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語文知識教學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
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還在沿用傳統落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不明顯。還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甚至就是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將知識點一個一個地灌輸給學生,缺乏靈活的課堂講解,學生難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自然大大下降,長此以往,學生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2.教學形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過於粗放,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也是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較大問題。在教學當中,教師過於注重考試要求和內容,完全按照考試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計劃和安排,而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在考試中能達到高分而學習。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對於初中師生來說相距甚遠。此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引導,使得學生難以認識到自己在學習語文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3.交流形式單一,創新思維不足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形式過於單一,體現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互動非常少,這也讓教學陷入一種沉悶、死氣的氛圍中。學生在學習中占據被動的地位,有的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但是學生根本不會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是正確的,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接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得到啟發,創新能力也無法有效提高。
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要不斷提高。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多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進行訓練和提升,轉變教學觀念,學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教師要盡快掌握和熟練操作多媒體技術,這種新鮮的教學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也有利於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當是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是一種指導者的角色。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粗放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用發散性的思維方式來研究課堂內容,使自己的個人思想和才華在課堂中充分展示,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自己綜合素養的提高。
3.創設情境教學,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創新,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情景問題設置,進行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師要打破常規,開辟課外實踐和舉辦一些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
4.分層教學,促進整體發展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故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在處理課堂教學環節的過程中,重視教學方法的差異性。首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目的,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其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質的教育也要區別對待。對於優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讓他們做一定難度的能力提升任務,以保持他們對語文的學習激情;而「學困生」則以基礎為主,做一些比較簡單且他們感興趣的基礎任務,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多鼓勵學生敢於實踐,敢於嘗試,從基礎做起,在實踐過程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適當評價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逐漸擁有敢於學習、勇於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才能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質量。
❷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師講生聽,以講代讀.由於受教學進度的限制和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師往往越俎代庖,把自己認為的教學重難點條分縷析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讀的感悟、探究、發現,只是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這樣的語文課怎樣上?如果把自讀放在課內,時間不允許,對於較長或較難的課文更不允許.這樣自讀的效果必然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教師苦心經營,吃力不討好,學生積習難返,啟而不發,於是很多教師重蹈舊轍,採用了傳統的講授法.
其次是生講師聽,華而不實.這種課堂是以小組討論代替閱讀,表面看來教師不再獨霸講台,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你問我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活躍了,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教師拋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一聲令下,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響成一片,煞是熱鬧.這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耗去的時間是否值得,討論的效果到底怎樣.有些教師認為放手讓學生討論,自己就少講甚至不講,如此以來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對於學生討論內容的合不合理,有效無效,不作深入地調研,從而使教師獨霸講台演變成少數學生霸佔課堂的現象,形成讓更多學生永遠是觀眾、聽眾等無效討論教學現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顧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次是以練代讀,本末倒置.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文本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以做閱讀短文的形式完成對文本的學習.在缺乏主體感悟、探究、發現的背景下,精講和多練就成了孿生兄弟.非多練不足以鞏固夾生的知識,非多練不足以彌補因缺少自讀而忽略的基礎與細節的知識,不足以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
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一、處理好三個關系 1.教與學的關系。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 滿堂灌」「牽著鼻子走」是其具體表現。顯然, 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因為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的能力發展, 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及應有的創造力。究其根本原因, 傳統的教學顛倒了主次,是以教師為主,把課堂當「講堂」。後來, 稍有所改變,但也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因此, 要真正地改過來,就必須為學而教,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當「 學堂」。葉老的「教是為了不教」,一語中的。 2.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 語文學科尤其如此。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說, 播種在課內,收獲在課外。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只能是點「睛」、 點撥、點「種」,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再者, 語文課本一學期也只有三十幾篇文章,三年學完也不過近兩百篇。 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談何容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必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 3.短期效應與長遠目標的關系。為考而教雖然奏效, 但只是短期行為,從長遠看,學生得不到實惠。 眼下有些同學高分低能,學習中明於心而不能言於口、訴之筆, 一篇作文幾百字,錯別字常見,病句不斷,語言蒼白, 正是短期行為的結果。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應該從聽、 說、讀、寫四個方面著眼;聽,能了於心;說,能達於聰;讀, 能通其意;寫,能感於人。因此,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聽、說、讀、 寫的綜合能力。 二、消除兩個誤區 1.忽視基礎教學。眾所周知,目前語文考試以能力立意, 試卷上的語言材料除文言文以外,均選自課外。 於是有人認為這可以不教,那可以不學。譬如語法、修辭;字、詞、 句的常識,文體知識等,有些教師以淡化為名,置之不顧。 甚至有些課文的教學也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這種現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空中樓閣」。殊不知,樹高必然根深, 厚積方能薄發。張志公先生指出:語文課應該是「以知識為先導, 以實踐為主體,並以實踐的養成為依歸的課。」由此可見, 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是發展學生能力的前提。 2.以為語文泛泛,無序可依。理解一個詞語的內涵,能這樣, 也能那樣;賞析一個句子能從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一篇文章能淺, 也能深,誠然,這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但是, 語文知識是一個來源,語文能力的發展也有其必然規律。例如: 識一個字應做到音、形、義相結合, 解一個詞應明確在句子中的內涵和作用,析一句話應結合語境, 讀一篇文章要緊扣主題,等等。由個別到一般,由簡單到復雜, 由表層到意蘊,由低級到高級,學習語文是有序的, 教學中應遵循並揭示出學習語文的規律。 三、如何改革語文課堂教學 基於上述論述,結合本期教學實際,我們認為,改革語文課堂教學, 首先應切實改變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其次, 要研究學習的全過程。備課,不是只想自己教什麼, 而是研究學生應學什麼;授課, 不是把學生限制在自己既定的框框內, 而是應在緊扣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 勇於創新;作業,不是只布置了事,而是要分出層次,定好標高, 注意坡度,讓學生明確要求且指導方法;及時反饋。具體地說,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明確學習目標。明確目標而不僅僅是出示目標, 是因為目標是一堂課 的統帥,是靈魂,是整個語文學習系統中的一個「點」, 必須向學生交代清楚,讓每個學生懂得這節課學什麼,怎麼學, 應達到什麼要求,以利於學生對當堂所學進行鞏固和落實。為此, 確定目標就不能太籠統,太抽象,太繁雜,而應該具體、簡明、 得當,做到一個「實」字。第二,創設民主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組織教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問題在於, 組織教學不僅僅是維持秩序,維護老師尊嚴, 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慾, 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組織教學應貫穿於一堂課的始終, 使整堂課在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進行。為此, 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創設氛圍的方式很多,但須知, 無論什麼方式,都必須依據學生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流程, 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始終把學生擺在主體地位。 第三,遵循教育規律。人們認識事物總是由淺入深, 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 由局部到整體的。因而,課堂教學也應該循序漸進。具體說來, 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做到三位一體。所謂三位一體,即預習、授課、 訓練三者統一於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往往將三者割裂開來, 預習則讓學生泛泛地讀,授課則「走到哪兒哪兒歇」, 訓練則東拼西湊,還美其名曰「拼盤」。長此以往, 其結果必然是事倍而功半。正因為如此,學校在期中考試以後, 在課堂教學上作了重大的調整,力求「堂堂清」。 但要真正落實並非易事,語文課尤其如此。不過, 只要我們用心專一,強化目標意識,堅持下去, 就完全能夠做得到的。 二是以誦為主線,將誦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古人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是把指導學生讀書當作頭等大事。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 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試想, 沒有充分的誦讀,語感又從何而來呢? 誦讀是獲得感性認識的必要步驟。在誦讀中識字,在誦讀中釋詞, 在誦讀中析句。在誦讀中感悟要旨,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讀前提示,在讀中點撥,在讀後小結。「熟讀深思學自知」, 這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的。 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授課離不開提問,但「智者問得巧, 愚者問得笨」(葉聖陶語)。問,要把握要旨,給學生以指向;問, 要問得所巧,讓學生願意思考;問,要有坡度,使學生能循序漸進。
❹ 初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要注意什麼
(1)課堂提問變成了一種單向活動
課堂提問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向學生提問;二是學生向教師提問,它是一種雙向的教學活動。但是,如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教師把預設好的問題一股腦的拋給學生。原本應該是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儼然變成了教師單向的灌輸式提問,學生被動的回答,失去了師生互相提問的雙向問答形式。
(2)提問缺乏針對性
這里所說的提問缺乏針對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層次性,無法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這種課堂提問的方式,只會形成一種好學生會學的更好,成績稍差的學生越無法參與回答問題的局面,那麼這樣課堂提問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二是所提問題不能針對教學內容提出。教師所提問題脫離了教學目標、脫離了教學實際。《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教師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通過再造想像感悟詩歌意境」。也就是說教師想要強調的是讓學生運用「想像」的方式去學習和感悟詩歌意境,但是課堂上的提問一直在圍繞著詩歌的翻譯進行,學生沒能通過教師的提問,運用想像的方式學習詩歌的內容,又何談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境呢?這與課前的教學目標不符,這樣的提問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3)提問多且雜,缺乏邏輯性
初中語文教材中通常會選入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例如演講稿,散文等等。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段落較多,內容比較豐富的文本,通常情況下會提出許多問題,讓學生從文本的各個細節入手,深入的去解讀文本內容。於是課堂提問便會形成這樣的一種局面:以《我有一個夢想》為例,教師針對其中一段內容提問「黑人生活在怎樣生活環境中?」學生運用原文的話回答。緊接著教師馬上問,剛剛這段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然後又提問學生黑人為什麼會身處這樣的環境。教師針對短短的一段內容連續拋出了三個問題,但是提出這三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呢?這些問題既有理解性問題,又有關於寫作手法的問題,教師到底想讓學生把握怎樣的內容呢?這種缺乏邏輯性的提問是很多老師在課堂提問中會出現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在這些多且雜的提問中偏離了文章的主旨。
❺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方面的五個問題是什麼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與說話寫話有千萬個接觸點。教學時要抓住結合點,促使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式乃至修辭手法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逐步仿中有創,培養運用創新能力。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顯然,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從讀入手,以讀促寫。
1、以讀促寫首先要做到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的前提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大量閱讀即多讀,既指讀的篇章多,也指讀的遍數多,以至熟讀成誦。選取好的文章讀。閱讀時,主要是要理解內容地讀,不死讀書,孩子們自主背誦的積極性也特別高。
2、以讀促寫要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孩子們在讀的同時,老師要交給他們讀書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記性好忘性大。要指導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的方法。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選材、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要在讀的同時讀明白: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我以後寫這類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這樣,讀文章就仔細認真多了。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做好批註筆記的好習慣。這樣琢磨咀嚼,當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閱讀中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進行寫作的練習。
讀與寫要實現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孩子寫話實踐提供仿寫借鑒的對象,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寫結合,先從課文的仿寫做起。
仿寫是寫作的一個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如我教完《貓》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學習老舍先生的寫作方法,回去觀察自家的小動物,觀察時要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像,要把小動物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來觀察,你會怎麼寫?同時,課文中哪些好詞好句你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自如呢?孩子們回去之後就寫了《我們家的小雞》、《我們家的小狗》等作文,效果相當好。還能運用上課文中一些好句,寫得很生動。
2、讀寫結合,還應為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會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巴金老人曾說: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
3、讀寫結合,要勤練筆進行習作練習。
勤寫勤練,才能練出好的作文。只有經常動筆,反復推敲,不斷探索,才能從不會寫到會寫;從不願寫到想寫;上語文課,孩子們就准備好練習本,准備隨時練習寫句子,寫片段。多鼓勵孩子們寫日記,養成用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
只要我們教師能正確引導學生多讀多寫,把讀與寫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利用教材,發揮好每篇文章在讀寫結合中的載體作用,從而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❻ 初中語文學習有哪些問題
語文學習方法漫談。
1、 語文學習方法五原則
⑴ 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務遠,急於求成。每天,能認真地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地背幾首詩,仔細地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⑵ 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⑷ 博研結合最有效的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最有效的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⑸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2、 運用聯想和想像
聯想和想像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像。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習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還可以通過想像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
3、 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❼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你好
自誇美紐斯時代走到今天,關於有效教學的研究經久不衰,有效教學成為教學永恆的主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有效教學再一次成為研究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之一。當今社會,人們對有效教學有了一個統一的認識:即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初中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何謂有效提問?很多老師對此進行了探討,各自的說法不一,研究者將之界定為:「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現今的課堂提問主要表現為:1.問題多而質量低,不具啟發性;2.教師滿堂問;3.提出的問題沒有層次性等。面對課堂提問有效性低下的現狀,能不能將每一堂課都按照既定的目標行之有效的進行引導和組織,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和急待解決的問題。現今的課程改革的理念是「課改是從課堂教學突破,深入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性措施」。因此,要改革如今的教育模式,讓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達到最優化,我認為應緊扣教學目標,找准提問的時間和機會,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問題成為啟迪學生思考的橋梁,促進學生學習的最優化。就課堂提問有效性的上位探究,許多的專家學者都作了很多的論述,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和幫助。今天,我想就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實踐操作應注意的問題和方法談談自己的淺顯看法。
一、緊扣目標,找准提問的切入點
課堂提問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它的本質是什麼?實踐者往往不多加思考。中小學課堂有效提問如此之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提問的真正目的沒有弄明白而跟著感覺走造成的。大概和夫說:提問「是以兒童的智力發展為目標的」「使兒童對教材展開主動、能動的思考」這就是提問的本質。每一種切入課文的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和適應范圍,但是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切題不能脫離教學目標,要緊扣目標,找到一個能綱舉目張的問題,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讓整堂課都能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盡量做到水到渠成。如《羚羊木雕》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1.整體感知,入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2.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3.正確認識和處理親情、友情。我們可以將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放在課文的最後一句「這能全怪我嗎?」上,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自然就會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出現:1.這不能全怪我?(怪爸、媽?怪萬芳?怪萬芳媽?)2.這全怪我?學生就會為自己的觀點找理由、找依據,就會去品讀課文,就會出現思維碰撞的火花,教學目標也自然會迎刃而解。孔子說:「不問不扉,不啟不發。」這樣的提問才不會出現課程改革初期的「一問到底」的現象,才會表現為《易經》卦辭中所說:「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境界。
二、凸顯重難點,抓住提問的生成點
是否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標准,當今的課堂應是自然的課堂,應是生成性課堂。這要求我們的教學是一種開放、互動、動態、多元的課堂教學形式,強調教學的過程性。因此當前生成教學的主要問題在於實施的困難,如果教師還沒有足夠駕馭、把握這種教學的能力,就會讓課堂教學偏離方向。在這種形式之下課堂教學中引領提問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學生生成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凸顯難點,這給我們老師的課堂提問提出了一個較高的要求。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在課文的重難點部分善於設疑,可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寬,又能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
如《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之一是「教育孩子敢於說真話,養成真誠品德」 有位老師在學生對人物的分析後巧妙地問了一句「該向誰學?」
生1:小孩
師:小孩終究要長大的!周圍大人都在說謊!
生2:老師,您的說法太片面了。並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在說謊!
師:哦!說下去!
生2:況且這僅僅是童話,正如您剛才所說安徒生在「歌頌真與美,批判假與丑」。
生3插話:安徒生用了誇張手法。
師:說得好!我為你鼓掌!有一種說法叫美麗的謊言,但不管如何,決不能違背人的——
生齊答:良知!
對於這個重點,學生並非對它不懂,只是在需要學生認識發生質變的關鍵點上,教師適時提問就會一兩撥千均,激起學生認識的飛躍。任何一篇課文,可圈可點之處不止一處,教師必須緊扣重難點,尋找突破口,巧妙設計「主問題」,讓學生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快速地整體把握課文。既能避免毫無實用價值的「滿堂問」,避免「急」、「淺」、「碎」的教學弊端,又能使學生快速有序地學習課文,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最佳結合。
三、統領全文,把握提問的回歸點
❽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免費
浮華之下、播放音樂,作出判斷。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來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把學生當作規范答題的機器、 「讀出作者……的感情」等,讀出情一,忽略全局。即藉助生活展現,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掘,凡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教學步驟方法寫在了自己的教案上。 5,自然只剩了空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解決問題。學生情感發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度。因此、閱讀的內容,都是正確的,但教材不是給教師樹立一個必須遵從的「權威」、有深度的思考。 3,教學繁雜」的問題,學生往往是根據老師的暗示,都是重要的,只有用心靈引導心靈誦讀心靈,許多課的問題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上、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得到啟發;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識,從字詞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題讓學生回答、停頓,經常拋出類似「讀喜歡的段落」的籠統要求、朗讀指導重技巧,過分形式化的課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但由於沒有消化,容易產生思維疲憊、神態的感染?環節設計似乎沒什麼疏漏,發言順應老師思路。 4,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受到沖擊。因此。在實踐中可嘗試以下做法。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學生的疑點,體現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學進程順利,而是搭建一個創造性勞動的「平台」,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以讀代講」的重要性,不顧文本特點,才會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體會語句暗含的意思。新課程倡導開發的教材觀。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 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創作的相關背景資料,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有可能成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肯定不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總而言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質疑問難、梳理、追求形式,成為教材的鑒賞者和開發者。為什麼。 3?為什麼、扮演角色,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更直白些講、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統一,教師必先鑽研文本,情感體驗不深刻,讀出神,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語言描繪等情境的創設、學生積極踴躍,有文意把握不準、引導和啟發。 當前,導情入文、要以情感人。 有些教師認為。但在實踐過程中,才能讀出形,積極思考,不能對課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教師將重點放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上,以簡馭繁,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何來感悟,猜測老師想要什麼樣的答案、教師教學拔高要求、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夥伴,並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加以實施,如「讀得美一些」、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務本。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簡,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實現知識傳承,使語文課堂呈現浮躁之氣,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造成閱讀的「斷層」。很多時候學生沒有充足「讀」(尤其是默讀)的時間,浮華空泛 的課堂教學,雖然把教學要求。 仔細分析一些課例,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教師如果瞄準課文的重點。 改進措施,讀出味,語言發展的生長點。教材是最重要的。 在備課時,教學繁雜、圖畫再現,而非自我生成,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神態等感召效應,肢解課文、巧設問題、指導、實物演示;藉助媒體手段和教師語言等創設情境甚至再現情境、手段本身無錯,但重要的是從重點的詞句入手,引起共鳴。 2,其間欠缺了思考——冷靜的。有的老師過於追求形式。不 盲目進行「精彩賞析」。沒有思考,缺乏整體把握問題,大膽展開想像,從學生的情感體驗著眼,使學生興趣濃厚,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如重音、求實,引領學生在讀中體會,不考慮問題的難易度以及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教師加以點撥;開啟學生想像的大門讓學生換位體驗,而不是考慮自己收獲了什麼、教師教學死摳教材或無度拓展,通過教師的點撥,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接觸、節奏等、教材理解有誤,浮華空泛 閱讀教學時常遭遇這樣的尷尬,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學生的朗讀只能是飄浮在文字的表面。 總之,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或是籠統地提出朗讀的要求,要求教師做教材的主人。 二。 6,一些教師大致看看課文,讀出意、處理不當,甚至照著教參寫教案,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關鍵在於教師運用是否妥當,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教材搬家」、要藉助情景、能力發展。這些由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這中間缺少獨立思考:教師神采飛揚。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發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題,沒有「化」的過程,還是人家的。 5,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學生只有具備了廣泛的閱讀興趣、切入點找的不好,學生的讀才有根,不能觸及文本的深層: 1。教材處理要簡約而不簡單?引導學生討論。這樣的指導、濃縮、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教師教學過分依賴教材和備課資料,搞",這六個小矮人以什麼來生活。其次: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幸福的道理。 朗讀技巧的指導是必要的,課後反饋卻很不理想?他們過得幸福嗎,訓練的難點。如二年級《六個小矮人》一文,讓學生感同身受、分析問題、讀中感悟。 4,就急於讀教材、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 小組討論,啟發討論
❾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引起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以此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預習內容包括:①利用詞典(字典)解決字、詞問題;②感知整體(寫什麼,為什麼這樣寫);③復習與新課內容緊密相連的舊知識;④找出疑難問題,並能用簡單符號做標記;⑤利用圖書、網路和社會調查搜集與新課有關的信息和資料。
二、課堂教學基本要求:①教學目標明確,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注意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有語文味。②教學內容要注意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的聯系,講解無知識性錯誤,教學容量和課時安排合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③教師要轉變角色和教學行為,要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教師要善「啟」善「導」,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恰當;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⑤要引導學生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要注意學習語言和情感體驗的平衡與結合,閱讀課上要留有讓學生感知、朗讀和背誦課文的充足時間;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同時,對於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概念及有關背景教師要作適當的講解。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前提;②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方法;③以對話為教學設計的線索;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⑤以活動為教學板塊;⑥以合作為平台實施教學目標;⑦以鏈接為手段,將學生由小課堂的語文學習引導到大課堂的語文學習中去。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准確、明白、流暢、生動,音量、語氣、速度要適當。
❿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需要注意什麼
課堂提問變成了一種單向活動 課堂提問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向學生版提問;二是學生權向教師提問,它是一種雙向的教學活動。但是,如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教師把預設好的問題一股腦的拋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