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文獻有哪些
初中抄語文情境教學的文獻比較少襲,國內的專著有《語文教學情境論》,韋志成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2001年1月第4次印刷。其他的都是在《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上發表關於情境教學的零散的論文,可以拿來參考。另外也可以多看一看著名語文專家關於情境教學案例,有助於你對這種理論的感知和把握。
㈡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導入的方法十分之多,本人稍喜歡後幾種導入方式:
(一)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是教師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以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安排,通過極短的語言敘述,設問等方法,引起學生關注,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景。直接導入比較適合連續性教學的後續教學的導入,同時它也是高年級理性思維比較強的內容適合用直接導入,其次,就是年齡大的學生。他們學習自覺性比較強,用導入可以更快的進入學習。但是直接導入要注意對於小學生和初中學生來說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
(二)經驗導入
所謂的經驗導入就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和提問等方式導入新課。通常在新內容與學生的有關經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時候,採用這種經驗導入,這種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發生在學生身邊事情能夠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引起學生動腦思考。
(三)舊知識導入
舊知識導入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找准新知識的連接點,以舊知識為基礎發展深化,從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舊知識導入通常是在新教學內容與學生有關舊知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時使用。
(四)實驗導入
實驗導入是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幻燈、投影、電視等教具進行實驗演示,或學生實驗的方法來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以已知實驗現象或知識經驗與發現新現象對比方式產生問題情景,提出新問題,自然的過渡到新課學習的導入方法。
(五)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是在講授新課題之前,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樣品、標本、模型、圖表、幻燈片、電視片等,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從觀察中提出問題,創設研究問題的情景的導入方法。學生在直觀感知過程中產生疑問,疑問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要求,這個也可以把問題情景歸我們前兩類問題情景。直觀導入的時候要注意,實物、模型、幻燈、電視等內容必須與新教材有密切的聯系,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恰如其分的提出問題,以明確學生觀察的思考方向,促進他們的思維,為學習新的材料做好准備。
(六)故事事例導入
故事、事例導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報紙上的有關新聞,以及歷史上認識自然與社會中的故事設置問題情景的導入方法。
(七)設疑懸念導入
設疑懸念導入是教師從側面不斷巧設帶有啟發性的懸念疑問、疑難,創設學生的認知沖突,
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方法有:
驚奇——展示違背學生已有的觀念的現象;
疑惑——使學生產生相信與懷疑的矛盾:
迷惑——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選擇,學生已有的經驗中缺乏可以辨認的手段而產生迷惑:
矛盾—在推理的過程中,故意引出兩個或多個相反的推理,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
(八)情景導入法
情景導入法就是選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創設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景,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學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這樣一種導入。情境創設應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其次,教師設置的情景應該有明確的目的或者意識。
再次,當你設計的情景內涵比較隱蔽的時候,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
㈢ 情境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有哪些
語文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有著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採用哪些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許多語文教師一直在研究的課題,研究中出現了許多教學流派,如,「整體建構,和諧教學」, 「單元整合,板塊式教學」,「拓展式教學」等等。筆者曾經讀過李吉林老師的文章,知道她創造了「情境教學」,於是嘗試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結合筆
教學實例來談談創設情境對語文教學的作用。
最初接觸情境教學是在十一年前,那時,我還在教初中。當時升學壓力特別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對語文沒有多少好感,覺得語文教學就是讀讀課文,說說大概意思,然後就根據目標進行訓練,學生讀的多,寫的多,儼然就是語文考試的機器。我也很苦惱,一直思考,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重新產生興趣,真正提高語文素養,而不是在強化訓練下,能填空會回答問題,會寫考場作文而已。我在新華書店偶然發現了《情境教學》一書,就買回來了。開始讀覺得原來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小學生的,但後來想:既然書都買了,不妨一試。
記得第一次嘗試創設情境教學的那篇課文是《春》,而當時正好是3月底,自然界的花還沒開,草還不大綠,春雨也下的比較少。怎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調動學生的情緒學好這篇美文呢?我就請教有經驗的同行,幫我製作課件,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開始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有一首古詩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這就是——《春曉》,一起背一遍好嗎?」學生輕松背完之後,接著引導:「春天來了,清晨下了一場雨,空氣清新極了,鳥兒快活地唱起了春天的贊歌……」隨機播放課件,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學生都興奮地豎起耳朵,瞪大好奇的眼睛,仔細聽著。接下來繼續引導學生:「同學們,這可愛的鳥兒在哪裡呢?對,她在大自然中,讓我們循著鳥兒的歌聲,走出教室,走進美麗的大自然,去尋找春姑娘美麗的身影吧。請閉上你的眼睛,我們出發嘍——」馬上播放歡快的曲子,讓學生盡情想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好春色。一段曲子終了,我讓學生睜開眼睛,自由來談自己剛才彷彿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春景?學生有的說看到了櫻花盛開的美景,有的說看到了茂盛的大樹,還有的說看到了一些蝴蝶在田野里飛舞……
通過情境的創設,很快調動起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學生的感情和思維都直接切入課文內容,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次的情境創設採用的方法是最常用的幾種:古詩引入,音樂渲染激發想像,語言暗示引導。這樣的情境創設方法比較適合寫景類散文的導入。
情境創設的方法還有新聞資料法(包括重要圖片),這樣的方法主要是適用於寫歷史類的文章,可以極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小學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近日有一則重大國際新聞,就是中國的國寶要回家了,想知道怎麼回事嗎?請看一則報道……」接著播放圓明園文物回歸祖國的新聞,這樣的導入,一是避免歷史久遠給學生帶來的距離感,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二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找到歷史和現實的契合點,感覺學習的內容更真實更豐滿。這樣的情境創設我還在《秦兵馬俑》《長城》等課文中,都受到不錯的效果。
對於小學生而言,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習,於是我經常運用表演的方法來創設學習情境。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前,我先讓孩子回家自己讀課文,會查字典的查字典自學生字,不會的可以先讓爸爸媽媽讀給自己聽,聽完之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演一演這個小故事。上課前,再讓學生小組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演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大部分生字,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學習課文就容易多了。採用表演游戲的方法創設情境,主要用在故事性比較強,人物形象比較突出的童話類課文學習中,如《狐假虎威》、《坐井觀天》、《狼和小羊》、《小馬過河》等。
還有一種情境創設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那就是實物演示法。有的課文是介紹知識性的,有些小小的文藝類說明文都屬此類,文中涉及的一些物體學生是陌生的。可以找來典型的物體,配以簡要的背景,讓學生的思維立刻在具體可感的形象帶動下飛起來,感悟也會豁然開朗。如教學《珊瑚》一課,可以找來形狀具有代表性的珊瑚,在黑板上畫上大海藍天的簡筆畫,立刻給學生營造一種身在海邊的氛圍,為下一步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情境創設的方法除了用在閱讀教學中,還廣泛用於習作教學中,特別是生活再現法,觀察法,實踐法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學生的習作必須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做基礎,所以,可以經常組織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場景和事物,或者布置學生在家裡做一些事,然後寫出觀察的結果或者做事的經過。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用眼睛觀察,用心思體驗,在此基礎上寫的習作才言之有物,真實感人。
杜威在他的書《我們怎樣思維》中,用實例告訴人們:「思維起於直接經驗的情境」。心理學家也反映:在兒童時期,人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形象化的內容更易於接受。所以,情境對於語文教學必不可少,它是連接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感情的紐帶。當然,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課文題材體裁的不同,根據創設情境的具體目的,結合本班孩子現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選擇最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作用。
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導入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有:
1.游戲情景導入。
2.故事情景導入。
3.問題情景導入。
4.懸念情景導入。
5.圖像情景導入。
供參考
㈤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
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了。語文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而且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學情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
一、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編排教案,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知識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讓學生在愉悅中吸取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讓他們陶醉在美的世界中。如,有些課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習《醉翁亭記》,單靠老師介紹,學生很難領會透徹,對於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其與民同樂的情懷可能很難理解,也提不起興趣,這時就可以使用這一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講解文本包含的政治理想和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直觀,學完之後記憶也會深刻。
二、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積極主動地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起點。那麼,怎樣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自主質疑提供了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以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課文朗讀時如能配上動作、表情等,就會使枯燥變生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動學生深入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通過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人心的氛圍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情感體驗不夠的實例大量存在。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的學生在讀時語調生硬,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其他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創設要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已掌握的文章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地讀出文章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一同進行,這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學生為了能夠讀准語氣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時動作表情的運用還可以使朗讀者與聽眾的讀聽積極性提高起來,使看似枯燥單一的朗讀生動活潑起來。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動作表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去營造朗讀的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四、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積極思維。
當前的作文教學,大多仍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當堂布置文題,作一些指導,或讀一兩篇範文,之後留一段時間讓學生作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作文,難免步入「假、大、空」的誤區。我認為學生寫不好作文的根本的原因是學生累積的素材太少。學生平常整天坐在教室里,沒東西可寫,一旦學校開展運動會、藝術節、掃墓等活動,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大不一樣,可惜這類活動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開展得太少了。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平常的作文教學中,除講述必要的寫作技巧外,我們需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學的前奏上下工夫,通過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
例如可以利用語文課有目的地開展演講、講歌朗誦會、古詩背誦、講故事、獻愛心等活動,為學生變得生動充實。在父親節、母親節前夕,分別讓學生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好事。我常以自身經歷感受來創設一種情境,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寫出富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用多彩活動來創設情境,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教學手段作用的充分發揮,源於理性思考的深入,教學實踐的創新,語文教師必須明確目的、恰擇時機、精選內容、豐富手段、擴展主體,努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遠且理寓其中,為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最大效用。
㈥ 情境引入對所學內容的教學起到什麼作用
情境引入對所學內容的教學起到什麼作用?
答:
作用是:
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
㈦ 情境引入環節在教學中對所學內容的教學起到了什麼作用
答:情境的創設應該是為學習主題內容或解決學習問題的一個專教學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屬激發學生興趣,學會知識,積累經驗,促進良好品德形成。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發展的基礎。為了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健康成長,他需要增長生活經驗,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還要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些經驗、知識、技能和道德品質很大一部分是要在學校里獲得的、養成的。 為了讓學生的經驗更加豐富,對社會生活有更廣更深的認識,有更高的辨別力和判斷力,教師就要讓學生接觸、觀察、體驗他們未曾經歷、未曾聽說的社會現象、社會事物。
㈧ 怎樣創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
情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它服務於素質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在教學情境中構建出平等的師生關系
構建自由、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於情境教學來說相當重要。因此教師應積極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建立一個平等,相互信任的關系。要對學生抱有信心,相信學生的潛力無窮。與學生交朋友,經常與學生談心,發現與學生交流的樂趣。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討論、實踐。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與教師認同的一致性。
二、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活動中互動
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主要圍繞具體語文教學活動展開,要通過充分開展,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活動中互動。從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來看,主要有課堂問答、課堂朗讀、課堂辯論幾種教學活動。課堂問答。課堂問答是主要類型,教與學,都藉助於課堂問答來完成,教學中應多採用以下幾種問答:
1.開放性問題。答案是開放性,學生可根據理解,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也沒有預設答案,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最佳回答。這類問題能夠使每個學生的回答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提出的問題也個性化。學生需要進行創意性的思考才能做出比較好的回答,顯然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推理性問題。這類問題的目的是要學生在回答前有個分析和綜合的思維加工過程,並且訓練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提問時會考慮不讓學生找到現成答案,要求回答時進行一番思考。不同的是,推理性問題都有客觀答案。教師希望學生經歷思考問題的過程,問答互動中,學生分析和綜合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發展。
3.評論性問題。教師要求回答這類問題的學生,能夠對其他朗讀或回答做出一定的評價。其目的不僅要學生知道自己怎麼做,還要分辨出別人做得如何,由此培養批判性思維品質。也可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維持課堂紀律。如在課堂上思想開小差就無法回答。
4.課堂朗讀。課堂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對學生的發展和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如果要學生自己朗讀,就要體會和理解課文意思,就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而不是那樣讀。朗讀已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學生如能有較多機會在課堂上朗讀,能夠評價別人的朗讀,對語文學習有促進作用。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朗讀可以概括為「評讀鑒賞」,是說課堂朗讀不單「讀」,還要學會「評讀」,要從藝術的高度去欣賞朗讀。理解課文也需朗讀,不斷朗讀中,相互評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情境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引入,創造出與教育目標相吻合的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調動我們自己的熱情,從而為成功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導入時一般都不超過五分鍾,受時間的限制,最簡潔的引入可以嘗試圖片、音樂、故事、實驗等情境。
四、聯系實際生活展現情境
此法即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其生活體驗,增進其對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學習抓住說明對象的自身特點,還是講解議論文中的觀點、論據,往往都會聯繫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果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生活有的離學生的實際有距離,在學習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們貼近課文、感知課文。
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慾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例如,用主題討論法創設情境,這是創設教學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師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定向式討論,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有爭議的中心論題進行自由式討論,以獲得多樣、獨特、合乎條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針鋒相對的論辯式討論。
六、利用教輔媒質,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
創設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方向。只要教師能在教學中主動、適宜地創設一些靈活有趣,得體有效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內動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初中語文課堂變得「活」起來,從而構建優質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