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蘇教版初中語文通假字總結

蘇教版初中語文通假字總結

發布時間:2021-03-05 04:15:07

❶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通假字,詞多義 都要翻譯

七年級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bān) 通「攀」 《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黃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2、卿今當塗掌事 「塗」通「途」(tú)《孫權勸學》
1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孫權勸學》
14、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5、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❷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通假字,一詞多義

這工程量太大了

❸ 七年級語文上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總結

七年級上: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

反歸取之(反:)

略無闕處(闕: )

土人謂之「傍不肯內」容(傍: )

人皆伏其精練(伏: )

2、古今異義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及: )

是吾劍之所從墜(是:指示代詞,這兒,今是判斷動詞)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至於夏水襄陵(至於: )

沿泝阻絕(沿: 溯: )

雖乘奔御風(奔: )

不以疾也(疾: )

方為秋田之害(方: )

歲以大穰(歲: )

但逐層布板訖(但: )

匠師如其言(如: )

3、詞類活用:

雖乘奔御風(奔: )

不以疾也(疾: )

每至晴初霜旦(霜: )

匠師如其言(如: )

七年級下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處決如流(處決: )

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齷齪: )

既薨(既: )

普明日復奏其人(明日: )

普顏色不變(顏色: )

卒用其人(卒: )

非顯者刺(刺: )

池中奇峰絕壑(絕: )

3、詞類活用

亦荊吳形勝之最(最: 副詞用做名詞,最美的地方??)

富人於五所園也(園: )

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下: )

初中語文通假字匯總:你做好筆記了嗎

初中語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識記 (請找出並解釋)

班級 姓名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童趣》 「強」通「僵」, 僵硬。

2、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山市》

7、裁如星點 《山市》

8、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3、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口技》

15、止有剩骨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4、盪胸生曾雲 《望岳》

25、略無闕處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29、才美不外見 《馬說》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31、其真無馬邪《馬說》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捨生皆被綺綉 《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銳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於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說 《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

51、公輸盤詘《公輸》

52、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4、困於心,衡於慮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魚我所欲也》

57、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魚我所欲也》

59、鄉為身死而不受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曹劌論戰》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愚公移山》

(本回答摘自《網路文庫》)

❺ 初一初二蘇教版語文古文的整理。通假字,詞類活用,一字多義,文言實詞

1)「何如」:怎麼樣,怎樣。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著。例: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樣。例:此為何若人。
(4)「何嘗」:並非。例:你說的何嘗不是。
(5)「何為」:⑴什麼是。例:何為「護官符」?⑵怎麼會?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⑶作什麼。例:①客何為者?②敬傑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
(6)「何意」:⑴什麼意思。例: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豈料,哪裡料到。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⑴如何。例:長夜沾濕何由徹。⑵什麼原因。例:致之何由?由於疾病。⑶從什麼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麼能。例:何乃太區區!(
(9)「何得」:怎麼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麼益處。例:萬鍾於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麼益處。例: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
(12)「何其」:多麼。例:何其衰也!

一、而

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2、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3、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5.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6.通「如」:好像,如同。7.通「爾」,你,你的。8.復合結構的用法(1)「而已」:罷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2)「而後」:才,方才。例: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3)「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二、何

1.什麼。2.怎麼樣。3.哪裡。4.多麼。:5.為什麼。6.怎麼。7.作語助詞相當於「啊」。8.何:通「呵」,喝問。(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9.復合結構的用法(1)「何如」:怎麼樣,怎樣。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何消」:哪用得著。例: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樣。例:此為何若人。(4)「何嘗」:並非。例:你說的何嘗不是。(5)「何為」:⑴什麼是。例:何為「護官符」?⑵怎麼會?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⑶作什麼。例:①客何為者?②敬傑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6)「何意」:⑴什麼意思。例: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豈料,哪裡料到。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⑴如何。例:長夜沾濕何由徹。⑵什麼原因。例:致之何由?由於疾病。⑶從什麼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麼能。例:何乃太區區!(9)「何得」:怎麼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麼益處。例:萬鍾於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麼益處。例: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12)「何其」:多麼。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嗎」、「呢」。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3.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於「地」。4.表示測度語氣,相當於「吧」。5.同「於」。6.表示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呀」。7.表示商量語氣,相當於「嗎」,「吧」。8.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四、乃

1.於是,就。2.才,這才。3.卻。4.是,就是,原來是。5.竟然。6.而,又。7.你,你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於「他、她、它(們)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5.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7.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8.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9.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六、且

1.暫且,姑且。2.將,將要。3.而且,並且。4.況且,再說。5.尚且,還。6.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又......。7.同「夫」,句首助詞。8.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

七、若

1.如果,假如。2.像,好像。3.你(的),你們(的)。4.此,如此,這樣。5.至於。

八、所

1.處所,地方。2.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片語,相當於「......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3.復合結構的用法(1)「所以」: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⑵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2)「所謂」:所說的。(3)「所在」:⑴到處。⑵所在之處,處所。

九、為

1、成為,變成。2、做。3、作為,當作。

4、是。5、以為,認為。6、被。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8、治理。9、裝作。

10、給,替。11、對,向。12.因為。13則「於」,在,當

十、焉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2、:哪裡,怎麼。3、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4、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5、相當於「之」。6、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十一、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2、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3、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5、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十二、因

1、於是,就。2、依照,根據。3、依靠,憑借。4、趁著,趁此。5、通過,經由。6、因為。7、緣由,機緣。8、沿襲。9、繼續。

十三、於

1.對,對於。2.在。3.與,跟,同。

4.到。5.從,自。6.在......方面。7.比。

8.被。9.受。10.向。11.給

十四、與

1、解釋為:和、跟、同。2、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後寫作「歟」。3作實詞用,可解釋為「給予、給」,「結交、交好」

十五.則

1.卻,可是。2.那麼,就。3.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4.用在對比句中,相當於「就」。

5.就是。6.原來是。7.同「輒」,總是,常常。8、原來已經

十六.以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3、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4、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5、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6、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7、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8、表示目的關系,「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9、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10、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11、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於「......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2、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往往構成判斷句。

3、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往往構成判斷句。4、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5、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6、放在「有」字的賓語之後,表示提頓。7、放在數詞之後(翻譯時,要根據所列事物,在數詞詞後加上相應的量詞和名詞)。8、放在後置的定語這後,相當於「的」。

9、放在時間詞之後,表示停頓,起調整音節作用。10、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十八、.之

1、他,她,它(們)。2、的。3、往,到......去。4、這,此。5、作賓語前置的標志。6、我。7、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8、作定語後置的標志。9、向。

❻ 我急求:蘇教版語文整個初中階段的通假字,謝謝了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
出現
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烏
同「無」
沒有
一切烏有
《山市》

7.裁
同「才」
僅僅
裁如星點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9.扳
通「攀」
牽、引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帖
通「貼
粘貼、貼上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12.火
通「伙」
夥伴
火伴皆驚忙
《木蘭詩》

13.邪
通「耶」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4.知
通「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5.為
通「謂」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6.塗
通「途」

卿今當塗掌事
《孫權勸學》

17.止
通「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0.具
通「俱」
詳細
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花源記》

21.詘
通「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22.甫
通「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3.衡
同「橫」
與「豎」相對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4.簡
通「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5.有
同「又」

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26.與
通「舉」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層」
層疊
盪胸生曾雲
《望岳》

29.闕
通「缺」
缺口、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30.轉
通「囀」
鳥鳴聲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32.食
通「飼」
喂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33.見
通「現」
顯露、表現
才美不外見
《馬說》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35.邪
通「耶」

其真無馬邪
《馬說》

36.支
通「肢」
肢體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捨生皆被綺綉
《送東陽馬生序》

38.食
通「飼」
給飯吃
主人日再食
《送東陽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40.屬
通「囑」
囑咐、囑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41.竦
通「聳」

山島竦峙
《觀滄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42.羞
同「饈」
美味的食物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3.直
同「值」
價錢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4.覽
同「攬」
摘取
遇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45.亡
同「無」

最喜小兒亡賴
《清平樂-村居》

46.適
通「謫」
遠調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導
為天下唱
《陳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經
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將軍身被堅執銳
《陳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圖
卜者知其指意
《陳涉世家》

51.說
通「悅」
高興
秦王不說
《唐睢不辱使命》

52.與
通「歟」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唐睢不辱使命》

53.錯
通「措」
放置
故不錯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倉
通「蒼」
青色
倉鷹擊於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張
欲信大義於天下
《隆中對》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來
《隆中對》

57.簡
通「揀」
挑選
是以先帝簡拔以
《出師表》

58.闕
通「缺」
缺點、不足
必能裨補闕漏
《出師表》

59.說
通「悅」
高興
公輸盤不說
《公輸》

60.距
通「拒」
抵擋
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

61.圉
通「御」
抵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

62.詘
通「屈」
折服
公輸盤詘
《公輸》

63.畔
通「叛」
背叛
親戚畔之
《孟子兩章》

64.曾
通「增」
增長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兩章》

65.衡
通「橫」
梗塞
困於心,衡於慮
《孟子兩章》

66.拂
通「弼」
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
《孟子兩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魚我所欲也》

68.辯
通「辨」
辨別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69.得


通「德」

通「歟」
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70.鄉
通「向」
從前
鄉為身死而不受
《魚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劌論戰》

72.有
通「又」

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諷齊王納諫》

73.孰
通「熟」
仔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聰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東
《愚公移山》

❼ 蘇教版 七年級 上古詩文通假字有哪些

伏通服 強通僵 說通悅 女通汝
邱通丘 傍通旁 止通只

❽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文言文的通假字(全部)

這些是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幫助你

1.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鄭人買履》版

2.反歸取之——(「反」通「權返」,返回)《刻舟求劍》

3.以土礫凸者為邱——(「邱」通「丘」,山丘)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幼時記趣》

4.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三峽》

5.土人謂之「傍不肯」——(「傍」通「旁」,旁邊)《以蟲治蟲》

6.人皆伏其精練——(「伏」通「服」,佩服)《梵天寺木塔》

7.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
悔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默而識之——(「識」通「志」,記住)《論語》八則

8.止有剩骨——(「止」通「只」)《專題 狼》

❾ 我要蘇教版初一文言文總結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通假字 詞類活用等等 特殊的標注一下

一、《傷仲永》
1.出處: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也被稱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宦新義》殘卷、《老子》若干條。
4.內容理解: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5.字詞句:
A.字音:環謁〔ye〕 泯〔min〕然 稱〔chen〕 夫〔fu〕
B. 詞義: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於材人遠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
⑵.古今異義: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並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並:a.連詞,並且,eg:並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並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於:a.介詞,此,eg:賢於材人遠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於。)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判斷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全局表判斷。)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務農。
②.省略句:a.不使學。(即「不使之學」,省略賓語)
不讓方仲永學習。
b.令作詩。(即「令其做詩」,省略賓語)
我叫方仲永作詩。
c.還自揚州。(省略主語「我」)
(我)從揚州回鄉。
d.受之天。(「之」後省略「於」)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同鄉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用錢幣求仲永題詩。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與邑人,不使學:(他的)父親以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縣里的人,不讓他學習。
⑤.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⑥.其詩以養其父母,收族為意: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
⑦.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從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詩,他立即寫成。
⑧.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叫他做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跟以前聽說的相當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之成為普通人就完了嗎?

備註:文章屬於一篇隨筆,採用的是欲抑先揚的寫法。
二、《木蘭詩》
1.出處: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敘事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後經文人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互相輝映,對後代的文學藝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2.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u〕 鞍韉〔an jiang〕 轡〔pei〕頭 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B.詞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D.備註:本課出現很多句式,如復沓句、頂真句/聯珠句、排比句等。內容上詳略處理得當。
三、《孫權勸學》
1.出處:選自《資治通鑒》
2.作者: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
3.文學影響:司馬遷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重要的 編年體通史 ,共294卷,記述了公元前403年(戰國時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時期)共1362年的史實。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講經濟、文化,長於描寫戰爭。《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都是本書描寫戰爭的代表作。這里「資」是「幫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鑒」是「借鑒」;整個書名的意思是:以歷史上的得失為鑒戒來幫助加強政治。
4.字詞句:
A.詞義:
⑴.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當涉獵;今為轉折連詞。
②.治,古義為研究,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治理。
③.博士,古義為官職,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學位。
⑵.一詞多義:
①.以:a.用,eg:以軍中多務;b.與「為」譯為「認為」,eg: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當:a.掌管,eg:當除掌事;b.應當,eg:但當涉獵。
③.見:a.知道,eg:見往事耳(了解歷史罷了。);b.認清,識別,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看見,見漁人,乃大驚。
④.若:a.動詞,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詞,好象,eg:彷彿若有光。
⑤.之:a.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b.助詞,的,eg:於廳事之東北角。
⑶.重點詞語翻譯:
①.當塗:當道,當權。 ②.辭:推託。 ③.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
④.才略:政治或軍事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⑤.涉獵:粗略地閱讀。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何見事」應「見事何」,疑問句賓語前置。)
老兄你為什麼看事情的變化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肅遂拜蒙母。(「拜」後省略介詞「於」。)
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是想讓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博士嗎?
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不過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懂得過去的教訓罷了。
D.備註:本文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是的口吻、神態和心理。詳略得當。
四、《口技》
1.出處: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2.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人。①.
3.代表作:《鐵崖文集》《秋聲詩》《虞初新志》
4.文學影響:《虞初新志》是清張潮編選的 筆記小說集 ,共二十卷,多數作品文字優美,有些也對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有所反映。
5.字詞句:
A.字音:少頃〔qing〕 囈〔yi〕語 齁〔hou〕 曳〔ye〕屋 許許〔hu〕聲
B.詞義:
⑴.通假字: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賓客;全場靜悄悄的。
⑵.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今表轉折連詞。
②.聞:古義為聽,eg:微聞有鼠作作索索;今義用鼻子嗅。
③.股:古義為大腿,eg:兩股戰戰;今為屁股。
④.走: 古義為跑, eg: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今為步行。
⑤.雖:古義為即使,表假設連詞。eg:雖人有百手;今義雖然,標轉折連詞。
⑶.一詞多義:
①.乳:a.動詞,餵奶,eg:婦撫兒乳;b.名詞,乳頭,eg:兒含乳啼。
②.絕:a.副詞,極,eg:以為妙絕;b.動詞,盡、消失,eg:群響畢(全,都)絕。
③.妙:a.名詞,妙處,eg:眾妙畢備;b.形容詞,美妙,奇妙,eg:以為妙絕。
④.指:a.名詞,指頭,eg:手有百指;b.動詞,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擬聲詞,eg:有鼠作作索索;b.開始,文中是發出聲音,eg:…百千其作。
⑥.間: a.動詞,夾雜,中eg:間有里拉崩倒之聲;b.動詞,間斷,eg:遂與外人見隔。
⑦.是:介a.詞,這,eg:當是時;b.判斷動詞,eg:問今是何世。
⑷.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③.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少頃:一會兒。 ②.既而:不久,緊接著。 ③.是時:…的時候。
④.未幾:不久。 ⑤.一時:同時。 ⑥.囈語:說夢話。
⑦.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⑧.中間〔jian〕:其中夾雜著。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⑩.稍稍:漸漸。 ⑩.傾側:翻倒傾斜。 ⑩.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會賓客大宴。(應為「會大宴賓客」,賓語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②.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有盡有。文中形容聲音之雜。
③.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在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
五、《短文兩篇》——《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1.出處:《山海經》;《列子》
2.作者:第二篇選自作者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
3.文學影響:《山海經》是我國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內容包括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及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等,並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誇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
4.字詞句:
A.詞義: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為汝多知乎?
⑵.古今異義:
①.湯:古義熱水,eg:日中如探湯;今常用於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義為代詞「你」,eg:孰為汝多知乎?今為姓氏。
③.去:古義為離,eg:我以日始出時出人近。今為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⑶.一詞多義:
①.為:a.動詞,是,eg:此不為遠者;b.動詞,說,eg:孰為汝多知乎?c.作,eg:化為鄧林;d.認為,eg:孰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詞,那,eg:問其故;b.介詞,它,eg:及其日中;c.介詞,他的或他們的,eg:棄其杖。
⑷.詞語活用:
①.孔子東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
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的。)
正午時離人遠。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孰為汝多知乎?(應「孰為汝知多乎」,謂語前置,起強調作用。)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誇父」)
誇父還沒有趕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湯。(應「日中如於之探於湯」;省略介詞和賓語;)
正午時像(把手)伸(向 )熱水。
③.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譯:誇父和太陽賽跑,他一直追趕到太陽落山的地方;這時,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黃河、渭水去喝;
黃河與渭水的水都不夠誇父喝,於是,他又到北邊大湖去喝。 (逐走:競跑,賽跑)
④.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以:認為。 去:距離。)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離人們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要距離人們遠一些。
⑤.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譯:太陽剛出來的時候,人們感覺非常的清涼;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熱水一樣燙人;這難道不是因為近一點炎熱而遠一些清涼嗎?
六、《狼》
1.出處:選自《聊齋志異》
2.作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著。詳情見7年級上冊《山市》。
3.字詞句:
A. 字音:綴〔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B. 詞義: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異義: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eg:只增笑耳。今為耳朵。
②.股:古義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為屁股。
⑶.一詞多義: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敵:a.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eg:恐前後受其敵;b.名詞,敵人,eg:蓋以誘敵。
③.之:a.補充音節,無義,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詞,指狼,eg:又數刀弊之。
④.意:a.神情、態度,eg:意暇甚;b.動詞,企圖,打算,eg: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於前;b.動詞,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擔心,eg:恐前後受敵;b.恐怕,eg:不治將恐深。
⑷.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④.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鑽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鑽過去…)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顧:回頭看,文中指往旁邊看;eg:顧野有麥場。 ②.苫蔽:覆蓋、遮蔽。
③.少〔shao〕時:一會兒。 ④.弛:放鬆,文中指卸下;eg:弛擔持刀。
⑤.久之:過了一會兒。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神情、態度;暇,空閑。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倒裝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以」介詞,譯為「把」介詞結構後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應「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頭投向(狼)。
b.場主積薪其中(應積薪其中,省略介詞「於」。)
場主在那裡堆積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詞「於」。)
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d.屠戶乃奔倚其下(屠戶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詞「於」。)
屠戶就跑過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骨頭已經(扔)光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④.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屠戶)才明白前面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對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時間短語
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少頃 未幾 俄而 少時 久之

❿ 蘇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1.強
通「僵」
僵硬
項為之強
《童趣》

2.說
通「悅」
愉快、高興
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女
同「汝」

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

4.知
通「智」
聰明
不知為不知
《〈論語〉十則》

5.見
通「現」
出現
路轉溪頭忽見
《西江月》

6.烏
同「無」
沒有
一切烏有
《山市》

7.裁
同「才」
僅僅
裁如星點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9.扳
通「攀」
牽、引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傷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賢於材人遠矣
《傷仲永》

11.帖
通「貼
粘貼、貼上
對鏡帖花黃
《木蘭詩》

12.火
通「伙」
夥伴
火伴皆驚忙
《木蘭詩》

13.邪
通「耶」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孫權勸學》

14.知
通「智」
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5.為
通「謂」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16.塗
通「途」

卿今當塗掌事
《孫權勸學》

17.止
通「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0.具
通「俱」
詳細
問所從來,具答之
《桃花源記》

21.詘
通「屈」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22.甫
通「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核舟記》

23.衡
同「橫」
與「豎」相對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24.簡
通「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25.有
同「又」

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核舟記》

26.與
通「舉」
推舉、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層」
層疊
盪胸生曾雲
《望岳》

29.闕
通「缺」
缺口、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30.轉
通「囀」
鳥鳴聲
蟬則千轉不窮
《與朱元思書》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32.食
通「飼」
喂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馬說》

33.見
通「現」
顯露、表現
才美不外見
《馬說》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35.邪
通「耶」

其真無馬邪
《馬說》

36.支
通「肢」
肢體
四支僵勁不能動
《送東陽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捨生皆被綺綉
《送東陽馬生序》

38.食
通「飼」
給飯吃
主人日再食
《送東陽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40.屬
通「囑」
囑咐、囑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41.竦
通「聳」

山島竦峙
《觀滄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處

42.羞
同「饈」
美味的食物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3.直
同「值」
價錢
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44.覽
同「攬」
摘取
遇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45.亡
同「無」

最喜小兒亡賴
《清平樂-村居》

46.適
通「謫」
遠調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導
為天下唱
《陳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經
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將軍身被堅執銳
《陳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圖
卜者知其指意
《陳涉世家》

51.說
通「悅」
高興
秦王不說
《唐睢不辱使命》

52.與
通「歟」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唐睢不辱使命》

53.錯
通「措」
放置
故不錯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倉
通「蒼」
青色
倉鷹擊於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張
欲信大義於天下
《隆中對》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來
《隆中對》

57.簡
通「揀」
挑選
是以先帝簡拔以
《出師表》

58.闕
通「缺」
缺點、不足
必能裨補闕漏
《出師表》

59.說
通「悅」
高興
公輸盤不說
《公輸》

60.距
通「拒」
抵擋
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

61.圉
通「御」
抵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

62.詘
通「屈」
折服
公輸盤詘
《公輸》

63.畔
通「叛」
背叛
親戚畔之
《孟子兩章》

64.曾
通「增」
增長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兩章》

65.衡
通「橫」
梗塞
困於心,衡於慮
《孟子兩章》

66.拂
通「弼」
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
《孟子兩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魚我所欲也》

68.辯
通「辨」
辨別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69.得


通「德」

通「歟」
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70.鄉
通「向」
從前
鄉為身死而不受
《魚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劌論戰》

72.有
通「又」

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諷齊王納諫》

73.孰
通「熟」
仔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鄒忌諷齊王納諫》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聰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東
《愚公移山》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初中語文通假字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