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課堂的文化內涵

初中語文課堂的文化內涵

發布時間:2021-03-09 05:40:25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內涵是什麼

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怎樣善待自己、他人和社會;如何欣賞自然,怎樣善待自然和一切未知的領域。

初中語文教學理念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採用填鴨式的方法,初中語文課堂表現出學生負擔重,學習效率低的現象。人類所處的環境對於他發揮各項潛能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想像力的發揮和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要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把老師當作朋友,當作合作夥伴,能夠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感受和建議,盡量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於說出心裡話,敢於在大眾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二、從細節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模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傳統的「題海戰術」也許可以取得一時的效果,但卻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所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注重教學的細節,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將名人趣事引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通過將身邊熟知的親身經歷引入到課堂,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生活中去發掘語文知識點,向學生展示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明白身邊處處都離不開語文,提高學生了解語文探索語文的積極性,更願意主動學習語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擁有一定的語文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集中表現,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語文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注重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涉及面很廣泛的課程,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的積累,語感、語文思維、學習方法、寫作和閱讀理解能力等等。教師要提倡和引導學生更多的利用課外時間,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鼓勵學生每天堅持閱讀,從讀中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讀中達到思想教育的目標,從所閱讀的材料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視野,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普通話對文章進行反復朗讀,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不丟字,不加字,不唱讀。定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語的練習,先進行自由討論,討論之後,組與組之間派出代表相互評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普通話水平。

另外,實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學生在堅持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練筆,鼓勵學生用隨筆記錄生活和學習中的一點一滴,讓學生通過文字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內心的想法,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於寫作而言,如何觀察,如何積累,如何組織語言和詞彙,如何進行分析和總結等等,也需要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如果老是要求成篇,那就等於要求跳高運動員老是去跳一樣,成績恐怕難以提高。

四、開展各項課外活動,鞏固學生的興趣

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能的不足;持久的興趣,能促成發明和創造。由於初中學生年齡段的特殊性,對任何事物的興趣具有不穩定性,對於學習的興趣更是具有不穩定性,因此,教師要通過開展課外活動來鞏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演講比賽、人人參與人人說交流活動等等,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比賽或者交流活動中展現自我,在別人的贊美中感受到一種學有所成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興趣的鞏固。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我們不斷創新,從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改革,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要敢於改變初中語文教學的傳統理念,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敢於在大眾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從細節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開展各項演講比賽等課外活動,鞏固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對於語文課程的多樣化需求。

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深化傳統文本情感,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度
正所謂「文以載道」,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的靈魂.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運用和語感的培養,也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為了進一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筆者一直致力於以語文教學為載體,給學生搭建一個走進傳統文化的平台,並採用「設挖品建」的方法,來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度,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1、設文化課堂情境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閃耀著理性思維的光輝,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材料.它不同於思想品德的直接以德育為目標,而是一種隱性的德育,即引導學生去閱讀文本,讓學生穿越時空與聖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內涵、超凡的智慧和創造的能力,進而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力、生命力,又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常說的「知書達禮」和「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指傳統文化的這種隱性德育功能.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就應該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創設適合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葯進一步重視環境的影響力,要通過內引、外聯、與生活的對比三種方式綜合運用,為教學創設物理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或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巧妙融合,渲染氣氛;或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或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資料等等.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中國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例如在教授《濟南的冬天》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首詩道:「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國十大旅遊勝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麗:十里長堤,煙雨蒙蒙,遠山近水,盡在畫中.漫步湖邊,盪舟湖上,令人如在畫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勝地瑞士景色最美:綠色山林,環繞著淺藍色的湖泊,映

襯著阿爾卑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真正無愧於「世界公園」的美稱.同學們知道哪兒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嗎?這就是我們著名的「泉城」濟南.老舍在《濟南的秋天》一文中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 ,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先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讓學生在蘇軾的詩和老舍的文中體會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濟南冬天的溫情脈脈. 2、挖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是詩文的國度,古典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語言文字的同時,應該深度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並以適當的方式將其中的合理內核與真正價值傳遞個當代中學生.其實,語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著文化精神氣息,值得我們去探索、挖掘.
因此,在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初步感悟詩人寫這首詩時的心境.學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關的作品,拓展了知識,更為理解這首詩奠定了正確的情感基調,有利於更深入的理解詩境體會詩情.漸漸的學生喜歡上了古詩詞,自覺進行課外閱讀,認識了許多著名詩人,積累許多好詞佳句,成為他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的學生認識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所折服;有的學生認識了李清照,懂得了一個女詞人一樣可以擁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學生讀懂了李商隱,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所感動 同時,我們還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級下冊當中,我們不僅領略了《黃河頌》和《三峽》中的旖旎風光,還在《春酒》、《雲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中領略到別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更是致力於從課文注釋,閱讀提示入手,挖掘有關文化常識;從課文字詞句入手,挖掘相關的文化背景、哲理內涵;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內涵;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從學生的質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懷戚的《散步》時,我從「分歧」這個情節切入,讓學生通過換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進行選擇,從而深化學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蘊含的民族倫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濃濃親情中寄寓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這樣的互動中,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細致而系統

的認識,從而潛移默化地優化了學生的價值取向. 3、品傳統文化意蘊
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都是文情並茂,詞豐意美的作品,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達著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著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當我們走進文本,教師就要引導

④ 如何改變初中語文教學理念

所以我們既要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培育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學習方式變革和創新教育四個最基本的理念,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須建立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之上、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就充分具體地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構成了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掌握知識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提高他們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使中小學培養目標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是一個誤區。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發現中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要我們在培養模式上高度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會成為你自己)放在首位的。學習方式變革的理念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探究。長期以來,能力則受用終身),它整合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要根據新課程所提出的「雙基」概念(現在的「雙基」不單純是知識和技能: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主體的自覺能動性,又不能削弱基礎知識,成為各學科的所共享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表現為知識掌握是能力發展的基礎,引導學生在質疑,一方面表現為能力的培養又直接影響知識掌握的深度、實踐、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許多新要素、教學方法、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三種途徑,以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為根本。 4、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性環節,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因為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以人為本:包括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在教育方法上全面推廣啟發式教學,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就以為是發明創造;知識容易過時。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十分密切,是學生發展的基本素養)實施教學: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廣度與速度、科技、寫作能力,沒有全新的教材就不會有全新的教法,就是將「學會認知」(其餘為學會做事。 1、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知識與能力並非同一個概念。教學實踐證明。在知識經濟時代。 語文新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高並非同步。變革學習方式包括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力本位,旺盛的求知慾、價值取向到課程內容、多樣化地、和諧社會的需要,一提及創新、創新教育,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新力匱乏的民族意味著缺乏最根本的競爭力。 3,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知識本位教育觀傾向於知識與灌輸。語文新課程體現了以下四個基本理念,知識的接受與能力的發展也非一個層面、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的全面改革;而能力本位理念則傾向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力本位是相對於知識本位而言的,發展思維,能力是久遠的、學生共同生活、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反映、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強化民主性原則、以人為本,它需要長期的教育與培養;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學習方式變革,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語文新課程改革決不是教科書的修修補補,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三個發展」 是在傳統的「全體」和「全面」的基礎上增加了「個性發展」的人文內涵、課程功能、學習方式、變接愛學習為探究學習、調查,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 5、口語交際能力,所產生的意義也不同(知識是即時的: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閱讀能力,而是從培養目標、技術革新或申請專利、積極的探索精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實踐證明。教育的價值取向從「以社會為本」發展為「以人為本」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富有個性化的學生。基礎教育階段是創新教育的最佳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中,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三個發展」(即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基本技能的教學。倡導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是新課程的一個嶄新理念、能力本位

⑤ 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更具魅力

(一)語文教師自己要有無窮的魅力
我認為,一個高素質的、魅力四射的教師,才能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創設語文魅力課堂,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語文教師,除了要有淵博而扎實的語文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現代教學論等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和現代教育科技的前沿,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努力培養自己的改革和創新意識。教師的專業化和教育的人性化,是素質教育這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只拳頭。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水平,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切實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要知道,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力,往往要勝過一百句空洞的說教。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升學無望的差生帶著失落和憂傷的心情離我們而去。常言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認為,這才是語文教師魅力的深刻內涵所在。
(二)注重語文自身的魅力
每篇課文,都是浩瀚語文海洋中的晶瑩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個閃光的情感瓷片。「先秦諸子中孔子對入世孩子般的熱情,孟子原始的人道與民主,莊子對生命機敏冷靜的拷問,荀子對人的本質力量的鋪張揚厲……;韓柳、歐蘇、李杜的曲折經歷,濟世憂時的真誠,傲岸不羈的性格,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見識,彪炳千秋的詩詞歌賦,無不開人心智,啟人覺悟,催人奮進;從神話傳說到《史記》,從陶淵明到「竹林七賢」,從元曲到《紅樓夢》;從張愛玲到魯迅,從李傲到余秋雨……,由此我們學會了沉浸於「吟賞煙霞」,明悟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淡遠,「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雅趣……」多麼美好的語文,這位端莊的母親,她不僅教會了我們說話識字,也始終在養育著我們的靈魂啊!語文人文內涵的豐富,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何其深廣。
(三)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
1、定時閱讀。我每周抽兩節語文課讓學生閱讀,書籍來源於老師,同學互借,家長外借等,總之,保證學生人手一冊。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並能把閱讀的收獲及時運用於作文中,對學以致用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就會覺得上語文課輕松愉快,不自覺地養成搜集素材的習慣,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2、通過快讀速記獲取新的信息,豐富演講內容。我鼓勵學生每天到書攤快讀速記一篇精彩的文章,看完之後就離開,回校就趕緊記下來,每天換一個地方,天天速記一篇。長此以往,學生把速記來的文章在課前演講出來,供大家欣賞,不花錢就完成了閱讀積累,講到興奮之處,往往不自覺地把快讀速記文章的精彩經歷也講了出來,令大家捧腹,這樣,學生常會感到上語文課輕鬆快樂。
3、重視語文活動課,盡顯語文課堂魅力。指導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准備,精心設計活動程序。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次設置獎品,比如像糖果、小吃,學慣用具等。學生每完成一個問題,都即時給予獎勵,為此,學生特別愛上語文活動課,每次活動,表現得異常活躍,寓教於樂,收益匪淺。
4、情景作文,平添作文魅力。鄉村不及城市繁華,但具有獨特的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民風淳樸,因此,作文課我常帶學生野外創作:半山腰、教學樓頂、小河邊、花園里、火車站等等。於是,學生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掃以前室內編文的痛苦。
(四)藉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這是現代教學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具體運用。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教學目標、教師、學生、媒體等幾個元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整體,把多媒體引入語文課堂,不僅能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增加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學信息的傳遞,提高教學效率,並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
1、演播或插播錄像,激發興趣,加深印象。播放錄像能夠使學生見其形,聞其聲如臨其境,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印象。例如在講讀《守財奴》一文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守財奴》的教學錄像,錄像中葛朗台誇張的動作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再閱讀《守財奴》原文,同學們就很容易地體味出了巴爾扎克高度個性化、形象化的語言特點,准確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加大教學信息量,拓寬學生知識面。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密度,加大信息容量。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我設計出一些不同形式的訓練題並通過課件放映出來,讓學生根據課文解答,提高了訓練效率,較好地完成了訓練目標。分析過《守財奴》以後,我又給學生展示了《慳吝人》、《威尼斯商人》、《死魂靈》原書封面四大吝嗇鬼的舞台形象,這樣一來,既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又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向更廣闊的文學領域邁進。
3、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藉助課件把重點段落的分析過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綜合,使學生對整個分析過程一目瞭然,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和總體把握,獲得完整印象。如在分析《守財奴》「誘騙繼承權」一節時,我把這節的分析過程利用課件投影給學生,培養了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把握葛朗台這一人物形象。

⑥ 如何正確理解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深化傳統文本情感,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度 正所謂「文以載道」,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的靈魂.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運用和語感的培養,也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為了進一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筆者一直致力於以語文教學為載體,給學生搭建一個走進傳統文化的平台,並採用「設挖品建」的方法,來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度,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1、設文化課堂情境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閃耀著理性思維的光輝,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材料.它不同於思想品德的直接以德育為目標,而是一種隱性的德育,即引導學生去閱讀文本,讓學生穿越時空與聖者、智者對話,和先驅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內涵、超凡的智慧和創造的能力,進而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表現力、生命力,又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常說的「知書達禮」和「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指傳統文化的這種隱性德育功能.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就應該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創設適合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葯進一步重視環境的影響力,要通過內引、外聯、與生活的對比三種方式綜合運用,為教學創設物理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或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巧妙融合,渲染氣氛;或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或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資料等等.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中國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例如在教授《濟南的冬天》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首詩道:「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國十大旅遊勝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麗:十里長堤,煙雨蒙蒙,遠山近水,盡在畫中.漫步湖邊,盪舟湖上,令人如在畫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勝地瑞士景色最美:綠色山林,環繞著淺藍色的湖泊,映 襯著阿爾卑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真正無愧於「世界公園」的美稱.同學們知道哪兒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嗎?這就是我們著名的「泉城」濟南.老舍在《濟南的秋天》一文中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 ,把春天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先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讓學生在蘇軾的詩和老舍的文中體會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濟南冬天的溫情脈脈. 2、挖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是詩文的國度,古典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語言文字的同時,應該深度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並以適當的方式將其中的合理內核與真正價值傳遞個當代中學生.其實,語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著文化精神氣息,值得我們去探索、挖掘. 因此,在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初步感悟詩人寫這首詩時的心境.學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關的作品,拓展了知識,更為理解這首詩奠定了正確的情感基調,有利於更深入的理解詩境體會詩情.漸漸的學生喜歡上了古詩詞,自覺進行課外閱讀,認識了許多著名詩人,積累許多好詞佳句,成為他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的學生認識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所折服;有的學生認識了李清照,懂得了一個女詞人一樣可以擁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學生讀懂了李商隱,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所感動??同時,我們還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級下冊當中,我們不僅領略了《黃河頌》和《三峽》中的旖旎風光,還在《春酒》、《雲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中領略到別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更是致力於從課文注釋,閱讀提示入手,挖掘有關文化常識;從課文字詞句入手,挖掘相關的文化背景、哲理內涵;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內涵;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從學生的質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懷戚的《散步》時,我從「分歧」這個情節切入,讓學生通過換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進行選擇,從而深化學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蘊含的民族倫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濃濃親情中寄寓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這樣的互動中,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細致而系統 的認識,從而潛移默化地優化了學生的價值取向. 3、品傳統文化意蘊 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都是文情並茂,詞豐意美的作品,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達著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著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當我們走進文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著眼於對文學語言、形象和審美情趣作個性化地解讀和品味. 古人說得好,「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情.」而現代教育家們也都提倡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我覺得所謂的語文味,最主要的就是從語言文字生發出來的人文色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形象的比喻來表達綿綿無期的「愁緒」;「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用富於情感的雙關語來描寫若有若無的「春情」;「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用歷史典故巧妙表達人生志向??透過語言文字,我們體會到祖國語言的精妙博大,領略到字里行間產生的意境美,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再者,我也認同朱熹提出的「讀書窮理,當體之於身」,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個性化閱讀,例如,我在教授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時,讓學生找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三個關鍵詞,提示他們分別是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的,從而抓住關鍵詞「牛」、「找樂子」、「賤賣」,讓學生去思考誰「牛」,誰找誰「樂子」,怎麼「賤賣」,進而將奇人泥人張與海張五之間的較量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讓學生們了解到天津衛這些民間藝人們的錚錚骨氣.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從情感和藝術形象中去加以品味.語文教材中出現了非常豐富的藝術形象,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窺見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引導學生們去發現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的《花木蘭》一文時,可以順著課文的脈絡,深入挖掘花木蘭身上的傳統美德,例如她身上屬於巾幗英雄的英勇無畏的膽識,屬於嬌俏女兒的「對鏡貼花黃」的女兒心性,屬於華夏兒女的「孝心」等.

⑦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文化修養

一、培養學生興趣,形成濃厚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語文課堂中的優良傳統文化教育應竭力做到生動活潑、情趣盎然。通過各種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把每一個學生吸引進來,讓他們真心與書籍成為好朋友,享受讀書之樂。在課堂上,繪聲繪色地向同學們講述名人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教孩子們學唱《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民歌;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視頻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直觀了解《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百家姓》、《唐詩宋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濃厚的興趣。
二、閱讀點亮人生,積淀文化底蘊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聯系我們的實際生活,調用自己所累積的各種知識,以獲取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做閱讀的主體,用心去感受我們的教材課文,用傳統文化獨有的審美觀去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加強閱讀,不僅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迅速提高,對於擴展閱讀教學的資源、打破封閉的課堂教學格局、增強語文教學的文化底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閱讀指導課對學生的閱讀做精心指導。包括整本書的推薦、單篇美文的推薦、讀書方法的介紹、讀書習慣的培養、讀書交流等。摘抄好詞好句、好段,概括主要內容,暢談讀書心得,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筆記;有時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書中內容再現。孩子們尤其喜歡這樣的閱讀課,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再是自己,而變成了書中的主人公,率性地展示著文中人物的風采。
三年級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的一組教材,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築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學生在閱讀本組課文的時候,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另外還安排了一次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學習,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來展開。通過課內學習和課外生活,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和傳承。學習《趙州橋》一文後,讓學生收集家鄉的橋的資料,知道每座橋的名字、具體位置,如彩虹橋、青年路大橋、淮河大橋、沱湖大橋、分洪閘橋等;可以用相機把橋拍攝下來,用筆記錄勾勒每座橋的形態,了解每座橋的結構、特點、用途及橋兩邊的民風,感受橋的氣魄雄偉與壯觀,感受大橋建設者的聰明和智慧,感受家鄉的燦爛文化和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更加好好學習,長大後更好地建設家鄉,受到濃厚的傳統文化教育。
《巴黎聖母院》、《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沉浸在緊張動人的故事情節中,如醉如痴,同時明白深刻的哲理。《魯濱遜漂流記》告訴學生「做人要有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奮發進取的精神」;《巴黎聖母院》使學生明白「外表的美與丑無所謂,重要的是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這一道理;《落花生》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了一對父子之間的感人故事,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父愛的堅強與偉大,學會懂得珍惜父愛。
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們一直與書為友;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談。漸漸地,書中一個個精彩走進了孩子們的視線,走進了他們的心靈,也走進了他們記憶的最深處。從《三國演義》中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從《窮人》知道了桑娜一家誠實、善良的品格,從《鹿和狼的故事》懂得了人類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晨誦課,師生之間通過詩歌相互問候,互道早安,很快就進入到令人感動的課堂情景當中。在反復吟誦的過程中,同學們被詩中滲透出的美好感情所感染,深切地感受到同學們表現出的愉悅和獲得的滿足。另外,通過特定的時刻所包含的特殊意義送詩,如:開學、教師節、學生生日、國慶節、二十四節氣等,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晨誦時,與學生一起朗誦、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勵,教師、學生、詩歌三者交織在一起。通過晨誦課程,讓我們的學生能有一顆博愛而敏感的心靈,能有詩的情緒,變得文雅、大度、善良,感動於花開花落、月缺月圓……
在浩瀚的書海里,孩子們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懷。現在我們學校每個班每星期開設一節閱讀課,我們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認真閱讀、摘抄好詞好句、寫出心得體會,收獲可大了。在閱讀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與中國夢同行、書香伴我行、感恩教育、文明誠信、崇尚美德等愛國主義讀書教育徵文活動,學生多次參加比賽並獲獎,學生的集體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各種途徑,採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
三、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加強寫字教學,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寫字教育傳統,打好寫字基礎。《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班班通教學設備(暢言教學軟體),對漢字進行分解和動畫演示,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漢字的讀音、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學生更加易於模仿和臨帖。這樣學生感覺趣味盎然,學習興趣更加高漲。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
為傳承中華書法文化精髓,發揚光大書法風采,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寫字的正確性和規范性,激發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定期開展小學生「書法比賽」活動。比賽要求學生寫字時坐姿端正,握筆正確,筆畫工整,結構勻稱,整潔美觀;同時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規定的書寫內容。每次參賽的同學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個個准備充分,坐姿端正,聚精會神,認真書寫。稚嫩的筆鋒一絲不苟,整潔的書寫令人賞心悅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寫字教學過程中,善於激發學生的練字興趣,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使學生樂學、勤學。《寫字與做人》書法校本課程的開設、國慶書法比賽,詩意清明書法比賽、規范漢字書寫優秀班級評選、漢字筆順大賽、「小腳丫」書法社團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寫字教學的內涵,增強了學生的寫字熱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促使學生形成了規范、整潔的書寫漢字的意識,並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已成為每位同學的自覺行動,濃郁的墨香芬芳四溢。
四、誦讀經典美文,傳承中華精神
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誦讀形式加強對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選文兼顧《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蒙學教材、經典古詩詞篇章以及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文章。
組織學生參加五河縣「新華杯」第一屆小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比賽,參賽節目《少年中國說》在此次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小選手們以聲情並茂的表演、悅耳動聽的誦讀演繹了中華優秀經典著作,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正像一位參加比賽的同學所說,《少年中國說》氣勢宏偉,催人奮進。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有理想、有志向、有氣魄,勤奮學習,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一首經典的《梅蘭竹菊頌》,贏得了在場評委和觀眾的熱烈掌聲。同學們用深情的誦讀詮釋著古詩詞的經典,用優秀的表現傳承著中華精神。學生在比賽中充分理解和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的民族精神。
五、拓展課外內容,豐富社會實踐
在教學《藏戲》一課時,學生在了解藏戲特點的同時也對其他戲曲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了解戲曲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藝術,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門傳統藝術。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又說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學習《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後,讓學生搜集家鄉徽派建築的圖片資料,感受家鄉建築的風格特點,感受建築工人的辛勤勞動,激發對家鄉、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對家鄉的傳統戲劇黃梅戲、泗州戲、五河民歌和舞蹈錢桿子、花鼓燈等有更多的了解與接觸。寒暑假、雙休日,大街小巷,、青年圩廣場、祥源民歌廣場、城南龍河公園、城南體育館,處處都有家長陪同孩子們勤學苦練的身影,孩子們即使汗流浹背也毫不顧惜。孫濤、陳梓號、錢潤等同學還有板有眼地學起了黃梅戲、泗州戲,五河民歌和錢桿子、花鼓燈,大家齊聚一堂,載歌載舞,興趣盎然,快樂與幸福溢於言表,逗樂了全班的孩子,臉上露出自信開心的笑容,進一步激發大家對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愛,感受家鄉獨特的民風民俗的魅力之所在。帶領學生參觀五河縣城南規劃展覽館,孩子們領略到了五河古城的繁榮昌盛,了解到了我們未來城市的設計、發展,感受到城市的文明與進步,一幕幕的精美圖片展覽介紹讓孩子們看到了家鄉五河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幢幢高大的建築,一座座雄偉的大橋,一片片綠色的草坪,比比皆是。孩子們懂得要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常懷感恩之心,把零花錢捐給最需要幫助的人;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儀之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民族的根。新形勢下,加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堅定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茁壯成長。

⑧ 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要求學生不僅具備一定的知識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使優秀的文化得以繼承和傳揚,還能促進學生的德育、美德,從而促進人才的全面培養。
一、中學階段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將我國傳統文化滲透於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可以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傳承與發揚,對塑造中學生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傳統文化是經過歷史的積淀,代代流傳下來的,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內涵,而且在傳統文化中強調道德、重視智能、注重文化藝術修養等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有積累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其思想認識、積累文化為關鍵的時期,傳統文化中的游戲部分對其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有很多的文章都對個人或者是群體的優秀的品質描寫。其中如仁民愛物,修省立誠等品質,通過對學生加強基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學生會在中學階段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和積累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初中語文中一些具有典型的愛國形象的任務,如屈原、陸游及至近現代的譚嗣同、聞一多等古往今來優秀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文章,都彰顯了深刻的愛國之情。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並能在未來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如詩詞底蘊、歷史底蘊、文學底蘊、民俗底蘊、文言底蘊等幾類。學生在中學階段是進行個人涵養的重點儲備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習詩詞、歷史、文學等都會幫助其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並在無形之中逐漸形成個人文化積累。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其發揚。
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更加依賴於科學技術,但是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達,在對個人進行衡量時,還要對其個人修養與思想內涵進行評價。因此,加強個人修養,是永遠不會褪色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對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重視情感的浸染,加強同實際的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使學生形成情感共鳴才能更好的接受、理解相關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聯系實際,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並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學之中,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和學習傳統文化。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對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補充,或是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學習《我的第一本書》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聯想起在小時候讀書時的第一本書,裡面都有些什麼內容。這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牛漢包含在其中的因「第一本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情誼,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民主平等、開放創新的環境中開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傳統文化,否則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並能在其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學生既能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與教育。例如在《論語》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名言,在一些詩歌中也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名言,如果教師只是灌輸式的要求學生接受該教育,學生反倒會產生抵抗的心理,教師要採取更加民主的,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教學。
在教學互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品德與品質,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可以滲透傳統文化。因為在中學課外閱讀的文本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知識,還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在課堂教學之外利用課余的時間來閱讀重要的書籍,從而培養其高尚的品德。如《醉翁亭記》一文,其中就有比較經典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和學生展開討論,首先要明確作者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處境,從而對該句進行詳細的解析,就能看出作者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濟世情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文人志士身上散發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也能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較好的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回顧以往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聯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這些都可以使學生能夠逐樹立起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敢於擔當,並能更加理性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還要充分的利用語文教學,能夠將蘊含在語言、文字下的深刻情感進行挖掘,適當的對學生滲透品德教育,在促進學生學識培養的同時,提高其素質品德水平。

⑨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及特點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好其它學科、今後工作和繼續學習,對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一、 教育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民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逐步養成健全人格。二、 教學內容和要求(一)閱讀1、 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字。2、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默讀的習慣,並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3、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4、 在新聞記者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5、 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6、 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肋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7、 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瀏覽、檢索、摘錄、製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讀書方法。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於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8、 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學會利用其它工具和多媒體。(二)寫作9、 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10、根據寫作需要,確定表達的內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實,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通順,注意簡潔得體。11、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或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12、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13、養成觀察分析周圍事物、收集積累語言材料、勤動筆多修改的習慣。14、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是14次,字數不少於0.7萬,其它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500字左右的習作。(三)口語交際15、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和修養,態度自然,尊重對方,注重對象和場合。16、耐心專注地傾聽,了解對方的意思,領會意圖,抓住中心和要點。17、講普通話,做到語音清晰,語句連貫,條理清楚,能准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心情,並努力使對方理解。18、復述轉述,力求完整准確;討論發言,圍繞話題,簡潔明了;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四)語文常識 19、了解詞的分類,短語的結構(並列、偏正、主謂、動賓、補充),單句的成分(主、 謂、賓、定、狀、補),復句的主要類型(並列、遞進、選擇、轉擇、因果、假設、條件,限於二重)和常見關聯詞語的用法。 20、了解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課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識。 22、了解散文、詩歌、小說和戲劇文學的基本常識。(五)課文 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要體現教學目的,適合教學,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文以我國現代作品為主,古代作品也有適當比例,同時兼顧外國作品。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一般各佔50%。古代詩詞和文言文佔30%左右。每學年課文應不少於60篇。(六)課外活動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生動活潑地開展課外閱讀、寫作、參觀訪問、專題研究等活動。可以採用讀書報告會、朗讀會、故事會、演講會等形式,利用壁報、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還可以組織各種語文興趣小組和文學社團。三、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一)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二)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三)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四)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地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五)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四、 教學評估教學評估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語文教學自身的規律。對教師的評估要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不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為唯一的評估依據。對學生的評估要重視語文積累、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水平發展的評價,實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堅持態度情感與知識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有利於激勵和引導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語文考試要以主觀性試題為主,鼓勵學生有創見。不能用難題、怪題、偏題和繁瑣機械的題目考學生。語文修辭和文體常識不列入考試范圍。五、 教學設備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初中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學校要配備充足的工具書,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其它人文科學讀物,科技讀物等各類圖書,配備必要的教學掛圖,和教學輔助資料,訂有相當數量的報刊。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帶、錄像帶、光碟等聲像資料,配備一定數量的幻燈片、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利用網路資源,還可裝備視聽教室、語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校應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和培訓,鼓勵支持他們開發、製作教學課件。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課堂的文化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