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考試卷題型

高中語文考試卷題型

發布時間:2021-03-11 22:22:30

Ⅰ 為何高中語文考試的題型在課本課後題中都沒有體現呢

高中課本的編寫目的不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讓學生具備高中水平,把課本搞明白版就能畢業。高權考的題目遠遠難於課本上的習題的,所以光是研讀課本遠遠不夠。
通常有經驗、負責的老師會教會你如何應付高考,如果遇到這樣的老師,跟著他們好好學就行了,但有些老師水平一般又不負責,這就麻煩了。不過也不是毫無辦法,可以自己買參考書進行研究學習。有些老師對高考有研究,明白高考究竟會考些什麼,他們會出參考書的,看他們的書就能打高分了。不過參考書良莠不齊,選錯了問題嚴重,可以請老師推薦。

Ⅱ 高中語文考試的題型是什麼樣的

如果是高一入學來考試,題源型一般按中考來

如果是高二以後題型一般向高考靠攏

基本就是

  1. 默寫

  2. 基礎知識選擇【一般是字音,字形,病句等】

  3. 還有仿寫題,情景對話題等

  4. 古詩賞析

  5. 古文文言知識【分選擇,填空】

  6. 大閱讀

  7. 作文

  8. 最後根據地市不同,所在學校自主命題的需求會有所增減,這個視情況而定

Ⅲ 高中語文各種題型答題技巧及語法知識,急求!!!!!!

老兄,我以前也找過這樣的問題。還好我看到了啊,拉你一把。
我這里有兩部分內容,一是語文基礎,二是答題的基本模式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第二部分:
??????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 (六)段意的歸納 
??????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Ⅳ 高中語文題型和解答方法

我現在讀大三了,是中文系的,高考語文是120分,這是我平時考試的最低分。在高考前的所有模擬考試,我的語文分數都是120分以上,最高分是134分。我談談我的一點感受吧。希望能幫到你。不想談那些很書面的。講點實用的。 首先,在高考語文試卷里的第一部分,是屬於基礎知識范疇的,比如第一題一般是語音,字形,片語。建議在復習的時候注重復習那些易錯的字詞,做專項訓練。很多資料書上面都會有列出來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你需要依靠練習,多做,在做題做得多的前提下,掌握。這是基礎知識范疇的幾道題必要的復習思路。其次,閱讀,包括科技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科技文閱讀要學會看關鍵字,因為這類考題多出現「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是」「說法錯誤的是」這類題型,所以在看原文,拿原文與答案的選項對照的時候要注意,然後從邏輯推理方面分析選項。文言文閱讀,第一題一般是字義。每個字都有其本義和引申義,你需要判斷該字在原文中的詞性,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然後將詞義代入原文,看是否能解釋清楚。而翻譯,則依靠你平時對文言文字詞義的積累,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科目,平時做題做的多,勤查字詞典,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不要想當然,遇見不確定的字和詞,要勤查字詞典,在查清該字詞的意思的同時,也可順便看看其他字詞,擴寬自己的知識面。然後是詩歌鑒賞,詩歌鑒賞你可以多看看相關的資料,學會把詩歌分成幾類,看一些經典的鑒賞答案,學會其中比較經典的鑒賞中用的到的字詞句。這是我的一點技巧。比如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話在鑒賞詩歌的景物描寫時經常用到。這類的話語,你可以再平時的訓練中多注意,多 記點,做到有備無患。接下來是現代文閱讀,其中有一篇小鑒賞文要寫。同樣的,開頭結尾的兩段,可以採用一些比較有文採的句子,通過你平時的積累,看看那些經典的鑒賞文章是怎麼寫的,有些是可以稍加變通為己用的!高考語文里的最大分值,最後的重頭戲,就是作文了,一般以議論文居多,所以建議你多准備幾類文章,論據最重要,比如有關文天祥,李白,蘇武,這些人的事跡,你可以看看那些歷年的優秀作文里是怎麼來加以描述的,也可以靈活運用到你的作文里來的!以上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天氣嚴寒,我的手也打字打得冰涼了,就寫到這了,以後能幫得到你的,我也積極幫忙。希望你高考大捷,考上你理想中的大學,同時也希望你和你的家人身體健康,甲流季節,保重身體哦!在網上給你找了點相關的資料,覺得說的也挺有理的,發給你看看哦。一把鑰匙配一把鎖",這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課程比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點,學習方法決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找出這門學科的規律,獲得入門的途徑,再不斷地充實完善,形成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有的人說考語文要憑運氣,也有的人說要看感覺。運氣好或者感覺對的話,就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甚至有可能爆個冷門。剛開始我也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每到考語文之前就要"醞釀"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謂的"感覺"。後來,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師兄師姐們介紹學習經驗的書,我漸漸覺得,學語文,是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的。

Ⅳ 高中語文閱讀有什麼常考題型和回答方式

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匯總

【考綱陳述】: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觀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閱讀文學作品時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所體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2)探討作品所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對作品進行人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散文的閱讀】:
1.明確概念
作者運用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觀,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諦、哲理,真摯表達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2.文體特徵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題、意境集中)
3.閱讀要領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點,語言優美洗練,有詩情畫意般的意境。閱讀時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①理清脈絡、層次,正確理解散文的思想內容。抓住脈絡線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層的抒情性話語,把這些話語組織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內容,分析這些語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題思想了。
②領會和分析散文的表現手法。一般說來散文作品的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分析起來比較難,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分析思考:
一是用了哪些寫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還是寓情於景,托物言志。
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過聯想把握「形」與「神」的結合點。
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徵意,散文的深層含義都是通過「物」表現出來的,必須看清作者賦予了「物」什麼特點,什麼品質或者什麼思想。
③領會和分析散文的語言特點。散文的語言一般比較優美,許多句子含義比較豐富,把比較典型的詞語、句子放入到具體的段落中去思考,體會語言的妙處。
④體會散文的意境,領會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一定要進行聯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總是描繪、創造一個美好的意境,通過「物」與「人」來表現這個意境,換句話說,就是散文表現的精神或品質特點。
分三類:托物言志類,記敘抒懷類,議論明理類。
文意=形式(結構和手法)+內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懷和哲理)

【考場現代文閱讀步驟】
①揣摩題干,有備而讀
研讀題干,看看命題人問了哪些方面的問題,在大腦里要形成「問題鎖鏈」。
②品讀題目,緣文馳想
文章題目往往最先告訴人們作品要歌頌什麼,反對什麼,宣揚什麼,控訴什麼。
③瀏覽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調出來進行整合性聯讀,就會發現作者寫作的思路。
④默讀全文,圈點勾畫
有兩點提示:一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後;一是准確圈定答題區域。
⑤深思熟慮,精確表達
在表達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雅緻精確。

【答題基本知識】
1.閱讀:
①注意整體閱讀
②注意抓三個方面 :
一是要有文體特徵意識(散文和小說,新聞和傳記的文體特徵概述見後)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
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
2.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准確答題。
題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題區域; 暗示答題思路; 暗示答題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
審題時注意:
◆是否選准題眼(答題重點); ◆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
◆是否選准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 ◆ 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 致)
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
如問:
「為什麼對作者來說這是一次短暫而愉快的旅行?」 則:
①題眼(答題重點)是: 短暫而愉快;
②要點(回答的內容)應包括:「短暫」和「愉快」兩點;
③設問的角度:以「這」作陳述對象,而不是「作者」 ;
④句式應為: 兩個句子,且構成並列關系。
3.答題: 「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①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於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
②選擇並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
③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 。

【題型分析】

開頭(結尾)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題)文章主要寫什剎海,卻又從「我愛水」寫起,作者為什麼這樣寫?請簡要分析。
例2.(2007年遼寧卷第17題)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秋去冬來」的景色,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例3.(2008年全國卷Ⅰ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例4.(2007年全國卷Ⅰ第17題)文章後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散文(小說)開頭,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種多樣:或開門見山,點題明目;或宕筆引題,鋪墊後文;或總括全文,點題明旨;或描寫景物,渲染氛圍。結尾是一篇文章的總收束,好的結尾能給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鍾」,引人振奮;或如「臨去秋波」,含蓄雋永,耐人回味。
無論開頭還是結尾,都可以從「內容」「形式」兩方面分析其作用。
【備選術語】

開頭語段的作用: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結尾語段的作用: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等等。
【答題規范】
這些僅是術語,答題時需根據文章從內容、結構、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據文本內容,可擬制答案如下:(四川卷)開始寫「我愛水」既照應了標題,又與文章的結尾相呼應,同時可由眼前之水過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遼寧卷)起鋪墊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寫「秋去冬來」,自然引出下文「爐火」,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寫出了作者的感傷情緒,為下文寫「爐火」的深刻意蘊預設了空間。
2008年全國卷Ⅰ的《陽關古道蒼涼美》,作者主要採用回憶與實景比照的方式贊美陽關,結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的作用為:回應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嚴謹,並強化了作者的觀點。2007年全國卷Ⅰ的《總想為你唱支歌》,寫「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麗,揭示出大西北的美麗;以戈壁石的誘人,強化對大西北的熱愛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喚,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文中內容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7題)「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例6.(2008年山東卷第19題)「今天終於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它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
首先確認指定內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後分析它的語言表達方式是議論、敘述還是描寫,使答案更有針對性,如屬議論文體中舉例論證,答題思路則可概括為「論點+作用」,具體事例一般有「豐富內容,突出中心,增強說服力的作用」。
最後根據指定內容的位置,聯繫上下文,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思考作答。過渡語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啟下,做題時要具體回答怎樣承上、如何啟下。
有時,對文章上下文內容的檢索要認真仔細,弄清楚承上啟下的具體內容。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麼在表達上的作用一般是襯托(或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
【備選術語】

承上啟下 過渡 總領後文 照應前文 引出全文關鍵詞 襯托 烘托 鋪墊蓄勢 反襯 詳略結合
充實內容 埋下伏筆
【答題規范】
例5中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人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例6的「今天終於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根據山東卷《歌德之勺》的具體內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談年輕時閱讀歌德作品的情況,開啟了下文作者對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對大炊勺的描述。

修辭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7.(2004年重慶卷第20題)本文在描述十二月黨人的年輕妻子義無反顧地選擇追隨丈夫,承受悲慘和苦難後,寫道「她們一夜之間成長為山巒」,請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解題思路】
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常用的修辭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擬人、對偶、誇張、反語、設問、反問(或反詰)、借代、層遞、反復等。
其次,結合語句分析其具體作用。
一般來說,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擬人的作用是賦予人的感情,便於抒發情感;對比有突出或反襯的作用;反復能起強調、突出重點,升華主題的作用等。
【備選術語】
一般說來:
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
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
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
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為: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
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對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說的襯托,術語有側面烘托 襯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說的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答題規范】
「她們一夜之間成長為山巒」這句話照應了文章題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巒作喻,形象傳神地寫出這些年輕妻子突遭厄運時意志像山巒一樣堅忍,愛像山巒一樣博大;同時,歌頌了她們甘願為自由而受難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她們的熱情贊揚和仰慕之情。

表現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8.(2008年北京卷第19題)本文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這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系?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解題思路】
明確常見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現手法有類比、象徵、聯想、想像、托物言志、鋪墊、比興、烘托、白描等。
襯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的作用是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等。
在此基礎上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解題步驟:手法+分析(舉例)+作用,分析時要注意結合文段內容,切合手法的特點,表述作用時要符合作者寫作的動機及主旨。
【備選術語】
白描 象徵 反諷 類比 聯想 想像 托物言志 鋪墊 比興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
托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於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答題規范】
北京卷材料是《碧雲寺的秋色》,文章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其作用是:寫出了秋葉的絢爛多彩,展現了秋色的豐富性,給人以一種視覺的享受,富於藝術感染力,從而凸顯了文章主旨——對秋色之美的發現與贊嘆。

表達方式作用題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9.(2006年安徽卷第17題)文中畫線部分所描寫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這樣描寫起什麼作用?
例10.(2008年寧瓊卷第12題)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
首先要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其次要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第三要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備選術語】
(描寫)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
4.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5.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6.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7.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8.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9.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
(記敘)
1.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2.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3.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議論)
1.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2.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3.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2.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說明)
1.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注意)
1.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
3.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答題規范】
例9可答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兩位愛國詩人的偉大形象,以寧靜的環境襯托作者激盪的內心世界。
例10可這樣答:第一次寫「一陣冷颼颼的風」的作用是:烘託了自然環境的凄冷,為故事結局預設感傷基調,同時烘托出警察吉米忠於職守、不徇私情的堅毅個性。第二次寫「一陣冷颼颼的風」的作用為:渲染兩人無話可說的沉寂氛圍,暗示了警察吉米內心的凄苦、矛盾,同時也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現起到了情節轉換的作用。

不同人稱作用題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11(2008年浙江卷第21題)魯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運的見證,其重要性與本篇中的「我」相似。請賞析《烏米》中「我」的形象與作用。
例12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06年遼寧卷,原文《楊柳》)
【解題思路】
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第一人稱則便於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情真摯。第二人稱既自由、靈活,又拉近距離,便於抒情,有真切感、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備選術語】
第一人稱:敘述較為親切自然,便於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
第二人稱,是呼告修辭,便於直接對話,利於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
【答題規范】
例11答:「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實感,通過「我」對烏米的情感態度突出了烏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觸揭示了全文主旨;
例12答: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問形勢,使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便於直接抒發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烈的厭惡之情。

現代文閱讀作用題還有諸如「插入史實某一事件的作用」, 「引用詩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標題的作用」,「寫作上由實而虛的作用」等等,由於篇幅關系,就不詳述了,可以參考上文例子,觸類旁通。我在這里特別要提醒考生,一定要結合文章內容答題,千萬不要只答一個術語。這是考生普遍犯的一個錯誤,也因此丟掉了許多分,丟掉了許多關繫到命運的分。這是確確實實要吸取的教訓。

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徵及形象的意義。
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
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
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
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
D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築,悲涼的旋律中,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後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腸,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揮動長劍,裙袂飄飄,作最後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霧茫茫,一片縞素,那是一岸的蘆花在為這悲愴的訣別飄雪飛霜。汩羅江邊,披發行吟的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為民解難。生命的大寂寞郁結於心,奔突於胸,使詩人縱身大江,盪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葦葉包裹起後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的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紀念。(選自張馳《心中的蘆葦》)
「蘆花」在該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條作答)
答案為:(1)是串連事件的線索。(2)渲染了悲涼的氣氛。(3)蘆花見證、記錄、蘊涵著歷史的痛苦和滄桑。(4)表達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詞語理解型

(1)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
(2)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
(3)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
(4)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
(5)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6)「六比較」:比較范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

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力
A.語句的含義題:
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
B.語句的作用題:
要回答該句子在文章結構與內容主題兩個方面起的作用。

整理文章思路並歸納文章的內容

本題重在弄清文章是怎麼寫的和寫了什麼:文章各段說的是什麼內容,是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系(相並,相承,相屬),它們之間是如何照應的,又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各段與中心的關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轉合的行文思路看出來了,把文章的領起段、過渡段、中心段、歸旨段、結語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脈絡層次與主要內容就在你眼前了。
▲敘述性文體的線索: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情感的變化,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變化。
▲論述性文體的結構: 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 總分式。
▲說明性文體的順序: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篩選整合型
常見的命題形式:
(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章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
答題方略:
1.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
2.回答此類問題,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
3.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而應該緊扣題干要求,將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為全面、凝煉、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 4.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丟分。

詞語能否置換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詞序能否調換
不能。因為:
①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②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③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題目的作用及好處

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緊扣文章內容,簡潔新穎。

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

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①可結合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景中藏情〉此為散文中的描寫,
②而在小說中的描寫主要有襯託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發生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的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象徵意義,比如課文《葯》之結尾。注意結合具體的題目。
③此外有渲染(烘托)氣氛、襯托情感或主旨、表現人物品質、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Ⅵ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型和答題方向有哪些

高考現代文閱讀解題技巧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歷年高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1、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里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如1997年高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么?」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2、審題時要一字不漏。
題目中每一個字(包括數字)都是有它的價值的,不然就不會寫到題目中。這就要求我們審題時不能漏掉一個字。千萬不能用掃視的方式審題,因為那樣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裡一個一個字的默讀題目,必要時要動筆作標記。審題時以下幾個環節不可忽視:
①看問題。要看清題目中有幾個問題,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問題或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1999年高考題第23題設置了兩個問題:「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由於考場上的緊張,就有考生在做這道題時將第一問題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結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個問題的分。
②看要求。題目上除了提出問題外,往往還對考生答題作出一些要求。題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題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其中的「結合鄉士情結」就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而高考這道題的參考答案也正是緊緊圍繞「鄉士情結」這四個字來組織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並揣摩題目的分值。試題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須的要點。因為高考閱卷中是「踩點給分的」,而每個答案要點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數會給閱卷帶來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點數應是能被總分值除盡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點只能是1個,2個或4個,不可能是3個。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剛好4點,第20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兩點,第21題6分,答案要點是3點。
④看有無字數限制。題目中如果有字數限制,那麼所限定的字數應該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數,清楚了這一點,在組織答案時就要注意不能超過限定的字數,當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數少得太多,因為這樣恐怕會遺漏要點的。題目中如果沒有字數限制,那就要盡量多答點,閱卷時多出的要點是不扣分的。
3、確定答案所在區域。
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如果答案所在區域確定錯了,那就會全盤皆失了。確定答案所在區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藉助題目本身的指定。有時題目上明確指定了答題的閱讀范圍,如2003年高考題第20題的題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在這一題目中就明確指定了答案所在區域是「第三段」。
②根據高考命題原則確定區域。高考命題人在擬定閱讀題時一般遵循這樣一些原則:1、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2、盡量照顧考生的閱讀和思考的先後順序。2、努力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3、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入深的系列。根據這些原則,答案應是隨著題號的遞增在文中呈從前到後,從局部到整體分布。
③找出題干中的相關語句在選文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並注意文中的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的提示。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愈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的興奮和感激』?」我們先找出「萬分的興奮和感激」在文中的相應位置,這樣答案區域大體確定在第二節。這句話的原句是:「這怎麼能不讓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從句中的「這」這個指代詞可以看出,答案應在此句的上文找。在這里,指找詞幫了我們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題第21題,題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我們首先找出「唐突地勸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節,我們再看第四節的首句是「更何況伯牙學習鼓琴的道路實在是太艱辛了」,句中的「何況」這一關聯詞是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是要更進一步說明「勸」的原因,因此第四節也應在答題范圍之內。如果不注意「何況」這個關聯詞就很可能遺漏答案要點了。
4、精心組織答案。
確定了答案所在區域後,剩下的事就是組織答案了。組織答案時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①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根據高考命題特點,考生是應該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的,歷年高考題的參考答案也都是對原文中相關詞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題時決不能脫離原文材料作出想當然的答案,應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增強用邏輯思維解題的意識。因為文學性文章盡管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情感取勝,但在解題時卻絕不可被情感左右,憑感答題,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據的從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要求回答伯牙「萬分興奮感激」的原因,那麼答案和問題之間應是因果關系。有的同學答:因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萬分的興奮和感激。答案本身確實是因果關系,但與題干問題對照,就會發現這個答案等於沒有回答,或者說是答非所問。還有的同學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領悟和熟稔伯牙彈奏出來的裊裊情思,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這個答案確實與題干問題有了因果關系,但試想一下,一個彈奏者彈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蘊含的情思能被別人領悟和熟稔的現象多了,為什麼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呢?其實是因為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一般人是聽不懂的。所以答案中還應把這一點歸納進去才能和題干問題形成完整的因果關系。
③選擇合理的表達形式。答案的表達形式是用句子還是用短詞?是用單句還是用復句?是用偏正短詞還是用動賓短詞?這些都得由題干問題決定。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從文中看,身上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這個題目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內容,仔細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語法形式,發現它是名詞性短語,那麼我們可以確定答案的語法形式也應是名詞性短語。而高考命題組所提供的答案也確實是幾個名詞性的短語。
5、復查檢證答案。
這個環節往往被考生忽視,事實上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擬好後首先要做的是驗證一下所答是否是所問,防止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其次,要通過復查來發現並更正擬出來的答案中的病句、錯別字。在這里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在試卷上答題前最好先擬個草稿,否則辛辛苦苦思考出來的答案語句不通,錯別字耀眼,那豈不可惜?
我相信,只要我們克服畏難心理,在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訓練,我們的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會有所提高

Ⅶ 高中語文的考試題型是怎麼樣的

語言文字運用、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鑒賞、名句名篇填空、現代文閱讀(文學類+實用類)、作文

Ⅷ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是什麼

備考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來制定計劃的,高中語文的復習方法還有很多,但是每個學生適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怎樣讓孩子的思路更加清晰?

老師講課

總的來講,一定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老師還要和孩子們進行交流,不管是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下課的時候,高中語文不光只是文科生的事,對於理科的學生,你們還是要抓緊的,因為這是高中語文這是三大主科之一。

Ⅸ 人教版高中語文測試題題型分別是哪些

三個論述文選擇題 一道古文題〈三個選擇題,兩道翻譯〉 一篇古詩文閱讀〈兩個主觀題〉 三個么名篇名句默寫 一道現代文閱讀 一道成語題 一道病句題 一道語序題 一道填句題 作文

Ⅹ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有哪些

一、單選(字音、字形、語序、文言句式、文學常識等)
二、文言斷句
三、文言文閱讀(課外)
四、現代文閱讀(議論文(或說說明文)、記敘文)
五、背誦默寫(課內)
六、作文(一般文體不限)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考試卷題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