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生教育6年級上冊英語同步答案
成
㈡ 怎樣培養六年級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1、學會運用「PREP+A」的邏輯產出模式:P(,觀點/論點),R(Reason,原因/理由/根據),E(Example,實例/例證),P(Point),A(Action,行動)。在正式的談話、講演、文案中,一般可以遵循下面的邏輯/步驟:P:首先,簡潔明了的表明自己的觀點/論點/主張,也就是你在說什麼、你想要表達什麼。R:其次,說出支持你結論的「依據」,也就是回答 你憑什麼這樣認為,是基於哪種事實和解釋?E:再者,用實際的例證(資料、數據、個人例子等)來提高你結論或觀點的說服力。P:最後重復結論,確保自己想傳達的信息,已確實傳遞。A:行動就是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根據實際需要,一把可以省略)。
小結:簡單來講,這個模式就是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
2、日常談話練習除了正式場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鑒「PREP+A」邏輯產出模式來增強自己的邏輯性。無論是你講給別人聽,還是聽別人講,都可以刻意的去思考一下「這篇稿子」中: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理由是什麼,案例是什麼?這種潛移默化的練習,可以不斷優化你的邏輯思維。
3、自我提問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看到、聽到或讀到一些:重要信息或者讓你有觸動的信息時,都可以通過一些刻意的自我提問來鍛煉自己的思維。比如讀到一個觀點時,就可以這樣問自己:作者為什麼會從這個角度切入?作者是如何形成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有什麼缺點?如果我來寫如何可以更好?
4、電影梳理練習法大部分人都比較喜歡看電影,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就在看完電影後,花上一點時間,梳理一下電影的情節、主線吧(懸疑、科幻、罪案類的影視或書籍效果較好,因為它們都比較考驗你的邏輯思維)。自己梳理完之後,還可以去網上搜搜別人的一些見解,做做比較,看看自己有哪些疏漏。經常這樣做,你的邏輯思維,以及記憶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5、邏輯趣味題練習法
6、通過「做結構式的讀書筆記」來訓練邏輯思維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邏輯架構,其中目錄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基礎邏輯。所以我們可以借著做筆記來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一舉多得。①初步閱讀一本書,我們基本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的,為了檢驗自己的基本掌握情況,就可以通過「默寫一本書的目錄」的方式來檢驗,默寫完之後再與這本書的目錄對比。②從自身出發,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麼寫這本書?」然後把你的寫作大綱(邏輯架構)寫出來。③讀完書之後,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你比較關注的重點內容,這些內容在理解、思考之後,你又可以以這些知識點作為主題來寫寫文章。
7、通過寫作練習來鍛煉邏輯思維寫作是一種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時間架構出一篇讓別人能讀懂得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因為寫作是一個設定主題,然後尋找答案的過程,你先要定義對的問題,然後決定切入問題的角度,再分析各種角度的優缺點,最後形成自己的結論。完成這整個過程,寫完一篇文章,就等於進行了一遍邏輯思考的練習。至於寫什麼,這就很廣泛了,比如寫一個原創故事,寫一篇讀書或學習心得,或者生活感悟。等寫作能力有所提升之後,你就可以隨便找一個關鍵詞,然後以這個關鍵詞來搭建邏輯架構,寫一篇文章。
您好,對於你的遇到的問題,我很高興能為你提供幫助,
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㈢ 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不僅會使他的那些好的行為方式得到鞏固,而且可以轉化為他內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觀念,成為他正確地為人處世的基礎,建功立業的基礎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礎。小學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就談些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 從六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六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尤其如今的孩子,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心理比較脆弱,逆反心理極強,因此要先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入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應該是親切的,內心的,促進的,而不是一味說教,更不是簡單的懲罰、責怪或警告。老師和孩子談話,猶如是在磨刀,既可以讓刀口鋒利,也可能把刀變鈍。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心理特點和班級的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
二、注重行為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由於行為習慣的形成是「積久成性」的,因此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訓練,一以貫之。我發現學生站立時,雙腳抖動,坐著蹺二郎腿,起坐時用力過猛弄得桌椅亂響,於是告訴學生,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坐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而瀟灑、自然、大方、得體的身姿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的坐姿,站姿有了很大的改觀。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培養也如此,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文明習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三、結合實際,開展班隊活動,提高學生分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班集體,時刻洋溢著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老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進行教育比單獨教育更有成效。因此,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我充分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學習、評論、總結,創造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學生從活動中受教育、辨是非、明方向。例如: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有相當部分的同學,看到自己的成績,認為自己當不上優秀生,出現了不認真學習的苗頭,總認為學習成績合格就能畢業,何苦要這么認真去拼搏呢。於是本學期初,個別學生學習出現鬆懈情緒。我針對學生出現的情況開展了以「我們小學的學習是為了什麼?」、「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畢業生?」為題的班隊會。通過人人參與、討論、演講、發表意見,大家動口說說,動腦想想,以及老師的總結點撥,使學生從中名理:小學階梯的學習是為中學的學習打基礎的,因此,我們必須扎實地學好小學基礎知識。在「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畢業生?」的演講會上,同學們都表示要端正學習態度,努力拚搏,爭取掌握多點知識,學習明確了積極性有所提高。
四、老師言傳身教,更能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老師需要注重示範作用,引導孩子在模仿中養成良好習慣。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中國有句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講身教的重要性。老師一言一行無不感染著孩子,甚至一些舉止在他心靈上會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養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質這個歷史重任中,為人師者應盡的義務。
總之,小學六年級是學生承上啟下的關鍵年級,是學生心理成熟的關鍵階段,教師要教育每個孩子:從我做起,從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的舉手之勞的小事做起,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功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㈣ 如何培養小學六年級孩子的學習能力
小學六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二年級:是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也是行為習慣養版成的關鍵時期。權
三四年級:是孩子由依賴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強的轉型時期,會開始主動積極地接收知識,很多機智的表現,會不時地讓父母驚嘆。
五六年級: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識的時期,我們發現,這時候我們口頭上能教給他們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給孩子提供優良的學習空間與條件,藉助書本給孩子傳遞豐厚的知識。
如此看來,能夠讓家長的努力產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級這個階段了。一年級作為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轉型期,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
北京新東方小學全科教育老師提醒您,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因為父母的不重視,沒有及時意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歡打岔、不愛抬頭、不懂得聽課等表現,從而在開學後的第一次考試就出現不理想的結果,看到老師對優秀學生的表揚與稱贊,孩子開始變得不自信,變得內向起來,而這種不自信一旦形成,將很難更正。
㈤ 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的責任感的事例
根據學生特點,制定班級責任感目標。現在我主要教學五、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我想通過品德教學,讓小學畢業學生能養成一定的習慣,初步具備一定的責任感。在家裡就要有家庭責任感,在社會上就要有社會責任感,在學校班級里就要有班級責任感。就六年級班級責任感養成的研究,去年我在六年級實驗班做研究,全班19名學生,男生6人,女生13人。期中留守兒童8人。制定班級責任目標:在遵守班級紀律方面,做到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嚴於律己,同學之間互相監督,使本班級成為遵守紀律的好班級。在衛生方面,做到每天上課前將教室打掃干凈,教師講台、黑板擦乾凈,班上不亂扔紙屑。自覺參加班級衛生工作,值日生早上及放學後應及時、認真打掃班級和衛生區衛生,確保大家有一個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在班級布置方面,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學習方面,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准備工作;課堂上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獨立探索,踴躍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合作;課後及時認真完成作業,字跡工整。在身體鍛煉方面,全班同學自覺參加課間廣播體操,動作規范、整齊;並認真完成眼保健操,保證用眼健康,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在作息時間方面,每一個同學根據課程表和學校作息時間,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並認真執行,確保大家精神飽滿的學習、生活。在學校評比方面,大家嚴格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爭取不扣分,爭取成為在月評比中獲優秀班集體榮譽。制定出六年級班級責任感目標後,鼓勵學生,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㈥ 怎麼培養孩子(六年級)的學習興趣
及時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孩子產生自信,再及時鼓勵,讓孩子願意學習;家長也可與孩子一起學習,與孩子比賽,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㈦ 淺談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課文《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
2.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部分同學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㈧ 如何培養六年級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落實學習習慣要做到突出一個「明」字,狠抓一個「嚴」字,堅持一個「恆」字。
1、所謂「明」,就是指「明理」,讓學生不但知道該怎麼做,而且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明理是良好習慣養成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明理之後才會積極地去做。做的次數多了,才會變成自覺的行動。在明理的過程中,老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要及時分析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選擇方法,有計劃地組織活動。
2、所謂「嚴」,就是指「嚴格的訓練」。學生光「明理」還不行,從「明理」到變成習慣,還需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意兩點:
(1)層次性。訓練要嚴而有度,分層次對待,對不同的人,訓練的重點和強度要有所區別,不能搞「一刀切」。
(2)自主性。學生接受訓練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主觀能動的,一種習慣的培養訓練,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內部矛盾斗爭才能成為習慣。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始終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在自己身上發現矛盾、解決矛盾。
3、所謂「恆」,就是「持之以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日積月累,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為此,必須注意兩點:
(1)一致性。所謂一致性,就是指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配合協調,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
(2)新穎性。訓練的形式要經常變換,使學生有新鮮感,否則,老調子重彈,學生會感到厭煩,效果會削弱。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件非常細致、艱巨的工作,要加大培養力度,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圍,要不斷總結反思落實情況,使學習習慣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㈨ 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不僅會使他的那些好的行為方式得到鞏固,而且可以轉化為他內在的性格、情操、道德觀念,成為他正確地為人處世的基礎,建功立業的基礎和他一生幸福的基礎。小學六年級學生行為習慣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就談些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 從六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六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尤其如今的孩子,生活條件在不斷改善,心理比較脆弱,逆反心理極強,因此要先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入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應該是親切的,內心的,促進的,而不是一味說教,更不是簡單的懲罰、責怪或警告。老師和孩子談話,猶如是在磨刀,既可以讓刀口鋒利,也可能把刀變鈍。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心理特點和班級的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
二、注重行為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由於行為習慣的形成是「積久成性」的,因此必須經過長期的反復訓練,一以貫之。我發現學生站立時,雙腳抖動,坐著蹺二郎腿,起坐時用力過猛弄得桌椅亂響,於是告訴學生,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坐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而瀟灑、自然、大方、得體的身姿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的坐姿,站姿有了很大的改觀。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培養也如此,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反復訓練是形成良好文明習慣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三、結合實際,開展班隊活動,提高學生分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班集體,時刻洋溢著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老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進行教育比單獨教育更有成效。因此,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我充分利用班隊會,組織學生學習、評論、總結,創造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學生從活動中受教育、辨是非、明方向。例如: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有相當部分的同學,看到自己的成績,認為自己當不上優秀生,出現了不認真學習的苗頭,總認為學習成績合格就能畢業,何苦要這么認真去拼搏呢。於是本學期初,個別學生學習出現鬆懈情緒。我針對學生出現的情況開展了以「我們小學的學習是為了什麼?」、「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畢業生?」為題的班隊會。通過人人參與、討論、演講、發表意見,大家動口說說,動腦想想,以及老師的總結點撥,使學生從中名理:小學階梯的學習是為中學的學習打基礎的,因此,我們必須扎實地學好小學基礎知識。在「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畢業生?」的演講會上,同學們都表示要端正學習態度,努力拚搏,爭取掌握多點知識,學習明確了積極性有所提高。
四、老師言傳身教,更能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老師需要注重示範作用,引導孩子在模仿中養成良好習慣。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中國有句古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講身教的重要性。老師一言一行無不感染著孩子,甚至一些舉止在他心靈上會留下深刻的烙印,把自己孩子培養成有良好道德操行的人,乃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質這個歷史重任中,為人師者應盡的義務。
總之,小學六年級是學生承上啟下的關鍵年級,是學生心理成熟的關鍵階段,教師要教育每個孩子:從我做起,從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的舉手之勞的小事做起,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功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㈩ 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自我調節情緒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的術語和內容也通過各種途徑為人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以其為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基礎。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必須從小學生的情感八手。眾所周知,他們的書包越背越重,他們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他們很少有玩的時間,小小年紀不光要學書本知識,還要在家長的「監視」下學特長,搞提高補習。他們一上學就被牢牢地拴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戰車上,內心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生活失去了色彩,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厭學的情緒彌漫在中小學生之間。要改變學生的心理障礙,需採取以下幾方面去措施: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強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觀。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是最有益於健康的情緒,愉快能使人在緊張中得到鬆弛,產生滿意感和滿足感,對外界產生親切感,使人更容易與人相處。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會感到思維活躍,記憶敏捷,學習效率高。那麼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緒?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
2、控制和調節消極的情緒。教師要教會小學生控制和調節自己消極的情緒,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洩調控。宣洩調控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洩即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洩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己痛哭一場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
(2)遺忘調控。遺忘調控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郁積於心,耿耿於懷,放不開,丟不下,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善於遺忘消極情緒。
(3)轉移調控。轉移調控就是當人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教師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老想這件事,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