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學生多背多記抄,抓緊早晚自習的時間。(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
2閱讀,注重方法,答題的方法,看分答題,抓住主幹。原文中有答案的最好用原文。
比如一些常考題,環境描寫有什麼種用,加點字在句子中的好處,等等。按格式答題,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題可以不用講太多,關鍵是讓學生會做。這些平常歸納的方法技巧可以叫學生找筆記本抄下來,考前看一看加深印象。
3作文,當然讓學生平常多看一些課外書是可以的。最好平常練習,比如寫周記(裡麵包括字詞,摘抄,作文)然後評講佳作。教學生如何看清題意,等等。
4最最重要的是課堂,不要講得像催眠曲,要幽默風趣,特別是講說明文和議論文。
B. 從幾個案例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版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權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C. 該怎樣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計算機的誕生,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極快的速度進入教育教學領域,對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給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對於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亦是如此,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中最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那麼,怎樣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怎樣應用它使語文教學取得最佳效益?將是當前課題研究中的熱門話題。
目前,國內外總結出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的教學模式多見於以下三種情況:
1.基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2.基於互聯網的「網路教學」模式;
3.基於計算機模擬技術的「虛擬現實教學」模式。
以上三種教學模式是對以往信息技術應用於各學科教學中的教學實踐的概括,也是對相關理論的具體化。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教師控制教學全過程,佔主導地位,教學設計注重系統設計,但教學流於程序化。它注重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確立起來;「虛擬現實教學」模式更多的應用於未來教育及培訓領域,而「網路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信息傳播與利用率,而且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學習,同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平等地通過「協商」進行學習,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缺乏有效地指導與調控。
不難看出,許多課題組正在涉足在這一領域但並未有創新性的研究,對於我們的研究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國內外研究成果為我們進一步探討信息技術環境下創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研究與突破的方向。
為此,我們提出了「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課題。試圖探索教育技術環境下,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工具。通過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創新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獲得成功值得推廣的經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價值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迅速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課題研究依託信息技術環境,引進«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以及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探索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通過把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綜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迅速高效地提高語文素養。
(2)迅速提高語文教師素質和科研水平
利用信息技術學習語文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質量觀,盡快實現教育觀念和教學角色的轉變。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探索出一條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促進學習方式與教育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學習創造新的空間與條件。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語文的創新教學模式,豐富和發展現代教學論。
(2)實踐意義:
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讓信息技術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②.全面提高教師的語文信息素養,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不斷更新,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素質與教學能力。
③.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辦學效益與辦學水平開辟新的途徑,尋求語文教學的新模式。
3、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1)以課題研究帶動信息化建設水平,以信息技術帶動創新教育教學活動。
①.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帶動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
②.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下課程改革的推進。
③.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課題研究所總結出的研究成果,可以豐富優質教育理論,為廣大中小學應用信息技術實施優質教育提供可供借鑒的經驗,為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優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應用提供有利的指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皮亞傑提出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軟體工具以及網路信息、社會實踐等獲得的各種教學信息等等),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信息獲取、信息加工、信息運用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建構主義下的現代教育技術強調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新思想,培養學習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依據
學校青年教師居多,他們頭腦靈活,反應敏捷,易於接受新知識,勇於挑戰新事物。學校領導班子結合力強,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近年來,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提出了以科研興校的辦學思想,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和豐碩的成果。學校特別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化示範校。設立了專門的組織管理和科研機構,購置了能滿足實驗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計算機近80多台,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為實驗課題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在所有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積累了大量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寶貴經驗,造就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熱衷於教育改革實驗的教師隊伍。
課題研究的環境:
1、團隊素質:課題組是一個年輕有為、業務精湛、組織嚴謹、經驗豐富、進取心強的集體。參加課題實驗的教師絕大多數是語文教學中的青年骨幹教師知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組長呂科法具有多年的課題研究管理經驗,研究成員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有多位課題組成員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和計算機教學,在全市組織的計算機技能比賽和學科教學基本功比賽中,均有不俗表現。為搞好課題的實驗研究,學校還專門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計算機專業知識培訓。課題組成員的多篇論文、成果獲獎,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專業知識,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
2、軟、硬體環境:我校是市規范化學校,全國農村遠程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定點學校。學校建有校園網,有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實現了信息化、網路化。課題研究經費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
三、課題的界定和理論假設
(一)、課題的界定
1、信息技術
指利用多媒體、網路等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整合
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顯得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3、新型教學模式
是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科學總結的方法及表現形式,新型教學模式能使教學構想變成教學過程;新型教學模式具有高度理論概括性和教學實施的可操作性;新型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基礎上的典範化追求,它包括的要素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師生關系等方面在原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有合理的創新。
4、學習方式
是指學生獲得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習方式包括有意義的接受式、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等具體方式。
(二)、課題的理論假設
1、理論假設
藉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新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
2、實驗變數
(1)、自變數:信息技術的運用
(2)、因變數: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3)、控制變數
①學生興趣的培養。
②課題組成員的相對穩定。
③實驗班教學案不在對照班使用。
④增加實驗資金投入,為實驗正常開展作好物質准備。
四、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構建新型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2、通過實驗,提高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通過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蘇教版初中語文1——6冊
六、研究對象:
2006級一、二班全體學生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輔之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統計法等。
八、目標檢測體系
一是藉助濰坊市教育局構建「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評價標准對師生課堂教學(關於特定文本的解讀)和綜合性學習(以特定話題為主題或研究專題)情況進行檢測。
二是將「讀、寫、聽、說」納入考查考核范圍,對學生語用行為能力進行綜合考核。
具體細化成一、二、三級指標如下: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學生語文綜合素質50
1、語文自主學習能力15
(1)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3
(2)自主學習的環境3
(3)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3
(4)互助合作自主學習 6
2、閱讀能力10
(1)理清思路 ,力求理解 3
(2)要能提出問題3
(3)學會准確表達 ,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4
3、寫作能力10
(1)口語交際4
(2)日記寫作3
(3)寫作訓練3
4、教學質量15
(1)更新理念、轉變策略4
(2)創設民主教學氛圍3
(3)優化課堂教學模式8
教師專業化發展50
1、教科研20
(1)樹立科研為先的思想4
(2)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科研成果價值6
(3)注重實效,科研成果用於課堂教學實際10
2、教學能力20
(1)運用技術能力 6
(2)創新思維能力 6
(3)獲取信息能力 4
(4)整合能力 4
3、專業精神10
(1)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2
(2)熱愛學生,樂於教學 2
(3)教書育人的工作積極性 3
(4)願為教育事業奉獻一切 3
九、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周期為二年半。
1、准備階段(2007年5月--2007年6月)
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的實驗方案,做好設備和資料准備,申報課題,論證課題,作好前期准備工作。
2、實施階段(2007年6月--2008年12月)
①按課題方案實施實驗研究工作。
②收集研究資料,對研究過程、方法及問題進行研討。
③修改完善實驗方案。
④進行階段性檢測、評估、小結
3、總結階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①收集、分析、整理實驗研究中形成的文字材料。
②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工作。
③總結實驗工作,完成實驗報告。
④總結課題研究工作,積累課題研究過程資料。
⑤對實驗階段中的薄弱環節、查漏補缺。
⑥開展自測工作,接受檢測、驗收、評價。
十、預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階 段 性 成 果
序號
研究階段
(起止時間)
階 段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負責人
1
2007年5月
2007年 6月
課題評審書以及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其他
呂科法
王學軍
2
2007年5月
2007年 6月
課題設計論證與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實驗方案
王學軍
3
2007年7月
2007年11月
課題實驗階段性工作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付青亮
4
2007年7月
2007年11月
1. 信息技術是構建新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基礎
2. 信息技術與新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
論文
王恆
5
2007年12月
2008年5月
1. 新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應以信息技術為前提
2. 新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
3.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初探
論文
王恆
6
2008年6月
2008年12月
利用信息技術搞好語文教學如何實踐
論文
張正香
7
2009年1月
2009.年6月
構建起新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論文
王慶學
8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工作報告
王恆
9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付青亮
序號
完成時間
最 終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負 責 人
1
2009 年1月
2009年6月
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起新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論文集
呂科法
2
2009 年1月
2009年6月
課題實驗錄像典型課例
其他
陳良征
3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教學設計、課件、主題學習網站
其他
陳良征
十一、組織機構
1、指導小組:楊國鋒 (青州電教中心副主任)
庄明科 (青州電教中心)
唐行亭 (青州教研室語文教研員)
2、領導小組:
組長:呂科法
成員:王學軍 王 恆
付青亮 陳良征
3、實驗小組:
D. 初中語文課堂該如何創新
初中階段學生是否學好語文,影響到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而學好初中語文這門課程的最好方式就是抓住課堂時間。那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抓住語文課堂時間,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出發,改變語文教師所使用的那些經年不變的教法,抓住這一代初中生的特性,創新出新的語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語文也是如此,段子玩不來的話,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啊,個人認為,語文可以說是最貼近生活的一個科目,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語文也來自於生活啊!我們語文老師偶而會口誤,有的時候十分搞笑,但他總是「厚著臉皮」,把他的口誤作為知識點,讓我們注意考試中字詞的注音。
其實我的語文老師,並不是不能使語文課生動有趣,他的課上也有「段子」,他也會借用自己生活上的例子來給我們講解某篇課文,讓我們強化記憶某一知識點。只是與其他科目相比,語文課上的段子很少,而且語文老師有個毛病,就是一個知識點能重復超多次(一節課上)會令學生感到厭煩,並且我的語文老師的「干貨」特別多,學生學起來很容易失去耐性。
其次,我認為真正好的一節課,並不是能把課上的多麼生動有趣,而是它在生動有趣的同時,交給了學生們多少「干貨」,生動有趣只是手段,實打實的知識點才是目的。這一點我的語文老師做的過分的好,完全無法想像一篇語文書上重點文言文的知識點,他能做一整張試卷紙大小(正反)的備案,圈圈畫畫。而且語文老師的語文書幾乎沒有空白部分,空白的地方,都記上知識點了。並且每次我去找語文老師請教問題或者聊學生學習之類的問題時,語文老師一定在微機室,在微機室干什麼?做課件,做PPT。可以說語文卷上能考的知識點,完全脫離不了我的語文老師講授的內容,我覺得只有徹底吃透課本,有超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才能做到吧…這也直接導致語文課上「干貨」過多,以至於學生們聽的「昏昏欲睡」。
最後,如果真的想讓學生能「學進去」,我覺得老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代入學生的角度,與學生打成一片(我認為年輕的老師更容易做到吧…)把知識和學生們喜歡的東西聯系起來,讓學生們願意學直到愛上學,這,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吧。
E.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方案
不知道是什麼版本的
http://www.dxstudy.com/information14/72674.htm蘇教版
http://www.dxstudy.com/sort6/121_1.htm
http://www.dxstudy.com/sort5/113_1.htm
這里回應該都答有了
F.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