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教學感悟

高中語文教學感悟

發布時間:2021-03-13 08:44:54

① 當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有什麼感受

本科以上,教師資格證去年剛剛改革,只有本科以上的人才能考取中學教師資格證。。一般要任教高中的話,學歷要求更高還有專業限制和名校情結。

② 如何進行中學語文教學的感想,評價,或批評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的課程理念已經逐漸為廣大教育者所接受並應用在教育領域中。在教學中,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轉換為具體的操作,便於教育工作者應用,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做好朗讀,讓課堂充滿活力
近年來,語文課要上得「書聲琅琅」的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課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讀指導,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朗讀使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地讀了起來,課堂教學不再停留在煩瑣的講解分析上,尤其是對那些富於情韻、語言優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讀,或吟誦,或吟唱,或記背。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聲情並茂的朗讀勝過千言萬語的講解。
二、轉變教法,立足文本,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我們經常從古裝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劇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須,另一隻手托著翻開的書,學生們和先生一起拉著長音調,搖頭晃腦地讀。可見,自古以來,讀書就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現在的觀點也是這樣,想學好語文就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遊。在閱讀課上,應注意以下重點:
(一)與文本對話
例如,文章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麼?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
(二)與作者對話
例如,為什麼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麼?寫作意圖是否體現得很清楚?等。
(三)與編者對話
例如,為什麼將這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麼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和「讀一讀、寫一寫」有什麼區別?編者的意圖是什麼」
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准備問題,在自主學習和與老師的合作中形成對課文的初步理解,為了求證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確而主動向教師求教。但恰恰相反,我們的學生習慣了被動的灌輸式教學,眼巴巴地等著老師將准備好的問題帶給自己,並且老師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狀態下為學生呈現出答案,把結果給了學生,這就是仍然走著老套路的課堂,其效率也不會很高。

③ 對高中語文教學"教什麼"的思考

課堂不僅是教師表現個人風採的舞台,而且是學生拓展思維、展示個性、健康成長的空間。無論我們採用怎樣的方法,教授些什麼,學生認可才有效果,也就說「讓學生接受」是我們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因為「接受」了才「有效」。正如游戲的目標都是盡量地爭取勝利,而手段卻有千般萬種一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這個「接受」目的,必須有千般萬種的有效方法才行。這些有效方法,無法一一列舉,因為它因人而異:既因教師的個性而異,又因學生的基本水準而有異。在這里,我主要對達到「接受」這一原則,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具體應用。
一、建立知識體系,反復強調,以達到「被學生接受」的「有效」效果
語文知識紛繁復雜,一篇語文課文,可以說需要教授的東西千頭萬緒,如果教師教授完畢,沒有進行歸納梳理,學生自然也就轉頭就忘。而且,高考考題不會考曾經學過的文章,在這種考試的形勢下,學生對語文課堂不重視,對教師的講授甚至聽而不聞,也就不能理解了。但是,是不是說,立足於語文教材的語文學習就沒有作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僅僅是語文,所有學科,考書本上出現過的題目的幾率都幾乎是零。因此,如今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即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能夠運用到沒有學過文章中的能力。通過幾年的教學,我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踏實,更易於知識遷移。在此,我從以下兩方面來談談具體的操作。
1.小說教學
《祝福》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兩篇文章都屬於小說。在教學方法上可以給學生歸納出小說學習的方式和程序。說到底,無論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有怎樣不同的表達,小說學習都會圍繞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來研究探討。在高一時學習《祝福》,在高二一開始就接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因此在上《祝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歸納研究這三要素的理論方法,以便於指導未知文章(沒學過的文章我一律稱為未知文章)中同類問題的解答。例如,人物分析中一般會有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直接描寫包括各種細節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而間接描寫主要藉助環境和他人的感受來表達。再如,環境分析後,我們可以得出自然環境描寫所能夠展現出的作用:(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3)展示人物性格;(4)推動情節的發展。在《祝福》這篇文章中進行了歸納,在平時的訓練中進行了強化,那麼再遇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對於人物分析,對於環境描寫,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回顧,交代學生自行分析即可。這樣的教學才叫有效教學。
2.古文教學
如今古文教學,已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學生不願學,教師沒勁教。但是如果在一定的基礎上,能夠給予學生自信,我相信,古文教學就一定會教得有趣,學得有勁。我是這樣做的。對於文言文的翻譯,我盡量採用一一對應的原則,盡量讓學生找到每個字的解釋。在第一堂古文課上,我讓學生自己找到「一擴二移三猜」的方法,更讓學生明白古文翻譯中單音節詞語「擴展」為多音節詞語的方式是佔有絕對優勢的;「遷移」方式的達成,就要靠我們的積累,這才是識記的重點;在古文翻譯中(尤其是考試中)不可能做到字字能譯,那麼猜想能力也是需要鍛煉的。這樣的體系分析,學生自然不會覺得滿篇都是麻煩,他們意識到需要掌握的並不是特別多,這在心理上就是一種極好的補償。接著,我利用學過的幾篇文章,一方面對一詞多義現象進行踏實的積累(這種積累不能太多,一篇文章5個最好)。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使他們明白不是字字都需要識記,而是自己已經具備積累的知識,能夠在未知的文章中進行判斷,這樣能力戰勝識記,既減輕了負擔,又提升了學習古文的興趣。對於最難的虛詞的用法,我在學習到了一定程度後,進行了系統歸納。譬如學習了一個單元後,我就歸納總結了「之」「者」的用法。我用先大後小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記憶任務。如:「之」能做動詞(到、去)能做代詞(三人稱、指示代詞、活用為一人稱)和助詞(取獨、結構助詞、標志、音節助詞);「者」只做代詞(1、代人事物時地;2、數詞後;3、時間詞後;4、主語後,表判斷;5、主語後,表原因)。學生一旦形成表格式的框架,經由多次重復鞏固,即使是最難的虛詞用法判斷,也會手到擒來的。
二、用「教師的接受」達到「學生的接受」
語文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之處在於,它不僅有基礎知識,而且有感悟性的引發。對於基礎知識我們可以建立體系,反復強調,達到被學生接受的目的。而且對於感悟性的引發,我們就要先拋出魚餌,引魚兒上鉤。
1.立足於教師的接受來教學
教師的身份確實是引導者,但是引導者的基礎是接受者,或者又稱為首先閱讀者。對於一篇文章而言,所有閱讀它的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特的感悟。但是語文卻是需要教給學生審美方法的學科,這就出現了相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我認為,這種矛盾是客觀現實,是不可調和的。(如果能夠調和,教授出審美感受一樣的學生,反倒是教育的一種失敗了。)與其終無所得地尋找解決之道,又或尋找最佳調和點,不如建立在教師的審美接受上來進行講授。因為無論怎樣接近所謂的最佳調和點,對於教師而言,那種感受都會是生硬的,都會像穿著別人的衣服一般不合適,別扭。語文教學與別的學科不一樣,它所教授的不僅是某個知識,而且是一種感受、一種影響。只有關注自身的感受,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影響力,才能激發出學生更深的興趣。也許有人會反對,認為,你的認知不能代表學生的認知,你的經歷更不能說明學生的經歷,這種差異,一定會帶來審美上的鴻溝。我並不否認這一點,但是,學生們即使沒經歷,也並不代表他們完全不能感受,教師的這種深入體會,就會帶來學生的審美嚮往。而這種嚮往,無論對於學習語文,還是對於感悟生活,都是非常寶貴的。目前的語文學習,最為缺乏的就是這種嚮往。
2.利用教師的影響引出學生的接受
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中,提到的最多的、最能被廣大教育者接受的就是「老師少說,學生多說」,也就是說老師教學要精,要有拋磚引玉之效,正如聖伯夫所說的,需要有「啟發性」。立足於教師個人感受的審美接受,一方面,模糊了老師和學生的界限,教師只是作為一位閱讀者的身份來談論而已,這樣能打消學生的顧忌,能引導他們暢所欲言。另一方面,教師的深刻感受,能喚起學生對自己經歷和情感的回顧,引導其反思和深化自身思想。
「書是什麼?主要的只是一連串小的印成的記號而已,它是要讀者自己添補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記號相應地活躍起來,一本書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氣盎然,情感是否熱如火,冷如冰,還要靠讀者自己的體驗。或者換句話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魔靈的手指,它只撥動我們腦纖維的琴弦和靈魂的音板,而激發出來的聲音卻與我們心靈相關」。如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接受教師的感悟,有慾望有話想說,激發出與心靈相關的聲音,語文教學就成功一大半了。

④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什麼是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發表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並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4]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⑤ 參加如何寫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談語文高考復習
提高復習質量,應當根據「考試說明」的精神,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安排。只要切實著眼於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鞏固與強化,那麼應試水平和基本素質就將同步得到提高。
在這里,我想談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要明確復習的系統
語文高考復習應從四個方面來抓,語文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寫作,四者要統籌兼顧,這是沒有疑問的。但前兩個方面卻很容易產生盲目性,於是一味加重負擔、墮入「題海」。所以明確這兩方面的復習系統,對提高復習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語文基礎知識包括語言知識和文字知識兩大部分。重點是語言知識。語言基礎知識的復習,可分六個主要項目1、語音:包括漢語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語音的規范化;2、語匯:包括字詞形、音、義的准確掌握和恰當運用;3、語法:包括對語句的結構分析和對常見病句的識別修改;4標點符號:要了解常見標號、點號的表達功能,並熟悉常見辭格的用法,善於根據表達需要變換句式;5、語言運用的清晰、連貫得體:要避免[*#0101]索、消除歧義,要善於組織語序、做到銜接自然、語意貫通,要善於根據目的、對象、場合的需要恰當地遣詞造句。
現代語文閱讀,主要分兩大項目。1、詞句的確切認定和正確理解;重點是詞句一般意義、特定意義和表達作用的確切理釋;2分析和概括:包括層次的分析、內容要點的闡述、相同與相異的分辯、一般與個別的駕馭,以及抽象說明、歸納要點、提取共同點等。
明確了系統,對照歷年高考試題加深對有關項目、要點的認識,這是復習的基本要求;發現薄弱環節,及時弄清有關知識、彌補缺漏,強化有關能力,這是進一步要求。這樣,不僅可避免復習中掛一漏萬,而且可以變盲目為有計劃,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全面提高復習質量。
2要注重實際應用
語文是工具,學習語文的目的在於應用,這是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歷年語文高考對這一點都十分重視。所以進行復習也必須把握住這一根本宗旨
強調應用,不是不要求記住某些基礎知識。比如語音、語匯的知識,其中必須准確記憶的東西就相當不少。類似這樣的基礎知識不僅要記准,而且要熟練掌握,否則談不到應用。但在知識的復習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詞術語上糾纏,比如何謂「借喻」何謂「借代」何謂「比喻論證」、何謂「類比論證」、何謂「句法」何謂「句式」等等。一定要把著眼點放在提高應用能力上。比如逗號、句號和分號就知識本身而言並不復雜,但在實際應用中常被用錯,而且對意思的表達妨礙很大,這就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實際應用的能力,一般都體現著某種綜合要求。仍以逗號、句號為例,在實際應用中,或與句子結構分析有關或與消除歧義有關,或與閱讀中層次分析有關,或與內容闡釋有關也就是說,明確復習系統、劃分若干項目,是為了便於查缺補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個項目孤立起來對待。必須注重各項知識的綜合掌握。
強調應用,就要密切注意語言運用的實際。對實際生活(包括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中常出現的語漏,應有一定的敏感。比如「創(chuang)傷」誤讀為「(chuang)傷」,「曲(qu)折」誤讀為「(qu)折」,「參與(yu)」誤讀為「參(yu)」、「框(kuang)架」誤讀為「kuang架」等等,都是語音不規范問題。又如:
他中了三等獎,人們絡繹不絕朝他辦公室里跑,問三等獎是個啥樣,要看。他不以為然,給看(《小說界》94.6.198頁)。分明是「不以為意」的誤用。如果在復習階段,對各種視聽媒介也能多留心,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對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和檢測。
3要處理好課本和課外練習的關系
自從實行「3+2」考試以來,人們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高考語文既然不從課本上出題,課本就可以丟開不管了。這種作法很不妥當。
誠然,在課本以外多作一些練習確實很有必要,因為好的練習,能多方面體現「應用」,的要求。所以不作練習或練習太少、不利於提高語文能力。但完全丟開課本,對提高復習質量也是不利的。因為課本畢竟是學生學過的、比較熟悉的內容,而且盡管「3+2」的考試不從課本上直接命題,但它所考查的語音、語匯、語法、標點、修辭、句式、文言常用詞等多方面的知識,大多仍包含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之中。特別是語文高考所檢測的能力,說到底,無非是語言應用的一種良好的感知力,是「語感」。而增強語感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對已經透徹理解了的文章反復誦讀。所以完全拋開課文的復習,是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原有基礎的作法。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扎扎實實讀好十幾篇範文,這種復習所得到的效益,絕不是作十幾份"模擬題「所能取代的。
總之,課本和課外練習不可對立起來,這也是個從實際出發的問題。二者關系處理得當,復習質量才可進一步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談
就整個高中三年的閱讀教學內容來說,我認為要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一、個性愛好探究性閱讀階段
語文「新課標」的「閱讀教學建議」第四條中扼要闡述了如何「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新課題,其目標主要是想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來「拓展思維空間」和「提高閱讀質量」。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較多誤區,舉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離,即忽視、輕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這種主體性;
二是過程簡化,即教師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富於個體獨特品格的認知過程;
三是教法單一,即老師往往拘守課文、局限課堂、偏重考試;
四是開拓乏術。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失誤直接導致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動搖和削弱,影響著語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視。
鑒於以上誤區,再結合對「探究性閱讀教學法」的探索, 筆者就來談一談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比較實用且比較成功的具體方法和操作程序,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就整個高中三年的閱讀教學內容來說,我認為要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一、個性愛好探究性閱讀階段這一階段適用於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幹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放手」,敢於放開。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狀元楊令霞同學曾說,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於自覺廣泛的閱讀。
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總結(字數大約為25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二、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範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藉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並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並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於統一。
三、應考探究性閱讀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一、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二、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採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三、切磋問難,提高閱讀效能。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四、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⑥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得失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可見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嶄新的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一、語文教學反思的主要特徵
1.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教學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教學反思並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更合理。教學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課堂實效性。一個教師如果能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經常能研究總結,那麼他的教學水平將不斷提升。
2.教學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中的困惑。反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探索中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教師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的過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3.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它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學和任務型教學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合理運用?既有常規課的反思,也有專題活動的反思,如: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既有通過自己實踐後的感受進行的教學反思,也有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反思。
二、語文教學反思的內容
1.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准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感受並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習慣。
2.對教學方式的反思。教師在教學中是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通過學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並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之,教師要轉變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要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著力研究學生的學法分層。
3.對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師把教材當作惟一的教學資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對教師的最高要求。其結果是教師被扼殺了自主精神和創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發展,教學不能從實際出發,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設置,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由「教好教材」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教好學生」不僅會促進教學改革,還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的發展。廣博的課程資源會幫助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4.對教學對象的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語文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的「以教案為本,以課本為本,以統一的標准評價為本」的傳統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整齊劃一,造成了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語文教師必須樹立 「以人為本」的理念,課堂教學中一切活動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徵。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
5.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評價要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轉變;要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新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面的發展。
三、語文教學反思的途徑
1.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時常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以及對老師的期待中都會反映出我們的教學狀況。所以老師要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分析現象,探究原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通過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反思教學。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課堂教學,與他們交流和對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時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3.通過寫課後反思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寫課後反思,把每一堂課的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意外收獲、學生見解記錄下來,不斷積累經驗,開辟和完善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思路。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反思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基點,不是簡單的課後回顧,而是不斷提高和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思」中學習,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和創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⑦ 高中語文教學怎樣讓學生感動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語文作為網路之母的基礎學科,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氛,獨有其魅力。學語文更是一種快樂的、崇高的享受:古雅的《詩經》、瑰麗的漢賦、浩浩的唐詩、凜凜宋詞、神秘元曲、明清小說、國學經典、現代美文、、、、、、、無不透射著中國國語獨有的魅力。可是,近些年來,不少學生面臨諸多困惑:語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不緊密,學習語文缺乏興趣,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語文的魅力,讓他們對語文學習不再感到懼怕厭煩。如何讓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殿堂,享受著學習語文的快樂,如魚兒盡情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樂於接近 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第一本道德書籍,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俄國著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所以語文教師要有高雅的氣質修養,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楷模,而且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會做人,會做事,會合作,會學習。和學生相處時,應該有愛心和童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教師只有帶著一顆愛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才能真正的尊重、理解、關心、支持、賞識每一個學生。這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和贊賞,更體現在課後批改作業的一圈一點,一笑一顰,或一次輕聲的問候,或一次親切的撫摸,這些都可改變你在學生中的印象,你做到了這些,學生才能佩服你、敬重你,接近你、喜歡你,並且喜歡你的語文課,喜歡和你分享快樂。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我想,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學習 ,如孔子所說每日三省吾身, 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是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愛戴,學生才樂於接近。 二、尋找語文課上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條件 1、關注學生與學習語文有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構成、學生語感的形成,更應關注學生與學習語文有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的關注應從近期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人格尊嚴、心理需求和個性差異等)走向遠期關注(為學生終生發展打好語文基礎),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帶著希望和自信離開教師和學校。當語文教師的關注完全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時,便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2、善於發現學生對文本的真實感受,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的對接,認可學生學習語文的點滴成功。這樣,學生的思維火花便會不斷閃現,主體意識就會凸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情境自然就會展現在語文課堂中。你就會發現原來學生對愚公移山有自己的看法,對孔乙己有更多的同情,對小弗郎士多了幾分敬佩,對《我的叔叔於勒》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會為學生的爭論而激動,為學生的理解而贊嘆,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們的夥伴,走出純粹教語文的誤區,與學生共同享受語文的快樂。 3、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別人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倍增。在展示分享學習成果時學生會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功和自豪感,在這快樂的過程中知識得到豐富,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塑造。 三、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1、 融洽師生關系,改變教學理念。 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起手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樂於請教,快樂地學習才能順利進行。韓愈說得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師生在情感上不和諧,教師對學生不熱愛,甚至見到學生就煩,學生對教師毫無感情,甚至見了老師如同老鼠見了貓,雙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還談什麼快樂地學習! 師生關系和諧,關鍵在教師。教師應熱愛所有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在師生間架起情感的橋梁。像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的那樣:愛學生,這是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不管在什麼場合,教師都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只有意識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對優差生應一視同仁,處理問題公允不倚,不帶偏見。平時應多鼓勵引導,忌無處不到的批評訓斥,任何鄙夷譏諷,怒斥甚至體罰學生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造成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相信學生都是求進步的,都是要學習,有旺盛求知慾的,能夠改正錯誤的。 中學生正處在一種特殊的心理階段,反抗意識、破壞意識特強,如果總是採用高壓手段,必然會造成師生矛盾加劇,不能體現素質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教學感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