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一節初中語文小說復習課
評價一節抄初中小說語文復習課就要看一下,嗯,老師講的小說知識點到不到位嗯。講小說復習課要講到小說的知識點,還要講到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還有小說的主題,嗯,從翠幾個方面去評價老師講的內容到不到位。嗯,也可以從學生的。要多去看一下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Ⅱ 求初中語文課內名著閱讀的總結和中考易考問題,詳細一些好!!謝謝了
做閱讀時要把文章多讀幾遍,把它的意思理解透了,知道中心
這樣就好做了
另外,審題要仔細,我就是這樣的!
(一般題目圍繞中心)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像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准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准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了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於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里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於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准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准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
(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分析重點文意。
(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二、答案來源:
A.採摘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
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並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
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范。
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並盡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練概括。
四、請參閱現代文閱讀解題指導專題訓練
五、文體知識備忘錄:
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辨析說明對象可以:
a. 看文章題目;
b. 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
2.概括說明內容:
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哪些內容而定)
3.明確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事理說明文一般都採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
4、明確說明方法
(1)說明方法
(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
b、再聯系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徵。
5、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答題規范:答:不能刪去,「xx」表示……,去掉後就變成了……
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於絕對化)
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
常用的結構模式:
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議論文閱讀
1、找准論點:標題、開頭、篇末、不明顯需精練概括。還可以通過分析論據來找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或者分析題目,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證話題,作者對論題的看法就是中心論點。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8f78e0100iko7.html)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_卧龍雲舒_新浪博客
2、分析論據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考點:補充一個論據;(要緊扣論點,選取真實典型的事例)
3、明確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考點:分析論證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論證方法;2.分析該論證方法證明了作者的哪個觀點。(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採用論證方法的前一句)
4、論證結構: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
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准確性、概括性)
6、議論文一般開頭由某件事、一則名言、寓言故事等生發議論。所以它們的作用是:作為引子,引出論證的話題。
7、議論文常用設問句作過渡,反問句式以示強調。(1)設問(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讀者注意,啟發讀者去思考,發人深思。(2)反問(手法)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強調作者的觀點,發人深思。
記敘文閱讀
一、解題技巧: 詳見現代文閱讀解題指導專題訓練
二、文體知識:
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後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
2、記敘的線索
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
3、記敘的人稱:(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
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
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 人物描寫\細節描寫
(2) 環境描寫的作用
(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
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誇張、烘托、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徵、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
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的象徵手法。
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
引號:(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 (3)表強調(4)特指
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 (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
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13常見寫作方法
1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1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16語言特點評價用詞:准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
17、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
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Ⅲ 初中語文閱讀怎樣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的,主要是你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比如人物主要事件或者細節描寫,從中體會人物形象。平時要積累人物形象的語言
Ⅳ 初中語文課文的小說應該怎麼講解呢
其實可以按照小說的脈絡來分析講解。
每一篇小說都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還有背景介紹。不管怎麼樣,小說都是試圖通過對一個故事的敘述,來表達一種思想。初讀之後概括中心思想,小說要表達什麼。然後梳理脈絡,找到串聯起故事的主要線索,例如小說《飄》中,線索人物是主角郝思嘉,中心思想是塑造一個豐滿的獨立堅強,在困境中努力掙扎求存的女性形象。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郝思嘉既是主角又是線索人物。當然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線索人物,也不是所有的線索人物都是小說主角。如《祥林嫂》中的「我」就是線索人物,而主角卻是祥林嫂。因其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要通過塑造祥林嫂這樣一個悲情的保守舊中國封建禮教迫害的麻木的女性形象,藉以表達作者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情懷。還有的小說是以事物為線索,如魯迅的《葯》。此文中「葯」有兩重含義,一個是小說中的實物,拿來治肺結核的人血饅頭,一則是拯救舊中國的葯,即辛亥革命,因為文中,人血饅頭上的血是被砍頭的辛亥革命者,暗喻辛亥革命並不能拯救舊中國。全文由「葯」作為線索串聯,求葯,吃葯,吃過葯病沒好,死掉。
這是找到線索,之後是找主人公,主人公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的載體,是全文的中心,全文所有配角,情節,細節,背景,環境等等都是為了主人公而服務的。
之後根據線索將全文劃分成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階段,逐個分析。
最後細致的講解文中所有的技巧,可以從配角、環境、背景、細節、情節等幾個方面來講解技巧。因為行文目的是表達中心思想,思想的載體是主人公,之前所提到的都是側麵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方式,還有正面描寫。文章的每一個部分都是有目的的。配角可以是正襯,反襯,推動情節發展等,環境可以是以樂景襯哀情,可以是反映人物心情,營造氣氛等。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一場緊似一場的大雪就暗示了壞人對林教頭的迫害越來越嚴重,步步緊逼,將全文氣氛推向高潮。又如《葯》中那個老漢買人血饅頭的時候,天是黑的,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既營造了黑暗恐怖的氣氛,反映人物絕望害怕的心情,又暗示,當時舊中國的黑暗。
最後在從頭到尾看一遍,做下總結,形成對一篇小說整體完整立體的印象,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小說想到了什麼,自己對小說中人物的看法,對作品的租到理解,最好不拘一格,答案自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發散思維,還有他們的理解能力。
如果這些還不夠具體,請把你要講的小說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