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摘要】語文學科是我國初中教育階段中的基礎學科,在新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重視。語文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不能只關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言語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沒有掌握字詞那麼容易,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培養核心素養更關鍵的是學生自己理解,而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我國軟實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就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下面提出幾點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使用需要有具體的語境作為支撐,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漢語來更好的與他人溝通交流。如果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脫離了生活實際,那麼教師講的知識就成為死知識,沒有現實意義。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通常都是教師在講台上給學生講解字詞的含義、修辭的使用、文章的結構等知識,但教師在講這些知識時只是以教材內容為依託,而很少會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脫離實際,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無法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結合實際,讓來源於生活的語文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可以從課堂上和課後兩個方面入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創設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在課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更多讀寫作業,作業的內容限制盡量放寬,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2.幫學生養成文學素材積累的習慣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有大量的文學素材積累作為基石,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會對很多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無論是在語言的理解能力上,還是言語的表達上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語文的核心素養自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提升,同時,文學素材的積累需學生有足夠的閱讀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接觸到修辭手法的使用方法、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詞語的准確使用等等細節,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想要幫學生養成積累文學素材的習慣,教師必須對此充分重視,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教師可以一個學期幫學生列一個書單,讓學生按照書單利用業余時間讀書。書單包括的書籍要適合初中生閱讀並且書籍的種類盡量全一些,古詩詞、詩歌、散文、記敘文等。各個種類的書籍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積累素材僅僅增加閱讀量還不夠,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寫閱讀筆記,把一些好的修辭手法、詞句的使用記錄到筆記中。
3.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之後,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問題成為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變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領域的不斷發展,如今教師能夠選擇的教學方法種類越來越多,比如:合作學習法、探究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情景創設教學法等。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要看教師課堂上講的文章是什麼文體,另一方面是要明確教師教學中想要突出的教學重點。教師教學方法選擇的恰當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的理解知識點,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重點考慮課堂上自己想要使用什麼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師給學生講《蚊子和獅子》這篇寓言故事時,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選兩個學生分別扮演獅子和蚊子,之後有感情的模仿文中的對話,教師在旁邊讀旁白。最後,讓其他觀看的學生對這兩個同學的表演進行點評,並說說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代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改革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中華少年,2017,(28):58-59.
作者:喬美玲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樓德鎮初級中學
⑵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在談學科素養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學科素養。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它由四部分組成:學科基礎知識、學科基本技能、學科基本經驗、學科基本品質。其中,學科基礎知識由學科基本符號、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結構組成。而技能實際是個人習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識並按這套程序去辦事的能力。所謂學科基本經驗是指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在親自或間接經歷了活動過程而獲得的體驗。學科教學中,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形成學科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質,即學科基本品質。
首先我們來看概念,通過了解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學科素養包含的范圍很大,並且它將獲得知識與運用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培養有用的人,而不是高分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學科素養的培養一直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的吧。
其次,我們在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呢?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是這樣理解的,以下是我的一點看法。
一、扎扎實實備課,扎扎實實講課。
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知識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備課講課是教師主要的工作,我們不僅要做並且要做好。
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其實語文的應用能力有很多方面,不過對於小學生來說其實就是會讀,會寫,會說,會看。別小看這四看,它裡麵包含了很多語文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必須堅持不懈。
三、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人受益終生。
四、隨時滲透素質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看法。
⑶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素養
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應該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能整體分析把握教材,在課堂中能有較強的文學修養,普通話標准,語言親切,課堂指導有效,評價語言豐富,具有豐富的語感和情感.。 第一,語言素養。既能運用課堂語言講解,也能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比如,朗讀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 第二,語文素養。主要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 第三,文學素養。文學,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會讓教師情感與語言有了豐沛富饒的土地,能感染與熏陶學生,是其學習與模仿的對象。 四、學科教學素養。解析文本,諳熟學情,有效駕馭課堂,把握課堂節奏,科學評價等等,對課堂教學很重要。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 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使自己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那麼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呢?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等,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准。其次還應該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然與其他學科發生聯系,教師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有益於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課外知識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於教材而不適當拓寬,學生學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裡去。要提高文學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還得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遊,從平庸走向傑出。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構新的知識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而是教師和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剛開始,我非常的困惑,課堂是師生在交流與合作,那麼,老師充當什麼角色?課堂教學到底如何進行? 精心設計導入,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再進入小組合作討論環節,解決疑難問題;在師生互動中,分組交流,讓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師生一起解決),這種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連平時不大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地站了起來;.在課堂中我營造了解決問題的環境,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新課結束後,我布置練習,既讓學生練了筆,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價值觀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堂應該放開,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調控下充分討論,不受教案的約束,不背教學目標和時間的包袱。傳授知識決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教學,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尋、研究、發展和創造。 語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文學品位,語文課本應是很有趣的。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並不大,甚至有些討厭語文。這與我們語文老師的知識素養關聯自然很大,但教育觀念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一年多的課改以來,對照新理念,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課堂上是不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是否是被動的聽眾?教師是否過分地對課文進行推敲與分析,枯燥地講解?是否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里心態開放,個性得以張揚,創造性得以釋放?是否採取學生感興趣的上課方式?經過認真思考,我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不同的課文我採取不同的教法:如上詩歌單元,我組織演講比賽,學生可以更深的體會文章的感情;如上戲劇單元,我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更深體會劇中人物的思想;如上探索自然單元,我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調查,然後撰寫小論文,並且進行評比,好的替他們投到報社、相關雜志等。慢慢的學生都喜歡上了語文課,課堂上發言也非常的踴躍。是啊,語文課有著挖掘不盡的潛力和無限發展的空間,我們只有將語文的特殊魅力盡情展現,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語文,並為之傾注情感,使之成為最愛,這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成功,也才是語文老師真正的魅力所在。 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思型教師追求的教學是完美的教學,而對完美的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要我們善於面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總會有所收益,總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的,也才不會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課堂教學感到厭煩。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只要養成了自覺反思的習慣,我們就一定能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既洋溢著成功的自信,也保留著反思的冷靜。這樣,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老師會越來越受學生喜歡,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越來越精彩。 三、同伴合作,在合作研究與探索中提高自己 面對新課改,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經意的交流,疑難問題的探究,經過合作同伴的點化,自己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我校同年級教師或語文組教師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相互研究交流,已蔚然成風。遇到班上的管理問題、課前的教學設計、板書、疑難都能互相商量。問題的發現、成功的嘗試、失敗的苦惱、有趣的課堂實錄都是我們交流的話題。 當然,交流中不只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困惑。如,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年級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常常無奈地採取「點將式」「火車式」等方式提問,這就加重了學生對回答問題的逆反心理。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現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們試著進行改革,提出「無需舉手,自由發言」。這樣做又帶來了許多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同時有幾個同學爭著發言,有時卻冷場……這樣的問題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如果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就著手研究與探索,先找到問題的症結,然後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和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反思與討論,以求更有效的方法。我們幾個常開玩笑說:合作夥伴,資源共享,苦惱與歡樂共享嘛。教師之間經常合作交流,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多樣性、豐富性、個性化,我們更加真切的體驗到自己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的意義,從與同事的講述與爭鳴中,對教育的看法、認識、見解也滲透其中,一般會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通過反思揭示出教育活動中內隱的思想與理念。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思想,築成了我們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促進了教育理論的升華。 我們面對的問題,每天都是新的,都需要我們去反思、去發現、去研究、去解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反思中成長,在學習中提高,在研究中找樂趣。
⑷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有哪些
我們日益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卻在影響人的未來學習與職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
的確有必要釐清,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尤其是在課程實施中,可以做些什麼,最需
要做些什麼。
「
素養
」
一詞的內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達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
「
核
心素養
」
上。
這決定了,就教育規劃而言,需要落實在人的培養上,即體現人本的需要與時代發展中社會之於人
才的需要。換句話說,未來社會發展和國家意志需要什麼樣的人,教育就應該為此付出努力。
語文科,作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其責任就是要為教育規劃課程需要完成的總體目標而承擔一部分
任務。基於學生未來發展,以及其學力基礎,要規劃語文科的教學目的,這構成學科核心素養。在
這個獨立學科研究中,我們還需要融入學科意識,即自然需要以獨有性,來讓語文科素養區別於其
他課程。
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
需要雙核的基礎
:
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基礎,
以語文科塑造人的獨立品格與所需
能力為基礎。
研究語文科素養,要突出幾點
:
一是,著眼在現代人的學習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現代屬性。
現代人處於一個特殊人際活動圈子,其文化特徵是鮮明的。具體說,是現代人聚集起來,過著現代
生活,推動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他們渴望發展的也是基於現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現代人與現
代社會,這個特定環境決定了語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應該具有現代文化特徵,在語言表達、思想
價值、思維方法上都要打上這個
「
現代化
」
的烙印。
語文教育的這個
「
現代性
」
,體現在閱讀的語料、認知價值、語言交流、主流價值觀等很多方面。傳
統語文與現代語文在五四運動和葵卯學制下的教育都曾經畫過界:現代語文,以學習白話文為主,
演變而今,在於學習典範的現代漢語;這個語文不是限於國學的,傳統的,歷史的,而要前瞻未來,
本著世界眼光,學習多元文化;這個語文的學習,也需要在注重語感的積累同時,更加重視在有限
時間內的學習有效性;這個語文所塑造出來的人,要能夠較好服務於現代社會的發展,積極構造現
代生活的價值觀與行為規則。
語文是語言學科,就人才類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論,其培養人的特長也歸入語言領域。語文
人,一定是具有語言優勢的,進而發展文學水平、文化水平等。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畫出界限來,
這個課程到底要學習什麼?不要讓語文老師變成一個全能選手,什麼都教。這門課程也不可能不所
不包。語文教什麼,這是一個老問題,卻無法解決。語文學習的核心圈,即內核是語言層次。這個
層次的語文,較多關注詞彙、句子、修辭、語法等。任何語言的學習都要由此起步,語文姓語,也
要做好這個本分的事。第二個層次是文章與文學圈子。也就是語言具備了完整形態的表達,具有了
結篇的意義。這就是說,語文科的學習,也把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作品、全世界人類歷史上形成的優
秀作品都包容進去了。文章里包容的東西一下子豐富起來,諸如人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價值觀
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於優美語言的審美就變得重要的。文學的意義就在於,把人類最美好的
語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並裝入文章呈現給大眾,成為教育的樣本。這個階段的學
習對於發展人的典範語言起重要作用。第三個層次是文化和哲學層次。這需要在一個人有了很多人
生閱歷和基礎性的社會認知之後,才可以啟智。這個學習可以延後一點,作為語文科素養發展的後
續事情。語文科讀久了,或許其人的文化滋味就顯著起來。
讀書、寫作,這是語文科的本質性的行為表現。過去如此,今後還會如此。在語文科學習中,也不
要失去母語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經典作品不要排斥。這也是今天我們強調文化傳承的基本意思。只
是文化的學習是延後的事情,在孩子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太多灌輸過去的書
本和所謂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後,有了多維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後,才可以把傳統文化里
那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剔除出去。
三是,著眼在核心素養,不要過於泛化,超出學科實施力量則就成為學科實現不了的目標。
核心素養,與素養不同。在內涵上都是談素養,可是加上
「
核心
」
,就保留了最重要的東西。語文科
的核心素養是什麼?過去做過很多總結,在知識教學時代,提出過
「
字、詞、句、語、修、邏、文
」
的說法,把語文知識素養用這七個維度的內容進行了概括。現在看,有一點狹隘了。之後,大家普
遍接受行為要點的概括,表現為:聽說讀寫思。聽說讀寫是四種能力,後來覺得思考也是語文科不
可或缺的,就補上
「
思
」
這個重要行為。這些是能力要點的核心。素養的開口更大一點,而且除了裝
入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層次,談知識核心、能力核心都沒有問題,進一步延展到文學、文化、以
及人文化的時候,很容易收不住口。過去語文科教學越界的時候很多,上成政治課有之,上成歷史
課有之。現在文章的內涵擴展了,新聞、說明文、科技文,各類應用文進來了,於是一些課堂開講
醫學、宇宙學、科學知識等。還有的老師,在語文課,與學生大談人生觀、價值觀,似乎在上哲學
課。
語文科一定要守住語言學習、據於文本,這就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其他都是從這里長出來的。在高
學段就增加一些,學習能力強的人都多涉獵一些。而且,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發展,不
能逾越生活基礎、思想基礎。沒到那個歲數,缺乏那個閱歷,缺少思考力,則其語文的認知總是到
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兒。
四是,基於不同的學段,結合教學發展,進行素養發展的層級化設計
⑸ 初中語文素養包含哪些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⑹ 初中語文學科的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做法
第一篇:《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北票市長皋初中 2010.9
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評價依據和指導思想
普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據《遼寧省普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為全面客觀、科學規范地實施我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估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估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製定《長皋初中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二、評價的原則
(一)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勞、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綜合評估學生。
(二)引導性原則。要結合《遼寧省普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將相關內容細化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性准則,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和措施保障,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發展與提高的過程,使實施細則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素質發展的目標和剛性指標。
(三)評估內容多元化。從全面的意義講,要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的評估,但更要注重學生的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注意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意識的培養與提高,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審視。
(四)可操作性原則。要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既可以用於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又可用於學生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測評,有利於學生在全面發展過程中的自我提高。
(五)公開透明原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要將評價要求、評價內容、評價領導小組、評價程序、評價結果公布,對所有學生公開、對家長公開、對所有教師公開、對社會公開,確保評價客觀公正。
三、評價的內容與要求
學校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組織實施評價工作,審定評價結果,受理咨詢、申訴和復議申請。
另外,各班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班級工作小組。由班主任任組長,任課教師、班幹部、學生代表為組員。班級工作小組對學生具體地加以考核。
(二)學生使用全省統一格式的「普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附後)。每個學生每學期一張,並在六個學期表的基礎上形成初中三年的總表。
(三)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成長檔案的載體為《青春如歌》,包括每學期的評價表、三年的總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突出表現的材料,每學期的《成長檔案》其他有價值的材料。成長檔案裝入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進入學生檔案。
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具體工作由班主任負責,德育處主管。班主任要把學生成長記錄袋作為顯示學生一定時期和階段學生在各方面進步與取得的各方面成績或存在的各方面嚴重問題的信息庫、材料庫。
(四)評價、公示程序。
1、音體美組向年級統一提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A等或D等學生名單(《學生學期情況匯總表1、2》)。
2、學生自評:學生根據《學生學期情況匯總表1》和《學生學期情況匯總表2》填寫《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表》(附後)。
3、同伴互評:小組討論《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表》並由小組長簽署意見。
4、任課教師評價:任課教師在《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表》上簽署意見。
5、班主任評價:班主任根據學生、學生小組、班主任意見填寫《遼寧省普通初中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表(學期表)》(每學期末填寫)或《遼寧省普通初中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表(總表)》(高三畢業前填寫)。中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評價方案。
6、學校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班主任填寫的表格、校長簽署意見。
7、公示:在學期末和畢業前,各班主任應以書面形式將評價表通知學生本人及家長。各評價內容得A等級的學生在校園內公示15日以上。
8、申訴或復議:若學生及其家長對評價結果有異議,應以書面形式在公示期間向
⑺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如何提高人文素養呢?首先,拓展學生的視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積淀,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最後,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走進語文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教師應該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課文的美。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縮影。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國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漫長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五千年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作為未來中國發展的希望,小學生學習語文,了解傳統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課文的學習,他們會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歡上中華文化,可以培養出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們侵略,使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在課本閱讀中聯系學生生活去處理教材,而且我們還要善於在平時多留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學生的周記、隨筆是語文教師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結合學生記錄下來的學校班級生活、青春期的朦朧情感、喜歡的音樂、感興趣的影視動漫畫小說等等,讓他們討論、評判、體驗、內化。通過這些渠道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同時豐富了學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三、讓學生開拓視野,學會關注社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學生應該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學習語文的渠道要拓寬,不能僅囿於有限的幾本教科書,從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學教科書。因此,我們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應意識的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從中體察社會、體察生活,豐富人文情懷,提高對自身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發展。例如:多讀名篇名著。我們現在要讀的不僅限於課本,還需涉及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們留下的經典。讀經典就是讀人生。當今社會時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華助長了學生的浮躁、張狂的功利心態。多讀一些名篇名著,多與大自然和睦相處,有助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 又如,多關注社會生活,滿足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廣泛了解。可以叫他們放假回家的時候,多看看民生新聞,多看看報紙,引導學生開始學會以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我們這個世界,他們有的為社會競爭的激烈而感慨;有的為弱勢群體而憂傷,有的體驗到了社會的世態炎涼;有的感悟到了人間的真情溫暖,有的產生了幾分愛心與同情;應該看到,語文學好了,情感也必將得到升華。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感染,心靈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獲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對人類的情感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感情變得更加細膩。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升華學生情感的重任。這種生命的體驗遠比獲得一點知識來得重要,學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獲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達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目的。
總之,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小學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⑻ 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覺得拓展的語文學科的科學素養應該是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