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高中語文會抽到講評作文嗎應該怎麼說啊
通過回憶、講評、總結,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 訓練學生考場作文應試技巧,增強創新能力,爭取發展分。 講評重點 怎樣使文章更深刻,有文采。 講評方法 自評、互評。
⑵ 如何上好高中語文試卷講評課
一、全盤式講評。老師對一份試卷的講評不分主次,全盤講評。這樣的講評面面俱到,耗時長,容易引起學生疲倦反感。二、灌輸式講評。老師在講評試卷時,自顧自依照題目講解分析,給出答案,學生忙著修改。這樣的講評,學生得到的只是一個死的答案,沒有動手動腦參與教學活動。老師一味包辦,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方法都無法真真掌握,試卷中出現的錯誤在下一次考試或練習中還會出現,試卷講評根本就沒有達到教學效果。 三、盲目式講評。老師在閱完試卷後,沒有對試卷作整體分析評價,沒有對本班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就急著講試卷,結果只能是就題論題,沒有知識歸納,沒有規律總結,更沒有對試卷中的創新題目進行思維方法的整合。因此,學生對一些技巧性的題目沒有形成思維方法,沒有掌握答題技巧,以後的考試中類似的錯誤仍會出現。四、基礎式講評。老師在講解試卷時,只重視基礎題的講解,而忽略作文講評。作文講評時要麼匆匆收場,要麼泛泛而談,念幾篇範文了事,缺乏對作文的深層理解。不對作文題目進行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的闡發和指導,也不引導學生揣摩命題意圖,缺乏指導性和針對性。這樣的講評,在日後的考試中仍會有學生因審題不準,理解不透而造成寫作偏題,影響成績。五、講評缺乏理論分析和技法指導。講評試卷的目的不是給學生一個標准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從這次考試中總結前一階段學習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為以後的學習作指導和借鑒。如果不分析學生答題的情況,不分析試卷命題的優劣、難度,不分析試卷的創新之處,學生就不能形成知識體系,也不能總結規律掌握方法,更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命題中的一些新信息也無法把握,無法調整後面的學習。傳統的試卷講評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考試對學習的指導作用。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考試中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講評,注重試卷講評的效率。一、在知識層面上,我們要突出重難點,尤其是考試中的易錯點、易混點、創新點,老師要重點講解和分析,並作出整理。而對於學生自己能解決的知識點,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查閱或探究,不必面面俱到。因為不同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輕重地位不同;不同的試題考查的能力層次不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不同;不同的試題所描述的過程簡繁程度不同,分析難度不同。因此,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高的試題要特別重視;對於學生錯誤率高的試題,則要"對症下葯"。為了在講評時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必須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試題的得分率應細致的進行統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准確的進行分析,對每道試題的講評思路精心地進行設計。只有做到講評前心中有數,才會做到講評時有的放矢。一般而言,講評一份信息含量大的試卷,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閱讀和作文及能力型新題上,重在思維啟迪和規律總結。而對於學生會做的題目,要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消化落實。對於創新性題目,老師要認真備課,講評時要進行知識拓展,要歸納方法,不可淡化處理。二、在技巧層面上,首先我們要注重錯誤原因的尋找。試卷講評要針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誤、理解偏差或思維謬誤等,幫助學生找出導致這些錯誤的根本原因,指明解題的正確思路、方法和規律,切忌就錯論錯。只有幫助學生真正搞清楚出錯的原因,並指出解此類題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對試題中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葯,並做到要葯到病除。其次,我們要注重學生答題思維點撥,引導學生形成答題的思維,要注意知識點的系統歸納和整合。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當然也是講評試卷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講評,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增加,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再次,我們要注重規律的總結。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試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覆蓋到。所以,教師就要以一份或幾份試題為線索,將涉及到的知識講深、講透,並將沒有反應出來的知識加以延伸,擴展,使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只有這樣的訓練和講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老師要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第一是把知識點講評和考點復習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鏈。老師在講試卷上一個考點時,要引導學生盡力去回憶以前講過的考點知識,讓學生能做到前後知識鉤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二老師講評知識點時,在啟迪學生思維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實踐練習中自行總結方法規律。第三還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其能力水平,結合近年高考命題的新特點、新趨勢等,或是適當增加知識量,或是增加知識難度,在原題知識上進行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三、在考試心理層面上,評價一份試卷,不是在評價一次考試的成敗,而是從中衡量一個學生在一個階段里學習的進步與後退。每次考試後,都會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形。為避免學生考試後在心態上大起大落,老師在講評試卷時要注意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大力肯定,對於學生因馬虎大意而造成的失誤不可粗暴地加以斥責,對學生提出的異議或問題,老師要認真聽取,不可剝奪學生的話語權,要以寬容的心和學生交流討論。切忌把試卷講評課變成批評課。四、老師還要指導學生自己分析評價試卷,尋找學習中的盲區,以確定下一階段學習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要指導學生自己對幾次考試作質量分析,從中總結經驗或教訓。例如:製作《學生試卷分析表》,設計「對試題的總體認識(考試的范圍有那些,那些題你見過,那些題你沒有見過,那些題是考基礎知識的,那些題是考能力的,試題的難易程度如何)」「對試卷的錯題統計(包括不會做失分、審題不清失分、概念不清失分、公式用錯失分、計算失誤失分、筆誤失分、焦慮馬虎失分、時間不足失分、不規范做題失分、漏題失分等)」「針對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今後應該採取的行動」等內容,每次考完試指導學生認真填寫。總之,語文試卷講評課和上新課一樣,需要許多藝術技巧,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從多方面多角度備課,切莫把答案一公布就完事。只有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出發進行精心設計,這樣才能提高講評課的效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⑶ 作文講評的幾種方式
為了發揮作文講評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在作文教學的講評方式上,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改革。我的作文講評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綜合講評
這種講評一般是以教師綜述為主,先對全班學生就本次作文情況進行全面的綜合和總結,從中心思想、寫作方法到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概括分析,指出共同性的、普遍性的優缺點和問題,歸納成幾條正反經驗教訓,找出作文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各種類型的習作,舉例比較,進行評析,使學生從重點剖析中知其所以然,掌握寫作規律。
綜合講評的優點是使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和別人作文的情況,吸取全班作文的長處,避免和克服彼此易犯的毛病。
以下幾種情況可採用綜合講評:1、新生入學後的第一次講評,學生通過講評可以了解班級同學作文總的情況和老師提出的要求,以便明確目標。如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篇作文,我一般布置的題目是《給語文老師的一封信》,從而全面了解學生作文的總體水平,把優點、缺點綜合歸納出來,通過綜合講評向學生明確,指出優點、缺點,以便在以後的作文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2、假期後的作文或作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評述,從寫作態度到文章內容形式,結合具體時間、實例進行表揚或批評,使全班學生受到一次教育。3、期末最後一次作文,可適當聯系一學期的情況進行綜合講評,肯定全班共同的進步或一學期末作文所取得的成績,指出存在問題和傾向,從而明確努力方向,增強信心。4、每寫作一次新的體裁或運用一種新的方法時,也可進行綜合講評。可使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不同寫法或同一體裁的多種寫法。
二、專題講評
根據作文教學計劃和本次作文要求,抓住文中的一二個主要問題或突出的普遍性問題,結合有關寫作知識,深入進行講評。有一次作文是根據材料《濫竽充數》寫議論文
,通過批改我發現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普遍太差,都只知道批判南郭先生的不學無術,冒充內行的做法。而沒有新穎深刻的立意。為此我進行了一次材料議論文審題立意的專題講評,運用多角度求新法,得出了以下幾個新穎的角度:齊宣王好大呼隆,講排場,不管有無本領,一律吃大鍋飯的做法應該廢除;齊緡王不墨守先王之法,這種改革精神實在可嘉;盡管南郭先生吹竽的本領不高,但當改革大潮沖擊他身上時,他一不哭鬧阻止改革,二不託人求情照顧,而是自動離開,這種激流勇退的精神還是可取的;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能長期在樂隊里混,隊長和其他隊員也有責任,一不能互相監督,使之長期未被發現;二不能互相幫助,提高他的吹竽本領,致使他落個「逃」的下場,這種既不忠於王職,又不重乎友情的做法應受到指責。通過這次專題講評,學生的寫作思路開闊了,以後寫材料議論文時立意就比較新穎深刻了。
三、典型講評
我的一般做法是將所選佳作印發給學生,或向全班學生朗讀佳作,發動大家討論、評析,文章好在哪裡,找出自己的差距,最後教師小結,必要時可請作者介紹心得體會。
四、對比講評
對比講評是經常採用而容易收效的一種方式。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是同一題目優劣作文的對比,明確標准,分清優劣;二是同一題目,不同寫法的優劣習作的對比。這種對比適用於學生感到難度大、思路不開闊、寫法容易雷同的作文。它對激發想像、開拓思路很有作用;三是同一題目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的對比,著重弄清為什麼要這樣修改。例如茅盾的《風景談》,文章通過六幅畫面,贊美自然風光,進一步贊頌主宰風景的人,即解放區軍民的生活和斗爭。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借鑒寫法,以《風景新談》為題,寫一篇敘述中結合議論的抒情散文。寫完後講評時,我就要求學生將自己寫的文章與《風景談》範文對照,找出自己作文與範文各方面的差距,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交流講評
一般採用課堂討論的交流方式。教師可以選擇一篇或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事先印發給學生,讓他們各人先做好准備,然後組織課堂討論,交流看法。最後由教師總結,也可以由教師組織一批優秀的小作者在課堂上介紹寫作的心得體會。有時可以組織學生集體評改,在小組互改的基礎上,各組交流批改情況,選出優秀習作向全班朗讀,師生共同比較、分析、評論,有時也可將全班作文發給學生傳閱,讓他們推薦佳作,然後進行評論。
交流講評可以督促學生仔細分析研究批改過的作文,培養他們總結經驗的能力與習慣。一般於學期末或學年結束時採用。這是一種發動學生自己探索寫作規律的有效方法,它能積極引導學生重視教師的批改,並通過彼此交流達到互相啟發、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幾種作文講評方式,在實際教學中要交叉綜合使用,同一篇作文,可採用多種講評方式,以取得更好的講評效果。
⑷ 我對高中語文課的看法200字必須是高中的
作為一名今年高考過,考上大學的我,有些對語文課的體會。高一時,專一開始認真聽課,後來屬就是聽重點。高二時語文課就是寫數學,物理作業,或者看課外書。到了高三又開始學了,但主要是刷卷子。因為語文在高考時一般是拉不開分的,主要還是數學,和理綜(文綜)。我認為語文主要還是刷卷子,聽考試後的講評。其餘的語文課時間,可以給別的科。
⑸ 如何評講作業
分類整理每次作業中的亮點和不足處,讓同學們在評講中取長補短。評講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所存在的問題,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還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抓住關鍵,一語中的
教師要善於在整體性把握的基礎上捕捉評講作業中的關鍵點。一是錯誤率較高學生完成比較困難的題目,抓住錯解錯答,以錯引思,以錯促思,通過辨錯、識錯、糾錯、防錯,讓學生不斷彌補認知盲區,完善認知結構。二是適利於思維提升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題目,對這樣的習題,小題大做,精講精評,提升學習能力,促使思維更趨全面深入。
2.發揚民主,各抒己見
講評作業是學生不斷構建、完善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刺激。由於講評的習題學生已獨立思考解決過,他們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已形成個性鮮明的認識,這就為我們「放手」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應努力創設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還應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傾聽、質疑、交流、討論中不斷加深理解。教師要做課堂的有心人,隨時捕捉學生的想法、疑問、創見等亮點、焦點,帶領學生觀察比較、辨析異同、甄別優劣、溝通聯系、探尋規律,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積極互動,促使評講優質而高效。
⑹ 作業講評記錄怎樣寫取得成績
在批改作業講明g優勢,要對追業的完成情況,完成的質量進行敘述,並提出相關的要求,達到相關的木雕才是較好的最嚴講評記錄
⑺ 怎樣講評高中語文作文
以前,我們的作文指導課只限於說說作文要求或展示一下優秀作文,一切都浮於表面。最近觀摩了一位語文老師的名為《高三作文組織材料的思維訓練》的作文指導課,真的受益良多。
這位老師布置的作文是有關親情的,這是個老生常談的作文話題。但是要寫出新穎,不容易。在《懂你》的曲調中,老師先說了一段抒情性的導入。接著,這位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親情」和「四厘米」有什麼關系?問題一出,頭腦就迅速轉動,快速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接著,師生開始共同探討學生優秀作文《被偷走的四厘米》。更有創意的是,老師播放了一段采訪該文作者的視頻。視頻中老師問了一連串的問題,如「怎樣想到要寫這樣一篇作文?」「為什麼要省略『奶奶為你洗衣服』和『奶奶為你做飯』等細節?」視頻中,小作者就問題一一作答。不僅清楚地呈現了寫作思路,還說出了一些寫作方法如「一些不夠新穎的情節可以刪掉」。 其實,采訪所得的東西都是老師們常掛嘴邊的東西,老生常談。但是,由這樣一種新穎的方式並藉助學生的嘴表達出來,效果就不知道要提高多少個層次了。
受這堂課的啟發,下面我淺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 奇文共賞,向優秀作文取經。
老師在這堂課上發了優秀作文《被偷走的四厘米》,同時利用小視頻的方式還原了寫作過程。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到底差在哪裡。另外,拿身邊學生自己的優秀作文要比不知來源的範文更具吸引力。展現優秀作文對小作者來說也是很大的鼓勵。所以,我們在作文課上要多多讓學生展現自己。
二、 注重思維啟發,寫就亮點作文。
我們學生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套路」。當然,我所說的「套路」是指寫作時的思維方式。老師在課堂上要講的是如何審題立意,如何組織材料並對材料進行取捨,如何勾勒作文框架。具體做法是,先介紹每種思維方法的要點、基本原理和運用原則、操作方法,然後結合實例(包括話題、命題、材料等)進行示範性引導,再由學生通過具體實踐,領會各種思維方法的精神實質及運用技巧。當然,實施這個過程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堂課中的「采訪小作者」就是一個很有效地方法。
⑻ 高中生作文教學及講評該如何進行
寫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質和語文成績。因此,寫作教學成為中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環節。而當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面臨著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旨在探索一種新的作文教學形式,希望能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讓學生把寫作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完成培養學生表情達意能力的目標。
本論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先剖析寫作的本質,並試依據古代及現代學者的學說,建立寫作理論的架構,以從心理學、教育學去分析快樂作文實施的可行性。後三部分則將寫作架構應用於實踐。第二部分是寫作前提的實踐;第三部分是寫作操作的實踐:寫作指導、寫作形式、訓練手段、訓練內容等;第四部分是作文評講的實踐。通過對這三方面的研究實踐,並利用理論作指導,說明寫快樂作文的教學方法,以求改變應試的教學觀念。從人文價值的回歸,人格的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發展,個性的張揚,關懷青少年的寫作,完成教育工肩上神聖的使命。
中學語文教學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後,基本具備了較完備的內容和形式。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日臻完善和嚴密。但毋庸置疑,伴隨著社會的整體進步和發展,語文教學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其迷離性和陳舊感,從而形成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現實缺陷和不足。單純從作文教學上看,便是語文教學中「望文輕嘆」的區域:學生搜腸刮肚卻未湊得只言片語,教師費盡唇舌始終打不開學生的靈感之門。教學效果確實如呂淑湘先生說的「少、慢、差、費」。究其原因,大概在於:學生的社會實踐少,信息渠道不暢,校園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維的限制性;作文題目的陳舊俗套,內容單調重復,造成了思維的呆滯性;老師過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導,造成思維的單一性。這三性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惡性循環,形成一個「思維怪圈」,造成學生腦細胞「萎縮」的現象,從而對寫作倍感膩煩。基於以上問題和現象的現實存在,對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學生的「苦」和「煩」,還學生一個「樂學」和「樂寫」。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麼,如何讓學生「樂」起來呢?「快樂作文」是筆者近年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探索最優化途徑的一次嘗試。
快樂作文的可行性
歷來的文章家、文論家、語文教育家,對寫作的本質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形異而實同的結論,即「雙重轉化論」,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晉代的陸機在《文賦》中說:「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揭示了寫作的本質是「物—意—文」的雙重轉化。梁代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情以物遷,辭以情法。」指出寫作的本質是「物—情—辭」的雙重轉化。而葉聖淘對寫作本質的闡述則更為具體透徹:「夫文無本體,必附麗於事物而後成其為文,讀物之實質固亦為種種之事物;而讀物之處,事物正多,尤貴實際探求。宜令學者隨時隨地探求事物之精蘊,且必經已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後陳事說理自能確切而暢達。」葉老的這段話,道出了寫作的精髓: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必「附麗於事物」,寫作的根源在於自身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說起。那麼,生活從哪裡來?這里指出,學生的生活應該包括兩方面:一個是間接生活,一個是直接生活。間接生活來自讀物,讀物「正多」的事物,就是豐富的生活。直接生活指學生學習期間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但接觸生活並不一定認識生活,有了豐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蘊」,才能成為寫作的材料。怎樣把材料轉化為文字?必須具備把「充實而深美的積蓄化為充實而深美的文字」的本領。作文教學的終結,就是培養這種本領。即語言表達的能力。
非常遺憾的是,許多語文老師都明白作文教學的終極,但如何都改變不了學生對作文興趣索然,甚至視為畏途的現狀。
怎樣既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又不抹殺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也是我近年一直在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快樂作文,需要有快樂的情感體驗,快樂的寫作過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事實上,在學校里學習的許多東西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觸過的一切文明財富會在心靈中——首先在情感,內心感受中——留下痕跡。」教育心理學的「積極反應法則」也告訴我們:「讓學習者自覺地進入學習的准備狀態,主動激發學習動機達到學習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認為,人的興趣是與對外界事物的需要密切相關的。需要即是慾望,慾望是否強烈往往決定著興趣濃厚程度的高低。只要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強烈的需求感,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事實上,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有著得天獨厚的一面,因為它更具人文性,更為感性,更有感染力,容易誘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需求,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從事學習實現學習目的的心理驅力。
其次,閱讀與寫作是相逆相通的。閱讀活動表現在「文—意—物」的轉化,正好是寫作思維走向的逆運轉。從學生學習閱讀和寫作的心理看:兒童和少年有很強的模仿本能,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發表欲。求知慾是閱讀的內驅力,發表欲是寫作的推動力。二者同時發展,互成正比,不斷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不斷促進他們的發表欲,不斷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是推動讀寫結合,雙向互進的根本。
可見,快樂作文在理論上看,是完全可操作的。
快樂作文的前提工作
1、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
許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老師一宣布寫作文,底下愁眉苦臉之狀便時有所見,哀嘆牢騷之聲時有所聞。縱使「行政干預」,學生完成的仍是強擠硬榨,用以應付老師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識上要改變學生的寫作觀念,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寫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為「表達能力作業」,使學生在心理上減輕壓力。再讓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向他們講述中國歷史上的「袁虎的倚馬作令」、「王勃寫《騰王閣序》」、「諸葛亮舌戰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筆成文,出口成章的。而今後的社會也要求我們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去交際、去完成高速度、高智能運作的社會。
2、教會學生感知生活。
寫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於「無話可說」,也就是沒有材料,沒有內容,沒有激情。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將文章寫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而這個「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靠平時對語言、對知識、對生活的積累。只有有了這個物質基礎,學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據,言之有物,寫之有序。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熱氣騰騰的生活中,在激動人心的改革熱潮中,觀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觀,分析發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葉聖淘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離開了生活,寫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生活是豐富而多彩的,年輕的心,最容易被打動。美好的生活應該有美好的文章。應教會學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開,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靈與自然交流,用心靈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激情。教師可利用這些特點,指導學生多看課外書,引導學生通過看展覽、聽報告、參觀訪問等形式拓展視野;讓學生讀報、剪報,留心社會,觀察生活。積累知識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