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修辭及作用

高中語文修辭及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15 03:34:24

A. 語文中的全部修辭手法及作用

初中生一共要掌握8種修辭手法以及它的作用,在初一和初二階段,修辭手法考題主要以仿寫句子為主。步入初三階段,修辭手法考試題型就會出現在閱讀理解當中。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問題題型:請結合全文內容,賞析下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 :

1.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 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4.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5.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7.設問:形式為自問自答。作用是: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
8.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對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修辭手法及其作用題型,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昂立新課程致力於滬上培優10餘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路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

B. 高中語文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修辭手法: 比喻:生動形象,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化繁冗為簡潔。 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章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章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反復: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評議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 對比、襯托(正襯和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表現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烘託人物心理、烘託人物形象、象徵社會環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中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對比、襯托(正襯和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白描:用字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細節描寫:突出事物的主要特點,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便於表達感情。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以小見大、側面烘托、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等

希望採納

C. 語文修辭手法及作用

1.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
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4.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5.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相同句式構成排比,增加語拋,起強調作用,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調論證觀點的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7.設問:形式為自問自答。作用是: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在結構上還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啟下、使條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8.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作用

D. 語文各修辭手法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誇張的作用:

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反復的作用:

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對偶的作用: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設問的作用:
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使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反問的作用:
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借代的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反語的作用: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來的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E. 求高中階段出現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
一、知識梳理
比喻、排比、誇張、擬人、反復、對偶、引用、對比、反問、設問等修辭及其表達作用:
1、〔 比喻〕(明諭、暗喻、借諭)
(定義):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來對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表述,幫助人們深入理解,用比喻闡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闡述得通俗易懂,使語言形象化。
〔舉例〕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擬人〕
(定義):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舉例〕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3、〔誇張〕
(定義):有意對客觀事物言過其實,用來強調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表達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舉例〕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對偶〕
(定義):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意義相關聯的兩個短語或句子成對的排列起來。
(作用):形式整齊、結構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看起來醒目,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便於記憶和傳誦。
〔舉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義):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辭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多用於說理或抒情。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發的淋漓盡致。
〔舉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6、〔反復〕
(定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
(分類):連續反復、間隔反復。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在說理文、記敘文中運用反復,能起到加強論點,分清條理的作用;在文藝作品特別是詩歌中運用反復,能表達強烈深摯的思想感情,起到強調主題思想、增強旋律美的作用。
〔舉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7、〔設問〕
(定義):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有變化,有波瀾。
〔舉例〕如:是誰創造力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8、〔反問〕
(定義):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某種確定的意思,只問不答。
(作用):增強語氣。
〔舉例〕如:池水漣漪,鶯花亂飛,誰能說它不美呢?
9、〔對比〕
(定義):又叫對照,是把兩種事物或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相對比較。
(作用):突出其中一種事物或特點。(作者所要表現的對象。)
對比在寫作手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結合寫作來理解。

11種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11.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F. 關於高中語文修辭手法!

修辭有很多類的: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專賦予事物屬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G.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2、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3、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4、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徵描繪出來。

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5、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二、表現手法

1、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採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 「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2、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3、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或小說更加生動和感人。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5、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三、修辭方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2、比擬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3、擬人

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4、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並排(兩段即可),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廣文義」。排比項誹迭而出,語氣一貫,節律強勁,各排比項意義范疇相同,帶有列舉和強化性質,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誇張

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誇張可分為"普通"類和"超前"類。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指為了啟發讀者或聽者的想像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誇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修辭及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