案也是眾多美術品,以及伊斯蘭教的常用圖案。
3. 6年級上冊科學 關於月球,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專並且是太陽系中第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歷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月球的引力影響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時間延長。前蘇聯的月球計劃在1959年發射了第一艘登月的無人太空船,而美國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到目前為止,唯一實現的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8號在1968年曾載人環繞月球,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至1972年人類共六次載人登月成功。
4. 六年級科學活動手冊下冊的月球卡怎麼做
月球卡 就是把你知道一些關於月球的資料羅列出來
如月球的半徑,大小 外表,距地球的距離 自轉周期 組陳物質==
其次你還可以把擁有的關於月球的照片貼在卡上(如 月球的的月全食照片 隕石坑照片 ==)
在開通寫出作者的名字 就是你的名字 及題目 如「我的月球卡」「月球之謎」==
如下: 平均軌道半徑 384,400千米
軌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點距離 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 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
(與黃道面的交角為5.145°)
升交點赤經 125.08°
近地點輻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離 ~384 400 千米
交點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點運動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羅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軌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5°9'
月球赤道與黃道的平均傾角 1°32'
赤道直徑 3,476.2 千米
兩極直徑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積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體積 2.199×10^10 立方千米
質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轉周期 27天7小時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轉)
自轉速度 16.655 米/秒(於赤道)
自轉軸傾角 在3.60°與6.69°之間變化
(與黃道的交角為1.5424°)
反照率 0.12
滿月時視星等 -12.74
表面溫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氣壓 1.3×10-10 千帕
5. 六年級科學: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關系
地球是太陽的衛星,繞太陽公轉,月球是地球衛星繞地球公轉
6. 六年級下冊科學小論文月相變化
六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考試卷
一填空。(20分)
1倍數大的放大鏡,看到的圖象 ,看到的范圍 。倍數小的放大鏡,看到的圖形 ,看到的范圍 。
2放大鏡下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 。
3生活垃圾可以分為 。
4做填埋模擬實驗時,浸過的紙巾相當於 ,噴水相當於 。
5當前世界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
6月球是地球的 ,月球圍繞地球 。
7人們把看起來不動的星星分成群,劃分為不同區域,並以人或其它物體命名,人們把這些區域稱為 。
8大熊座的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星。
9古代人們對月相有特別的稱呼,初一的月相稱為 ,十五的月相稱為
二判斷。(20分)
1冰也能製成放大鏡。( )2放大鏡的鏡面越大,其放大倍數也越大。( ) 3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的倍數越大。( )4海邊建填埋場可以不危害環境,可以讓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5再垃圾堆上種菜,可以減少肥料增加垃圾廢物。( )6垃圾填埋場有可能會影響十幾年以後的土壤和底下水。( )7過期的葯品可以隨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8購買物品我們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包裝豪華的物品。( )9日光燈管是有毒有害的垃圾。()10廢舊電池是沒有毒的垃圾,我們可以隨便扔在垃圾里。()
三選擇(20分)
1下列物體不具有放大鏡功能的是()a裝上水的圓柱體燒杯b透明的玻璃球c金屬球
2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
3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的()增多。(選項同上題)
4月球公轉形成了()a晝夜變化b月相變化c四季變化
5海平面再上升五十厘米的話,全球()%的人口得遷移。A1 b30c5
6月食不會出現的是( ) a月環食 b月偏食 c月全食
7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的( ), 月食一般發生在農歷的( ) a初一
B十五 c初七八
8倍數大的放大鏡,其視野( )a大 b小 c一樣
9下列記錄和儲存信息的媒介中,容量最大的是()a紙b軟盤c光碟
10寶石花耐旱是因為()a根部吸水能力強b葉片細小,蒸發水分慢b葉面所孔少,蒸發水分慢,葉肉能儲存水分
四作圖題
1畫出日食時的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圖。(5分)
2請你畫出從初一到十五再到三十月相變化圖。(5分)
初一二初七八十五六二十三四三十
五設計題(10分)
1的問題: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2球上的環形山的特點:
3猜猜測形成的原因:
4擬實驗的材料:
5擬實驗的過程及現象;
六問答題
怎樣正確使用放大鏡(兩種)?(5分)
請寫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至少寫出三條)(5分)
你看到家鄉的環境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污染?(至少三個方面)你認為怎樣才能讓家鄉的人們自覺來保護家鄉環境?(至少三條)
7. 六年級下冊科學書你如果去月球要帶什麼東西為什麼
穿宇航服,帶氧氣罐,還有能讓自己跳躍後能回到月球表面的東西,順便帶一點點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