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語文課上如何進行學法指導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版傳授書本知識,更權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環節。一、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寬松的愉悅的情境下,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開發他們的智慧潛能,從而更快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從而逐步形成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以真正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剩餘2234字)
『貳』 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主要指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運用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是認識策略在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對知識的認識過程、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要的學習就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學習。多年來,我們對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了許多努力,但有時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學生因為不知如何學而導致的不願學、不會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個學生,如果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那麼,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因經常獲得成功,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於是,他感到學習的輕松,愉快,有樂趣。久而久之,他很可能成為一名愛學,會學,學得好的學生。反之,如果沒有好的習慣和方法,那麼,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難獲得成功,難於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因此,他感到學習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是一件沒有意思的苦差使。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成為差生甚至輟學。我國古代就有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1]的精闢論述,不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嗎?現實生活中那些會學又樂學的學生不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嗎?由此可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教給學生學會學習方法更應成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主攻方向。但是,單純的為教學法而教學法是行不通的,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應把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滲透到整個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學法指導的根本途徑,也是學法指導經常化、具體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學法指導必定走滲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課堂教學應當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支離破碎、雜亂無章、隨意組合的復合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怎樣學習」導向,教學生學會學習。為此,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為中心的課堂結構,設計以「導」為核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按此結構,語文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環節有機滲透學法指導。
一、明確學情,備好學法
通常,教師在上課時大多都把精力花在「教」的方法上,而很少去思考學生的「學」。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傳統的做法,要改變觀念,以「學」定「教」。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就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具體分析學生學力,明確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有針對性地設計學法訓練、學法指導措施、指導步驟等。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使每一堂課都能產生良好效益,使學生學有所得,從中不斷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科學性,從根本上獲得學習的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學習情況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班級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課文篇目的學習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我們在分析學習情況時要客觀、具體地加以分析,決不可千篇一律。在確定了學生學習實力之後就可以針對實情設計課堂學法指導方案。設計時要力求使學法與學生的學力相當,不可偏廢。同時,也要注意指導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不能空擺架子、走過場。
二、設計預習,指點方法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課前預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通常,很多教師都易忽視這個環節的學習指導;大多學生預習時也都只限於「讀一讀,看一看」的方式,卻不懂得採用一些較好的預習方法。這樣,預習達不到預先學習的目的,課堂教學效果顯然不會理想。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當在課前具體地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為課堂學習作好學習預備。
一般地,教師可教給學生如下預習方法:1、對全文進行整體閱讀,利用工具書(字、詞典)查閱生字生詞,依據上下文揣摩詞意,並批註於文中。「不動筆墨不讀書」,用「□」標出生字、生詞;用「——」畫出重點詞語;用「~~~」畫出優美語句;用「……」標示重難點和注意點;用「
√」標示自己的補充和理解;用「?」標示疑點;用「‖」表示文章結構的劃分;用「|」表示對段內層次的劃分;用「△」標示要特別引起注意的地方。2、重點閱讀,結合課文背景介紹、課前提示和文中注釋,對重點內容進行反復閱讀,了解作者思想。如:他想告訴我們什麼?使用的寫作方法、運用的表現手法,中心是什麼?語言特點怎樣?
例如,我在對《寡人之於國也》一文教學時,給學生的預習指導是:(一)藉助資料和參考書了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完成:
1、給課文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2、給文中出現的生字注音。 3、勾畫、圈點文中關鍵詞句,並藉助注釋和工具書作解釋、翻譯全文。 4、勾畫出疑難之處。(三)思考:
1、本文中梁惠王和孟子談論的話題是什麼? 2、孟子是用什麼論證方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 3、孟子在文中闡述了哪些具體的措施?
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系統地、逐步地把一些好的預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如全冊預習法、單元預習法、課文篇目預習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指導方法的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斷地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會預習、會學習。
對於預習的具體方法的指導,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按單元、按文體,具體到每一堂課的學習內容,作明確的預習要求、預習設計及方法指導。
這樣,只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習慣,形成能力,為課堂教學作好最佳預備。
三、靈活引導,展示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是教會學生學習。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動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個引導者,要重在「導」。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去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從中掌握知識,獲取學習方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使學生明確認知目標,也要使學生明確學法目標。其中,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既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實質上,只有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才是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正如達爾文說的:「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2]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明確地展示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怎樣學習,怎樣獲取知識。
例如,在學習《寡人之於國也》一文時教師可作這樣的「學習引導」:(一)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細讀全文,完成:1、給課文各自然段標上序號。2、勾畫、圈點文中關鍵詞句,並藉助注釋和工具書作解釋或翻譯。3、勾畫出疑難之處。(二)細讀完全文後,完成以下題目:1、解釋下列畫線的詞;2、指出下列畫線的詞的用法並解釋(三)快速閱讀全文,完成:1、本文可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第二部分(2-4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5-7 ):闡述「使民加多」的措施。2、理清寫作思路,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布置學生同桌同學相互進行對話復述。教師鼓勵兩名學生進行對話復述)。(四)精讀課文第2、3、4自然段,完成下列題目:1、「填然鼓之」中的「鼓」字,與「一鼓作氣」中的「鼓」字的用法相同嗎?屬哪種用法?「之」字是代詞嗎?(答:相同。屬名詞用作動詞。之,沒有意義的襯字)。2、這三段文字中,含有兩個成語,是:(棄甲曳兵。五十步笑百步。)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為了說明什麼道理?
(教師先用多媒體展示「五十步笑百步」圖。解答: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輕或重的區別。孟子用它比喻梁惠王所謂「盡心於國」不比鄰國之政好多少,揭開了梁惠王搞小恩小惠籠絡民心於鄰國統治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使民加多」,必須施行「仁政」、「行王道」)。(五)全班同學一起朗誦課文5、6、7自然段,讀完後討論:
1、
在本文中,孟子針對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問,闡述了「使民加多」的哪些具體措施?(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五幅「孟子和梁惠王圍繞『民不加多』的話題對話」圖進行解答。)
2、聯系現實,談談你如何看待孟子的思想主張?(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板書。解答:本文中,孟子託言古制,提倡「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在當時社會是無法實現的。但主張減輕徭役,發展生產,興辦教育,利民保民,還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積極思想。孟子積極主張「不違農時」,「不奪其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可惜這些仁義治國的主張,根本沒有實現的社會基礎,最終只能維護剝削階級的根本利益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學法,巧妙引導學生按學法去領會課文,掌握知識,最終達到掌握方法、用好方法、善用方法。
這樣,通過展示學法,使學生明確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在教師的靈活引導之下去掌握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四、示範學法,點拔學法
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教學過程,既是老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二者是有機地、和諧地相統一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的「學」要以教師的示範為榜樣。因此,教師的教的活動就是一個學習示範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要重在學教師的方法示範;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時處處點拔學法,示範學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按明確的學法,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之中潛移默化,領會、獲取求知的鑰匙。比如,在學習古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抓住時機向學生點拔一些古文的背誦方法:「反復讀背法」、「耳聽背育法」、「圖形記背法」、「理解背誦法」等。同時,當教師向學生點拔學習方法之後,教師就要適時地用一定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示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會方法的運作,從而真正掌握方法、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兩個必不可少的「兩者」——學生、老師。從教育哲學規律說,學生是具有強大潛力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強大能動性的學習主體,沒有他們主動積極的參與,教育便不可能發生。從認識論層面講,實踐出真知,學習的本質是參與時間,並在參與過程中嘗試、發現、體驗、感悟,獲得新知,實現超越和發展。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自我完善、不斷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自始至終地給予關愛、幫助和鼓勵。語文教師還應該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示範者,就象體育教練能夠做基本的示範動作,體育教練做示範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要領,提高運動質量。
語文教師的示範,與體育教練的示範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示範無非是為了指導學生掌握語言這種工具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包含有人文因素的熏陶漸染,並且通過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示範,調動學生對學習對象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對學習對象進行研究、探究。
五、引導自悟,總結學法
「教師為創造而教,學生為創造而學」。[3]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能,挖掘潛能,創新創造。因此,在學習方法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地創新,創造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於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錢夢龍先生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4]也深得廣大語文教師的認同。面對新課程,我們固然要用新理念指導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決不能理解為,教師就可以完全不講了。韓愈《師說》中有句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5]教師無休無止、支離破碎地講解固然不好,而且也不一定會有什麼效果,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應該教師講清楚的,也不敢講或不願再講了,生怕有被認為「灌輸」「接受性學習」。在新課程實驗區或在全國性的課堂教學比賽中,我們看到,近幾年,面對新課程,越來越多的教師處理課堂教學時陷入了種種誤區,似乎課堂上越活躍越好,問題越開放越好,教師講得越少越好,學生表現越自由越好。有的教師反映,教了20多年書,現在越來越不會上課了。我們認為,至少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適當的講解、恰當的點撥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教學形式(包括討論、辯論、學生的自主活動等)所無法取代的。該講的地方,老師們不妨大膽地講,理直氣壯地講。當然,教師的「講」,重在研讀思路的梳理和閱讀方法的點拔,代替不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寫作。包括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閱讀。通過課內外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日後的繼續自修和自我發展打下基礎,終生受益。
引導學生自悟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和「導」;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去創造性地學習、總結學習方法。具體地,這個過程可以針對某個學習的知識點,也可以針對一篇文章、一種文體、某類知識。其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使學生大膽地創新,積極地創造。比如,在學習《寡人之於國也》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歸納展示
「文言文五步自學法」:(一)初讀了解大意(聯系背景,整體感知);(二)細讀疏通文句(藉助資料,圈點勾畫);(三)速讀表述文章(理清思路,復述課文);(四)精讀探究問題(強化知識,拓展遷移);(五)誦讀品味欣賞(深化主題,借鑒創新)。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成功的學法指導應能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並著重總結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已知到未知,由認識到實踐,由理解到記憶等方面的轉化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為其它渠道實施學法指導打下基礎,提供學習方法,明確在不同的情境的學習中,怎樣把握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習方法的動態展示,它的結構是由互相聯系的幾個階段組成的,包括意向、感知、思維、系統化、鞏固運用、評價與反饋等階段,在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時,要考慮這些階段,使學生認識和掌握這些階段,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六、運用學法,遷移學法
學以致用,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和運用。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學習練習題讓學生去運用學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掌握學法、領悟學法、創造學法。同時,學習方法的運用決不能生搬硬套,單純模仿;而要有所創新,有所拓展,有所創造。
例如,在學習《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一文時,教師可作如下學習方法指導:「(一)跳讀全文(每分鍾約1500字),完成:1、葫蘆僧指的是誰?什麼叫葫蘆案?2、有關薛蟠、英蓮的人命案情是怎樣的?(二)速讀全文(每分鍾約1000字),完成:3、文中的人命案是由誰斷理的?為什麼作者卻要以『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為題?4、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從斷案的過程看,本文可劃分為幾部分?(三)細讀全文(每分鍾約200字),完成:5、用橫線標出文中出現的人物,並指出本文的主人公是誰?6、在文中用波浪線標出能揭示主人公性格特徵的有關語言和表情神態描寫的句子,試分析主人公形象。(四)精讀『護官符』俗諺口碑,完成:7、一起案由十分清楚的人命案怎麼會斷成一起『葫蘆案』?8、討論;有人認為,賈雨村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物,他的行動是迫不得已的。請就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讓學生通過學習這種方法,自己歸納、總結學習小說的學習方法。在學生發言自結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四遍八步」讀書法:「一遍跳讀捕信息,記住梗概人事物;二遍速讀抓要點,復述內容理結構;三遍細讀細品味,理解詞句圈要點;四遍精讀破難點,歸納主題與特色。」以此,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並且把這些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運用、遷移的其他課文的學習中去。
通過學法的實際運用,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索方法的習慣,要使他們真正學會、會學、樂學、善學;最終達到自己會學習的境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言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6]修訂版《大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我們必須確立這樣的大語文教學觀,努力把語文課堂向課外、向生活實踐「遷移」。要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等指導學生多讀書,多查閱資料,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要採取開讀書報告會等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不同類型讀物所適用的不同讀書方法。組織參觀訪問、辦報、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活動,促使學生勤動筆、多交流。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拓寬語文學習渠道。總之,要千方百計讓學生用課內得到的「法」與「能」,到課外去創造「效」與「益」,使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不斷「投入周轉」的過程中實現舉一反三,增量、增值。只要善於發現類似,只要多下些「多連」、「博貫」的功夫,去進行相似匹配、相似創造,語文能力就會在廣泛的遷移、運用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學習方法指導,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總之,語文的學習要立足於「導」,有利於「創」。馬克思早就指出:「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索創新。」[7]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我國科學技術和生產的大發展,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們必須創新教育,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樹立創造意識,培養創造型人才。
『叄』 如何進行初中生學法指導
一、數學學法指導的教師定位
1.對學生個體特殊性的高度重視
2.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在他的教學經驗新體系中,把「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作為五大原則之一.就是說,學生不能只掌握學習內容,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要學生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3.切實體現學生為主體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美國心理學家羅斯也說過:「每個教師應當忘記他是一個教師,而應具有一個學習促進者的態度和技巧.」專家學者精闢地闡述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思想,強調了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的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1.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
教育學生學習時要專注,不受外界的干擾;要耐心仔細,獨立思考,不抄襲他人作業;要學會分析學習的困難,克服自卑感和驕傲情緒.
2.教會學生要系統化
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系起來,加強各部分學習基礎知識內部和相互之間,以及數學與物理、化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系;注意從宏觀到微觀揭示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系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先成為小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的要求.
3.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就是針對數學學科的特徵及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指導,這是學法指導的最根本原則.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指導.一般來說,初中生知識面較窄,思維能力較差,注意力不持久,學習技能不很熟練,因此,對初中生的指導要具體、生動、形象,多舉典型事例,側重於具體學習技能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生則不同,知識面較廣,理解力較強,因此,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側重於學習能力的培養,開設學法課.其次,要針對學生的類型差異進行指導.學生的類型大致有四種:第一種,優秀型.雙基扎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第二種,鬆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能主動發揮,學習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第三種,認真型.學習很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第四種,低劣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學習成績差,處於「學習脫軌」和「惡性循環」狀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指導方法和重點要不同.對第一種側重於幫助優生進行總結並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種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種主要解決方法問題;對第四種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
4.學法要實用
5.要保持學生自主性
指導學生優化學習方法,其著眼點在於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力求貫徹學生自主原則,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和餘地進行自學,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6.要求學生要及時鞏固
及時鞏固原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例如,數學符號、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數學特有的表現形式.教學實踐表明,數學符號、概念、定理、公式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及時鞏固,才能遷移應用.
7.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導
非智力因素是學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動力.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我們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首先,以數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其次,以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學習動機.再次,挖掘數學中的美育因素,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內容,選用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還可以安排既嚴謹又活潑的教學結構,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鍛煉學習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數學教學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獨立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煉學生的意志).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復訓練,持之以恆;第三,樹立榜樣,激發自覺性;第四,評價表揚,鼓勵發展;第五,建立學習規章制度,嚴格管理;第六,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如搞好校風、學風、教風、班風建設.
8.應考方法的指導
教育學生樹立信心,克服怯場心理,端正考試觀.要把題目先看一遍,然後按先易後難的次序作答;要審清題意,明確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細檢查修改.
『肆』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輔導
語文是一門充滿抄人文精神,充滿思想的一門學科,立足語文,能夠提高文學素養,知人論世。那麼在初中時期,怎麼通過語文提升自身文學素養呢?今天就說說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輔導。
想要提高語文,就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語文觀。語文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只要我們有心的話,總能收獲很多精彩和不少素材,就看我們能否有一個善於觀察生活,勤於思考的好習慣了。
語文需要從細節出發,就拿寫作來說,寫作和電視劇那樣簡單敘述不同,寫作更考驗我們對細節的處理,我們可以通過加入環境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寫等各方面來突出細節,使文章更細膩動人。
重視「大語文」觀,走出傳統語文教學方法。傳統的語文幾乎是圍繞課本展開,學生只要能應試即可。但是卓越教育的大語文卻不同,大語文是通過課程,讓孩子愛上語文,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汲取知識,收獲能力,最終讓孩子在行為習慣以及品格性情方面得到提升,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語文不應該局限在試卷之中,應該擴寬孩子的視野,提升個人修養,培養人文情懷,通過閱讀大量文學經典,世界名著,去提高語文能力,激發孩子對語文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伍』 初中語文教法學法有哪些
語文學習是提高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過程。主要在兩方面:多讀多寫。多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多讀課文,課外還要多讀名著及報刊文章、名人傳記等。課外閱讀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開闊眼界,可以獲取新知識,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可以終身受益。當然首先要充分地利用課文。課文是無聲的老師。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要思考「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課文有閱讀提示和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解疑答惑,幫助積累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也是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老師在課堂上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可供參考,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與老師同學交流。多寫,要注意每天練練筆,如寫日記隨筆,記記當天的事,記記所見所聞,還要對此發發議論。當然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要注意一點寫作技巧。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只要堅持了多讀和多寫,一定可以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另外,要注意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提高。文言文水平對升學考試有用,中考高考卷中文言文佔分不少。對提高自身素質(國學水平、文化水平、文字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好處。
『陸』 淺談教師如何對學生加強學法 指導,提高教學效率
東方市民族中學 邢增美 隨著中學教改的步步深入,廣大教師認識到學生能否學好數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善學者師善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所以教師在研究教法的同時,更注意研究學法,並應用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呢?下面談談我對學生加強學生指導的一些看法:一、教師在學法指導中的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探索知識的方法,把打開知識庫的鑰匙交給學生,使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備課時,不僅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還要備如何指導學習。為了讓學生接受指導,教師必須用自己的熱情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生交朋友,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為學生的興趣、動機、態度、好奇心在促進學生智慧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這些方面的養成主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每點成績都要給予肯定,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奮進的力量,變為好學,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才能被學生接受,為迅速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二、充分認識學法指導的兩重性及形式的多樣性 學法指導的兩重性是指學法指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教師給學生指導的學法,一般是相對穩定的法則,具有普遍及持久的理論性意義,又是具體的要領。例如在下定義時,不論什麼年級,都要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利用實物、圖形讓學生眼、腦、手、口進行看、想、寫、說等活動,引導學生加以抽象,弄懂含義,認識它的本質特徵,會敘述定義,能舉出例子,並深入推敲,通過比較相似概念和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對於定理和公式,要分清條件和結論,能自行推理證明,知道定理的初步運用。能用語言敘述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熟記公式及公式應用的條件。但是,學習方法是不固定的,不同年級,會有不同的方法,學法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學法指導有靈活性。例如,對於高中和初中學生,教材都規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同,學法也有區別,如果老師把高中階段的學法指導生搬硬套到初中階段,或把初中階段的學法指導生搬硬套到高中階段都是很不適當的,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因此,進行學法指導,必須本著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原則,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思維特徵、能力水平、學習情境等實際情況而指導學習,學法指導要隨時進行、不拘形式,可以安排講幾次課,分別指導如何學習數學,提出數學的常規要求,並指導如何聽課,如何作課堂筆記,也可請本班或高年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和經驗,這種方法學生容易接受。特別要注意對後進生行輔導,許多後進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般的方法指導對他們不起多大作用,因此,對他們必須採取個別輔導,既輔導知識對輔導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提高成績,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三、學法指導的基本過程根據數學學習的過程,應對學生進行預習,聽課,復習及作業鞏固的指導。1、預習指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無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習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既是眼前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工作的需要,故應予以重視。一般應在前一天將要學習數學內容預習,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對於定理、公式等重要內容,不僅要記住結論而且要特別注意其推理過程。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內涵。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了才能靈活運用,預習時要手腦並用,疑難問題要記下來,以便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率。2、聽課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預習,聽課將是輕松而高效的。聽好課是學習的最重要環節,要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注意聽目的要求,聽知識的引入及形成過程,聽重點及老師對難點的剖析,聽解題分析思路,聽小結。二要在聽課的同時注意思維,要善於大膽地提出問題,由聽產生聯想、猜想、歸納,學會反思。三是記錄,記要點、疑點、解題思路和方法,記小結和課後思考題。3、復習及作業指導 多數學生課後往往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復習,從而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使作業不能起到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作用。因此,指導學生一是要把復習放在做作業之前:閱讀教科書,結合筆記的重難點、解題思想,回憶課堂講授的內容,加強理解,鞏固記憶,然後獨立完成作業。在作業書寫格式方面,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要引導學生規范地書寫,使條理清楚,字跡清晰,並畫出規范的圖形。總之,通過預習就能把課上好,通過復習就能把作業輕松完成,也為今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學習指導是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是一項長期的研究任務,只要教師積極參與學法研究,將對數學學習產生科學化、高效化的作用。
『柒』 初中語文有哪些學法指導
多閱讀,尤其是名著,多寫讀書筆記,進行練筆寫作。抓住基礎不放鬆,多背古詩詞。勤積累成語,多背現代漢語詞典。
『捌』 淺談怎樣指導學生做好初中語文的復習
如何教學生學好初中語文?這是語文教師們當前關心而又難於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鄉鎮中校尤為突出。近幾年來,我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做了些探索。我認為,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在課堂上抓住學生心理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才能愛學語文,才能學好語文。 一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經多年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生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是一種樂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目的,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如運用典故引導學生明白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學好我們的母語———漢語(語文)。另外可利用先進事跡或表揚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那些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他們平時很難聽到老師的表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對他們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做法如果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被欣賞、重視,才會愉快,積極,增強自信心;反之則會情緒低落、被動,喪失自信心。 二是善於抓住學生心理進行學法指導。古人雲:「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學好語文,除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外,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抓住學生心理指導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教學中,教師要變教學為「教思」。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教會學生思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渠道越來越多,有的學生,有的知識,教師不講,他們可能早就明白了,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還要不厭其煩地講下去,那麼便會使這一部分學生「倒胃口」,使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信心,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溝通學生新舊知識和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他們愛上語文。這樣就可以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三是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在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定要養成以下良好的習慣:認真書寫、勤查字典、詞典、積極思考、質疑問難、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及時復習、課文批註、做筆記、記日記、修改作文、沉著冷靜、積極應考等習慣。 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需嚴格的要求著保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規范學生學習語文的行為,我要求學生:每人要有一本鋼筆字帖,力爭每天臨貼寫一張16開的字;每人要有三個筆記本,一本用作課堂筆記,一本用作記日記;還有一本用作課外知識積累。每人要有一本漢語字典和詞典,以便隨時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問題;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語文近期及遠期學習計劃,如要制定好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學年計劃等,並保證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學習語文;學會科學安排時間,巧用課余時間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盤縣大山鎮中學 張書霞
『玖』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
一、初讀課文,指導預習方法
方法一:讀通讀懂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在檢查預習情況時,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如一名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夠簡練,教師可這樣引導:「從他的話中,我們已經聽明白了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誰能用更簡短的話說清楚呢?」這樣,肯定了他將事情講述得清楚明白,已經符合了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個要求:明了。同時,也委婉地提出概括主要內容的另一個要求:簡練。這就是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當另一個學生概括得很簡練且表達得很清楚時,教師應鼓勵表揚,這樣不但對學生起著肯定激勵的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且對概括大意方法的滲透和指導不著痕跡,水到渠成。
方法二:關注課後練習,深入課文思考。
預習課文時,也需關注課文後面的練習,因為它往往能啟發我們思考,引導我們更深入地讀課文。比如《廬山的雲霧》課後練習4:廬山的雲霧有什麼特點?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如能回答出第一個問題,其實就是把握了文章重點段第2、3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這就解決了「文章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則應該從文章總分的構段特點和比喻手法、遣詞造句等方面去思考,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如果課前學生能對這兩個問題稍作思考,在課堂上就能夠對自己所需掌握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瞭然於胸。
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將視角聚焦到學生課前的預習方式和習慣的培養,定能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低耗,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精讀課文,賞析文字內涵
1.緊扣練習,明確賞析方向。在執教《愛如茉莉》時,筆者出示了課後的練習: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無奇」,為什麼媽媽卻說真愛就像茉莉?你從課文的哪些細節中可以感受到「愛如茉莉」?引導學生在緊扣「細節」一詞討論並理解詞義後,就對文中的細節進行品讀賞析,體會文中爸爸媽媽之間像茉莉般平淡而真切的愛。品讀完細節後,再次出示並討論這道題。然後小結:「你們看,這道習題就像課文的眼睛,順著它我們就能把課文越讀越透。」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領悟到了課後練習是精讀賞析課文的拐杖,是走進文學殿堂的鑰匙。這些方法的習得,對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好處多多。
2.咬文嚼字,品出字詞溫度。《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咬文嚼字,不僅讓學生知道「寫什麼」,還要讓學生明白作者「怎樣寫」以及「為什麼這樣寫」。
三、拓展練習,遷移寫作技巧
一篇課文的學習並不以課堂的結束而結束,而應是學生進行遷移運用的開始。文本是一個個鮮活的範例,為學生搭建了積累語言、學習寫作方法的平台。從這些範例中,學生可以揣摩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獨運匠心,並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在教學《大作家的小老師》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感受人物形象。課堂總結時,筆者進行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在寫作中也可以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布置課後小練筆:去商場、超市或小商店購物,並描寫自己購物時與營業員的對話。(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語氣等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一個個鮮活的營業員形象從學生的筆下勾勒出來了:有的熱情善良,有的和藹可親,有的冷若冰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更多地著眼於授「漁」,更多地關注學生方法的獲得和能力的提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感悟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獲得步入語文殿堂的鑰匙,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語文的殿堂,吸收祖國文化,用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豐盈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