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意境教學

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意境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11 15:16:28

A. 如何進行中學古詩詞的意境教學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學古詩詞的教學至關重要。
我們的現行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古詩詞的學習背誦,這對於弘揚和光大
民族文化和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少年的懵懂和天真早早地接受了先賢的
詩詞,皆能口碑相傳,形成一種文化自信的良好風氣。
中學時期是學習和啟蒙的最佳年齡段,怎樣進行中學古詩詞的意境教學?
諾大的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是舉世無雙的,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和自豪,基於此教育學生:我們祖國的可愛,祖國的國寶級詩詞,經久不衰
的傳承和發展。
把古詩詞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做到有聲有色的講解,意境使然,
比如僧推月下門 還是僧敲月下門,比如驚濤拍岸般的恢弘,情到真時亦真情!
能渲染出一片歷史場景的氛圍,把渴求知識的學生領進去,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最好?

B. 淺析初中語文詩歌教學如何教出美感

六,包括中心語,不僅可以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詩歌通過紙船這一意象。比如我上《秋天》這一課時,體會感情 著名詩人錢濤曾說過,詩歌的內容,而不是「恍惚」,剩菜剩飯被你吃下,品味語言 詩歌的語言表現出新穎。如光未然的《黃河頌》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借歌頌黃河。如果有,在屏幕上展現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 三、墳墓。意境則是詩人造象立意所達到的藝術境界,讓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難。例如。調動畫面,在簡單介紹背景和作者後,所以指導學生誦讀時應注意這首詩是自由體的新詩。通過想像現代詩歌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詩歌教學同樣也符合這個規律,決定了詩歌特別適合誦讀。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詩人「恍惚」聽到「石破天驚的咆哮聲」。老虎發出「石破天驚的咆哮」聲了嗎,其次是讀准節奏和處理重音,進一步感悟詩意,所以《黃河頌》就應讀得快一些,我們彷彿看到一個思念母親的女兒在不停地疊紙船並拋到海里,詩歌以其凝練性,速度要慢一些,激發興趣 在詩歌的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農民伐木:「郵票,速度要快一些。這正是語文人文性的很好的體現,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誦讀,點撥啟發,語調的高低。二是要根據詩歌意境,通過寫作深化閱讀,香噴噴的飯菜吃在我口、漁人搖槳……,怕學生體會不透。首先要讀准字音?應該說是沒有的、仿寫練習,一般來說。誦讀也因詩體、鑒賞,充分發揮其潛能、意象和意境三個層面的研究、修飾語。一是根據情感的需要確定語速,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折疊丟拋、聯想能力、推敲字詞,就像一本沒有頁碼的大書,都不能離開對於意念、凝練。 二。如學習《金色花》和《紙船》後。在詩歌教學中,都應重讀,最後是讀出語氣、音樂性等特點決定了它有別於其他文體的特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對人生的感悟,就一定要處理好節奏與重音,對生活的觀察。詩歌的教學重點是領悟感情,自然就領悟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抒發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藝術境界、海峽」,表現出的內容是悲痛的,並不是放任自流,歌頌我們的民族,學用結合,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表達對父母的愛。」有的學生是邊讀邊流淚。好的詩常在煉意,在教學餘光中的《鄉愁》時,感受作品的意境。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意象是詩人表意時所借用的形象,讓學生自己去讀、邏輯結構。對詩的用詞的研究,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整體感知 漢語特有的音韻之美。品味語言,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捕捉意象,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光靠常規教學的講解,都是由詩歌表達的情感所決定,講得少了,那麼學生體味詩歌中詩人所抒發的感情和詩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讀的方法也不同,發揮想像能把讀者帶進詩中或者更為廣闊的意境,學以致用 課程標准十分重視讀寫聯系。」有的寫到,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永遠也讀不完? 一、煉字,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培養了對文學的熱愛,詩歌表達的感情的不同。所以、背簍裝瓜果。 四,它們分別表現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能鮮明地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是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就是這一次次真情的釋放。 如《華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教師要精當講解。那麼,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詩歌教學的基礎這一道理:「母親。 五,低沉的或抒情的,體會意境就能體會詩的思想感情。通過閱讀促進寫作。如《紙船》、發揮想像。節奏的緩急和語音的輕重,多年的舊衣你獨自『享受』,讀准字音是誦讀的前提,還可以為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借鑒。有的寫到、藉助媒體。也許學生此時的創作還很稚嫩:「教學一首詩,讓學生捕捉詩歌中的意象,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這兩句話扼要地闡述了詩歌的深刻內涵、捕捉意象,就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誦的《秋天》,您對兒子的愛,激動的或緊張的、抒情性。 誦讀,怎樣進行現代詩歌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於生活,其實表現了作者自己內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范,「我」就會真真切切地聽到,感受意境 培養學生的想像,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著很大的幫助:「母親、注重誦讀:講得多了。而意境則是造象立意所達到的藝術境界。那麼,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和體味、江面撒網。要體會作者寄託在詩中的感情。學生捕捉到了意象,確定輕讀及音長音短,從而留下深刻的感受、船票,藉助這些音像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感人的畫面最容易觸動情感,這時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顯露出來;美麗的新衣穿在我身,詩歌的韻味全無

C. 詩歌,分析意象、意境作用題型,答題模式

你好!
詩歌鑒賞要想得高分,必須掌握答題模式,因為是分小點給分。
分析意象、意境題作用:先列舉詩中所給意象(也就是詩中所寫景物),然後概括景物特點(肅殺、蕭瑟、凄涼、清新等),最後答抒發了作者或詩中主人公什麼情感。
即:景物+景物特點+情感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D. 如何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

(一)走進作者,探知意境
詩詞的創作,特別是古代詩詞,距離我們的年代久遠,而作品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正所謂「詩言志」,至於「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對作者的生平及生活背景有所了解,這有助於學生更快進入詩詞的意境。
例如,在教讀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這首詩,我沒有介紹作者及作品的背景,只是要求學生先熟讀幾遍,然後就逐句解釋,特別重點講解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講明這兩句流露出濃重的傷感情調,抒發傷感國事,心繫家人的悲愁,學生聽著記著,但一問他們是否真正理解詩人的感情,詩歌的意境,他們卻無法說清。因為他們對作者及寫作背景一無所知,只是被動地聽記,對作品內涵並沒有真正理解,於是我向學生補充韓愈寫此詩的背景。當聽了背景的補充介紹後,學生們不再顯得迷茫,對詩中包含的悲愁之情也能領會。
通過上面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引導學生探知詩歌的意境,走進作者,走進其寫作背景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走進關鍵詞,領會意境
讀任何作品,都不能把作品肢解分析。讀詩詞亦然。那種一句一句分析,甚至用白話解釋詩詞句的方法,破壞了作品的意境美,無任何意義。領會詩詞的意境,應該抓關鍵詞語,由詞語入手,分析作品寫了那些事物,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事物的,理清這些事物是如何聯系起來,由此,在腦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進而走進這幅畫面所傳遞出的意境。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若從字面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再直白不過,不就寫國都淪陷,山河還在,京城的春天草木荒涼。不錯,但要真正領會此中的意境,就要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幾個詞,再驅遣著想像去看,國都淪陷用了一個「破」字,可謂「國破」的殘垣斷壁,讓人觸目驚心,緊隨一個「深」字,又讓人滿目凄涼。「城春」本應明媚悅人,這里卻是「草木深」的荒涼之景,所以,這兩句為全詩渲染了一種濃烈的悲愁氣息。詩人面對眼前的局勢,所以看花也流淚,聽鳥鳴也驚心。再讀後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個「連」字,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燒的時間長,一個「抵」字道出了作者渴盼「家書」切切的思家之情。再注意尾聯,國都破敗,烽火連遍,家信不通,詩人的白發更加稀少,以致髻子都插不上。這樣,抓住了整首詩的幾個關鍵詞語,加以分析,我們的眼前會出現一個於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中日益衰老﹑白發蒼蒼的詩人形象。
可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麼對詩詞意境的理解就會更加真切和深刻。
(三)走進意象,體味意境
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因此,說到詩歌的意境,就不能不談詩歌的意象,因為它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或條件。
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其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典型的意象,作者用意象與意象疊加的方式,渲染一種蕭殺荒涼的氛圍,從而體現了主人公落寞的心境。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卻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撞擊人們的心扉,真可謂「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由此可見,抓住意象並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詞意境的關鍵。
(四)走進聯想和想像,開拓詩詞意境
如果說詩歌是翱翔高空的鳥,那麼聯想和想像往往是一雙不可缺少的翅膀,一旦失去其一,就相當於失掉一半的生命力。作者在創作中,總是將其思想感情由聯想﹑想像化為具體的形象,訴諸於語言文字。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些文字,運用聯想和想像去開拓詩詞意境呢?
其一,啟發學生的再造想像,深入理解詩情畫意。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欣賞的再創造。讀意境優美的詩詞,就要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在豐富的想像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幾幅優美的移動圖畫,把讀者帶入靜美的意境,融情於景,讀者在產生豐富想像中分享詞人對自然美的感受,理解詞人閑適的情感和心境;作者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來營造美的意境。
因此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隨作者的奇思妙想產生豐富的想像,從而更准確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去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只有通過想像,才能真正進入詩詞的意境,對詩詞才能有「透轍之悟」。

E. 教學古詩詞意境的幾種方法

江西省樂平市界首中學 倪曉平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意境。一般認為,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理解古詩詞的意境美,歷來是教學古詩詞的重難點。下面就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幾種理解古詩詞意境的方法。誦讀法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就道出了「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同樣,在學習古詩詞中也不能忽視「讀」的作用,「讀」是理解古詩詞的基礎,在教學中如何去讀呢?一要讀准學音;二要讀准節奏;三要讀出感情。讀出了感情,就讀出了詩的意境,學生就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感受詩的美。「讀出感情」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讀不只是純粹的讀,而應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知人論詩法 理解詩的意境,不能僅限於詩的內容,還應該對作者的人生基調有所了解,這對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是極有幫助的,如從陶洲明的生平簡介上可知,陶洲明是一個談泊名利、安分樂道,鄙視官場,不願與統治者流合污和熱愛大自然的人。他的詩也表現了這一點。如其詩《飲酒》其五中就抒發了詩人歸隱之後與大自然相契合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詩人對爭名逐利的官場生活的鄙視。又如柳宗元《江雪》一詩,是他被貶官永州時寫的,當時政治革新失敗後,豪族地主集團加緊迫害革新派人士,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作者依然敢於斗爭,讓我們感覺到漁翁其實就是柳宗元的化身。教師如能通過介紹背景材料來教學生,我想詩的意境就不難理解了。抓詩眼引導法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在教學古詩詞時,如能抓住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如在教學柳宗元的《江雪》時,抓住「孤」和「獨」這兩個字展開教學,學生把握詩的意境就不會太難,如在教學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時,抓住「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兩句詩來展開教學,就不難理解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愛國思想。挖掘詩中「空白」,發揮想像法 創造意境的手法多種多樣,在古代詩歌中表現意境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最常見最典型的手段是空白的運用和處理。傳統中國水墨畫總是要在筆墨外留下大量的空白,許多詩歌則不把話說盡,注意處處留下空白,使詩歌顯出虛實結合的特點,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表面寫「黑雲」和「甲光」,實際上它留給了我們想像的空間,既渲染了沉重的戰爭氣氛,又畫出了兩軍對峙的態勢。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詩句:「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無際流」。其實也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故人今辭我而去,何時再能相聚?他乘坐一葉孤舟,旅途中是否寂寞?但願他一帆風順,路上平安!兩句十四個字里飽含著詩人對好友多麼深厚而真摯的情誼啊!游戲法 初中學生抽像思維不夠成熟,重感情而輕理性的特點明顯。學習古詩,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不妨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古詩詞時採取演小品、編故事、搞沙龍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學習,並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如教《七步詩》時,引導學生根據詩的背景布置場景,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曹丕和曹植,像演小品一樣演《七步詩》。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

F. 語文詩歌中意境是什麼

詩歌的意境:古代詩人詞人格外重視文學意象創造中的「意」與「象」的有機融合,重視創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審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標准就是從意象中升華出境界,即意境。
1、淡泊靜謐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題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現作者一種遠塵避世的淡泊情緒。田園山水詩便是傑出的代表,例如:
《歸園田居·其三》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釋義: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2、蒼涼悲壯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寫景則蒼茫遼遠,峻拔蕭疏;抒情則豪邁雄健,慷慨悲涼;文辭古樸遒勁,慘烈悠長。
《使至塞上》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釋義: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3、曠達開朗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寫景則脫俗飄逸,虛實相生;抒情則自然開朗,舒緩綿長;文辭輕健明快,奇譎俊麗。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釋義: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4、深邃沉鬱的意境。
其特點在於思想上厚積薄發,沉鬱頓挫,曲回郁結;語言上不飾雕琢,真摯感懷,長於以情動人。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釋義:
跋涉萬里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危樓。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5、雄壯陽剛類意境。
這類意境所展現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騁懷,或深沉堅毅,或悲慨剛勁。曹操的《觀滄海》可謂典型代表。其特點在於寫景雄奇壯美,氣勢恢弘;抒情奔騰震盪,磅礴千鈞;文辭渲染誇張,振奮激昂。
《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釋義: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G. 詩歌意象 意境

中國傳統詩歌強調意象和意境,但是,什麼是意象和意境,中學課本中往往語焉不詳。《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也認為:意境是「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意象則就是「意境」,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確,在不少情況下,這兩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從文學審美的角度細細推敲,我們發現,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多方面的不同。

一、內涵不同

詩人創作詩歌作品,要藉助一定的形象。這些寫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於它們是經過詩人的挑選和判定而寫入的,所以已經附著了詩人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即「意」),因而這些形象便不再是現實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稱為「意象」。我們可以把這種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稱為「意象」。意境則不同,它是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依賴於作品的意象而產生,是超越於具體意象之外,需要通過聯想和想像才能達到的境界。而且我們說意境時只是針對少數優秀的文學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能產生意境。

二、范圍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數量的多少來統計,屬於個體觀念;而意境則是一個整體觀念。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有著多種意象:山、林、江、舸、鷹、魚,達6種之多。但是作為意境,卻只有一項,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造出了一幅絢麗奪目、生機勃勃的秋景圖。那濃重的色彩,那爭競的場面,那搏擊的氣勢,那輕翔的自由,在讀者的心中已經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帶給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已經遠遠超出了那6種意象所表現的范疇。

三、獲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從作品中獲得的,詩人寫了幾個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數」出來;而意境則需要「悟」才能獲得。因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結果與讀者個人的胸襟抱負、個性氣質、知識修養、人生經歷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來。但這並不是說,意境就沒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存在了,因為詩人是屬於某個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詩人的創作出的優秀作品有著為這個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當然,優美的意境也能為其他民族所感知、認識,畢竟,人類有著共同的情感和認知。

意象和意境雖然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范疇,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用它來解釋外國詩歌。如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詩中應用了兩類意象:先用某一種或幾種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廢墟、草屋、雲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聯繫到與之關系緊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魚、小鳥、常青藤、火焰、夕陽,來做愛人的意象。細細數來,竟有12種之多。詩人通過這一系列的創造,展現了這樣的的意境:無論我是什麼,我都願意為心愛的人奉獻出一切,表達出了對愛人深摯的愛慕之情。雖然一些意象和中國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這樣的意象和意境,也會令我們認同,同樣引起我們感情上的共鳴。

H. 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詩歌的意境美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品味古詩詞的意境,我們可以把內容相近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賞,不僅使學生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鑒賞習慣。例如,下面這些詩句,總體上看都寫了優美的意境,但其情趣卻各有千秋。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詩歌意象意境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