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孟子選讀

高中語文孟子選讀

發布時間:2021-03-12 03:41:46

Ⅰ 誰告訴我高二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目錄

概說
第一單元《論語》選讀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二、當仁,不專讓於屬師
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五、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六、有教無類
七、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一、 王好戰,請以戰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為貴
四、 樂民之樂,優民之憂
五、 人和
六、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七、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

第三單元《荀子》選讀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第四單元《老子》選讀
有無相生

第五單元《莊子》選讀
一、 無端崖之辭
二、 鵬之徙於南冥
三、 東海之大樂
四、 尊生
五、 惡乎往而不可

第六單元《墨子》選讀
一、 兼愛
二、 非攻
三、 尚賢

第七單元《韓非子》選讀
一、 鄭人有且買履者
二、 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

Ⅱ 求高中高二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孟子第二課實詞虛詞重點解析

非:非難,反對 非攻:反對攻打別國的侵略戰爭(三)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園圃(pǔ) 犬豕 (shǐ) 雞豚(tún) 欄廄(jiù)扡(tūo) 衣裘(qiú) 故書其言以遺(yí)後世(四)合作討論,疏通文意
(五)解決疑難,梳理難句1.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此何也? 以虧人自利也。譯:在上執政的人捕獲到他懲罰他。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損害了別人有利於自己。為政:執政的人。 得:得到,這里指捕獲。虧:使動用法,使人虧2. 至殺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譯:至於殺死無辜百姓,剝下他們的衣物,奪取他們的戈矛刀劍,他又比進入別人的牛圈馬棚,盜取別人牛馬更加嚴重。這是什麼原因呢?拖:拽下來。 無辜:沒有罪過。3. 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譯:現在至於大的發展到攻打別國,君子們卻不知道加以非難,跟在後面加以贊揚,說它是義。從而譽之:跟在後面加以贊揚。而,順承連詞。(六)梳理文中重要文言現象(學生展示成果後總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遺:(1)故書其言以遺後世(留傳) (2)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遺失,丟失) (3)深追先帝遺詔(遺留) (4)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拋棄)2.以:(1)以虧人自利(介詞,因為) (2)若以此說往(介詞,根據) (3)故書其言以遺後世(連詞,來) (4)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動詞,以為)3. 通假字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 「茲」通「滋」,更加4.詞類活用(1)眾聞則非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非難。(2)以虧人自利也。 使動用法,使人虧。(3)從而譽之。 名詞用作動詞,贊美。5、特殊句式(1)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省略句,「甚」字後面省略了「於」字。(2)從而譽之,謂之義。 省略句,「謂之」後面省略了「為」字。

Ⅲ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分別體現了亞聖的"仁政,仁義,民貴君輕"思想主張

Ⅳ 請問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是怎麼安排的總目錄是什麼謝謝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高中語文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共有15本,分別是:外國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文章寫作與修改、先秦諸子選讀、新聞閱讀與實踐、演講與辯論、影視名作欣賞、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民俗文化、中國文化經典、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中外戲劇名作欣賞。



(4)高中語文孟子選讀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下列課程目標是選修課教科書編寫、選修課教學與評價的基本依據。

詩歌與散文:本系列可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國古代詩詞曲選讀、唐詩選讀、宋詞選讀、元曲選讀、唐宋散文選讀、中國現代詩歌選讀、魯迅雜文選讀、外國詩歌散文選讀等。

小說與戲劇: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國古典小說選讀、中國現當代小說選讀、外國小說選讀、中外戲劇名著選讀等。

新聞與傳記: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新聞通訊的閱讀和寫作、采訪與編輯、《史記》選讀、《托爾斯泰傳》選讀等。

語言文字應用: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語言文字專題、演講與辯論等。

文化論著研讀: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外文化論著選讀、《論語》選讀、《孟子》選讀、《老子》選讀、《莊子》選讀、《人間詞話》選讀、《歌德談話錄》選讀、中華文化尋根、民俗文化專題、社區文化專題等。

Ⅳ 高二語文 論語孟子選讀 天之未喪斯文也 那幾段話 翻譯!!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匡地人恐嚇,說:「文王不在了,禮樂就不在這里了嗎?上蒼要失去這樣的禮樂,還沒有死的人得不到這樣的禮樂傳承了;上蒼沒有要失失去這樣的禮樂,匡地的人又怎麼能對付得了我?

Ⅵ 求高中高二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孟子 背誦重點

全文背誦最好,辦不到,熟讀即可。

Ⅶ 高中或初中的教材中出現過的《孟子》和《莊子》、《韓非子》中的文章有哪些

孟子:《寡人之國也》;
莊子:《秋水》,《逍遙游》;
韓非子:《五蠡》。

Ⅷ 高中語文選讀王好戰請以戰喻孟子的主張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要講仁義禮智信
仁者無敵。

Ⅸ 高分求高二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孔孟句子翻譯重點和孟子背誦重點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①凶,則移其民於河東②,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真是夠盡心的了。河內發生災荒,就把那裡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糧食運到河內去賑濟。河東發生災荒,我也這么辦。考察鄰國的政務,沒有哪個國君能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鄰國的人口並不減少,而我們魏國的人口並不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③,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打仗,請讓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戰鼓,刀刃劍鋒相碰,(就有士兵)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腳。(如果)憑著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麼樣?」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後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④,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就不要指望魏國的百姓會比鄰國多了。不耽誤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細密的魚網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採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家活口、辦理喪事沒有什麼遺憾的了。百姓生養死喪沒有什麼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⑤,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畝田的宅地,(房前屋後)多種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節,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佔奪(種田人的)農時,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搞好學校教育,不斷向年輕人灌輸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七十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吃上肉,百姓不挨凍受餓,做到這樣卻不能統一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⑥;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現在,富貴人家的)豬狗吃著人吃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屍體,卻不知道開倉賑濟;人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責任,是收成不好』,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不是我殺的人,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兩樣呢。大王請您不要怪罪於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投奔到您這兒來了。」

【注釋】①河內:指黃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陽、濟源、博愛一帶,當時是魏國的領土。②河東:指黃河以東的今山西省西南部,當時是魏國的領土。③兵:兵器。④數罟(Shuò gǔ):密網。洿(wū)池:大池。⑤庠序:古代地方所設的學校。⑥莩(piǎo):餓死的人。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謁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麼有利於我的國家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麼定要說到那利呢?只有仁義就夠了。大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說『怎樣有利於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裡,這些大夫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裡,這些大夫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是選修課,該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的意思是,仁義禮智是我們天生就具有的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樣。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個身體完整的人。一個人失去仁義禮智,便不是一個心靈完整的人。(理解孟子的「性善論」,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

這四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統一的整體。「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公孫丑說:「請問老師您長於哪一方面呢?」
孟子說:「我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請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坦盪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大,形容詞用為動詞,且為意動,解釋為"以……為大"
與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裡比得上把天當作物一樣蓄養起來而控制著它呢?與其順從天而贊美它,哪裡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它呢?

這句話的准確寫法是: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思是:

(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如果國君)把老百姓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老百姓也會把(國君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如果國君)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做自己的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慮當做自己的憂慮,然而還是不能稱王天下,(自古至今)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人事和協;民心和樂。
《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 岳陽樓 。」 清 洪升 《長生殿·定情》:「天喜時相合,人和事不違。」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更有人和勝天時,地利攻守相攸關。」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孟子選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