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表達發式

初中語文表達發式

發布時間:2021-03-10 21:06:53

1. 初中語文擴展閱讀東施效顰答案

①《莊子.天運》里說: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②《紅樓夢》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 典故出處見下。 【典故】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稍用淡妝,身著衣服樸素,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她實在太美了,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著她。 鄉下有一個醜女人,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卻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可用扭捏作態一詞形容。結果,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和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裡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
原文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翻譯:
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從街上走過。同村一個丑婦人看見西施這個樣子,覺得很美,回去時也捂著胸口,皺眉觸額,從街上走過。村裡的富人看見她這副模樣,都緊閉著大門不願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 這個丑婦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明白她皺眉的樣子為什麼美。所以她不管怎樣模仿,都沒有西施美。
注釋:
西施:生卒年不詳。姓施,越國薴羅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獻給越王勾踐,繼又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有傳說「陶朱公」范蠡後來帶著西施離開越國宮廷經商。 病心:害心疼病。 顰:皺眉。 歸:返回。 去:躲開,避開。 里:鄉里。 挈:本意是用手提著,在此是帶領的意思。 美:用動作詞,以為美。 彼知顰美:她只知道皺著眉頭美。 效:模仿。 病:毛病。 所以美:美的原因,為什麼美。 文章賞析 : 文中運用誇張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編輯本段道理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別人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東施效顰:成語,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時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女孩東施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因其本來就長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
【讀 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釋 義】效:效仿;顰:同矉,皺眉頭。東施:越國的醜女。 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 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 【用 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邯鄲學步、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如法炮製(含褒義) 《成語 東施效顰》王建峰 繪
【反義詞】獨辟蹊徑、標新立異、自我作古、擇善而從 【同韻詞】羈旅之臣、殘忍不仁、俯仰於人、推亡故存

2. 初中語文的記敘文有什麼答題技巧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 :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 人物、 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 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 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 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敘(略)
15、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裡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朴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 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 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16、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採用象徵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 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7、 修辭方法及作用: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注意:在寫作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9、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20、分析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1、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22、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23、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24、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25、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7、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1)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內容的、表達方式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學會概括段意、層意。
概括段意、層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或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總之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28、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9、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30、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31、記敘文的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2、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敘」主體,「議」是附屬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議」是「敘」的自然發生,並不是強加上去的。「議」宜短不宜長,點到為止,不可以「議」代「敘」。
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 記敘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
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
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35、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過渡: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
要求:恰當、巧妙,能夠使文章連貫、布局慎密、轉承自然。
過渡時一般用詞語、句子、段來過渡。
作用:過渡能在段與段、層次與層次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或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組織成篇的作用。
(2)照應:照應是指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顧和呼應,包括交代和照應兩個方面。交代是對後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地提示一下;照應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回答。
照應可以分為:開頭(起段)與題目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即文章前後照應,或稱:相互照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迭式照應。
36、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8、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39、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類別:語文閱讀 | 添加到搜藏 | 瀏覽(933) | 評論 (1) 上一篇: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下一篇: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二 相關文章:

3. 初中生適合什麼發型

(1)橢圓臉形:是一種比較標準的臉形,好多的發型均可以適合,並能達到很和諧的效果;
(2)圓臉形:圓圓的臉給人以溫柔可愛的感覺,較多的發型都能適合,只須稍修飾一下兩側頭發向前就可以了,如長、短毛邊發型、秀芝發型,不宜做太短的發型;
(3)長方臉形:避免把臉部全部露出,劉海做一排,盡量使兩邊頭發有蓬鬆感,不宜留長直發,如:長蘑菇發型、短秀芝發型,學生發型;
(4)方臉形:方臉形缺乏柔和感,做發型時應注意柔和發型,可留長一點的發型,如:長穗發、長毛邊或秀芝發型,長直披發不宜留短發;
(5)正三角臉形:劉海可削薄薄一層,垂下,最好剪成齊眉的長度,使它隱隱約約表現額頭,用較多的頭發修飾腮部,如:學生發型,齊肩發型,不宜留長直發;
(6)倒三角臉形:做發型時,重點注意額頭及下巴,劉海可以做齊一排,頭發長度超過下巴兩公分為宜,並向內捲曲,增加下巴的寬度;
頭發長度超過下巴兩公分為宜,並向內捲曲,增加下巴的寬度;
(7)菱形臉形:這種臉形顴骨高寬,做發型時,重點考慮顴骨突出的地方,用頭發修飾一下前臉頰,把額頭頭發做蓬鬆拉寬額頭發量,如:毛邊發型、短穗發等。
時尚發型、色彩的發布,豐富了我們的選擇,但該如何借鑒應用呢?為什麼我們頻繁出入美發廳,卻始終找不到完美的自己呢?
關鍵的原因是你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發型和哪一種發型顏色,發型和發色,一定要與自己的臉型、膚色、身高、體型相般配,所以與自己的發型師溝通非常重要。就像這次色彩成就獎的評選標准,就不僅僅是修剪和色彩,它們只各佔30分;化妝、服飾、模特氣質等方面的整體效果,也佔了40分之多。所以發型師對模特氣質的了解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讓氣質打動你的發型師
在國外,美發是很專業的行業。好的美發店會裝配可照見全身的大鏡子,美發師會把你拉到鏡前為你分析臉型、身高對發式及長短的影響。而在中國,我們更多的是身上裹滿了毛巾與工作衣,非但看不出你的風格,甚至連身高都注意不到。所以,發型美麗的第一步就是紿你的發型師一個准確的自我形象展示。
去美發前,記得讓自己的服飾和妝容都能最體現你的個性氣質,這可以勝過任何語言的描述。要知道,發型師看到的更多是一個靜態的你,好的發型師會跟你聊聊你的職業和興趣,但最直觀的仍只是你的臉形。所以,用一點心展示你的內在氣質,也許能在一瞬間喚起發型師的創作靈感。有些發型可能看似雷同,但一些局部細節的變化或許會讓你的整個形象煥然不同。
讓發型修整你的臉型
美發的第二步就是必須鑒別臉型。牢記臉型與發型的黃金搭配法則———互相彌補。例如,瘦長的臉型,就應該讓發量向兩邊加寬;上尖下寬的三角臉型,就要讓發型上重下輕,等等。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是否燙發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臉部特徵決定。如果你是直線型的臉,那麼可能就不適宜過於鬈曲的浪漫式燙發;如果你的臉型曲線柔和,那「清湯掛面」的直發可能就不適合你的女性特質。如果介於中間型,那麼恭喜你,怎樣都不錯,你的發型選擇很廣泛。
讓發型呼應你的身材
燙發和染發的結合更是較少人注意的重點。染發不僅僅是在頭發上著色,更是凸顯自己發型的魔法石。發型與色彩的吻合才能使整體散發和諧魅力。在確定了你的風格後,還要考慮一下身材。高而豐滿的人適合頭發有一定的量感與長度,而小巧的人則可有多一些層次及飄逸的感覺,只有這樣量身訂做的發型,才可能事半功倍。

4. 初中語文答題技巧,閱讀題。

記敘文閱讀技巧

一是分辨文章記敘的順序類型;二是思考文章為什麼要運用這樣的順序。三、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描寫和記敘是議論和抒情的基礎。
1、表達方式及作用
(1)描寫:對人物、事件和環境等所作的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與刻畫。
A、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7)景物描寫 (8)場景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1)、表現地域風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題。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揭示社會現實。
(2)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抒情:抒情可分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二是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抒情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四.分析和體味重點語句和關鍵性詞語。
1、關鍵句是指:主旨的句;議論、抒情句;總結全文的句子;照應的句和過渡句。
2、作用:
A、從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句子:(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B、從內容上,在開頭:常有開篇點題、設伏筆、留懸念,作鋪墊。在文章結尾: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賞文本內容與藝術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閱讀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是要求在閱讀中,對作品的內容和寫法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語言。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結合作品內容,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分析出語言的表現力及特點。六、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5)、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6)、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答題套路: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要有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七、文章的結構 1、劃分段落、層次:
答題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線索、表達方式變換、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二是藉助文中過渡句,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八、語言上
1、題型:
(1)詞語選用: 方法:A、從程度、范圍、感情色彩上比較所給詞的詞義的不同。 B、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2)文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方法:A、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4)運用有修辭賞析語言: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修辭作用見附1 ) (5)對文章語言的賞析: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加語言特色詞語)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見附2語言特色)
九、.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在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十、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2、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3、手法的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十一、、給文段擬標題:(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十二、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 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 十三、記敘文的人稱:
3、(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4、(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5、(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6、 十四、概括層意、段意、層意、中心。
7、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議論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層的意思。
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
總結中心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附1: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2語言特色 1、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朴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2、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 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 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說明文的分類:
1.事物說明文[讀完文章後了解了(說明對象)是什麼?]
2.事理說明文[讀完文章後了解了(說明對象)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
二、把握說明對象:
1.看標題
2.看首尾段
3.看關鍵詞句(如:總說句/分說句/過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紹了有關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徵,然後歸納小結。)
5.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對象。
如《蘇州園林》,說明 「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 的特徵。
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格式:介紹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學地說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於 " 海水的鹹度很高 " 。
6.概括文章的說明中心:
①全文圍繞什麼事物或事理進行說明?
②說明了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麼特徵?
③從哪些方面對該事物或事理進行說明?
概括方法:說明中心=說明對象+特徵。(對說明中心的概括,語言要簡明扼要。)
三、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
1.找原詞原句。若沒有,則:
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見的說明方法:
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A.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1.分類別:(即對說明事物分門別類的方法。例如:「如何獲得食物?這有兩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一種叫自養,……另一種叫異養。」)
2.舉例子:(即以具體事物為例的方法。例如:「這種書目專門記錄其專題或學科的文獻。如要查找中國古代文獻,就要使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或《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來說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4.列數字:(即是運用數據說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裡知道,這條天河淹沒了一千萬顆以上的星星啊!一千萬,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一千多年。」)
5.作比較:(即用另一個事物與說明事物相比,以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例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6.下定義:(即指明某一名詞概念的含義。例如:「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B.說明方法的作用:
1、舉例子:具體形象的說明了……的…特點,便於讀者理解。
2、分類別:條理清晰地說明了…。
3、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數字:科學准確具體的說明了……的…… 特點
5、作比較:通過…和…的比較,突出了…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6、下定義:完整、科學、准確地說明…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
7、畫圖表:直觀形象說明了…。
8、作詮解:作詮釋,用於解釋被說明內容的成因及內在聯系。
9、摹狀貌:能使說明生動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C.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表達效果):1.答清每種說明方法各自的表達上的作用,2.答清具體運用這種說明方法是為了說明什麼內容,即:表達+說明內容。
三、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順序:文章使用什麼說明順序,要看說明的對象。
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
(按時間的先後來進行說明,多用於說明具體事物和歷史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
2.空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
(按事物的空間位置,即事物的表裡、上下、前後、左右、位置和方位等來進行說明。)
這種順序多用於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建築物的結構和介紹參觀建築物的過程之類的文章。
3.邏輯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過程及人們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的順序去說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從現象到本質(或從本質到現象);② 從原因到結果(或從結果到原因);
③ 從特點到用途(或從用途到特點);④ 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
⑤ 從概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概括);⑥從主要到次要(或從次要到主要);
四、說明文的結構:
(1)並列式:各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是並列的。
(2)連貫式:各層之間按照事物發展過程安排層次,(時間為線索)前後互相承接。
(3)遞進式: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
(4)總分式:這種結構大致有三種情形:總——分;分——總;總——分——總。
五、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說明語言的特點:准確性和嚴密性。
中心詞語/修飾、限制性詞語/關聯詞/代詞
①抓關鍵性的中心語,主要是抓那些運用准確的名詞、動詞、形容詞,鑒別出它們的同義詞,在語境中領悟其用語的准確性。
{恰當地使用關聯詞語,可使語言表達更連貫、更嚴密,使語義更具層次感,突出說明內容的重點,從而更好地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的特點。
例如:准確地使用了「……不但……而……」這一組關聯詞,層次清楚地說明了……的優越性。同時,用遞進的句式還進一步突出了……這一實用效果。}
1.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主要體現在:
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如:可能、大約、幾乎、一般、近、之一等詞。
2.語言的准確和簡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如實的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和嚴密,表示時間、空間、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准確無誤。
②要注意運用好表示修飾限制等作用的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等詞語。
{?主要指形容詞、數量詞、副詞和短語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飾限制或補充說明中心語句的。}

常見題型:
1. 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說明內容
題型為:本文的說明內容是什麼/「某一說明對象的特徵是什麼/概括某一段的說明內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層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這往往就是問題的答案)。
②無適合的原文時,可用「點面結合」的方法總結概括。 「點」:各段的說明對象,「面」:整篇文章的主體說明對象,兩者結合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 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題型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種(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說明了什麼。(要明確概念,辨清各種說明方法)。
3. 考查說明語言的准確性
題型:某個詞語能否刪掉?為什麼?
「刪掉這個詞語後……」
①解釋句意的變化。(先解詞,說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強調/說明,換後(刪掉)意思變為……,與實際/原意不符/,不準確/不嚴密/不科學。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4. 考查指示代詞或有指示意義的詞語的具體指代內容。
答這一類型題時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幾句內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將找到的指代內容與指代詞語替換,符合文意便是正確的答案。
5.判斷文段的說明中心(說明內容):
答題方式:
1、實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徵
2、事理說明文:關於……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說明文:……的操作或實驗或製作的過程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題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_______(說明內容),使讀者_____________。
6.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題型: ××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7. 題型:說明文中的主觀題及其解答:
(著重要表現創新意識、科學精神,體現自己的價值觀)。
8. 題型:概括說明對象的特點。
①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層次,②從每段(或每層)中抓住關鍵詞語加以整理。
一般情況下,文段的開頭(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結尾(或各段最後一句)往往說明了對象的特點。
9. 題型:段意概括。
句式:說明了……介紹了……
方法:找中心句;結合本段說明特徵概括,摘要聯合,結合標點,尤其注意分號,認真提煉。
10. 題型:為什麼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原文採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後不合邏輯。
11. 題型: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對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全文要點進行概括)。
答題方式:(一般)從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已發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質變化?
答:(1)海水水體的分層結構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氫消失(3)鹽的沉積增多
分析答題技巧:學會從原文中提煉信息,抓關鍵詞句。如:原文中有「這種變化果真發生了。」「原先存在於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氫,現在消失了。」「還有一個重要變化是……」)
12. 題型:發散創新:就……談一點看法或設想;或擬標語。
技法指導:結合實際,結合原文,根據知識庫存,發散思維,大膽想像。
14. 題型:給文段補充一個過渡句:
主要是結合上段的內容來考慮,方法是抓住上段說明的內容,以設問句的形式提出「為什麼會(要)……呢?」這就能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15. 題型:問前後的內容(所介紹的對象)是否矛盾:從內容和角度這兩方面思考,就能說出是否矛盾了。
16. 題型:根據說明的內容,怎樣理清選文的思路:
技法指導:首先要對每一段的內容了解,並能對其進行歸納和概括,然後,再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結構特點(因為有的是採用總分式,有的是總分總式,還有的又是分總式),就能說出其思路了。
17. 題型:在說明的開頭文段或中間敘述有關的故事,這有何作用:
答題方式:開頭:①引出說明的對象。
段中:②增強說明文的生動性。
③使說明的事物更准確。

中考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2、論證方式 立論:直接闡明自己的觀點或主張。駁論:通過反駁錯誤的觀點,樹立自己的正確觀點。
3、怎樣找論點?論點是文中體現作者主要觀點的判斷句。提煉論點的方法有:看標題是論點還是論題;看開頭,是否能統攝全文;看結尾,找總結性的句子;看論據的針對性;把分論點做加法。
4、提出論點的方法:開門見山;由現象引出;由問題引出;由名言引出。
5、怎樣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先通過……引出論點,再用例子(或名言、或者從某個角度)加以論證,最後得出……的結論。
6、分析一段話的作用。結構上:開頭引起下文、中間承上啟下、結尾總結全文。內容上:論證了作者的……論點,體現議論文論證的嚴密性。
7、論據的種類。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道理論據:道理、格言、名人名言、俗語、公理。
8、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的作用?做道理(或事實)論據,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更好地證明作者的……觀點。
9、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0、論證方法的種類及其作用:舉例論證:用典型事例證明……論點,更有說服力。道理論證:更具權威性,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觀點。比喻論證:生動形象的論證了作者的……觀點,把道理講的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易被接受。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觀點,是非曲直明確,使文章更全面、更嚴密,給人深刻印象。
11、議論文的開頭擺出錯誤的觀點(或現象)有何作用?(立論文)為了引出作者自己的觀點。(駁論文)為了樹立批駁的靶子。
12、結合作者的觀點補寫事實論據。公式:某人+某事+結果(要注意論據的真實性、典型性和側重點)
13、刪去文中的某段話(或某個詞語)可以嗎?為什麼?公式:段意(或這個段落和詞語的作用)+(如果刪去,會使論證不嚴密。)
14、議論文開頭引用故事的作用?引出作者的觀點;作為文章的事實論據,有力的論證作者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5. 發式是如何變遷的

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發型是人體儀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的地方之一. 縱觀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發式的歷史沿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麼,中國人的發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而頭發到底對人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從這些發型的變遷中,我們又可以得到哪些有關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呢?
1. 原始社會至辛亥革命(舊石器時期至1911年)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相對砸斷、變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民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於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於統治階級也愈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戰國時間,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強迫百姓剃頭,尤其是男士,剃頭,剃頭怎麼剃,就是把周圍剃掉,留中央,所謂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說,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把腦袋周圍的頭發剃掉,前面露出腦心,把後面的頭發編成辮子,這就是當時效忠大清皇帝的統一發式。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嚴厲威脅下,男子不得已改變了幾千年來的發髻,開始梳起了長辮。從此,剃頭便成了一個新的行當,走街串巷的買賣人中出現了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
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辮子則在辛亥革命前後,革命者首先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表示與清王朝徹底決裂.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也即將毀滅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朝代發型的發展是與統治階級的統治息息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及隋唐這樣的思想開放的時代,人們的發型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保守時代,男人們都只能以留辮子來留命,可見當時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向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
清末民初,當時領導中國新時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發髻式樣較多,有愛司髻(∽)、盤香髻、墜馬髻、風涼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飾。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自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發,只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自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當時上海婦女中就有少數效仿西人而燙發者。當時多用火鉗燙發,追求時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氣。
辛亥革命以後,各種西式的東西紛紛湧入中國, 很多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時尚,大家已經開始不留辮子了,需要剪成像這種歐洲西方社會的那種簡潔明快的發式。剪發又稱直發發型,常以自然直發經過修剪而成。其特點是簡潔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調高雅的風格. 當末代皇帝溥儀親手剪掉自己辮子的時候,男子剪發已經相當普遍了,而女子剪發卻很少見。一九二零年末,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受新思潮的影響,去男士理發店剪掉了長發,此事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結果,學校以傷風敗俗為由開除了她們的學籍。然而,女子剪發的風潮卻很快流行了起來。當時,有一款短發發型極具代表性,那便是剪著齊刷刷的發沿和劉海。民國9年,上海的一樂也理發店曾設計出劉海式剪發發型,月牙形式,文靜秀麗,風靡一時。與此同時,上海租界中開始有外商以西洋電燙機為上海婦女燙發,燙一次需要銀洋20元,非富家女子難以承擔。其後,上海華人理發商店也掌握了電燙技術,收費下降,燙發開始推廣。30年代,隨著國外吹風等電器工具和盤卷、吹風做頭發(又稱水燙)等新技術傳入,上海各種檔次的理發店大批開設,使上海婦女的燙發發型有了新的發展,又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發型的影響,燙發主要以波浪式為主,有長波浪、中長波浪、油條式、卷式等多種。不同階層的上海女性對燙發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發型不斷出現。平民女子要求燙發發型整潔、大方、持久,燙一次最好能維持三至六個月。一般舞女則在理發店長期包月,天天去梳頭做發。當時上海郊區婦女則仍少有燙發的。此後, 追逐發型的潮流,女性始終站在了最前沿。頭頂三七分路,額前沒有劉海,直發中帶著捲曲的波浪,而造就這款經典發型的,便是傳入中國不久的燙發。
3. 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新中國誕生了。喜悅、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影響了每一個人,年輕的姑娘編起了辮子,或剪成了短發,這是那時的「解放形象」。許多理發店也配上了電燙機,燙發已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時尚了,普通群眾也開始用上了時髦的燙發。
1950年後, 中青年婦女流行剪發,很少梳髻,少數老年婦女主要梳圓髻,或梳簡便的道士髻。此外,還流行波浪式長發盤梳的幾何形花紋的風涼髻。辮子式樣比較單一,以樸素為美。女孩常把頭發分成兩束於腦後,形似發辮。而剪發方面, 直發配人民裝,成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後來剪發發型時有創新,如學生式、游泳式等。但此發型終因受傳統的平直、弧形輪廓之限制,沒有大的發展。男士發型開始了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發型非常單調,時尚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漸漸放慢了腳步.人們到了發廊里邊,都是長發剪短發,以整潔為主,長了剪剪短,凌亂的頭發搞搞整齊,發型師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的,他沒有什麼其他工具,那時候都是一個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發型更趨簡單化,連燙發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現代京戲《杜鵑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發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時。她的發型,有點類似這幾年風行、由沙宣在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層次修剪的直發式,長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頭頂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飾,用電吹風吹出自然的蓬鬆感,頭發垂直地掛下來。
4. 改革開發至今(約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式的展開,經濟發展起來,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
發髻式樣有了大的發展,有造型精美的傳統式,有簡便時髦的新潮式,有風格別致的西洋式,有與華麗禮服相配的晚會式等。在國外發型潮流的影響下,辮子式樣有了發展和變化,一般比較鬆散自然,有些似傳統毛辮。有時在女孩中流行將頭發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別具風格。在西洋格式的發辮影響下,不少女孩先將頭發燙好,再梳發辮,流行百腳辮、小發辮;頭飾多樣,發夾與束花風行。束發方面,常見的有一側束發、兩側束發、頭頂束發、腦後束發等多種流行式樣;發型既有直發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發梢形式有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變化。配以各式彩色頭飾,增添魅力。剪發方面, 1980年以後,剪發發型輪廓突破了舊傳統,創造了前短後長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發型,富有青春活力與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發由長趨短,出現了超短發型,後又出現長、短發並存的現象。但短發在青年女性中仍為主流,簡潔自然,無論初春仲夏,都能給人以灑脫清麗之感。隨著時代發展,上海女性剪發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輪廓外,還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發式、額前呈花球形短發劉海新"五四式"、圓球形輪廓的蘑菇式、兩側發長不等的不對稱型及富有動感的飄逸式等發型。還有先燙後剪的剪發發型,融合燙發與剪發的優點。燙發方面, 女權運動的興起深刻影響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女性更有意識地藉助外在形象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燙發達到高峰,無論頭發長短。化燙(冷燙)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隨著燙發工具的改進和工藝的進步,燙發式樣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較為流行的有夏季式、風菱式、花辮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紋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線條簡潔、發絲自然、造型優美、便於梳理,並與化妝、服飾、個性結合,富有整體之美感。燙發式樣既有時代性,也有循環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發型,運用新技術,以嶄新的格調再度流行.
經濟好起來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慢慢提高了,於是開始有不同的追求, 關於頭發,同時也引進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發。在染發當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的染發,就是蓋白發.真正的潮流顏色,當時還是不怎麼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不再滿意亘古不變的黑發了,開始追逐頭頂上不斷變化的流行色彩。走進發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時尚而富於個性的色彩,染發劑會讓你的頭發經歷一次色彩大轉換。把頭發中原有的顏色漂淺,並同時補充上新的色彩,這便是染發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於服飾和化妝品,它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衣服和臉龐,一路飆升到了頭頂之上。追逐時尚永遠是少女們熱衷的生活內容.在最近的網路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2600多人中,染過發的人佔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經常染發,而且30歲以前開始染發的人佔到了被調查者的半數左右。
進入二十一世紀, 發型的變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發型真是數不勝數了,每年都有流行的發型出來. 在這多元化的年代裡美發時尚不再為某一種潮流所主宰,以往每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的元素,經過富有創意的排列組合,都在這個年代以新的姿態重新上演。挑染技術和定型技術的日益成熟又帶來前所未有的美發新樂趣。如燙發方面,2001年-2002年離子燙開始反開整個發型潮流市場;2003年-2004年空氣靈感燙也同樣;2005年就是以熱燙為主,另外還有SPA燙.熱能燙,陶瓷燙,還有煙花燙;2006年生花燙. 如果讓時間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今天的我們,會把頭發經常會變化各種發型,染成五顏六色,另外,弄彎弄直地來回折騰,這點是他們肯定想不到的。
據一份大學校園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校園內女老師頭發弄過效果(包括拉直,電卷,染色)的就將近三分之一.而學生,女生超過半數頭發做過效果,發型多以拉直,電卷,染色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過頭發效果,多以燙發為主.
正像那句話所說的,燦爛之極歸於平淡,那麼這種喧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慢慢地平息下來,在經過了大把玩各種各樣的發型和色彩之後,我們現在發現,人們對於發型的種種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種簡單地追求時髦和流行的時尚了。現在,人們對於自己發型的考慮,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於自我的一種體現,另外,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發型還依然在千變萬化,雖然我們的色彩搭配得是越來越炫,越來越酷,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們在關注發型的同時,還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發的健康。
一個健康人通常會有10萬根頭發,它們每年可長15厘米。頭發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點,就是緩沖外力的沖擊,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那麼另外還有禦寒、防紫外線,加速汗液的蒸發等等很多種功能。並且頭發是第二性特徵. 頭發護理專家Philip Kingsley說,「正是對展示生殖器的忌諱賦予了頭發威力,因為它成了人體少數幾個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個女人對頭發不自信會導致對自己的不滿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頭發其實是關乎心理的,它總是展現著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學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寫道,當一個女人撥弄她的頭發時,她正在發出性興趣的信號。在一次調查中,有過半數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的頭發看上去很美,那麼無論穿著和外表如何,我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頭發很糟,那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覺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一頭秀發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給它以用心的呵護,為什麼呢,一方面它是我們美麗、健康的表現,同時,它也是我們健康的需求。那麼,今天人們在追求各種發型的同時,應該不忘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把時尚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6. 初中語文閱讀題,解釋。

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一)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4)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記敘的順序及作用:(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5、語言特色:(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裡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朴實無華(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16、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採用象徵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7、修辭方法及作用: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注意:在寫作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9、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20、分析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1、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22、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23、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24、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25、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7、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1)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內容的、表達方式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學會概括段意、層意。
概括段意、層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或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總之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28、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9、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30、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31、記敘文的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2、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敘」主體,「議」是附屬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議」是「敘」的自然發生,並不是強加上去的。「議」宜短不宜長,點到為止,不可以「議」代「敘」。
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記敘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
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
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35、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過渡: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
要求:恰當、巧妙,能夠使文章連貫、布局慎密、轉承自然。
過渡時一般用詞語、句子、段來過渡。
作用:過渡能在段與段、層次與層次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或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組織成篇的作用。
(2)照應:照應是指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顧和呼應,包括交代和照應兩個方面。交代是對後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地提示一下;照應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回答。
照應可以分為:開頭(起段)與題目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即文章前後照應,或稱:相互照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迭式照應。
36、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8、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39、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7. 表達發式.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怎麼區別

記敘是敘述一件事情,一般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及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說明分平時性說明和文藝性說明,平時性就像一般的說明書,文藝性是在平時性的基礎上添加一些修辭手法。說明是對一個事物進行介紹
描寫一般是對一個人或物的外貌進行具體地敘述,通常運用修辭手法加以潤色
議論是對一個主題、觀點進行闡述,一般明確論點、論據、論證
抒情使用一段優美的文字,表達內心的情感

8. 表達發式與表現手法的區別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正側面描寫 等

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描寫,說明,抒情

9. 如何教會初中生語文閱讀題

分體裁練習,了解題型,掌握基本知識點,多練。
如:

記敘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技巧
一、辨析記敘線索和作用
1、線索::(1)以人物為線 (2)以時間為線 (3)以人物為線 (4)以事件為線 (5)以情感為線 (6)以某物為線 (7)以題目為線 (8)明暗兩線
2、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3、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二、理清記敘順序
1、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代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題型:一是分辨文章記敘的順序類型;二是思考文章為什麼要運用這樣的順序。
三、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描寫和記敘是議論和抒情的基礎。
1、表達方式及作用
(1)描寫:對人物、事件和環境等所作的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與刻畫。
A、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語言(對話)描寫(6)心理描寫(7)景物描寫(8)場景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1)表現地域風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題。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揭示社會現實。
(2)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抒情:抒情可分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二是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抒情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四、分析和體味重點語句和關鍵性詞語。
1、關鍵句是指:主旨的句;議論、抒情句;總結全文的句子;照應的句和過渡句。
2、作用:
A、從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句子:(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B、 從內容上,在開頭:常有開篇點題、設伏筆、留懸念,作鋪墊。在文章結尾: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賞文本內容與藝術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閱讀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是要求在閱讀中,對作品的內容和寫法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語言。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結合作品內容,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分析出語言的表現力及特點。
六、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5)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6)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要有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七、文章的結構
1、劃分段落、層次:
答題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線索、表達方式變換、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二是藉助文中過渡句,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八、語言上
1、題型:
(1)詞語選用:方法:A、從程度、范圍、感情色彩上比較所給詞的詞義的不同。 B、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文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方法:A、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運用有修辭賞析語言: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修辭作用見附1 )
(5)對文章語言的賞析: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加語言特色詞語)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見附2語言特色)
九、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在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十、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2、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3、手法的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十一、給文段擬標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十二、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十三、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層意、段意、層意、中心。
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議論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層的意思。
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
總結中心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附1: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2語言特色
1、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1)朴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2、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 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附3、記敘文的六步閱讀法
這是一種根據文體特點來閱讀記敘文的基本方漢。它適用於閱讀一切記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寫人、寫事、記事、繪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各種類型文章。如: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日記、游記、參觀記、訪問記、回憶錄、人物傳記、報告文學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為下列六個步驟:
一、看標題信息,揣摩記敘類型;二、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容;
三、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四、辨敘述方式,領會布局特點;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義; 六、析表現手法,以供習作借鑒。
只要按照這六個步驟進行閱讀,就能逐步達到全面掌握一篇記敘文的目的。下面,對這種閱讀方法分析介紹:
⑴「看標題信息」,類似作文審題;而「摩揣記敘類型」,則是指閱讀的審題目標要比作文單一。即通過對題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該文的記敘對象,在寫人、記事、繪景、狀物中,到底是以哪個為主。
⑵「抓記敘要素」,這是由文體特點決定的。因為記敘文的內容,無論哪種類型,一般都離不開人物、時間、地點和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這六個要素。
⑶「理行文線索」,即領悟文章的脈絡、順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藉此可准確地劃分全文的段落層次。
⑷「辨敘術方式」,即辨析志讀文章的主要採用順敘、倒敘,有無間有插敘、被敘或追敘等敘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義」,這是記敘文在思想內容方面要達到的一個終極目標。
⑹「析表現手法」,是從寫作特點方面分析記敘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為自己的習作尋求借鑒。這一般可以從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語文表達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學手段,錘詞煉句及比喻、擬人等種種修辭方法幾個角度去考慮。但由於記敘文往往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而閱讀時間有限,因此一般宜結合記敘對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

10. 初中語文記敘現代文閱讀

關於這種作文。很好抄理解、襲記住發揮想像、一直圍繞著 「XXX」 與現在。之前的聯系、與人或物的感想之類的。其實很好寫。說白 了 懂得用詞 描寫。要有含義。建議你有時間的話看幾篇之類的文章結合自己的感受。靈感就來了。我以前也是每次作文前都會看看各類作文。呵呵、記住不是抄襲.》
我是按我自己的做法 至於行與不行。靠你自己了。加油預祝你成功!!!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表達發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