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後進生的成因與轉化
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分析
羅希
(四川省南部中學 四川 南部 637300)
摘 要:「學困生」主要是指在某一學科的學習上有許多障礙,導致該學科學習困難,形成了偏科的現象。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 為例,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轉化策略。只有對「學困生」的成因有了足夠的掌握,才能制定出轉化策略,從而 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偏科」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在某一 學科出現「偏科」現象的學生在該學科的學習中是有許多障礙 的,故而也叫「學困生」。初中學生尤其是剛步入初中學習生活 的學生成為「學困生」更為常見,主要原因是學生從小學過渡到 初中出現了許多不適應。面對這類學生,初中語文教師不能夠 放棄,也不能在學習中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而應該對這類學 生採取積極的轉優策略。一般而言,初中、高中學生的升學壓力 會更大,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可能性更大,而偏科對他們的影 響也會更大,正因為如此,當班級學生出現「學困生」時,教師要 能夠引起重視。轉化「學困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夠一步 完成,需要教師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來進行。而轉化的第一要 務就是要能夠了解和掌握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並對成因 進行分析,找到根源,從而也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
❷ 初中語文如何怎樣進行分層教學案例
一、分層教學模式的提出及其意義
分層教學,其實是老瓶新標,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類似的話題——因材施教。它指的是在同一級別的學生中根據知識層次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他們各自得到最大滿足的一種教學模式。
然而,面對這傳統而又新興的教學模式,贊成者有之、反對者尤甚。持贊同意見的學生認為: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潛力的挖掘,同時也讓層次低的學生從「失敗」中覺醒,重新審視自我;持反對意見的學生則認為:分層教學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是學校在迴避矛盾、舍棄包袱,但又覺得「差生如雞肋、棄之可惜」等等。
先讓我們看看混合型班級語文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現狀:語文基礎差,作文病句成堆、錯字別字離奇、條理不明、結構紊亂,綜合能力低、主觀題則審題不準、表意不清。正由於成績不理想,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對自己失去了自信,產生了自卑,平時學習敷衍了事:作業不交、背誦懶記、考試作弊,「下課一條龍,上課一條蟲」,甚至出現了曠課、逃課的現象。惡性循環,愈演愈烈,老師的諄諄教誨成了毫無用處的空殼支票。這些學生有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差生。可見,這種混合型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既不利於學生的正常發展,也不利於教師教育教學的安排。這種現象,與幫助人成功的教育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
伽利略曾說過:「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幫助他發現自己。」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之多,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缺少的是基礎、缺乏的是興趣、不足的是自信。因此,如何培養興趣、喚醒自覺、鼓舞信心,讓他們發現自我、正視自我、善待自我,已是當今教育教學所面臨的重大的課題。可以說,分層教學應運而生、適時而出,是「療治」「差生」的一付最好的良葯。
多背、多讀、勤寫是語文最質朴的規律。語文學習重視的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強調的是平時的積累。因此,根據「差生」的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方式,保護其好奇心和奇思妙想,挖掘其異想天開的合理因素,捕捉其特長的閃光點,旨在幫助他們發現自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為「願學」「樂學」的積極情感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習能力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1、巴班斯基說:「如果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如果他們有認識興趣、有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需要,……那麼他們的學習活動就一定更有效。」「差生」大多生性好動、思想活躍、樂於游覽,結合開展研究性學習,讓他們深入社會、探究生活,從「玩」「樂」中學習知識,讓他們真正領會無處不在的語文及其魅力,讓他們覺得語文並不是可憎可怕的、而是可親可近的,從而縮短與語文的距離。
2、語文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差生」由於成績不理想,對教材大多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敵對的情緒,所幸的是,他們大多喜歡看小說或課外讀物,因此,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競賽、書評活動等,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從中提高閱讀水平和鑒賞能力。另外,語文具有它的特殊性,文學首先是門「人」學,它可以感化人、啟迪人的思想。結合平時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加強各種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促使他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放慢教材的教學速度,做到逐課過關不留後患,並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突破「漢字教學」三關:即認讀關、書寫關和積累關,同時把誦讀的訓練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語言材料的積累。
4、建立多元的評價方式,重在平時的考核和鼓勵,對於大型考試(期中考、學期考),則降低要求、因材施考,讓「差生」領略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
語文學科「有法」而「無定法」,但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殊途同歸,都是為了讓「差生」從失敗中找到自信、從迷惘中肯定自我,培養他們對語文科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發展、變消極應付為積極進取,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成績,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可以說,分層教學它敢於承認學生思維方式上、發展過程中的差異,立足推動學生的發展,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多數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之一。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合理分層
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層教學成敗的關鍵。作為教師,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要求、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法之前,必須對學生的情況作一翻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雖然學生面廣量大,但要搞好分層教學,必須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心理素質、知識基礎以及性格、愛好、個性特點等進行了解,按情況分層次。
(1)摸底准備,初定層次——第一學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點。所以必須在開始教學以前就確定這個出發點。」學生一進入初中,就向他們提出層梯教學的設想,要求學生彌補知識缺陷(如漢語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質,(增加閱讀量,提高寫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期中考試後,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從智力因素、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和環境等方面分析個體間差異狀況,把全班學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組,甲、丁人數較少,約各佔10%~15%,乙、丙人數約各佔35%~40%。
為達到幫教目的,可以讓甲、丁兩組,乙、丙兩組學生分別坐在一起,讓他們互相交流,繼續競爭,共同提高,並制訂幾條相應的措施,如以桌為單位發言記分。
(2)變換梯隊,再定層次——第二學期
「教學必須符合受教學生的發展水平。」一學期分層教學後,由於智力因素、學習態度、家庭教育、周圍環境等原因,各組(尤其是乙、丙兩組)學生情況會起較大的變化。這時,就需對每個學生重新評估後變換梯隊,再定層次。做法是:取消丁組,留甲、乙、丙三組;甲、丙兩組學生各佔全班人數的20%~25%;仍採用同桌幫教辦法安排座位;余為乙組。由於梯隊變化,丁組學生升格為丙組,丙組中有部分升格為乙組,乙組中又有多人升格為甲組,同學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和潛能,就能夠進一步樹立信心,端正學習態度,努力超越自己的過去。甲組學生為防止滑入乙組,又要與乙組升格者競爭,也只有努力向前。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互幫共進,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
(2)因地制宜,適當調整——初二
初二起,由於學科數量的增加,興趣愛好的變異,家庭教育的差異及學生潛能開發不一等原因,語文學習進展情況必有所不同。為使學生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學好語文,教師在把握每個學生諸多因素的前提下,對甲、乙、丙三個層次的學生適時作必要的調整。其中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升格的多(每次各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個別組1~2名)逐漸增加甲組人數,減少丙組人數。
這樣,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明朝王守仁說:「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於善。」「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在對學生整體教學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全體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使優秀學生的學習得到更大的提高。
(1)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達到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准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 ,又兼顧「培優」、「補差」 ,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這三類學生。比如教學《觀滄海》這首詩;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背誦默寫這首詩;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3.理解詩歌獨特的構思藝術,學習「歌以詠志」的手法。這里教學目標1、2面向全體同學,教學目標3則面向好的學生。
(2)課堂教學分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揭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課終檢驗是否達標。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課堂提問策略,讓各類學生有輸出信息的均等機會。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在突破重點、難點或概括知識時,發揮優生的優勢,啟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在鞏固練習時,檢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時查漏補缺,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知識。在課堂設計上,根據目標教學模式的要求,有機地與分層教學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區別趙州橋和盧溝橋設計的不同,體會中國石拱橋多樣的形式,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誰能在黑板上分別畫出兩橋的設計示意圖 。教師可有意識地先請B組學生在黑板上畫圖,然後再請A、C組學生上台進行補充修改,最後再請基礎較差的A組學生對照示意圖進行說明解釋,這樣,目標雖相同,但全班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3)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 + 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 + 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 + 撥尖題,只批改1 - 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比如學習朱自清《春》一課後,我 共設計了7大題:1、2兩題注音辨音、辨形解詞,是學習困難的A組學生必做的;3、4兩題為仿句和選擇文句意境美,是基礎較好的B組學生必做的;5、6、7三題為背誦文段,按標題(春色、春聲……)重整文本,按虛實、空間變化改寫文本,其中5為全體均做,6、7為C組學生任選其一。
(4)考核分層
考核包括單元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核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習,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通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則降低一個層次,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降組的學生,不要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三、分層教學效果顯著
近幾年,我校語文學科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收到明顯效果,實踐證明:分層教學能使初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質得到明顯增強,各層次段的學生成績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差生的比例在逐步縮小,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顯然,這是一種有效的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依據自身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已成為今天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實施成功教育的有效基石。
❸ 面對學困生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一直是教育的老大難問題,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學困生」,更具有自由散漫、學習目的盲目的特點,對他們的教育和轉化,更為困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較多,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原因。要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愛心,又要有恆心,還得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同時還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密切配合。筆者在農村初中任教已經十三個年頭,由於我校地域較偏僻,硬體條件較差,所以生源也較差,導致學困生較多。在此,本人先撇開學困生的成因不談,就著自己多年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的經驗,單就如何教育和轉化學困生,提出幾個不成熟的看法。 一、學困生也是人也極具個性,教育和轉化學生生,應該降低門檻,寬以待教套用一句話: 「學困生」本來不是學困生,被「學困生」多了,也就成了「學困生」。想當初,小孩一出生,哪個不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因為種種原因,或是望子成龍,或是望女成鳳,在多次的期望和失望之後,他們便成了學困生。就此看來,這一切是我們大人們的責任啊,我們哪能將我們的責任完全推究給小孩子呢?因此,要教育和轉化他們,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先將他們也看成一個完整的人,也是祖國的花朵,只要他們在思想和行動上沒有大的錯誤,適當引導就得了,其他的,由他們去吧。學困生的主要表現是學習困難,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作為一位教育者,我的經驗是:對他們做到降低門檻,放寬要求,每次布置作業時,我會讓學困生做常規作業(如朗讀課文與抄寫、聽寫生字詞),讓他們能輕松地完成作業。主要他們能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符合他們現實狀況的知識就可以了,其他並沒有作出更高的要求。於是,大部分的學困生因為壓力減輕,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學習成績穩中有升,學習的興趣逐漸被激發出來了。二、不等不靠,對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要主動出擊,關心幫扶學困生一般由於學習成績較差,他們往往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於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難他們不會主動去請教。作為教育者,我們一定要主動關心他們,主動幫助他們,並且要發動學習好的同學也主動去幫助他們。如何主動幫助他們?這需要我們採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發動學生,讓學生互幫,教育班上的優等生幫助輔導他們,幫釋疑解難,幫溫故知新,幫他們掃除學習中的「攔路虎」,克服消極、畏難情緒。我上九年級已經有好幾年了,居然有那麼一部分學生,除了簡單的生詞會寫,課文能結結巴巴地讀以外,幾乎所有的基礎知識都不會,每次測驗只得20分左右。我針對他們的情況,為他們制定了一個幫教計劃,每周兩次,由優等生幫他部分復習鞏固聽寫生字詞、背誦課文等。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補漏,這些學困生的成績慢慢趕上來了,上課時課堂上再也不會一片茫然的表情了,有時還能思考甚至舉手回答問題。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注意設計幫扶學困生的環節,設計一些符合學困生實際水平能解答的問題去讓他們回答,促使他們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預習是重要的,如果不預習,上課無法跟上老師的思路。所以,平時我經常講預習的重要性,並檢查學生是否預習。語文教學離不開抄寫、默寫、背誦。很多學困生碰到記憶類的東西就頭疼。比如每個單元的詞語盤點、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課文,我就讓他們分開背,一天背一部分的詞語和日積月累;而且背前先讀熟與理解,然後背。遇到容易寫錯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識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很多學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時鞏固所學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課文,我都要明確告訴學生哪些知識要默寫,哪些需要理解,讓他們心中有數。很多學困生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習慣差,書寫馬虎,做事不細致,造成記憶模糊不清。所以應該嚴格要求,讓他們把字寫端正,寫清楚。三、教育和轉化學困生,心理上的幫助也很重要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處於可塑的階段,他們需要關懷與尊重,信任與鞭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鼓勵是人自尊自愛之本。特別是學困生,他們身臨困境,覺得自己受人鄙視,缺乏自信心,易對周圍的人產生敵意。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礎上,把激勵帶進課堂,以此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引導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會學習。1、心理幫扶,開啟心鎖。在學校里,學困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受排擠、輕視,即便有能力但一般也沒有機會參加各項活動,更讓他們苦惱的是心中有話而無處可說。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不去關注學困生,不傾聽他們的聲音,那真是學困生的悲哀,校園的悲哀。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找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學生談心,甚至在教學中一直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對老師說的話都說出來,以寫紙條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裡話,想做的事寫到紙上交給老師,這個方法對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效果不錯。2、充分信任,激發信心。客觀的鼓勵在教育和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起一般的學生,後進生們更渴望認可與鼓勵。首先我們教師要信任學困生,教師的信任有助於學困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教師對其優點的發現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又能確立他們在其他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有這樣一個學困生,他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卻不能約束自己;自控能力比較差,我為了讓他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力排眾議讓他當組織委員,時常教育他要以自己的班委的形象嚴格要求自己,最終他也成為一個勤奮好學上進的好學生。四、教育學困生要回歸教育本質,應該對他們進行學法上的指導確實,對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不是生產模式:只要下功夫,就一定出產品;對他們的教育和轉化,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教育學生的本質,就是教會他們會學習,識做人。對學困生,特別要注意把培養成功心理、強化內部動力機製作為教育目標,堅持對他們施行激勵性評價,為他們創設享受成功喜悅的機會,激發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對他們進行可行的學法指導。比如閱讀中的朗讀課文,在實際操作中,讓學困生確定爭取的目標,當覺得可以過關時再到老師處朗讀,獲取相應的肯定。這樣能讓學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進步的過程,享受達成目標的喜悅,在目標達成中產生爭取更大目標的動力。但是這兩項工作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操作的,我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妨以「寫好每一個字,讀好每一篇課文」為突破口,扎扎實實地幫助學困生脫困。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只聽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還幾乎全盤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基礎太差,許多基本的知識都沒弄懂,更不要說對新課的理解了。作為教育者,我們教師在平時課余時間就得做個有心人,有必要對學困生進行個別的輔導,從最基礎的專項訓練開始入手,一點一滴持之以恆地幫他們補起來。當他們的基石壘到一定高度時,你就會發現他們上課的專注力會越來越高,接受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為了更好地引導學困生閱讀和作文,我定期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牆報、手抄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從古今中外優秀的文藝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作文素材。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思路就很容易打開……這些年來,經過引導、推薦、由淺入深的閱讀,班上部分學困生還是漸漸養成讀書的習慣,特別是在預習課文布置的查資料一項,有些學困生都能很積極去對待,並把查找到的資料寫在讀書筆記中。五、教育和轉化學困生,積極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與協助,是重要的環節不竟學生也是家長的心頭肉,要教育和轉化學困生,我們必需爭取和家長的配合和協助。配合是相互的,我們作為教育者,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要明確、具體,讓家長時時注意教育學生的態度和方法,注重實效。當前家庭教育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過「嚴」,一個是過「寬」。因此,教師對待家長要注意兩條:一是不要告狀,或者少告狀。二是要多出主意。有些教師常常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使得家長和學生反感。教師適當的家訪也應該全面地介紹學生的情況,學生的進步表現、特長都應告訴家長,並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在精神上即在道德品質、理想、意志等方面關心學生應注意什麼,教師應給家長提出具體的方法。總而言之,學困生的成因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 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須經過一段漫長歷程,也不是某個人單槍匹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配合。教育要創新,學困生的教育,也需要我們的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讓我們修復好學困生這艘將沉的航船,並協助他們順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嶄新的、成功的體驗,從而鼓舞他們去迎接今後的挑戰。只要我們充滿愛心,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學困生定會充滿信心,不斷進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❹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轉化差生
課堂氣氛要活躍抄,讓差生有興趣襲聽是首要的。其次,多提供閱讀,詩詞鑒賞等解題方法讓他們牢記,並做題教他們怎麼套用,在課堂上多啟發他們思考回答問題,見解好的予以表揚鼓勵。最後,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和優等生一樣受老師關注。
❺ 如何轉化語文學科學困生
一、語文「學困生」的現狀
目前我校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平均比例在20%左右,他們的平均成績大概在10-50分左右。這一部分「語文學困生」,他們雖然存在各自的差異,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徵:一是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具體表現為:上語文課提不起精神,愛做小動作,易分散注意力,不願參與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語文作業常常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二是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差。具體表現為:錯別字多,說話含糊不清,作文時語句不通,無話可說等。三是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方法。具體表現為:課後不能及時復習功課,對自己要求放鬆,有一些學生近乎要放棄語文學習。
二、語文「學困生」的形成根源
(一)家庭因素
我們這是農村中學,大多數學生家長往往都沒文化,而且幾乎是常年出外打工,這些家庭的孩子們一般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來自家庭的幫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無助至極。由於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很少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辭,不善與人交往的習慣;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語言表達的正確性,不喜歡閱讀,孩子從小缺少這方面的熏陶和引導,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納與自主建構自身語言的習慣。
(二)社會因素
近些年,整個農村被外出淘金熱席捲著,很多學生初中一畢業就外出打工,而且還說能掙錢。孩子們稍稍留心就會發現,山溝里那些有錢的、開著小車的人,多數做著不正當的生意。另外,現在的網吧、電子游戲廳也對孩子們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影響。
(三)個人因素
這其中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分。它們都是直接或間接造成「語文學困生」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記憶力差,表現為識字障礙、積累有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差,表現為說話不連貫、詞彙貧乏,寫作文困難很多;想像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膽小、自卑、沉默、懶惰,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困難的意志薄。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
1、培養學困生學語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2、人人參與學習,爭取高效課堂。
3、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具體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更新教師觀念,以人為本,面向全體,關注學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調整我們的研究方案。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學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動研究法:通過研究課堂教學,探討適合我校學困生學習方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能保持學困生學習注意力的課堂教學結構。在教導處統一組織下,由各學科教研組長牽頭,制定轉化本學科學困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科研方案,人人都有針對所教年級學科學困生不同特點的小課題。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辦法。
從「學困生」學習動機、教師課堂教學、教學目標內容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多管齊下,研究對策,切實有效地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具體做法如下:
(一)重視思想教育,是對「學困生」實施有效轉化的前提 。
1.結合學科特點,加強思想教育。
通過與「學困生」的接觸,我們了解到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什麼「追求」和「信念」,許多學生抱著混日子的想法。學習不努力,紀律渙散。作為語文老師,「傳道」與「授業」的任務相當艱巨,我們可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是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學習《〈昆蟲記〉譯本前言》,可以拿小時候的法布爾學習成績並不好,但不甘居人後的決心使他最終走向成功的例子來激發「學困生」:做人要有志氣,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種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過比別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會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2.關愛困難學生,增強師生情感。
在班上,「學困生」常常被學生鄙視,認為他們是班上的包袱,使他們產生一種壓抑感,自卑感,厭學,自信心不強等心理障礙,所以對這些學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礙,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老師對學生的愛能讓學生產生一種自信心,一種舒服,一種安全,對那些心理脆弱、自棄的語文「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愛心栽培。教師必須設法在愛的氛圍中融化「學困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負擔,徹底鏟除心理恐懼,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上課時要善於發掘他們的優點,一見「閃光點」應及時表揚,及時鼓勵,要讓他們看到光明和希望。他們即使是錯了,也要在肯定、鼓勵其積極性的基礎上,懇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誘,而決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肆意批評和指責,而使他們顧慮重重,畏縮不前,把那些忽隱忽現的自信的火苗扼殺在搖籃里。
(二)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困生」轉化。
1.尋找離「學困生」最近的教學資源,激發學語文的興趣。
態度決定一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勝利老師認為:「濃厚的興趣超過一百種良好的教學方法。」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歌德說「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觀,將語文教材與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廣泛涉獵,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輕松的學習語文、快樂的運用語文。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電視,「學困生」往往喜歡看電視,作為語文老師可以來個順水推舟,倡導學生看電視,但盡可能看好節目。同時,看了之後,要反思,要做筆記。為了落實,在課堂上有意給這些同學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看電視的收獲。而這個過程又需要語文知識,反過來又能促使他們去學好語文。
2.讓學生體味成功的樂趣,樹立學語文的信心,培養起良好的學習意志。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孩子還是很想把語文學好,只是感覺語文很難,覺得無從下手,有時覺得自己已經努力了,成績卻還是很糟糕,於是,他們就開始害怕、甚至討厭語文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無可估量的潛力,但只有在意識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後,才有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樣「學困生」從語文學習中獲得的成功感,也可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與此相反,如果學習總是失敗,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失敗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多鼓勵,以讓「學困生」樹立學語文的信心。
(三)讓學困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學困生」轉化。
如:為了能讓我們班的學困生王某能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步:事先作準備。為了提高王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課前告訴他老師要問的題目,讓他事先做好准備。上課時,我就特意讓他回答這些題目,並伺機表揚他。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發現王某上課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到實驗第二步時,我不再事先給他題目,而是在上課時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機會,我還會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題,如:默寫生字等。第三步:讓王某學會評價別人。當別的學生回答了問題或板演了題目,我總把「小老師」的頭銜給他,讓他來評價。使他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身也不斷得到提高。第四步:獨立回答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隨著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我還試著讓王某回答一些思維強度比較大的題目了。起初,王某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勵的目光看著他,似乎是說「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勵和提示下,王某終於把這個問題完整地回答了出來,而且很有條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王某終於敢舉手回答難題了。有時,他也會出錯,但我從不批評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這些話來激勵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導下,現在的王某已經完全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由於聽課效率的提高,知識掌握得較好,他做作業的速度也逐漸加快,正確率也提高了。
(四)課後靈活多樣,實施有效輔導。
1.個別輔導
有些「學困生」,課堂上無法消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師又不可能過多兼顧他。這時,教師可採用課後補差加強輔導。
2.生生輔導
每個班都有一些聰明能乾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學有餘力,學習感到很輕松,可以將這部分優生動員起來,在班上建立一個優生一個「學困生」的一對一幫助對子,這樣的話「學困生」得到了發展,優生也得到了鍛煉,老師也省下了不少精力。
❻ 怎樣提高差生的語文能力
一個學生之所以成為後進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會的不良的影響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為學生的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條件;從心理素質看,後進生的獨立意向與認識能力低下的矛盾,使其容易感情沖動,產生一些片面的錯誤認識;從思想水平看,後進生社會經驗貧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那麼,怎樣提高後進生的語文成績?我想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語文教學要從僵化、呆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取而代之以一種嶄新、生動活潑,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學為主導,教為指導的教學模式。所以教師要引多媒體進課堂,將形、色、味、動感性強的內容都再現出來,營造出一種賞心悅目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如教學《三峽》時,課堂沉悶單調,都說三峽美,可學生感受不出來,於是,我把三峽的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看,他們很快就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完全融入到美妙的意境當中,再通過合理的點撥,恰當的提問,他們很快將文字、圖片、視頻等有機的統一起來,對課文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多媒體的音畫交融,生形並茂,能全方位、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
二、關愛學生增強自信心。
後進生往往會被遺忘,教師要時刻把後進生放在心上,關心、愛護他們。要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我,多利用他們的長處,展示他們的才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無論是回答還是上台表演,只要後進生舉手就優先讓他們表現,並且鼓勵他們不懂就問,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有了教師的鼓勵,他們會大大地增加課堂表現的勇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課堂發言的信心,其人格在學習過程中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與發展。同時,大多數後進生都有自卑、孤獨感,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冷漠,有的甚至認為老師輕視、討厭他。如:我班有個學生,由於父親嗜好賭博與飲酒,每次輸錢 或酒醉總是拿孩子出氣,一次次的毆打與辱罵使他對父親產生了怨恨,內心痛苦,一肚子氣不知往哪出,有時就發泄在同學身上,造成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玩,害怕被他欺負。我了解情況後,首先與家長交談,告訴他毆打孩子要負法律責任,告戒他過度飲酒會致人死亡的道理。然後主動與孩子溝通,讓他敞開心扉,了解他內心的想法,引導他從挫折中走出來,培養他的堅強意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告訴他: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老師看中的是犯錯後的表現,過去既往不咎。這樣既消除了他的顧慮,又促使其態度的轉變,增強了自信心。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特別是後進生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創造成功記錄,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成功,教師也應該因勢利導,加以鼓勵。因為沒有微不足道的成功就不會有驚天動地的成功,成功激發自信,自信孕育更大的成功。
三、因材施教
後進生之間既有共性——平時作業差、考試成績差,又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有的是基礎差,有的是學習能力差,還有的是行為習慣和學習意識差。教師應該掌握他們的差異情況,再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採取不同的輔導辦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應該側重在字詞句的基礎知識上給他們補課,精選一些題目給他們做,如字詞注音、看拼音寫詞語、多音字組詞、背誦或默寫學過的古詩等,然後再深入到段、篇的閱讀理解;對於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就要進行雙補——既補基礎知識又要傳授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教會他們一些學習的小竅門,如快速記生字(綜合記憶字音、字形、字義),巧學課文抓住中心,讀懂重要句子的含意等;對於行為習慣不好和學習意識差的學生,著重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課時要及時提醒他們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後督促按時完成作業,加強復習、預習。並和家長聯系,讓他們在家裡也同樣要求和督促子女。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和幫助,這些後進生的成績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好轉。
四、加強閱讀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從小愛閱讀的孩子不會是平庸的人,因為閱讀打開孩子的視野,提升了孩子的品味。」「閱讀就像是在人們面前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我堅信且一直告誡學生:真正愛讀書、會讀書的孩子中沒有差生。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有意識地訓練後進生的讀書習慣,經常向他們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催人上進、能給人受到真善美熏陶的好文章、好刊物,讓後進生聽後能心生羨慕且深有感觸,也想借來一睹為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後進生們不僅知道了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它能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博學,還懂得了只有上好語文課,掌握了更多的生字量,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能讀通讀懂句子、分析理解文章含意、抓住中心、重點等,才能更好的閱讀。而課內外大量的閱讀也間接地促進了後進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一舉兩得。
總之,對後進生的培養是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與後進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改進教學方法,才能轉差為優,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❼ 如何促進初中語文學困生獲得成功心理體驗
學生在學習時產生困難,教師通常採用的解決辦法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環境加以干預,如:不準看電視、不準看閑書、延長學習時間、請家教或轉學等,這些辦法只對部分學生有效,大多時候學生並不領情,效果並不理想甚至適得其反,從而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厭學、叛逆等系列問題出現。那麼,如何開展學困生學習心理的輔導呢?
一、明確學習動機和目的——認清目標
「我為什麼而學習?」
這是學生對「學習心理」認識的最高層次。然而,對於中學生來說,近景性動機是其學習的主要動機,不明確的學習目的,決定了學生不可能深刻意識到「我為什麼而學習」,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這一層面一旦出現偏差,將直接導致其厭學、破罐子破摔、行為不良等問題出現。因此,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潛意識里構建學習任務和價值標准之間的橋梁——樹立理想和信念。
具體做法:
(1)不吝嗇激勵。皮格馬利翁效應對中學生的作用尤為明顯,當老師非常肯定地激勵學生可以辦成某件事時,學生的潛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學生的自信就會成倍增強。
(2)不拒絕聯絡。搭建與上一級學校聯系的平台,主要內容有:請上一級同學介紹高年級生活的感想;組織學生參觀名校校園、實驗室、圖書館等,了解名校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促進聯誼,讓中學生體驗高一級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增加他們對高一級學校生活的嚮往。
(3)不避諱考試。要求學生上網查找一下近兩年的升學錄取分數線,讓學生粗略知道一下自己和分數線的距離。老師也可以利用班會講解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升學考試,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對升學考試的信心。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也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生樂於接受。
(4)不迷信權威。一方面可以邀請專家來校為學生上心理健康輔導課,指導學生上網觀看專家的專題講座或精彩演講,拉近他們與專家的距離,幫助他們解開疑惑,認識自己的追求,真正明白自己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從學生日常學習行為中發現他們學習動機上的偏差,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引導他們樹立符合個人實際的目標。
二、准確自我評價和認定——認識自我
「我是怎樣的學生?」
這是學生對「學習心理」認識的第二個層面。這個層面的偏差,往往導致學生學習焦慮、自卑、同學關系緊張等,究其根源,就是不能准確地自我評價和認定。教育就是教會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超越自己。而中學生往往自我認識模糊,為了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策劃系列活動。如:組織才藝展示、技能比武、人人都有項目的運動會,讓學困生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讓學困生們有更多的機會融入班級,施展才華。
(2)指導正確歸因。在認知心理學上,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努力程度的稱之為內控型,而把成績的好壞歸因於運氣好壞、試題難易的稱之為外控型。而外控型與內控型相比,其態度較消極,缺乏自信,主觀上又不想努力。所以,外控型的學生需要老師特別的關照,老師應通過分析班級同學的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告訴學生,每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付出,力爭讓他們將原因歸結於「自己的努力程度」,而非運氣的好壞。
(3)教會自我管理。在班級管理當中,實施民主表決制度,班幹部的選舉、任用、評優選先等都讓學生自主行使,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值日班長制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老師充當幕後指導足矣。這樣給學生更為寬泛和自由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學生自我認定,養成獨立的性格,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三、調整學習心略和認知水平——提高能力
「我能幹什麼?」
這是學生對「學習心理」認識的第三個層面,是學習輔導的核心部分。這個層面出現了偏差,原因往往是學生學習基礎差,眼高手低。如:「我為什麼記不住東西?」「我很努力了,可是為啥成績不理想?」……這些學生學習偏差的原因就是學習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習心略錯位和認知水平低下。
1、學習心略錯位。主要指學習方法與學習類型不匹配,對接受的信息不能進行有效地加工,因此,學習效率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就形成了不同的學習類型,如:視覺型(偏好閱讀)、聽覺型(偏好聽講)、感覺型(偏好動手)等。因此,不同學科的老師應該視學生的不同學習類型來調節學生的學習心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具體做法:①運用《學習適應性測驗AAT》,幫助學困生認清自己屬於什麼樣的學習類型。②開展相關講座,讓學生明了不同學習類型在不同學科上的優勢與劣勢。③指導學困生如何取長補短,針對不同學科,根據自己的學習類型調整自己的學習心略。④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活動,讓身邊生動的事例發揮榜樣作用。
2、認知水平有限。主要指學生學習能力不足,處處力不從心。如:學英語感覺詞彙量不夠,學數學感覺概念不清等。因此,教師應該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幫學困生補習好基礎知識。
具體做法:①開展「一幫一」帶動活動。②開展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或競賽活動。③建議學生利用雙休日進行課外補習,加強基礎知識。④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訓練,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畏難」情緒,增強自信。
當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能從小抓起,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更好地發展,學困生就會大大減少,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會更上一層樓。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范行為
「我是怎樣學的?」
這是學生對「學習心理」認識的第四個層面,這個層面出現了偏差的內在原因是學習習慣不良。習慣成就人生,沒有良好的習慣,將一事無成。不良學習習慣的表現有:先玩兒後寫作業,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從不預習等等。
具體做法:①通過《學習適應性測驗AAT》的測驗,掌握學困生的學習計劃、聽課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應試方法、作息時間等資料,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建立班級學生學習心理檔案。②及時對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學生加以矯正。如:在教室顯眼的地方貼上「靜」字,要求班幹部加強管理,讓學生養成進教室就學習,把話留在教室外的好習慣。③全局掌握全班作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作業拖拉、偷工減料、錯誤連篇的學困生進行個別談話,培養其及時復習、認真鞏固的習慣。④課任老師互相合作,聯手檢查學困生的預習情況及上課效率,促使他們增加學習的緊張度。⑤建議家長加強家庭學習習慣的培養,監督學生把每科作業當成考試來對待,按時高質量地完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養成。
五、優化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形成氛圍
「我的學習環境怎樣?」
這是學生對「學習心理」認識的第五個層面,這個層面出現了偏差往往是由於外界因素所致。如:家庭成員關系不協調、家庭氣氛緊張,家裡經常有應酬,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出現了問題,班級風氣不正、學風不濃等。
具體做法:①通過調查問卷,弄清楚學困生的學習環境情況。②對於家庭環境不協調的學生,採用團體輔導加以疏導;召開小型家長會,幫助家長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從而優化學習環境。③營造良好的班風,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如:舉行各種競賽,增加班級凝聚力,樹立好學、苦學光榮,懶惰、懈怠可恥的班風和學風。④提出「誠實做人」。嚴肅考紀,提倡敢於承認錯誤、勇於改正錯誤的作風。⑤建立好人好事榮譽榜,在班裡樹榜樣立正風。⑥制定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對學習成績優秀和進步突出的學生,加以獎勵,讓學生們意識到「只要我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得尊重」。
可見,對學困生學習心理進行輔導,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教育者要有愛心、有恆心、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為學困生邁向成功的彼岸掃清學習途中的障礙,成就他們美好的人生。
❽ 如何提高學困生參與小學語文課堂的積極性
淺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還說「樂此不疲」。實踐證明,哪個教師教學水平高,與學生關系正常,特別是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教師所教的課學生厭學的就少。因此作為一個教師不能只埋頭教書,不管學生的反應,必須研究學生的學,必須重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習興趣的激發,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
一、開端引趣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我在講《刻舟求劍》時,一上課先說:「今天我騎車上班時,在半路上我不小心把書掉了,我心想,是從我自行車的後座上掉下去的,到了學校後我到自行車後座那兒去找就行了,等到了學校後,我卻怎麼也找不到。我讓同學們說說這是怎麼辦回事?」當然這個問題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的,他們紛紛發言,還說出了老師的錯誤之處。由此,我順利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看看這個人和老師的做法有何相同之處」。帶著這個有趣引言,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為上好這節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練好內功
我們的方塊字具有美妙和諧的語音、端莊高雅的字形、博大精深的內涵,是人類文化史上璀璨的瑰寶。它本身具有無窮魅力,學生之所以討厭上語文課,與語文教師未能發掘其魅力不無關系。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掌握寬廣深厚的語文專業知識和純熟的教師專業技能,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惟其如此,練就一雙慧眼,發掘語文課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否則,就會將語文課操作的面目全非,支離破碎,索然無味。端正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是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法。
調查表明,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不知道怎麼學」和「語文課枯燥乏味」這兩個方面。表面上看,這僅僅是教法和教材需要改革的問題。實際上,從語文教育對象的角度加以審視,還會發現多數學生的興趣水平偏低,未能上升到「志趣」層次。學生沒有樹立學習語文的志向必然缺乏學習的內驅力,當然也會視語文學習為包袱。因此,要調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應當啟發引導他們樹立遠大志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興趣水平,形成學習興趣。
三、挖掘教材的魅力
用教學內容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是我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抓鬮》一文時,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記敘文著實長了一些,課前不管如何激發興趣,上課不久,新鮮感也會消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熱情也迅速減退,當發生這個情況時,我會順勢借課中內容激發興趣,「明明是弟弟抓了爸爸右手中的短草莖,姐姐抓了爸爸左手的長草莖,為什麼當爸爸打開兩姐弟的手時,姐姐手中的草莖卻比弟弟的短?是不是有人變了魔術?」帶著這個疑問,同學們會對剩下的課文產生興趣,想要找尋答案。當他們自己發現結果時,一股興奮之情湧上心頭。同時我也讓學生知道,知識,一但你愛上它,掌握它,你就會其樂無窮。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四、人格魅力
學生是否喜歡上你的課,跟老師自身的修養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覺得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有利於形成課堂上和睦愉快的心理氣氛,教學中,充分利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去理解學生的苦衷,給予他們真摯純真的愛,這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這樣,他們就會自然地愛上我所教的語文,其次,注意語言表達,增強形象性。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知識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語言的清晰流暢,幽默有趣,抑揚頓挫等等,是讓學生聽得懂,聽得高興,聽得有趣的有力保證。再有,老師的知識結構、廣度與深度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含義。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寓抽象的知識於有趣的事例中,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從而達到吸引學生特別是差生的目的。
五、使語文課堂成為「情感場」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語文教師的施教對象,不是工廠里聽憑處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涌的海洋,從來沒有平靜過。他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情感渲泄。教師必須投入豐富的情感,使語文課堂成為」情感場」。教師豐富的情感磁石吸針般的吸引學生,他們便會忘我的投入學習,潛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放下架子,愛護、信任學生,視他們為朋友。給他們一個表揚,往往就能積極主動地同老師進行交流,積極主動地朗讀、思考、回答問題,從而達到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效果顯著的目的。還要在課內擠時間開展詩文朗誦、三分鍾演講、辯論會、演課本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做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鞏固了知識,培養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總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教師細心准備,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樂在其中,我們的學生將會不斷進步,我們的教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