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新授課的課堂效率
筆者認為,提高高三語文課堂效率起碼需做到三點:第一,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這是前提;第二,要採取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模式,這是關鍵;第三,要融洽師生關系,這是保證。
㈡ 如何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鄧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中 陝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求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再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實施一套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保障。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動學習;效率 「向四十五分鍾要質量」,這句話體現出了人們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高度重視,的確,就學校而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所以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呢?這也許是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教師感到困惑的的問題,為此,筆者在此發表一點淺見,以期能夠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討,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級的具體情況,准確的把握學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徵、基礎現狀。對症下葯,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點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尤其是要認真研究學生,看看你所教的班級最適合哪一種教法,實施一套適合本班實際的個性化教學,否則,生搬硬套的借鑒只能是弄巧成拙,那些著名教師或專家的教學方法我們往往只學到其形而未能領會到其精神實質。如果盲目的使用,教學效率不一定就會提高。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正常有序進行的根本保證,學生課堂紀律的好壞與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學校能營造出一種團結、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經常給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人格教育,不斷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班上有一套獎勤罰懶,獎懲分明,科學化、嚴格化與人性化相結合的規章制度,這些均有助於讓學生在課堂上保證正常而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而教師在課堂上時時都要注意維持良好的紀律,良好的紀律是學生認真學習的前提,在維護紀律方面要注意兩點:1、遵守紀律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結合。2、以培養良好的紀律行為為主,以紀律懲罰為輔,這樣,有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有一身比較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課堂上,如果只會擺花架子,若沒有一些比較實在的東西,這是很難服眾的。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教師首先得具有精深的本學科的知識,教師除了對大綱中所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有一個全面系統的把握,還要對深入研究每一年的高考,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特別感興趣的是這幾個方面的知識:1、基礎知識,其中的字音、字形、標點、病句、語言運用、名句默寫等,這些往往又是大部分學生(尤其教育比較落後的地方來的學生)的薄弱環節,還有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初高中的語文教材有一定的脫節,由於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中考考綱已明確規定,語法知識不參與中考,所以初中教學對語法不大重視,雖然說附錄上有,但老師不會好好的講,學生也不會認真的學,到了高中,特別是在分析病句和文言文中的語法現象時,就必須涉及到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知識,所以高中教師還要給學生補充一下這方面的語法知識。2、高考真題。現在的高中考生都要面對一座共同的獨木橋----高考,學習了十多年,厚積薄發,往往一場高考就能決定人生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學生對每一年的高考試題就格外的關注,所以教師必須深入的研究每一年的高考試題,然後有選擇、有徵對性、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也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些同樣有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3、學習方法指導。教師得有豐富的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教學上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及學習上遇到的實際情況,多教給學生一些學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找到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其次,作為我們要面對「大語文」教學,教師還得掌握一些和語文相關的學科知識,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所以,語文教師還得廣泛閱讀大量的歷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有時,一段歷史上的逸聞趣事,一則時政要聞,一幅優美的風俗民情畫的描述往往能集中全班同學的注意力,給課堂帶來無限的樂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時,適當的在語文課堂上來點英語,實施「雙語教學」更是妙趣橫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實踐證明,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更能得到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另外,和諧的課堂氣氛,張馳有度的教學節奏、多樣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正確而又積極的引導學生,不時在課堂上激起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在下面如坐春風,而知識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播灑到了學生的心田。當然,學生不能在課堂上一直保持最佳狀態,教師還要適當調節教學節奏,使之張馳有度,同時,力求在教學形式上多樣化,不時開展競賽、演講、辯論、表演戲劇小品等及多媒體教學,讓「快樂語文」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中。 以上均是從教師怎麼教這個角度談怎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實,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主要還要看學生是否是在主動的學習,只有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課堂教學效率才談得上真正的提高。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為整節課的二分之一以上,學生參與程度比較高的課應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主動參與」(〈〈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主編)才能叫主動學習。如何讓學生裝主動學習呢?我認為:1、開展游戲競賽法、小組探索法、共同學習法等,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兩種關系的處理中,形成良性發展的和諧關系。2、語文課上適當採用懸念和討論的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懸念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討論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兩者均可以不同程度的促使學生主動學習。3、重視學生中的非正式的小團體,教師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上有利的一面,採取更為多樣的教學策略,把「外控」與「內控」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課堂教學的和諧高效。4、中學生普遍從內心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稱贊,尤其看重別人對自己智力成果的贊揚,因此,在教學互動中,教師多鼓勵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他們適當的角色扮演,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生。5、積極開展正確的學習評價,在課內與課外與學生的交流中給予學生正確而又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的作業(作文)進行認真的批改,通過種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樣能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學習。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除了有一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之外,多方調動教學資源,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㈢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標准提倡課堂應煥發生命活力,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學習語文的感悟,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也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簡單地說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全班互助學習的作用,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為適應社會、走向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讓高中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以自主學習為主體,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分析、閱讀、寫作、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可見,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課堂煥發生命力的源泉。
1.創設良好的氛圍,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創造思維的產生有賴於他的心理自由,建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能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第斯家惠說:「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鼓勵、喚醒、激勵。」課堂上給予學生多一些鼓勵的眼光,多一些真誠的贊許,多一些會心的微笑,多一些心靈的溝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創造的熱情,使學生思維愈加活躍,想像愈加豐富。尤其是對文化課教學比較「頭疼」(喜歡動手而不喜歡學習理論)的高中學生來說,建立和諧民主的課堂,便是為他們營造了創造思維的快樂天地,激起他們自主學習的慾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魯迅的《燈下漫筆》時,一上課便對學生說:「今天咱們來講故事。」學生們一聽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振奮。教師接著說:「誰給大家講講關於奴隸的故事。」學生們紛紛舉手講出了許多關於奴隸的故事。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中國到外國,關於奴隸的故事的確不少,在學生的講述中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中國社會的時代,有的說就是歷史書上的朝代,也有的說就是有奴隸和無奴隸的時代,也還有的說就是舊時代和新時代……課堂交流、探討的氣氛異常高漲。此時,教師說:「魯迅先生對中國的時代也做過明確的劃分,大家想不想聽聽?」這便把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到這篇課文上來,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積極的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新知的主動學習中。
2.合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啟迪學生參與的動機,又要根據高中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專業實際去提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創造學生自主發展的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自學就弄明白的知識,就大膽的不教,學生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予指點和引導。
二、以合作學習為手段,共同提高學習效果
《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同時,學生又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因此,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集體合作學習,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們互相彌補、借鑒,相互啟發帶動,會產生「1+1>2」的效果。
1.有意識的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全員參與到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課堂上,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確立一般是由前後桌四人或同桌二人組成,在小組學習中,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給予整理後明確分工給各小組,這樣學生既可以自主獨立學習思考,又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學習;提倡學生下座位自由討論,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不追求統一標准答案。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可以教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作為其中的一員,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學習中去,給予指導。
2.教師引導各小組匯報交流,讓學生達成共識。小組間交流是小組學習完成之後進行的,先由一個組首先發表意見,其餘小組加以補充,在此期間,對有爭議的地方,全班再進行答疑。教師針對答疑的情況,擇要精講釋疑,並注重基礎和關鍵點,同時注意語言、情感藝術的巧妙運用,藉此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通過互學、小組合作、全班合作、共同參與等形式,逐步養成互助互愛、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並從中感受到融洽的、親如兄弟姐妹的感情,從而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得認識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三、以探究學習為主線,培養學生創新品質
探究學習強調以學生自行探究為主,教師從旁點撥,起到引路的作用,它在課堂中不是讓學生圍著教師的提問轉,而是教師努力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適宜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飽嘗獲取知識的快樂。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誘發創造思維。「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教學中堅持給學生充足時間質疑問難,通過質疑問難把學生帶到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啟發其探求知識的慾望,誘發其創造性思維。
如教學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通過「記」和「紀」的質疑,提出魯迅先生是不是寫了一個錯字,讓學生陷入困惑,有的學生說:「魯迅先生不會寫錯字!」又有的學生說:「魯迅先生就怎麼不會寫錯字?」學生七嘴八舌議論起來,教師抓住契機,激發他們求知、探索的慾望。提問:「你能有辦法證明魯迅先生不會寫錯字嗎?」「你能有辦法證明魯迅先生是寫了錯字嗎?」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分組研究,共同探究出:這是一篇白話文;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漢字還沒有規范等等……通過質疑、解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白話文的一些相關知識,有利於更好地學好這篇文章,而且培養和發展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2.引導學生多方位探究,學會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索並嘗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方向進行求異思維,只有這樣訓練,學生才能不再是被動消極的「聽客」,而成為主動求知的「主人」,學生的應變素質、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3.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獨特的見解,正是創新思維的反映。」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領域,在知識的組合創新中提高思維質量,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沖破教師和教材的既定結論,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當然,由於學生年齡、閱歷和知識的廣度、深度的局限,難免會出現幼稚和偏差。對此,教師要正確對待,應允許學生出現偏誤,切莫粗暴的對待他們,挫傷他們尋根求源的積極性。荒唐和越規往往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的表現。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全國推行素質教育、創新教學為主旋律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學更應結合專業實際,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語文,教師要由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觀,轉變為通過傳授知識來指導學法的教學觀,教給學生學法,使學生乘「想學」「能學」之舟順利到達 「會學」的彼岸,並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創新。把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自己放在首位,善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和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去學習語文。
㈣ 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怎樣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所有高中語文教師所關心並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問題。實際上,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許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實踐,並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這里再來談這個問題,就總有避輕就重的感覺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讓我一意孤行地要來作這個論文,是因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一些膚淺的認識。這些膚淺的認識,一是來自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總結,二是來自於與同行就這個問題的探討,三是來自於對本縣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內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談到的低效現狀、原因分析以及改變現狀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如果把本文所談到的低效現狀及原因分析當作普遍性來論述,就會使本來光明的語文教學前景蒙上「黑暗」的陰影,並把我誤當作《伊索寓言》里的蒼蠅,狂妄而沒有自知之明。愚以為,要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關鍵在於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現狀綜述
1、課堂教學任務的封閉、單極化現象
(1)以教材為立意式。此種課堂以為「教材」即是教學,因此,教學的目的是「學好這一篇文章」,教學的過程是「解析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教學的結論是「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這一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2)以寫作歸宿式。此種課堂或離開思維內核,排除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孤立地品味語言,以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或進行淺表的讀寫結合,倉促地將「讀」帶過,「立竿見影」地讓學生在課堂上也這樣寫一篇。比如,有一位老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梳理文章的明線與暗線,然後在黑板上畫出了這一課典型的雙環結構,即行蹤線索:出門—荷塘途中—荷塘凝望—憶采蓮盛況—歸來;情感線索:不寧靜—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悅—暫得超脫—超脫不得。然後就叫同學摹仿這個雙環結構,在課堂上也寫這樣一篇類似的寫景抒情的文章,這一課就算結束了。而這一課所描寫的美景學生沒有去欣賞,美景中所蘊含的情思也沒有讓學生去品味,語言的巧妙運用沒有讓學生去揣摩。這就是典型的以寫作為歸宿的教學。
(3)以考點構架式。此種課堂將所學課文按考試閱讀模式訓練:熟記難寫的字詞,背誦有關的文學常識及名言佳句,作一點理解性的歸納,至於原文的情、意、道則完全不涉及,想像、聯想也因不考而屬多餘。更有甚者,將課文編成考題,指導學生不讀全文,只對應地找出考題涉及的內容半猜半蒙。這種教學完全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創新潛能的開發。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是某些名校奉為經典的高考秘訣,我也曾一度作為課堂教學的圭臬而引以為自豪,而且這種教學模式在應對考試,尤其是應對中考、高考中也確實有一定的成效。
2、課堂教學結構的格式化現象
當前影響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的教學結構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一是分析式教學法。所謂分析式教學法,就是脫離課文語言實際架空分析。其結構一般表現為,分析時代背景,分析結構層次,分析中心內容,分析寫作特點。這種分析式教學方法成了近幾年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誤區,有的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分析課文,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課文分析上。一篇好端端的課文,分析來,分析去,分析得體無完膚,真不知道語文教學是什麼時候走上了「分析課文」的道路?現在的閱讀分析教學真有點像醫學上教人體解剖學,解剖段落層次就像在解剖人的四肢,解剖文章的篇段就像在解剖人的內臟,解剖寫作特點就像在解剖人的骨骼和經絡。解剖來,解剖去,只見筋骨,不見血肉,只見死人,不見活人。課堂這么寶貴的時間不指導學生讀書,卻在課文里乾巴巴地分析來分析去,學生怎麼會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是串問式教學法。一節課漫無目標,問這問那,一問到底。其結構表現為:一問作者是誰,二問段落怎樣劃分,三問中心思想是什麼,四問表現手法有哪些,等等。問得茫無邊際,問得無窮無盡,由於問題提得過於煩瑣、零碎,湮沒了主問題,把語文課上成了「滿堂問」的課。筆者曾聽一位教師教《春》,老師開始講解課文了,問道,第一個「盼望著」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第二個「盼望著」又是什麼意思呢?「東風來了」是什麼意思?「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是什麼意思?這樣提問豈不是文章有多少句話就可以提多少個問題嗎?
三是練習式教學法。即整節課做練習、做考卷,教師不加指導,不加點撥,放任自流,亦稱「滿堂練」教學法。這樣的「滿堂練」實際上是「滿堂灌」。因為題目是做不完的,不加選擇,不進行有針對性有指導性的練,是一種盲目的練,是一種輕重不分的練,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
上述三種,一言以蔽之,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滿堂講」、「滿堂問」、「滿堂練」成為普遍存在的傾向。如此教學,何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堂教學低效現狀的原因分析
1、課堂教學任務的封閉、單極化原因分析
產生以上種種現象的原因雖然很復雜:有對教材作用的錯誤認識,有對「讀寫結合」的淺表理解,也有對進行素質培養的閱讀教學能否應試的困惑。但是,如果撇開高考制度不論,就語文教學本身而言,根本原因仍是閱讀教學觀念的陳舊,閱讀教學過程的封閉、單極無序。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尚未建立獨立的閱讀學科理念。「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途徑之一。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一個分支,早已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閱讀教學仍沒有表現出獨立的學科意識,不少人認為「閱讀只是個手段,寫作才是目的」、「閱讀是過程,寫作才是結果和標准」、「選拔人才只需寫一篇文章就行了」等等。誠然,閱讀和寫作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是學習寫作的門徑之一,但是,閱讀卻不完全是為了寫,閱讀教學也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國家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在必修課程中明確把「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並列提出,而且對「閱讀與鑒賞」的內容進行了原則性的界定。如:「在閱讀與鑒賞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注重個性化的閱讀」等等,可見,閱讀是作為一種獨立的能力而被學生所掌握,而不是作為寫作的附庸。當然,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之一確是不容置疑的。
(2)尚未摸索出閱讀教學的科學規律。心理學家把人們完成某種活動的心理特徵叫做能力。閱讀能力的構成是十分復雜的,其基本功是理解與速度,而核心是理解,理解的深刻性和敏捷性是閱讀的優良品質的一個重要標志。要有深刻敏捷的理解,讀者就必須具備分析、綜合、聯想、想像的思維能力。如此復雜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形成是有客觀規律的,它的內核也是有等差級別的。正因為我們有的老師,包括我在內,曾不明白這個道理,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老師單方面的繁瑣分析,而不注重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涵詠,學生一堂課下來往往只記住了一些零星的結論,而這些結論對於理解能力的形成卻是毫無意義的。
(3)尚未完全構建出自主創新的閱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強調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教材的創造互動。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生動活潑的學習。
2、課堂教學結構的格式化現象原因分析
(1)教學觀念的陳舊是導致「滿堂講」的重要原因,持這種觀點的教師認為「老師主導」就是「老師主講」,教師不對課文進行分析,那要教師干什麼,以為對課文分析得頭頭是道,能引經據典,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便是一堂成功的課。知識貧乏者把課上得索然寡味,知識豐富者把課上得像聽故事。學生的思維根本沒有得到訓練,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落實。
(2)對課堂質疑的誤解是導致「滿堂問」的直接原因。雖然一堂課總是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貫穿,但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不僅取決於是否對課文內容有深層次的理解,也取決於是否對學生的思維層面有準確的把握。出現「滿堂問」只能說明教師本身對教材鑽研不夠,而且對學生缺乏研究。一個教師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問題有序地層層深入地組織起來,把學生的無序的問題,哪怕是看來無序無理的問題隨機應變地引向深層,就很難駕馭課堂。其結果,不是聽任對話在一個膚淺的水平上滑行,就是眼瞪瞪看著課堂陷於一片混亂。
(3)出現「滿堂練」的直接動因是針對考試,「怎麼考,就怎麼練」把每堂課都上成高考訓練課是不少教師教學的「法寶」,而且也能出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此造成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厭惡,同時,也扼殺了語文的人文性,喪失了語文「文以載道」的功能。
三、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
課堂教學的目的應該是:(1)建立獨立的閱讀學科理念。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習得閱讀能力,包括收集、選擇、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鑒賞評價、懷疑探究作品的能力,為他們具備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創造性應對社會的能力打下基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是這樣表述「閱讀與鑒賞」的要求的:
1、在閱讀與鑒賞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對此,我們應該仔細鑽研,認真體會,以切實明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樹立五種新的教學觀念
一是「主體教學觀」。這是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得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是「民主教學觀」。教學要民主,要尊重學生,不搞獨斷專行,不搞一錘定音,讓學生消除壓抑感,體會和諧感,產生能動性。
三是「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學要大視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學生學習的時間,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四是「思維教學觀」。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是「分類教學觀」。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實施分類教學,讓學生相互積極影響,相互促動,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飛的就飛」的局面。
(三)嘗試建立以「實施主體性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1)自學輔導式。以自學為主,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輔導。課堂教學結構設計為:自學—質疑—討論—點撥—自結。
例如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以自學輔導式學習為特徵的「四環八步學習法」。這種教學法強調:學習過程自動化,即學生在學法的指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學習步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質疑,參與討論和總結,自始至終做學習的主人。學習知識規律化,即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遵循知識本身的科學規律和學生認知的心理規律。這既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兩件「法寶」,也是教師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案的兩件「武器」。學習步驟程序化,即「四環八步」環環相扣,步步為營,逐步達成目標。知識體系結構化,即讓學生學會整理歸納知識點,形成知識結構板塊。「四環八步」分別是:第一環:預覽(第一步)定向(第二步),第二環:自學(第三步)質疑(第四步),第三環:討論(第五步)答疑(第六步),第四環:測試(第七環)小結(第八步)。
(2)質疑探究式。以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的思路,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形成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宗旨進行教學設計。課堂結構設計為五個步驟:設置問題—探索問題—討論問題—歸結問題—問題遷移(由一個問題引入另一個新的問題)。
(3)分層遞進式。課堂教學中顧及好、中、差各類學生,實行分層教學。教學貫穿一個基本思想,即「承認差異,適應差異,面向全體,分類推進」。教學設計實行「四分」:①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差異,將學生分為a、b、c動態的三類。②目標分類。教學目標的制定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③訓練分層。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訓練。④評價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如a層學生90分為優,b層學生85分為優,c層學生80分為優。
(4)點撥導引式。對學生相機誘導,進行點撥教學。教學中注意「啟發誘導,拔開迷霧,畫龍點睛,開啟思維」。點撥教學的操作結構設計為「六步」:①吃透兩點,摸清障礙(重點、難點、學生心理障礙);②認清方向,選准「口子」;③相機誘導,適時點撥;④討論交流,理解消化;⑤雙向反饋,總結提高;⑥遷移訓練,舉一反三。
(5)學教結合式。讓學生先自學,然後由老師來教,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學教結合」的課堂結構設計為五個階段:①准備階段。教師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②自學階段。學生圍繞目標自學。③議論階段。讓學生自我表現,相互質疑,相互交流,啟發理解。④點撥階段。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教師加以點撥,讓學生心領神會,豁然開朗。⑤延伸階段。這一階段是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升華。延伸階段要做到「三化」,一是知識的深化,二是知識向能力、技能的轉化,三是學習方法的固化,即演練鞏固,牢固掌握其方法。
以上五種新型課堂教學結構模式的實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學法、串問式教學法和練習式教學法的傳統結構模式,促進了教學思想的轉變,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嘗試,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過去以教師的分析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由過去以教師信息單向傳遞為主轉變為以師生的雙向傳遞或多向傳遞為主;由過去以面向少數尖子學生為主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主體性教學」的特點,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
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的具體操作要求是「依循層級,分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
「依循層級」,即在宏觀上按能力層級進行有目的地閱讀訓練;「分步進行」,即在單篇閱讀中按「通讀,整體把握」,「精讀,品味鑒賞」,「研讀,擴思質疑」三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即在閱讀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學習該年段應習得的能力。如《季氏將伐顓臾》,編排在解析能力年段,則重點學習「能否整體感知本文內容」、「能否讀懂句子含義」、「能否理清三告三對的結構」等;編排在鑒賞能力年段,則應在通讀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賞析三告三對是如何層層推進的」、「設想冉有閃爍其詞、推諉責任時的神態」、「揣摩孔子曉之以理、喻之以害、言之以本時的心態」;進而提出「你對孔子的政見有何看法?」「今天應不應『陳力就列,不能則止』」等。
語文教學近年來,尤其是中學語文教育在九十年代以來受到了全國各界,特別是專家學者的強烈指責,當看了著名文藝理論家孫紹振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以及孔慶東、摩羅、余及主編的《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我時常感到「觀念的恐慌」與「本領的恐慌」,惟恐自己誤人子弟,故也時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作一些反思和總結,每有體會,便總有贖罪的感覺。作此文,也正是有感於此,並以此就教於大方。
㈤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實現高效課堂
一、有創新理念。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一個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走在新課程改革前面,用新課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作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學生語文成績才能真正提高。
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樂學的慾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有了興趣的激發,有了樂學的慾望,整個學習氣氛自然會和諧、愉快起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當然會提高了。
興趣就是人們的意識對一定客體內在的傾向性和內在性的選擇,是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用語文的重要性喚醒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方面,知識有三層樓,最高一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一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一層就是語文,這比喻非常形象生動,非常深刻,蓋高樓大廈,先要打好基礎……這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性作用。生活處處皆語文,尤其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你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語文知識。另一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也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語文,必然會吃虧。明確了這一點,學生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2、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說話能力的高低,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優美的語言是最能體現語文課教學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砌,不注重修辭格的多寡,而是要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悅耳、生動形象,給學生以詩情畫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說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用電教手段創設情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顯示出重要性和獨特性,它能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生動地再現出來。電教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當然,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定位應該是在「輔助」,應先備好課,分析學生的需求,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運用多媒體。表現重點、難點、主要邏輯框架,給老師留下足夠的發揮空間,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
4、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盡可能的有所變化,不要讓學生產生聽課疲勞。
三、走近、欣賞學生,師生共創和諧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情緒渲染是講授素養之一,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必須傾注自己的愛,「以愛動其心」,多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師生互愛,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做到的。
1、關愛學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施以「仁愛」,他說「仁者,愛人」,要做到「誨人不倦」。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熱心可以彌補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彌補熱心」。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授知識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每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工作的原動力。多給學生以關愛,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幫助學生們分析、認識和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學生的心理壓力只有得到適度釋放,才能愉快學習,健康成長,也才能與老師更加親近,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更有利於有效教學。
2、尊重學生
全面參與、有效參與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離開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就會流於形式,就會失去生命力。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㈥ 如何突破陳舊教學局限,改革創新語文教學思路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㈦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如何才能高效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學生活動的參與度和認知度是評價課堂教學高效的手段之一。由於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實施的比較晚,再加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影響,以及高中知識難度和容量的增大,還有學生進入青春期後害羞不願意上課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因素就要求我們要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度,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而現實情況是現在的高中語文課堂學生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學生把語文課當成睡覺課和娛樂課,我校的一位領導說過,能保證一節課學生都不睡覺就是高效課,說得很正確。因此,對於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這樣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
㈧ 淺析如何打造高中語文課堂有效小結的實施策略
為充分發來揮多媒體教學資自源的優勢,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利用理論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資料分析、總結研究法等多種方法,全面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培養學生熱愛母語上升到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高度來重視,讓學生在利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