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下冊數學講解

六年級下冊數學講解

發布時間:2021-03-15 19:40:23

『壹』 六年級數學書全部內容講解

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知識點歸納

一、常用的數量關系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全部請下載

『貳』 六年級下冊數學要點

六年級下冊的話、、、
一.1. 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二.1. 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低面專;周圍的面積叫屬做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3.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乗高。
4.圓柱的體積=底面積乘以高(V圓柱=Sh)。
6.圓錐體積=1/3底面積乘以高。(V圓錐=1/3V圓柱=1/3Sh)
三.1.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解比例。
3.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比例的基本性質。
4.正比例關系式: y/x=k(一定).
5.反比例關系式:xy=k(一定)
6.一副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圖上的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這些是主要定理啦、其他的就靠你自己做題了

『叄』 小學六年級數學題講解

賣價都是200元,其中賺了20%的衣服,成本為:200/(1+20%)=166.7元
虧了20%的衣服成本為:200/(1-20%)=250元
兩件衣服共賣:200*2=400元
兩件衣服的成本為:166.7+250=416.7元
416.7-400=16.7元
所以虧了,虧了16.7元。

『肆』 六年級下冊數學正反比例有例題講解

其實一點也不難,按照老師說的學就行了:
正比例的特徵:
1.這兩個數是相關聯版的變數;
2.一個數變小,權另一個數也變小;反之,一個數變大,另一個數也變大。
3.兩個數的商一定,成除法關系。
(兩列數中的,某幾列相對應的數的比值一定)
轉化成公式是:
x:y=k(不變)
反比例的特徵:
1.這兩個數是相關聯的變數;
2.一個數變小,另一個數變大;反之,一個數變大,另一個數變小。
3.兩個數的商一定,成乘法關系。
(兩列數中的,某幾列相對應的數的乘積一定)
轉化成公式是:
x*y=k(不變)
如果說得通俗一點就是:
成正比例的數,一定成除法關系,且比值一定。
成反比例的數,一定是乘法關系,且乘積一定。

還有, 『 不會什麼圓周率和周長直徑半徑這樣的題。 』
是什麼意思哦?算了,一起答了算了:
1.因為 周長/直徑=圓周率(一定) 所以 成反比例
2.因為 周長/半徑=圓周率/2 (一定) 所以 成反比例
3.因為 直徑/半徑=2 (一定) 所以 成反比例

4.因為 圓周率*直徑=周長 (一定) 所以 成正比例
剩下的皆不成比例。

『伍』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講解

上網路搜搜 然後如果沒有的話推薦你買《小學教材全解》或《英才教程》都已經出版了 比講解視頻要好得多 下學期主要講圓柱圓錐、比例、和總復習然後再配上什麼練習冊,比視頻要好好多

『陸』 六年級數學題,要步驟和講解

5+4=9
甲的工效是:1/20×5/9=1/36,
所以,這批零件由甲單獨做完成需要:1÷1/36=36天
乙每天單獨做完成這批零件的:1/20×4/9=1/45

『柒』 六年級數學講解

98/[20/(1/3)+80]=7/10小時

『捌』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解讀

.例1。

編寫意圖

教材藉助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紹了一類較簡單的「抽屜問題」。學生在操作實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從而產生疑問,激起尋求答案的慾望。在這里,「4枝鉛筆」就是「4個要分放的物體」,「3個文具盒」就是「3個抽屜」,這個問題用「抽屜問題」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把4個物體放進3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物體。

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進行枚舉。通過直觀地擺鉛筆,發現把4枝鉛筆分配到3個文具盒中一共只有四種情況(在這里,只考慮存在性問題,即把4枝鉛筆不管放進哪個文具盒,都視為同一種情況)。在每一種情況中,都一定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鉛筆。通過羅列實驗的所有結果,就可以解釋前面提出的疑問。實際上,從數的分解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相當於把4分解成三個數,共有四種情況,即(4,0,0),(3,1,0),(2,2,0),(2,1,1),每一種結果的三個數中,至少有一個數是不小於2的。第二種方法採用的是「反證法」或「假設法」的思路,即假設先在每個文具盒中放1枝鉛筆,3個文具盒裡就放了3枝鉛筆。還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個文具盒,那麼這個文具盒中就有2枝鉛筆了。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更為抽象,更具一般性。例如,如果要回答「為什麼把(n +1)枝鉛筆放進 n個文具盒,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的問題,用枚舉的方法就很難解釋,但用「假設法」來說明就很容易了。

為了對這類「抽屜問題」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個「鴿巢問題」。學生可以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加以解釋。

教學建議

由於例題中的數據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因此,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先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證明」,然後再進行交流。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兩種方法以外,還會有其他的方法(如數的分解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應給予鼓勵。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給予適當的指導。例如,要使學生明確,這里只需解決存在性問題就可以了。如果有的同學在枚舉的時候,給三個文具盒標上序號,把(4,0,0)、(0,4,0)和(0,0,4)理解成三種不同的情況,教師應指出,在研究這一類問題時,作這樣的區分是沒有必要的。這樣的指導有助於培養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數學思維。

教學時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理解「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教學時,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可以引導他們對教材上提供的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思考一下枚舉的方法有什麼優越性和局限性,假設的方法有什麼優點,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學生在解決了「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的問題以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思考: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為什麼?如果把6枝鉛筆放進5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把7枝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呢?把10枝鉛筆放進9個文具盒呢?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呢?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1,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接著,可以繼續提問:如果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2,多3,多4呢?引導學生發現:只要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這個結論都是成立的。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例2。

編寫意圖

本例介紹了另一種類型的「抽屜問題」,即「把多於 kn個的物體任意分放進n 個空抽屜(k是正整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物體。」實際上,如果設定 k=1,這類「抽屜問題」就變成了例1的形式。因此,這兩類「抽屜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例1隻是例2的一個特例。

教材提供了讓學生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情境,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從而產生探究原因的願望。學生仍然可以採用枚舉的方法,把5分解成兩個數,有(5,0),(4,1),(3,2)三種情況。在任何一種結果中,總有一個數不小於3。更具一般性的仍然是假設的方法,即先把5本書「平均分成2份」。利用有餘數除法5÷2=2……1可以發現,如果每個抽屜放進2本,還剩1本。把剩下的這1本放進任何一個抽屜,該抽屜里就有3本書了。

研究了「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問題後,教材又進一步提出「如果一共有7本書,9本書,情況會怎樣?」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類推,得出「7本書放進2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4本書,9本書放進2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5本書」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這幾個「抽屜問題」的特點,尋找規律,使學生對這一類「抽屜原理」達到一般性的理解。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歸納出「要把a (a是奇數)本書放進2個抽屜,如果 a÷2=b ……1,那麼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b+1)本書」的一般性結論。

教材第71頁的「做一做」延續了第70頁「做一做」的情境,在例2的基礎上有所擴展,把 「抽屜數」變成了3,要求學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推。

教學建議

教學例2時,仍應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問題,自行總結「抽屜原理」。例如,在解決「5本書放2個抽屜」的問題時,由於數據較小,學生用動手操作或分解數的方法仍有其直觀、簡單的特點,這也是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由於枚舉的方法畢竟受到數據大小的限制,隨著書的本數的增多,教師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例如,可以提問學生「125本書放進2個抽屜呢?」由於數據很大,用枚舉法解決就相當繁瑣了,就可以促使學生自覺採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設法。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這個核心思路是用「有餘數除法」這一數學形式表示出來的,需要學生藉助直觀,逐步理解並掌握。

當學生利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了本例中的三個具體問題後,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要把某一數量(奇數)的書放進2個抽屜,只要用這個數除以2,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數量比商多1的書。例如,要把125本書放進2個抽屜,125÷2=62……1,因此,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63本書。如果進一步一般化的話,就是:要把 a個物體放進n個抽屜,如果a÷n=b……c(c≠0),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至少可以放(b+1)個物體。這一結論與前文提到的「把多於kn 個物體任意分放進 n個空抽屜(k 是正整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物體」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學生完成「做一做」時,可以仿照例2,利用8÷3=2……2,可知總有一個鴿舍里至少有3隻鴿子。

需要注意的是,例2中「某個抽屜至少有的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例2中除法算式的余數也正好是1,很容易讓學生錯誤地理解成是商加「余數」,並遷移到「做一做」,想成至少有「2(商)+2(余數)」,把結論變成「至少有4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里」。事實上,只要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抽屜原理」的推理過程,就能克服這種錯誤理解。

3.例3。

編寫意圖

本例是「抽屜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要從4個紅球和4個藍球中摸出2個同色的球,問最少需要摸出幾個球。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聯想到前兩個例題中的「抽屜問題」。因為一共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球,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抽屜」。這樣,就可以把「摸球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假設最少要摸出a 個球, a÷2=1……b ,當b =1時, a就是最小的,此時 a=3。即至少要摸出3個球,才能保證有兩個球是同色的。

教材通過三個學生的對話,指出了學生可以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也反映了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困難。例如,本例中的「4個紅球和4個藍球」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干擾。

接下來,教材引導學生把這個結論進一步推廣,指出「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例如,球的顏色有三種,至少要摸出四個球,才能保證摸出的球里有兩個同色。教材第72頁的「做一做」中第2題描述的就是這種情形。

「做一做」第1題也是「抽屜原理」的典型例子。其中「370名學生中一定有兩人的生日是同一天」與例1中的「抽屜原理」是一類,「49名學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則與例2的類型相同。

教學建議

教學例3時,要先引導學生思考本例的問題與前面所講的抽屜原理是否有聯系,有什麼樣的聯系,應該把什麼看成抽屜,要分放的東西是什麼。但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一開始可能會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難找到切入點。此時,可以讓學生先自由猜測,再驗證。例如,有的學生會猜測「只摸2個球能否保證這2個球同色」,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這種猜測,如這兩個球正好是一紅一藍時就不能滿足條件。再如,由於受到題目中「4個紅球和4個藍球」這個條件的干擾,許多學生會猜測要摸的球數只要比其中一種顏色的個數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個球才能保證一定有2個是同色的」。為了驗證這個猜測,學生會自覺地把「摸球問題」與「抽屜問題」聯系起來,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根據5÷2=2……1,可以知道,摸出5個球時至少有3個球同色。因此,摸出5個球是沒有必要的。

在學生猜測、驗證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抽屜問題」,找出這里的「抽屜」是什麼,「抽屜」有幾個,再應用前面所學的「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例如,在本例中,根據例1中的結論「只要分的物體個數比抽屜數多,就能保證一定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球」就能推斷「要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球,分的物體個數至少比抽屜數多1」。現在,「抽屜數」就是「顏色數」,結論就變成了:「要保證摸出兩個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數量至少要比顏色種數多1。」因此,要從兩種顏色的球中保證摸出兩個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個球。應用此結論,就可以直接解決「做一做」第2題的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實際問題和「抽屜問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學生在理解時存在比較大的困難時,也可以引導他們這樣思考:球的顏色一共有兩種,如果只取兩個球,會出現三種情況:兩個紅球、一個紅球一個藍球、兩個藍球。如果再取一個球,不管是紅球還是藍球,都能保證三個球中一定有兩個同色的。

完成第72頁的「做一做」第1題時,要引導學生把「生日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因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這366天看作366個抽屜,把370個學生放進366個抽屜,人數大於抽屜數,因此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兩個人,即他們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個月,如果把這12個月看作12個抽屜,把49個學生放進12個抽屜,49÷12=4……1,因此,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5(即4+1)個人,也就是他們的生日在同一個月。

4.關於練習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讓學生先用撲克牌操作一下,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和題目所描述的一致,再對其中的原因加以思考。我們可以用抽屜原理來解釋這一現象:一副撲克牌共54張,去掉2張王牌,只剩下方塊、紅桃、梅花、黑桃四種花色。我們把4種花色當作4個抽屜,把5張撲克牌放進4個抽屜中,必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張撲克牌,即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第2題,相當於把41環分到5個抽屜(代表5鏢)中,根據41÷5=8……1,必有一個抽屜至少有9(即8+1)環。

第3題中的第一個問題與例3的類型相同,只要想一共有3種顏色,至少拿出4根小棒就能保證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

第4題,把兩種顏色當作兩個抽屜,把正方體6個面當作物體,要把6個面分配給兩個抽屜,6÷2=3,至少有3個面要塗上相同的顏色。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數學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