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中如何設計方案
⊙總體構思
看電視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學生看電視利弊談》為話題,有利於他們觀點的表達,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課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做好准備,包括收集資料、組織合作等等。課堂以學生交流為主,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論辯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給予引導,讓學生文明、得體的對話交流,在論辯中學會尊重對手,尊重對方觀點,為今後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基礎。
⊙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課前的准備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既發揮個體作用,又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
課堂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淡化教師指導的功能。教師主要在這幾個方面發揮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交流與討論的環境,點評學生的表現,強調文明得體、尊重對方的重要性。學生的交流、討論形式:現場采訪、辯論、小品表演等。
【教學流程】
(一)准備
1.教師請四位學生擔任助手。
(1)確定兩位同學擔任辯論會主持人。
(2)主持人負責課外采訪部分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提供錄音)。
(3)安排兩位同學表演一段小品。
2.學生的准備工作。
(1)了解一下周圍人對此問題的看法,並記錄整理。
(2)收集有關中學生看電視利弊的材料:電視節目的內容及欄目設置;中學生看電視的時間長短;從報刊、雜志、網上等了解專家如何評價中學生看電視的利弊。
(二)導入
學生主持人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已進入家家戶戶。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頻道增多了,電視內容日趨豐富。對於看電視,同學們應該是「情有獨鍾」吧!在生活中,你是否曾因看電視與家長發生不愉快的摩擦,我想請一些同學談一談。
主持人現場采訪。
(三)學生分成正反雙方,展開辯論
正方:中學生看電視利大於弊。
反方:中學生看電視弊大於利。
活動安排:
1.雙方推選四位同學擔任辯手,其他同學助辯。
2.雙方主辯闡述己方觀點。
3.主持人邀請雙方助辯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4.正反方展開論辯。
5.兩位主持人分別概括雙方的主要觀點,然後提出觀點:看電視應該有所選擇。
(1)點擊電腦演示材料。
材料一: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說,在英國,患精神疾病而住院的14歲以下兒童人數已猛增50%,全國學齡兒童已有3%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專家認為,「電視文化」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西班牙《論壇》周刊說,成千上萬的西班牙兒童是伴隨著兒童電視節目成長起來的,看電視已成為西方兒童除睡眠外的最主要活動。過多觀看電視造成了孩子不喜歡活動、好鬥、詞彙貧乏、心理不平衡、追求消費、學習成績下降等後果。兒童對電視的依附,就像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一樣,靠他們自己的力量無法擺脫。
材料三:俄羅斯《旅伴》雜志說,現在的孩子每到晚上總是急不可待地打開電視機貪婪地觀看,恨不能把所有的電視節目都一口氣吞下去。有些廣告在電視中反復播放,使入了迷的孩子刻骨銘心,那些精煉的措詞,比偉大詩人的詩句對孩子的吸引力還大。廣告竟成了當代的詩歌,現在,中小學生常常摘引的是廣告詞,而不是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句。電視廣告濫,孩子受害深。
材料四:在美國,有關專家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看電視過多弊大於利,使人變得被動、懶惰、不愛動腦子,成了「坐巢蜘蛛」、「沙發上的土豆」。一位專家在書中寫道:「在過去30年中,由於過多地看電視,我們連如何去玩都不會了。」兒童受害就更大了。美國研究兒童發育和行為的專家說,如果一個兒童在一周內看的電視節目超過了10個小時,就會限制他(她)的思維活動范圍,影響他(她)與人交流和語言能力,並且缺乏創造性,而美國目前學齡前兒童平均每人每周看電視多達30小時。
(2)播放采訪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的錄音。
(四)觀看小品《這樣看電視》,然後談自己的看法
甲:劉兄,好久不見了!還好嗎?
乙:(戴眼境)你是誰呀?我怎麼看不清楚。
甲:我是……,你不認得我嗎?
乙:噢!你是張兄,你好,你好!這個月我被電視害慘了。
甲:電視,它怎麼害你啊?
乙:這一段時間我迷上了電視,要嘛看武打片,要嘛看恐怖片,弄得失眠、頭昏,這還不說,眼睛也近視了,戴800度的眼鏡還看不清楚,走在大街上還撞了樹。
甲:是嗎?我可不一樣,我幾乎每天都看電視,可好了!我從電視上看到了許多新聞,學到了許多知識,還學了一口流利的英文,要不我講幾句給你聽,怎麼樣?
乙:好啊!
甲:好,那我就獻丑了。Hellow!Iam…….Nicetomeetyou.
乙:不錯,不錯!請問你能學到這么多好東西,我為什麼學不到呢?
甲:你呀,你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我看你可能是沒安排好時間,而且沒有選擇好節目,要不你按我的方法試試看吧!
乙:好,一定,一定。
(五)介紹電視節目中自己受益最多、印象最深刻的節目(或模仿或談感受,形式不拘)
(六)教師小結:評價學生課前准備、課堂表現情況
⊙設計亮點
這節口語交際課教學設計方案,較好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精神,無論是課前的學習准備,還是課堂交流、討論,都體現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特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交際習慣。
⊙專家點評
本教學設計通過現場采訪、辯論、小品表演等教學程序,極大地豐富了口語交際課的教學內容,引起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前的資料准備,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合作、收集、交際等能力。課堂的交流、討論、表演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思辯能力。
(選自《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配語文版) 九年級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忽視口語教學的現象,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考試成績,忽視學生聽說等口語能力,農村初中更為突出。目前,農村初中學生在聽說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有的聽話不專心,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表述事情時,說不清楚,或羅嗦沒有條理;有的朗讀文章時,破句,平淡,沒有感情;有的聲音不響亮,讓人無法聽清要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當前農村初中的語文的教學實際是密不可分的,縱觀當前農村初中的語文的教學實際,對學生「口語交際」的教學似有若無,甚至沒有,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語文教學實際中,教者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重課堂知識的傳授,有意或無意中忽視了學生的口語教學。
2、語文教師的的朗讀水平也參差不齊,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缺乏正確、有效的示範作用。
3、各種級別的語文考試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都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查形式,這種考試導向就造成了「重成績,輕口語」的現象。
4、學生對考試成績同樣看重,認為只要考試成績高,就是學好了語文,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學生對口語交際不夠重視。
5、目前現行的由洪宗禮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也有對學生口語訓練的內容,而教者大都視而不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7、另外,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資源貧乏,一些課文中的精美文章都沒有配備朗讀資料,學生沒有高質量的朗讀資源的熏陶。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著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理論依據: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不僅體現出「以生為本、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對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將來負責,同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國家教育部、教材編寫者對此也有強制性的要求,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明確地寫進新課改及各種初中語文教材當中。
具體說來,表現在:
1、國家政策指向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這次課程改革的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新課程標准》對九年義務教育的口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而對七到九年級的具體要求是:「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
2、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把學生當作考高分的工具,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由此可見開展語文聽說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
3、「農村初中學生語文口語能力」設計方案是以「雙軌並行,內外溝通,課文示範,全面評估」和十六字綱的教學思路為核心的。「雙軌並行」即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課文示範即將課本作為範例來引導學生讀寫和做人。全面評估即要對學生進行聽、說、書、寫、讀、做、學習興趣、自學習慣、創新意識進行全面考核。
4、洪宗禮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也明確編排了初一至初三的「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這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直接依據。而且在其第六冊後面還附有「社會交際常用詞語」,目的都是幫助學生能掌握基本的交際語言,並能自覺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這套教材所安排的口語交際內容分別是:
第一冊:①堅持說普通話。②說話要文明,有修養;聽話要有有耐心,有禮貌。③問話要明確,答話要簡明具體。④准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第二冊:①與人交談注意對象和場合,用語恰當。②看電視聽廣播,能抓住中心。③具體生動地講述見聞。④說話尊重對方,增進理解。
第三冊:①當眾發表意見,態度要自然。②與人交談要專注地傾聽別人講話。③說話要注意語句連貫,條理清楚。
第四冊:①編演課本劇。②介紹某種商品,能吸引顧客。③討論發言,圍繞話題,簡潔明了。
第五冊:①正確辨析講話者的語意。②說話簡要有針對性。③聽讀議論性的文章,能聽出作者的觀點和理由。
第六冊:①扣住話題發表意見,觀點清楚。②科幻故事交流。
這套教材的編排內容,其訓練目標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了科學而合理的依據。
三、研究目標
1、聽話能力
採用序列式訓練,即緊扣教材單元中的訓練重點。如初一第一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學會聽一篇文章講了哪件事,有哪幾個主要人物,用文章中的事與人的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第二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能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欣賞文質兼美的文章,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初二第一學繼續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外,還注重會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的能力;第二學期培養學生如何將一件物品、一個建築物有條理地介紹清楚,或者在聽別人介紹時知道使用哪些說明方法。初三年級注重訓練學生聽議論文的能力和欣賞美文時文的能力。
2、說話能力
利用上課前兩分鍾進行課前說話訓練。初一階段:請每一位學生輪流介紹一篇優秀文章或一部書籍,其他學生記錄聽到的文章題目或書籍名、介紹人。初二階段:在初一的基礎上增加記錄所聽到的喜歡的句子或片段。初三階段:開始訓練學生快速構思、成文——口頭作文。
課題總的研究目標是:以服務於語文課程實施為宗旨,圍繞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提高為對象,構建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最佳平台,力爭使其具有創新性、可持續性和推廣價值。最終研究成果形式:校本教材、實驗報告、實驗專輯。
具體目標是:
1.運用教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初中語文聽說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初中語文聽說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初中語文聽說的改革與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2.通過對初中語文聽說研究,探究提高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最佳途徑,探索並構建初中語文聽說培養及考查教學體系(目標、方法和基本模式)。
3.通過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4.為提高初中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切實可行的各種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鑒的經驗。
四、擬採取的研究方法
1.採取「教育調查法」:採用事實調查和征詢意見調查,有時也將採用綜合調查和專題調查的方法,對初中語文聽說現象和情況進行調查了解。
2.採取「行動研究法」:根據課題的內容,課題組成員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有行動,有研究,在行動中研究,使行動過程成為研究過程。「行動研究法」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和反思四個相互依賴的基本環節。計劃是行動研究的第一個環節。實施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地貫徹行動計劃。觀察即收集研究的資料,監察行動的全過程。反思就是對行動效果進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計劃下一步的行動。
3.採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並進行案例反思。
五、主要研究內容
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研究,旨在轉變「輕聽說」的現象,探索語文課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科學方式,著力把學生的口語活動與知識學習相結合,以體現語文實踐性、工具性的目的,並做出以此為特徵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教學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成果。
子課題:
①實施「初中語文聽說」的方法與途徑探究。
②語文聽說活動與讀寫的結合
③語文聽說與社會生活綜合
④怎樣做好演講
⑤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語文聽說」探究
⑥「初中語文聽說」中的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和培養
⑦「初中語文聽說」中的學生主體性的培養
⑧「初中語文聽說」中的評價問題
⑨基於校本課程開發的「初中語文聽說」課程內容
⑩「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的案例研究
六、實驗研究實施步驟:
2005年1月-2005年7月(第一階段)
①問題診斷,需求分析
②課題申報和論證
③有關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培訓
④實驗報告及各子課題的論證和任務落實
⑤開題
⑥成果名稱及其形式:各子課題的實驗方案、實施方案、課例、案例、論文
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第一階段)
①問題診斷,需求分析。
②每學期制定研究計劃,及期末工作總結。
③圍繞課題開展各類研究活動
④編寫教材、實驗專輯、組織研討活動。
⑤實驗階段性總結
⑥實驗觀摩及階段性實驗經驗交流會
⑦成果名稱及其形式:實驗報告、階段性總結、課例、案例、論文匯總、形成性評方案等。
2006年9月一2007年7月 (第三階段)
①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②召開經驗交流會,成果展示會。
③撰寫研究報告
④結題鑒定
⑤總結推廣。
⑥成果名稱及其形式:編寫或出版教材、編輯實驗專輯、組織研討活動,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Ⅱ 求初一的語文口語交際題
七年級口語交際習題
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到晉國司馬炎來了吳國,俘虜了吳王孫皓。在接見孫皓時,司馬炎說:「朕沒此座久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二、美國紐約街頭一盲乞丐,行乞時在脖子上掛一牌子——「自幼失明」,但每天所得甚少。後來一位詩人春天時在此路過,給他的牌子換了一句話。這句話語言形象,能激起人們的感情波瀾,點燃起人們同情的火焰。於是他的收入大增。假如你是那位詩人,你會給牌子換一句什麼樣的話呢?
三、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位抱著小孩子的婦女艱難地站著。旁邊的座位上的一個表年人卻扭頭望著窗外。如果你是售票員,怎樣說服這個青年讓座?請你把要說的話寫在下邊。
四、家裡來人告辭時,應根據來者不同身份說送行的話。 假如來人是你家修煤氣灶的工人,你應該說: ;假如來人是你表哥,你應該說: 假如來人是到你家串門的鄰居王奶奶,你應該說: 。
五、請你說說下面畫線處總統母親答話的言外之意。
有位初出茅廬的記者登門采訪總統的母親,問她兒子是否像他自己表白的那麼誠實。母親答:「是的,除非不得已而善意撒謊。」記者請她舉個例子,她笑了:「 你還記得剛才進門時,總統對你說——見到你很高興嗎?」
母親答話的言外之意是:
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
星期天,小林到畢升公園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爺問路:「喂,老頭,到畢升公園怎麼走?還有多遠?」老大爺看了看小林說:「順公路走,有一千丈:選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聽了不解地說:「你這人怎麼講丈不講里?」老大爺笑著說:「小同學,原來你也知道講『禮』呀!」
(1)老大爺的話外之意是 :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樣向老大爺問路?
七、一位作家對廚師說:「你沒有從事過寫作,因此你無權對我的作品提出批評。」廚師回答:「我這輩子沒有下過一個蛋,可我能嘗出炒雞蛋的味道。」廚師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誰知道初中語文口語交際如何拿高分
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的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際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以上規定,結合了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說明說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有利於提高語文素質。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語文素質的具體反映,說更是傳遞信息、反饋信息的兩個途徑。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了,聽說寫就容易了。」教育家張志公也曾說:「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練口,練耳是基礎。」又說:「過去,教語言往往忽視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說話能力的提高也利於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論辯能力,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等諸多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最後,利於培養思維能力。語言是人們信息交談、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基礎和手段。馬克思說,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古人雲:「言為心聲」,其內涵也包括語言反映人的情操和思維。因此,這是說話能力的訓練,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說話的過程也是整個思想的思維過程。
五、培養學生口語能力之對策
1、首先、應提高學生認識,培養參與意識: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認識教育,師生均應該跳出考試辦法、成績評定的圈子,從時代發展和終身需要的大語文范疇認識並思考說話的作用,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增強學生說話訓練的自覺性和提高說話能力的自信心。其次,培養說話習慣:應加強普通話訓練。教師應在課堂內嚴格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朗讀與回答問題,課外結合學校「推廣普通話」的契機,營造講普通話的氛圍,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思維。還應注意學生說話節奏感,吐字清晰,內容集中,條理清晰,語氣停連、手勢、語音輕重的技巧,提高表達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況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創設模擬情境,是引導學生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技能的有效措施,如謀職自薦、促銷演講、生日祝賀、節日致詞、即席演講、討論辯論等,學生即可在輕松愉快的參與中,即景生情,暢所欲言,並藉此鍛煉能力,可練語調、練膽量、練姿態、練大腦的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運用現有教材,加強課堂訓練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場所,是以學生為主題,師生共同獲得的地方,也是口語訓練的主要途徑,這一切都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課堂進行,通過學生自己,去學去練,去反復實踐,才能獲得動作經驗。所以,課堂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葉聖陶先生說:「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為學生說話創設環境,提高機會,指導評述,以達到訓練目標。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編排中「聽說訓練「佔一定的比例,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重視音響教材的運用,創設形象的聲像情境,營造特色氛圍,引發興趣,使學生在舒暢愉快的課堂上,接受信息,從而產生想說的慾望,可謂事半功倍。
第一, 朗讀背誦、打好說話基礎:從朗讀起步,朗讀是把書面的無聲語言
轉變為口頭有聲語言的一種表達藝術。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方法。是眼、腦、口、耳的綜合活動。通過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既練發音、練表情、也練膽量、練口才,能借書面的材料培養學生的口頭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表達技能訓練從朗讀起步是符合中學生認知和感受的心理學規律的,注意在朗讀中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簡而言之,可表現為三個層次:准確朗讀、表情朗讀、流暢朗讀。
第二,多樣復述,培養記憶性和理解性:能讀不一定能說,復述指把讀或聽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即將認知對象消化理解後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它不是單純機械地認知,而是思維活動的反映,含有對內容的篩選、概括和歸納。可概括為三種類型:詳細復述、概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復述形式多樣,如不斷復述、人物復述等。復述課文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角度轉換、人稱改變、結構變化、內容擴展(進行口頭簡述、詳述。摘要以及創造性復述)等方法訓練;既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和再創造,更有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應注意復述過程,要把握內容,搞清要求,以組織內部語言。
第三,演講訓練,培養發散性思維: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設想出來的具有多種可能性選擇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流散性,變通性,獨特性的特徵。培養發散性思維主要是在學習課文知識點時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向性考慮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多種方案、多種結果。演講(包括講故事)就是這種寓教於樂的訓練方式。教師可要求學生按教材內容講或結合教材搜集相關資料講,或以教材為基點開展延伸性演講,它給學生鍛煉口才,顯露才華創造了機會,也使學生在收集信息和聚合信息中發展思維。正如美國著名的演說家卡耐基說::「向一群人作即席演講,其實不過是在客廳里對朋友即興講話的擴大而已。」如練到這一步,學生不就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的境界嗎?
第四,課堂討論,培養論辯能力:有人說兩塊運動的石子相互撞擊後能迸發出火花,眾多的石子相互撞擊便會產生眾多的激烈的連鎖反應,也許這就是課堂討論的效果。教師用關鍵性的語言啟發學生闡述觀點,評論補充別人的意見,如果以四人為一組的單位展開討論,訓練面更廣,既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更利於培養學生即席發言講話的能力。
第五,看說訓練,培養想像能力:想像是人腦對已存儲的表像加工改造而造成新得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力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語文教學中運用教材的科技因素,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地想像,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支點。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看說訓練是融觀察、想像、創造、遣詞造句能力訓練於一體的綜合訓練。學生可利用課文插圖,把當天所見人事及親身經歷場景等,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訓練學生敘述事件、描述情景的能力。
第六,口頭作文,培養創造能力:口頭作文是指用口語形式敘述意見、事情,說明一種事物,闡明一個道理,無文字依託。訓練時,要注意與閱讀教學及日常交際談話,即席講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敏銳洞察力的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規定題目或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幾分鍾,打好腹稿,做到立意明確,條理清楚,培養迅速敏捷的思維能力及整理成文的能力,逐步向開口成文的方向努力。
Ⅳ 初一語文口語交際
1.今天風和日麗,我校寫作精英齊聚一堂 ,共同參加「三年來我最滿意的作文活動,希望大家,發揮所長,把自己最滿意的作文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2.不用不好意思啦!把自己的作文念出來才有成就感啊!給自己一個多練的機會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朗讀好的!加油!
Ⅳ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怎麼寫
主要思維要發散來,平時的積累也是必源不可少的。口語交際初中已經沒有了,是綜合性學習。
如果要寫作文的話,盡量張揚,表明自己的觀點,文風要華麗,不要追求大作家的簡朴文風,深刻
寓意。
如果只是概括的話,具體事例具體分析。抓住每一個句子的重點,或者用一種格式套,注意:這樣
會略顯生硬,所以要自己修改下。1)什麼人做了什麼事。2)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這是概括事件的方法,一般他不會讓你概括記敘之外的東西,比如:議論,散文之類的。
Ⅵ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如何拿高分
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的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際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以上規定,結合了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說明說話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有利於提高語文素質。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語文素質的具體反映,說更是傳遞信息、反饋信息的兩個途徑。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最為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了,聽說寫就容易了。」教育家張志公也曾說:「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而,練口,練耳是基礎。」又說:「過去,教語言往往忽視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說話能力的提高也利於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論辯能力,應變能力,創造能力等諸多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最後,利於培養思維能力。語言是人們信息交談、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基礎和手段。馬克思說,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古人雲:「言為心聲」,其內涵也包括語言反映人的情操和思維。因此,這是說話能力的訓練,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說話的過程也是整個思想的思維過程。
五、培養學生口語能力之對策
1、首先、應提高學生認識,培養參與意識: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認識教育,師生均應該跳出考試辦法、成績評定的圈子,從時代發展和終身需要的大語文范疇認識並思考說話的作用,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增強學生說話訓練的自覺性和提高說話能力的自信心。其次,培養說話習慣:應加強普通話訓練。教師應在課堂內嚴格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朗讀與回答問題,課外結合學校「推廣普通話」的契機,營造講普通話的氛圍,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思維。還應注意學生說話節奏感,吐字清晰,內容集中,條理清晰,語氣停連、手勢、語音輕重的技巧,提高表達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況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創設模擬情境,是引導學生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技能的有效措施,如謀職自薦、促銷演講、生日祝賀、節日致詞、即席演講、討論辯論等,學生即可在輕松愉快的參與中,即景生情,暢所欲言,並藉此鍛煉能力,可練語調、練膽量、練姿態、練大腦的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運用現有教材,加強課堂訓練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場所,是以學生為主題,師生共同獲得的地方,也是口語訓練的主要途徑,這一切都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課堂進行,通過學生自己,去學去練,去反復實踐,才能獲得動作經驗。所以,課堂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葉聖陶先生說:「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為學生說話創設環境,提高機會,指導評述,以達到訓練目標。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編排中「聽說訓練「佔一定的比例,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重視音響教材的運用,創設形象的聲像情境,營造特色氛圍,引發興趣,使學生在舒暢愉快的課堂上,接受信息,從而產生想說的慾望,可謂事半功倍。
第一, 朗讀背誦、打好說話基礎:從朗讀起步,朗讀是把書面的無聲語言
轉變為口頭有聲語言的一種表達藝術。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方法。是眼、腦、口、耳的綜合活動。通過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既練發音、練表情、也練膽量、練口才,能借書面的材料培養學生的口頭能力,因此,口語交際表達技能訓練從朗讀起步是符合中學生認知和感受的心理學規律的,注意在朗讀中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簡而言之,可表現為三個層次:准確朗讀、表情朗讀、流暢朗讀。
第二,多樣復述,培養記憶性和理解性:能讀不一定能說,復述指把讀或聽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轉述。即將認知對象消化理解後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它不是單純機械地認知,而是思維活動的反映,含有對內容的篩選、概括和歸納。可概括為三種類型:詳細復述、概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復述形式多樣,如不斷復述、人物復述等。復述課文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角度轉換、人稱改變、結構變化、內容擴展(進行口頭簡述、詳述。摘要以及創造性復述)等方法訓練;既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和再創造,更有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應注意復述過程,要把握內容,搞清要求,以組織內部語言。
第三,演講訓練,培養發散性思維: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設想出來的具有多種可能性選擇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流散性,變通性,獨特性的特徵。培養發散性思維主要是在學習課文知識點時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向性考慮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多種方案、多種結果。演講(包括講故事)就是這種寓教於樂的訓練方式。教師可要求學生按教材內容講或結合教材搜集相關資料講,或以教材為基點開展延伸性演講,它給學生鍛煉口才,顯露才華創造了機會,也使學生在收集信息和聚合信息中發展思維。正如美國著名的演說家卡耐基說::「向一群人作即席演講,其實不過是在客廳里對朋友即興講話的擴大而已。」如練到這一步,學生不就走向自由獨立運用口語的境界嗎?
第四,課堂討論,培養論辯能力:有人說兩塊運動的石子相互撞擊後能迸發出火花,眾多的石子相互撞擊便會產生眾多的激烈的連鎖反應,也許這就是課堂討論的效果。教師用關鍵性的語言啟發學生闡述觀點,評論補充別人的意見,如果以四人為一組的單位展開討論,訓練面更廣,既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更利於培養學生即席發言講話的能力。
第五,看說訓練,培養想像能力:想像是人腦對已存儲的表像加工改造而造成新得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力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語文教學中運用教材的科技因素,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地想像,是培養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支點。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看說訓練是融觀察、想像、創造、遣詞造句能力訓練於一體的綜合訓練。學生可利用課文插圖,把當天所見人事及親身經歷場景等,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訓練學生敘述事件、描述情景的能力。
第六,口頭作文,培養創造能力:口頭作文是指用口語形式敘述意見、事情,說明一種事物,闡明一個道理,無文字依託。訓練時,要注意與閱讀教學及日常交際談話,即席講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敏銳洞察力的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規定題目或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幾分鍾,打好腹稿,做到立意明確,條理清楚,培養迅速敏捷的思維能力及整理成文的能力,逐步向開口成文的方向努力。
Ⅶ 語文教師應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好問題。
如果是漢語語文則比較難,因為口語必須是說出來的,需要說各種各樣的題目,題材,正說,反說,黑說,白說,對說,錯說,都需要練習,都需要包容包括。不能說的就練不成口語!
Ⅷ 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
《語文課程標准》把口語交際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並且分階段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怎樣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進而讓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終身受用,這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口語交際本身具有互動性,是雙方相互來往的一種交流方式,因此,這一內容的教學活動只能在具體交際情境中進行。那麼,怎樣在實際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你必需了解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性格特點,讓他敢說,願說。從初中學生的發展心理看,他們極力想爭取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想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是他們的共性。對這類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怎樣給他們創造合適的環境和氛圍,鼓勵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並且給予肯定。另外也不可否認,有些學生由於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個性得不到發揮,在別人面前或大眾面前,養成了寡言少語、怕羞的性格,一讓他說話就面紅耳赤,說起話來吞吞吐吐。這一類學生,教師就要通過調查,了解原因,弄清真相,對症下葯。特別要關心他們,重視他們,讓他們覺得,在老師心目中是有地位的,願說,敢說。
二是創造氛圍,讓他多說。老師為學生創造合適的說話氛圍,或者課內,或者課外。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課內如常規活動:每日課前3分鍾報道新聞(內容可是學校、社會、家庭等內容),內容貼近生活,會使學生渾厚;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困惑的情境或有趣的難題,使學生處於躍躍欲試的問題情境和思維狀態之中,以適當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並要求學生發揚團結協作精神,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②,做到有中心、有條理。再就是讓學生根據作文要求當堂口頭作文,做到中心明確,條理分明。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遷移到課外,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往任務,活學活用,進一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語文教材設置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是讓學生、教師瀏覽的,要求老師合理安排時間,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活動,它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這樣的活動,指導學生去活動。講故事、開辯論會、答記者問……等等。這些活動,大多有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內容,通過老師課堂上的授之以漁,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訓練要求學生講述見聞時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答辯時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語文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是訓練目的明確,循序漸近。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的。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初中學生三年六期的訓練內容。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既要注意訓練的科學性,由淺入深,建立一個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序列;又要注意訓練的人文性,設計生動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說話內容宜從要求比較簡單的開始,讓學生能注意對象和場合,逐步養成文明得體的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說話時能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報道消息,講述見聞,內容具體;即席演講,觀點明確,說服力強;討論問題,有針對性等等。以上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一到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何嘗得不到提高?
四是改革考試內容,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目前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方面的考試,都是結合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內容以書面形式進行的,內容大多考的是口語交際方面的基本要求,或者設計一段情境對話,讓學生書面答對。我認為既然是口語交際,就應該是讓學生口頭表達,應進行口試,並佔一定的考核比重。讓學生用口語表達,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一個學生可能他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較差,但如果口語表達能力強,會讓學生覺得自己還是有一定的語文素養的,會增強他學好語文的信心。
我認為,各種能力之間是相輔相承的。一個學生如果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促進其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反之,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會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三年一個輪回,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