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年級科學書
我只知道冀教版 一單元建築 二單元人體 三到五是保護環境生態平衡 最後是科學家和航天的
② 跪求.小學自然科學人教版六年級科學書目錄
《保持水土》
· 《保護大自然》
· 《地層的形成》
· 《地震》
· 《電磁鐵(二)》
· 《電磁鐵(一)》
· 《杠桿》
· 《滑輪》
· 《火山》
· 《機器》
· 《卵石的形成》
· 《輪軸》
· 《秋冬星座》
· 《人的生長發育》
· 《神經系統》
· 《食物鏈》
· 《我國珍稀的動植物》
· 《細胞》
· 《斜面》
· 《信息的傳遞》
· 《信息的傳遞》教案
· 卵石的形成
· 神經系統
· 人的生長發育
· 抓住震前十幾秒鍾
· 走綜合防禦的道路
·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
· 中國的地震構造特徵
· 中國地震構造的分區特徵
· 中國活動斷裂研究
· 植物和環境
· 震後搶險救災
· 信息的傳遞
· 小震活動
· 細胞
· 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
· 食物鏈
· 人的生長發育
· 噴出地面的井水
· 輪軸與滑輪
· 蘭光閃過之後
· 經驗性預報
· 積極參加互救活動
· 火山
· 杠桿
· 動物的進化
· 動物的馴化
· 動物和環境
· 電磁鐵
· 地震
· 電磁場異常
· 地下沒有鰲魚
· 地下水
· 地形變
· 大自然的警報
· 大氣異常
· 避震要點
· 不要聽信地震謠傳
· 《電磁鐵磁力的大小》教學設計
· 電磁鐵
③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科學書幾個單元的內容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並被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結構(比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4、放大鏡正確使用方法有(移動放大鏡)和(移動被觀察的物體)。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大小)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數也越大)。 5、人類最早使用的凸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紀,英國一位主教格羅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裝置的應用,他的學生(培根)根據他的建議,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6、蒼蠅落在堅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蒼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的翅膀上布滿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昆蟲的「嗅覺」很靈敏,據說是因為它們的(觸角),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10、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11、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13、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14、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15、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台)(反光鏡)等組成。
16、實驗證明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8、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 19、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20、我們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喇叭蟲)(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21、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22、蚜蟲喜歡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蟲的大小如(針眼),蚜蟲的天敵是(草蛉)。
④ 哪個網站可以買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科學課本(要網址啊)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931869831為在這家買過,很好的
⑤ 小學六年級科學課本
1、放大鏡也叫(凸透鏡),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
4、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5、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6、一些固體物質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一些混合物都不是晶體,如河沙,泥土。
7、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
8、洋蔥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9、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
10、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11、(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2、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喇叭蟲、團藻。
13、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利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釀酒、發面、製作醬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快有慢)
2、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在變化中(不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
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4、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5、書中介紹的一些變化: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含澱粉食物:(米,面,玉米,紅薯,土豆)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
6、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的特點:
(無光澤 不能導電 紅褐色 無延展性 易脆 不能被磁鐵吸引)。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7、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8、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
9、淡藍色(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鐵釘變紅,溶液變淡。
10、二氧化碳增加對全球環境的危害:(①全球氣候變暖②土壤沙漠化③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
11、物理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 1/6)。
2、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登上月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3、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形狀)
4、月球地形是(環形山),形成原因是(隕石撞擊)。
5、日食:(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中間
6、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
7、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還有各行星的特點
8、人們為了便於辨認星星,把看起來不動的星星分成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其形態想像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並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9、(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10、北極星在(小熊星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
11、夏季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的三顆亮星(天津四)(屬於天鵝座)、(織女星)(屬於天琴座)和(牛郎星)(屬於天鷹座)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
1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是在(膨脹),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13、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
14、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15、火箭發源地是(中國)。1700年前的三國就有了。
16、載人飛船(「神舟」五號)中國第一個上天的是(楊利偉)現在發射成功(「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2、焚燒法的優點:(佔地小,避免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可用來發電);缺點:(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3、(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產生大量垃圾。
4、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有毒垃圾:廢電池,醫療垃圾)和(廚余垃圾)
5、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6、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
7、(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8、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9、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
10、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才能符合我們使用。
11、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
12、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13、白色污染是(塑料垃圾)減少白色垃圾的方法有:(1)用紙袋和布袋(2)提菜籃子上菜市(3)減少塑料包裝(4)用可降解塑料袋。
14、現有的生物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是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海洋環境的惡化)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建立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⑥ 小學六年級上科學書中的內容
1、放大鏡也叫(凸透鏡),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
4、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如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5、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
6、一些固體物質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一些混合物都不是晶體,如河沙,泥土。
7、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
8、洋蔥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9、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
10、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11、(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2、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喇叭蟲、團藻。
13、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1)利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釀酒、發面、製作醬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快有慢)
2、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在變化中(不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
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4、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5、書中介紹的一些變化: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含澱粉食物:(米,面,玉米,紅薯,土豆)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
6、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的特點:
(無光澤 不能導電 紅褐色 無延展性 易脆 不能被磁鐵吸引)。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7、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8、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
9、淡藍色(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鐵釘變紅,溶液變淡。
10、二氧化碳增加對全球環境的危害:(①全球氣候變暖②土壤沙漠化③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
11、物理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 1/6)。
2、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登上月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3、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形狀)
4、月球地形是(環形山),形成原因是(隕石撞擊)。
5、日食:(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中間
6、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
7、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還有各行星的特點
8、人們為了便於辨認星星,把看起來不動的星星分成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其形態想像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並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9、(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10、北極星在(小熊星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
11、夏季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的三顆亮星(天津四)(屬於天鵝座)、(織女星)(屬於天琴座)和(牛郎星)(屬於天鷹座)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
1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是在(膨脹),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13、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
14、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15、火箭發源地是(中國)。1700年前的三國就有了。
16、載人飛船(「神舟」五號)中國第一個上天的是(楊利偉)現在發射成功(「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2、焚燒法的優點:(佔地小,避免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可用來發電);缺點:(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3、(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產生大量垃圾。
4、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有毒垃圾:廢電池,醫療垃圾)和(廚余垃圾)
5、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6、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
7、(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8、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9、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
10、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葯物進行(滅菌處理),才能符合我們使用。
11、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
12、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13、白色污染是(塑料垃圾)減少白色垃圾的方法有:(1)用紙袋和布袋(2)提菜籃子上菜市(3)減少塑料包裝(4)用可降解塑料袋。
14、現有的生物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是由於(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壞)(海洋環境的惡化)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九寨溝、長白山、四川卧龍)建立自然保護區。
⑦ 六年級上下的,科學的課本
男生:要懂得男女來是有差自異的;要學會尊重女生;要主動幫助女生;要有保護女生的責任感;要自覺抵制黃色誘惑;要有道德約束能力 女生:舉止要大方得體,掌握分寸;要和異性保持文明群體,公開的交往;要識別,抵制異性的挑逗;要拒絕錢和物的誘惑;要遠離學生不該去的地方;要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⑧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課本
節省了資源,但是害了什麼?害了孩子的健康呀!那些課本收集起來,在學校版放了一年,霉了,現在又發給權學生學習;第二,那些課本是別人用過的,有些相當臟,現在的孩子又接著用,細菌在不斷地傳播…… 真不知道那些官員在搞什麼,如果他們也有孩子在讀書,他們還會不會這樣?
⑨ 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目錄
你採納吧
第一單元
人的一生
第二單元
無處不在的能量
第三單元
地球的面紗
第四單元
信息與生活
第五單元
探索宇宙
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