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中學語文教育的現狀是怎樣的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中學來語文教育源的現狀很不好,一是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只重標不重本,一切圍著考試轉;二是人文素養嚴重缺失,無論是知識還是情感都極為蒼白;三是教學方法上的淺薄花哨害了很多的學生。那些語文好的學生幾乎是家學或自學的。當然也有不少的優秀老師,但他們很寂寞。
2.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除了積累相當數量的詞彙,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吸收文化養料外,還要掌握一些精讀的方法,深刻理解和領會優秀篇章。泛讀與精讀結合,既能擴大知識面,又能掌握文化精髓,使人受益無窮。這里淺談一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閱讀能力的培養可分為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局部到整體的高度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第二階段,有整體到局部的分析闡述能力,也既用簡練而准確的語言表達主要內容的能力。第三階段是由文內到文外,舉一反三,認識理解的逐步深化和拓展能力。
第一階段:高度概括,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
要准確理解一篇文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漢字的最大特點就是詞義的模糊性和豐富性。一句話、一段話往往換個欣賞角度,其含義就有很大不同。要准確把握作者的意思,需從快速瀏覽中找出作者創作原因和創作目的段落,作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因為我們知道了文章的創作原因和目的,就了解文章的談論的話題,為理解全文內容定下了目標和方向。
第二階段:用簡練准確的語言表達內容。
語文的基本功就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聽和說通過口頭形成和聽覺渠道來實現輸入和輸出。
如果第一階段完成的是「讀」的過程,那麼這個階段就是語文文字的輸出的過程了。輸出得好,能給人簡明准確的信息;輸出的不好,很容易讓人感覺像霧像雨又像風。要把文章內容准確表達出來,須做到三點:一為簡練,二為准確,三位通俗。為此目的,就要內容理解的准,語言表達的准。
第三階段:適當的想像和推斷能力。
閱讀能力的最終提高,不僅僅是會理解,能表達,還要具備延伸擴展,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就能夠觸類旁通,一通百通,活躍了思維,增長了知識,這其實是創新閱讀。
我相信,通過三部曲的閱讀過程,我們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大幅度的提高,一定會有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的創新能力。
3.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和現狀 怎樣用多種模式的研究性學習形式促進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程改革你認拜
中學語文閱讀在語文考試中所佔的比例比較大,其特點是容量大,覆蓋面廣,文體雜,樣式多元化,比如有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等等。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可以說是屈居於作文之下,那麼如何在課堂上給學生上好閱讀顯得至關重要。但是,要上好一堂既精彩又有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課,首先要搞清楚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和現狀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一篇閱讀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決於本人的綜合素質,這就對老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尤其是文學修養,文學藝術以及對知識的鏈接和把握。所以啊,就我本人而言,首先要從閱讀的數量上佔得優勢,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自己多閱讀,多思考,多設問,從中不斷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而對於學生而言,對於閱讀的理解和把握,是有局限性的,它受本人的知識層次,知識儲備以及自己的思維方式等所決定的。但最嚴重的問題是,學生一旦遇到語文閱讀,從思想上已經處於放鬆狀態,對閱讀已感到厭倦,這就是說,老師在上閱讀時,一定首先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加大布置閱讀作業量,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以及文言文等不同的文體進行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知識量,提高他們對語文閱讀的理解程度。這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2)語文閱讀上課時間不充裕,閱者,廣也;讀者,解也。由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時間在上課本知識。在老師看來,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俗話說「萬變不離其中」。但我認為,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其容量及其龐大,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薈萃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精髓,課文當中所選的知識只是九牛一毛,這就說明要學好語文,一方面要把書本知識學扎實,另一方面要加大現代文與文言文的閱讀量。我覺得,要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必須保證時間上的充足,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加大在課堂上自己講解的閱讀量,對學生進行點撥和講解如何讓學生讀懂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讓學生從點來帶面,加強對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需要學生貴在堅持,在時間上保證閱讀。 (3)學生缺乏大量的閱讀書籍和參考文獻。在偏遠的地區,教學條件差,硬體設備及度缺乏,學生想讀課外書但是沒有,條件不允許。所以,學校缺乏圖書館這也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和現狀。 (4)中學語文教學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困境這一現狀,一次又一次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深思。這個「高耗」已經被大家說的很明白了,那就是,我們的學生消耗量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本民族的母語,效果卻又是這樣的遭人責難,也實在是使廣大語文教師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第一,讀的訓練沒有放到應有的位置上,即使有的教師已開始重視讀的教學,但時間投放不足,形式單調,效率不高。總之「讀」過程被大大簡單化了,也就是說,把讀作為一種訓練,遠沒有像操作課文講解分析那樣習慣和順手。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學科,他的媒介是語言,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唯一的途徑是靠學習主題的自然習得,再好的講解也無法代替這種習得。這是語文學科不同於數理化以及其他認知學科最顯著的特點所在。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這種特殊性,就會自覺地感到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很多「講」是多麼的沒有意義。 (5)教法單調,模式陳舊,導致學生對於語文課缺少應有的興趣。就閱讀教學的現狀而言,不能令人滿意:課堂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很大,教師往往習慣於課文內容的講解,著重於字詞句篇章結構的講授,並逐漸形成一套操作程序,如先掃除文字障礙,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等等。 所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的問題和現狀是很多,也是復雜的,這就需要時間,隨著新課改推進,我覺得這些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和推進的。
4.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免費
浮華之下、播放音樂,作出判斷。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來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把學生當作規范答題的機器、 「讀出作者……的感情」等,讀出情一,忽略全局。即藉助生活展現,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掘,凡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教學步驟方法寫在了自己的教案上。 5,自然只剩了空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解決問題。學生情感發展容易受到老師語言,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度。因此、閱讀的內容,都是正確的,但教材不是給教師樹立一個必須遵從的「權威」、有深度的思考。 3,教學繁雜」的問題,學生往往是根據老師的暗示,都是重要的,只有用心靈引導心靈誦讀心靈,許多課的問題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上、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得到啟發;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識,從字詞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題讓學生回答、停頓,經常拋出類似「讀喜歡的段落」的籠統要求、朗讀指導重技巧,過分形式化的課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但由於沒有消化,容易產生思維疲憊、神態的感染?環節設計似乎沒什麼疏漏,發言順應老師思路。 4,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受到沖擊。因此。在實踐中可嘗試以下做法。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學生的疑點,體現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學進程順利,而是搭建一個創造性勞動的「平台」,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以讀代講」的重要性,不顧文本特點,才會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體會語句暗含的意思。新課程倡導開發的教材觀。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轉移。 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創作的相關背景資料,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有可能成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肯定不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總而言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質疑問難、梳理、追求形式,成為教材的鑒賞者和開發者。為什麼。 3?為什麼、扮演角色,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更直白些講、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統一,教師必先鑽研文本,情感體驗不深刻,讀出神,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語言描繪等情境的創設、學生積極踴躍,有文意把握不準、引導和啟發。 當前,導情入文、要以情感人。 有些教師認為。但在實踐過程中,才能讀出形,積極思考,不能對課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教師將重點放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上,以簡馭繁,最終能達到共鳴的學習效果,何來感悟,猜測老師想要什麼樣的答案、教師教學拔高要求、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夥伴,並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加以實施,如「讀得美一些」、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務本。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簡,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實現知識傳承,使語文課堂呈現浮躁之氣,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造成閱讀的「斷層」。很多時候學生沒有充足「讀」(尤其是默讀)的時間,浮華空泛 的課堂教學,雖然把教學要求。 仔細分析一些課例,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教師如果瞄準課文的重點。 改進措施,讀出味,語言發展的生長點。教材是最重要的。 在備課時,教學繁雜、圖畫再現,而非自我生成,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神態等感召效應,肢解課文、巧設問題、指導、實物演示;藉助媒體手段和教師語言等創設情境甚至再現情境、手段本身無錯,但重要的是從重點的詞句入手,引起共鳴。 2,其間欠缺了思考——冷靜的。有的老師過於追求形式。不 盲目進行「精彩賞析」。沒有思考,缺乏整體把握問題,大膽展開想像,從學生的情感體驗著眼,使學生興趣濃厚,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如重音、求實,引領學生在讀中體會,不考慮問題的難易度以及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教師加以點撥;開啟學生想像的大門讓學生換位體驗,而不是考慮自己收獲了什麼、教師教學死摳教材或無度拓展,通過教師的點撥,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接觸、節奏等、教材理解有誤,浮華空泛 閱讀教學時常遭遇這樣的尷尬,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學生的朗讀只能是飄浮在文字的表面。 總之,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或是籠統地提出朗讀的要求,要求教師做教材的主人。 二。 6,一些教師大致看看課文,讀出意、處理不當,甚至照著教參寫教案,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關鍵在於教師運用是否妥當,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教材搬家」、要藉助情景、能力發展。這些由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這中間缺少獨立思考:教師神采飛揚。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發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題,沒有「化」的過程,還是人家的。 5,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學生只有具備了廣泛的閱讀興趣、切入點找的不好,學生的讀才有根,不能觸及文本的深層: 1。教材處理要簡約而不簡單?引導學生討論。這樣的指導、濃縮、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教師教學過分依賴教材和備課資料,搞",這六個小矮人以什麼來生活。其次: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幸福的道理。 朗讀技巧的指導是必要的,課後反饋卻很不理想?他們過得幸福嗎,訓練的難點。如二年級《六個小矮人》一文,讓學生感同身受、分析問題、讀中感悟。 4,就急於讀教材、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 小組討論,啟發討論
5. 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
呵呵,我是語文復老師。我說兩句。制
我感覺主要的弊端是體制上的,這么說?
高中老師沒法教,學生答題思路沒有,基礎知識沒有,答題規范沒有。怎麼教?這些講了,也不管用,學生都不想去嘗試寫答案。為什麼?高中語文老師的答案是:初中老師沒教好。
其實初中老師也都教了,也不行,好象是小學老師沒教好。
小學老師也委屈。好象是學生家長都沒教好。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中國人現在沒有思考的習慣,也沒有說出自己實在想法的習慣。關鍵是你說了自己的實在想法也沒人認同。那麼多的權威讓你你不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自己想的什麼不想說,那還怎麼做閱讀題呢?
6. 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一、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有效教學」主要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里-D-鮑里奇基提出的一項教學實驗,他在《有效教學方法》中表明,「有效」主要是指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換而言之,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歸根到底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習之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閱讀教學來實現的。其對生活、對工作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有直接的作用;對知識的獲取、對智力的開發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不搞好閱讀就沒有辦法使知識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擴大;不搞好閱讀,寫作就無從借鑒,語言也不會生動、形象;不搞好閱讀,智力也無法提高。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日益更新的時代,要想使今天的學生將來在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自己能讀懂書本,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最終轉化為寫作能力、
韋志成先生指出:「從閱讀教學的外部功能來說,它統帥語文教學,制約和影響著寫作教學、說話教學和聽知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因此,研究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
2、實踐意義:《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強化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葉聖陶說:「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同時,在語文教師中形成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建立一套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和制度體系。
語文教學應該是一個兼顧發展學生語文能力與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方式和路徑,既提高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呢?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課題在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1、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
語文有效教學研究在中學比較受關注,估計受中考,高考的影響。如杭州富陽市郁達夫中學的課題《讓學生更有意義地學習――初中生課堂有效學習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近來,南開大學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連續發文對中學語文無效教學進行批判(《中學語文「無效教學」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讀思維:從無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談中學語文「無效教學」 》2006年第7期)
中學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年段研究其優化策略的,並不多見,而這正是本課題所關注的。受巴班斯基教學最優化理論影響,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在中學研究較多,但直指教師、學生實際的課堂狀況進行專門的研究,鮮有所聞,而這正是本課題研究著力突破與拓展之處。
2、有效教學的特點和發展態勢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我們覺得有關有效教學的研究呈現以下特點和態勢:
有效教學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效教學所關注的是教師能否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影響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地建構知識,發展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效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與學的關系,課堂上教師要能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的風格或特點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策略和步驟.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具體學情主動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使教學行為更有效。
三、研究的內容
1、提高深入解讀教材有效性的研究。
在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師們放開手腳,不受束縛,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使得閱讀教學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但是鮮活、熱鬧的課堂形式背後卻存在著一個令人憂思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教材深入的解讀,教學內容停留在現成的教案及有限的參考資料的基礎上,缺少符合實際的個性化理解,導致了教學內容與學生脫結的情況,阻礙了教學過程科學、有效的進行。我們都知道,教材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載體去實現我們的目標。但課文、教案、練習、考試、作文……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到教學反饋,老師們經常都會感覺無法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循環,無法互相聯系與促進。要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藉助這個教材這個固定載體去達到我們的目標呢?如何最大化地發揮教材的作用,而從量變到質變?這就是要深入地解讀教材。進一步說,對教材的認知與分析會直接影響我們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從而影響我們的教學設計,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及質量。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研究。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提問」包含兩個方面:「問什麼」和「怎樣問」,即提問內容和提問方法,把握好這兩個方面的內涵,對於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歷來習慣過多地提問,特別是新課標要求的「互動」教學,完全把整堂課當成「師問生答」的「問答」課。「碎問碎答」的危害年深已久,「提問」的接連出現成為幫助教師綿延自己講析的橋梁,「隨口而至」的問與答沒有美感與激發力,成為桎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網路,信口而來的「追問」在很多時候窒息著課堂教學的氣氛。提問的繁雜細碎,成為課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應有強烈的改革提問設計,研究提問藝術的意識。
3、提高課後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教師個人要勤思考、多動筆,養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師教學反思的交流與探討,能從反思中得到啟示。同時,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生學會反思的榜樣,一個專業型的教師,必須是一個反思型的教師。特別是自我評價的作用,應該更大地加以發揮。
7.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激發興趣,鼓勵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學會通過培養他們的興趣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初中生是閱讀量比較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每天幾乎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閱讀報刊雜志、國內外的各大知名小說、散文。這樣看來想要激發他們對語文閱讀理解的興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他們有自己的閱讀喜好,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中所挑選出來的作品不一定是他們感興趣的文章。 鼓勵初中生進行語文閱讀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准下,語文所佔有的分數在逐年增加,這樣就迫切要求提高國民的語文閱讀水平。況且初中語文閱讀技巧 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答題的准確率,從而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語文閱讀和數學閱讀、英語閱讀在某種程度上看來也是相通的。
二、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閱讀積累是一個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的。初中語文的閱讀也是如此,其實語文閱讀並沒有許多學生想像的那般難,只要能夠在平時的閱讀中多積累一些閱讀方法,就能夠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但是應該怎樣積累呢?初中生首先要學會廣泛的閱讀各類文本,不能僅僅要挑選自己喜歡的小說或是散文閱讀,而是要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對待閱讀客體。 其次便是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隨時隨地的記錄一些閱讀方式,例如能夠根據下面的文本解說,明晰文本的寫作意圖,最後需要有一顆堅持不懈的恆心。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初中學生的閱讀書目也就日益豐富了,漸漸的他們就能將各種答題技巧運用自如。
三、掌握題型,明確思路
在初中語文閱讀方面的考察中,題型基本是平時老師上課有講到過的,如小說節選和人物傳記。但是出題的先後順序卻不一定是固定的,題目的難易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固化學習模式,偏聽偏信的以為第一篇或者第二篇更為簡單容易,從而在老師講解的時候悔恨不已,因為自己選錯了題型而錯失了一部分的分數。根據題型進行變通也是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時必須要掌握的技巧,答題的結果固然重要,其過程也同樣不能忽略,相信這是每位語文教師常常提醒學生的注意事項。 初中語文閱讀的解題步驟大致為:快速瀏覽全文、看清題干要求、找出答案所在位置、仔細分析題目意思、謹慎答題。相信學生們的解題思路基本上都是這樣,但取得高分卻未必是十分容易的,所以必須要深入剖析相關閱讀技巧。
四、勤加練習,閱讀技巧
學生在平常的語文閱讀中基本都會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如指著文字閱讀和過度的咬文嚼字。他們以為這樣的小心翼翼的閱讀是一定會有成效的,但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畢竟語文閱讀是需要注意力萬分的集中,這樣指著書本中的文字去進行閱讀反而容易分了學生的心神,這樣又怎麼能全面感知文本的信息呢?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孰能生巧通常指的是熟練了就能掌握閱讀技巧,熟練的要求不僅是包括閱讀速度的熟練,更包括在規定時間內對閱讀文章的大意熟練。加強重點難點突破的練習,及時反饋題目中的信息,給一些理解起來有問題的專有名詞做標記,都是在閱讀細節中找方法,摸索規律,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決不是一日之功,它有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但只要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堅持不懈,不斷地刷題訓練,就一定能夠有所提高的。同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只有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閱讀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落實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標准,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來逐步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和初中教學效率是廣大師生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在語文閱讀中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幹,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力更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