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廣角練習題、。。。。。
1.因為二月最多隻有二來十自九天,30個學生里就有兩個一定是同一天的生日。
2.會,應為60除以25等於2,余數為10,所以一定有人得到三件玩具。
3.七個學生。因為借閱兩本書,就可以兩本都是科普讀物或故事書或連環畫(三種可能性),或者一種書借一本(又是三種可能性)。總共就有6種可能性,第七個人就一定有重復了。
② 急急急!!!幫忙給幾張數學的六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廣角(抽屜原理)的測試卷,謝謝啦
你去找網路文庫啊
③ 四到六年級上下冊所有得數學廣角的規律,概念,原理,優化
雞兔同籠,抽屜原理、分類、找規律、簡單的排列組合、邏輯推理、排列組合、重疊問題、烙餅問題、田忌賽馬、植樹問題、數字編碼、找次品。
④ 六年級數學教育學下冊 數學廣角7道題
1.解:兩個小組共有(15+18)-10=23(人),
都不參加的有40-23=17(人)
答:有17人兩個小組都不參加
2. 13到19歲跨度7年,所以至少任選8位。
3.大致上可以這樣想:先買161瓶汽水,喝完以後用這161個空瓶還可以換回32瓶(161÷5=32…1)汽水,然後再把這32瓶汽水退掉,這樣一算,就發現實際上只需要買161-32=129瓶汽水。可以檢驗一下:先買129瓶,喝完後用其中125個空瓶(還剩4個空瓶)去換25瓶汽水,喝完後用25個空瓶可以換5瓶汽水,再喝完後用5個空瓶去換1瓶汽水,最後用這個空瓶和最開始剩下的4個空瓶去再換一瓶汽水,這樣總共喝了:129+25+5+1+1=161瓶汽水.
4.設有x輛車,則人有(65x+15)人,根據題意,得
65x+15=(65+5)(x-1)
解得 x=17
人有65x+15=1120人。
5.設每天出產X套產品,則每天需甲種零件的個數為3X,每天乙需種零件的個數為2X,每天需丙種零件的個數為X,一天的加工個數為(1+2+3)X=6X
甲種零件的加工人數=3X/15
乙種零件的加工人數=2X/12
丙種零件的加工人數=X/9
可得:3X/15+2X/12+X/9=86
X=180套
每天加工甲種零件人數=180*3/15=36人
每天加工乙種零件人數=180*2/12=36人
每天加工丙種零件人數=180*1/9=20人
6.
解:①若「小明得金牌」時,小華一定「不得金牌」,這與「王老師只猜對了一個」相矛盾,不合題意。
②若小明得銀牌時,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銅牌,那麼王老師沒有猜對一個,不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銅牌,小強得金牌,那麼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也不合題意.
③若小明得銅牌時,仍以小華得獎情況分別討論。如果小華得金牌,小強得銀牌,那麼王老師只猜對小強得獎牌的名次,符合題意;如果小華得銀牌,小強得金牌,那麼王老師猜對了兩個,不合題意。
綜上所述,小明、小華、小強分別獲銅牌、金牌、銀牌符合題意
7.
解:設大船X條
6X+4(10-X)=41+1
6X+40-4X=42
2X+40=42
2X=42-40
2X=2
X=2/2
X=1
答:大船1條
麻煩你給追加點分行不 。
⑤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解讀
.例1。
編寫意圖
教材藉助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紹了一類較簡單的「抽屜問題」。學生在操作實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現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從而產生疑問,激起尋求答案的慾望。在這里,「4枝鉛筆」就是「4個要分放的物體」,「3個文具盒」就是「3個抽屜」,這個問題用「抽屜問題」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把4個物體放進3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物體。
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進行枚舉。通過直觀地擺鉛筆,發現把4枝鉛筆分配到3個文具盒中一共只有四種情況(在這里,只考慮存在性問題,即把4枝鉛筆不管放進哪個文具盒,都視為同一種情況)。在每一種情況中,都一定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鉛筆。通過羅列實驗的所有結果,就可以解釋前面提出的疑問。實際上,從數的分解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相當於把4分解成三個數,共有四種情況,即(4,0,0),(3,1,0),(2,2,0),(2,1,1),每一種結果的三個數中,至少有一個數是不小於2的。第二種方法採用的是「反證法」或「假設法」的思路,即假設先在每個文具盒中放1枝鉛筆,3個文具盒裡就放了3枝鉛筆。還剩下1枝,放入任意一個文具盒,那麼這個文具盒中就有2枝鉛筆了。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更為抽象,更具一般性。例如,如果要回答「為什麼把(n +1)枝鉛筆放進 n個文具盒,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的問題,用枚舉的方法就很難解釋,但用「假設法」來說明就很容易了。
為了對這類「抽屜問題」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個「鴿巢問題」。學生可以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加以解釋。
教學建議
由於例題中的數據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因此,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先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證明」,然後再進行交流。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兩種方法以外,還會有其他的方法(如數的分解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應給予鼓勵。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給予適當的指導。例如,要使學生明確,這里只需解決存在性問題就可以了。如果有的同學在枚舉的時候,給三個文具盒標上序號,把(4,0,0)、(0,4,0)和(0,0,4)理解成三種不同的情況,教師應指出,在研究這一類問題時,作這樣的區分是沒有必要的。這樣的指導有助於培養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數學思維。
教學時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理解「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教學時,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可以引導他們對教材上提供的兩種方法進行比較,思考一下枚舉的方法有什麼優越性和局限性,假設的方法有什麼優點,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學生在解決了「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的問題以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思考: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為什麼?如果把6枝鉛筆放進5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把7枝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呢?把10枝鉛筆放進9個文具盒呢?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呢?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只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1,總有一個文具盒裡至少放進2枝鉛筆。接著,可以繼續提問:如果要放的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2,多3,多4呢?引導學生發現:只要鉛筆數比文具盒的數量多,這個結論都是成立的。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例2。
編寫意圖
本例介紹了另一種類型的「抽屜問題」,即「把多於 kn個的物體任意分放進n 個空抽屜(k是正整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物體。」實際上,如果設定 k=1,這類「抽屜問題」就變成了例1的形式。因此,這兩類「抽屜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例1隻是例2的一個特例。
教材提供了讓學生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情境,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從而產生探究原因的願望。學生仍然可以採用枚舉的方法,把5分解成兩個數,有(5,0),(4,1),(3,2)三種情況。在任何一種結果中,總有一個數不小於3。更具一般性的仍然是假設的方法,即先把5本書「平均分成2份」。利用有餘數除法5÷2=2……1可以發現,如果每個抽屜放進2本,還剩1本。把剩下的這1本放進任何一個抽屜,該抽屜里就有3本書了。
研究了「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問題後,教材又進一步提出「如果一共有7本書,9本書,情況會怎樣?」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類推,得出「7本書放進2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4本書,9本書放進2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5本書」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這幾個「抽屜問題」的特點,尋找規律,使學生對這一類「抽屜原理」達到一般性的理解。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歸納出「要把a (a是奇數)本書放進2個抽屜,如果 a÷2=b ……1,那麼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b+1)本書」的一般性結論。
教材第71頁的「做一做」延續了第70頁「做一做」的情境,在例2的基礎上有所擴展,把 「抽屜數」變成了3,要求學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推。
教學建議
教學例2時,仍應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問題,自行總結「抽屜原理」。例如,在解決「5本書放2個抽屜」的問題時,由於數據較小,學生用動手操作或分解數的方法仍有其直觀、簡單的特點,這也是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由於枚舉的方法畢竟受到數據大小的限制,隨著書的本數的增多,教師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例如,可以提問學生「125本書放進2個抽屜呢?」由於數據很大,用枚舉法解決就相當繁瑣了,就可以促使學生自覺採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設法。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這個核心思路是用「有餘數除法」這一數學形式表示出來的,需要學生藉助直觀,逐步理解並掌握。
當學生利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了本例中的三個具體問題後,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要把某一數量(奇數)的書放進2個抽屜,只要用這個數除以2,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數量比商多1的書。例如,要把125本書放進2個抽屜,125÷2=62……1,因此,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63本書。如果進一步一般化的話,就是:要把 a個物體放進n個抽屜,如果a÷n=b……c(c≠0),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至少可以放(b+1)個物體。這一結論與前文提到的「把多於kn 個物體任意分放進 n個空抽屜(k 是正整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物體」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學生完成「做一做」時,可以仿照例2,利用8÷3=2……2,可知總有一個鴿舍里至少有3隻鴿子。
需要注意的是,例2中「某個抽屜至少有的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例2中除法算式的余數也正好是1,很容易讓學生錯誤地理解成是商加「余數」,並遷移到「做一做」,想成至少有「2(商)+2(余數)」,把結論變成「至少有4隻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里」。事實上,只要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抽屜原理」的推理過程,就能克服這種錯誤理解。
3.例3。
編寫意圖
本例是「抽屜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要從4個紅球和4個藍球中摸出2個同色的球,問最少需要摸出幾個球。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聯想到前兩個例題中的「抽屜問題」。因為一共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球,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抽屜」。這樣,就可以把「摸球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假設最少要摸出a 個球, a÷2=1……b ,當b =1時, a就是最小的,此時 a=3。即至少要摸出3個球,才能保證有兩個球是同色的。
教材通過三個學生的對話,指出了學生可以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也反映了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困難。例如,本例中的「4個紅球和4個藍球」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干擾。
接下來,教材引導學生把這個結論進一步推廣,指出「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例如,球的顏色有三種,至少要摸出四個球,才能保證摸出的球里有兩個同色。教材第72頁的「做一做」中第2題描述的就是這種情形。
「做一做」第1題也是「抽屜原理」的典型例子。其中「370名學生中一定有兩人的生日是同一天」與例1中的「抽屜原理」是一類,「49名學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則與例2的類型相同。
教學建議
教學例3時,要先引導學生思考本例的問題與前面所講的抽屜原理是否有聯系,有什麼樣的聯系,應該把什麼看成抽屜,要分放的東西是什麼。但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一開始可能會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難找到切入點。此時,可以讓學生先自由猜測,再驗證。例如,有的學生會猜測「只摸2個球能否保證這2個球同色」,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這種猜測,如這兩個球正好是一紅一藍時就不能滿足條件。再如,由於受到題目中「4個紅球和4個藍球」這個條件的干擾,許多學生會猜測要摸的球數只要比其中一種顏色的個數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個球才能保證一定有2個是同色的」。為了驗證這個猜測,學生會自覺地把「摸球問題」與「抽屜問題」聯系起來,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根據5÷2=2……1,可以知道,摸出5個球時至少有3個球同色。因此,摸出5個球是沒有必要的。
在學生猜測、驗證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抽屜問題」,找出這里的「抽屜」是什麼,「抽屜」有幾個,再應用前面所學的「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例如,在本例中,根據例1中的結論「只要分的物體個數比抽屜數多,就能保證一定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球」就能推斷「要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球,分的物體個數至少比抽屜數多1」。現在,「抽屜數」就是「顏色數」,結論就變成了:「要保證摸出兩個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數量至少要比顏色種數多1。」因此,要從兩種顏色的球中保證摸出兩個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個球。應用此結論,就可以直接解決「做一做」第2題的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實際問題和「抽屜問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果學生在理解時存在比較大的困難時,也可以引導他們這樣思考:球的顏色一共有兩種,如果只取兩個球,會出現三種情況:兩個紅球、一個紅球一個藍球、兩個藍球。如果再取一個球,不管是紅球還是藍球,都能保證三個球中一定有兩個同色的。
完成第72頁的「做一做」第1題時,要引導學生把「生日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因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這366天看作366個抽屜,把370個學生放進366個抽屜,人數大於抽屜數,因此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兩個人,即他們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個月,如果把這12個月看作12個抽屜,把49個學生放進12個抽屜,49÷12=4……1,因此,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5(即4+1)個人,也就是他們的生日在同一個月。
4.關於練習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讓學生先用撲克牌操作一下,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和題目所描述的一致,再對其中的原因加以思考。我們可以用抽屜原理來解釋這一現象:一副撲克牌共54張,去掉2張王牌,只剩下方塊、紅桃、梅花、黑桃四種花色。我們把4種花色當作4個抽屜,把5張撲克牌放進4個抽屜中,必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張撲克牌,即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第2題,相當於把41環分到5個抽屜(代表5鏢)中,根據41÷5=8……1,必有一個抽屜至少有9(即8+1)環。
第3題中的第一個問題與例3的類型相同,只要想一共有3種顏色,至少拿出4根小棒就能保證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
第4題,把兩種顏色當作兩個抽屜,把正方體6個面當作物體,要把6個面分配給兩個抽屜,6÷2=3,至少有3個面要塗上相同的顏色。
⑥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
8*8*15=960立方厘米
5*5*3.14=78.5平方厘米
960/78.5大約=12厘米
(可能是的)
⑦ 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所謂最壞的打算是什麼
比如說抽撲克復牌,至少制抽出幾張才能有2張數字相同,最壞打算,第一次抽了個1,第二次抽了個2,第三次抽了個3。。。。。。第13次抽了個13,第14次抽了個大王,第15次抽了個小王,當第16此時無論抽出那個數字,都會和前幾張中的一張一樣
⑧ 六年級下冊數學。數學廣角鴿巢問題。中的總有和至少分別是什麼意思
總有就是一定有的意思。至少就是不會少於的意思。
例如:10支圓珠筆放進3個文具盒裡,每個版放3支還剩1支,所以總有1個文具盒裡至少有4支圓珠筆。
10÷3=3(支)……1(支)
3+1=4(支)
一定有一個文具盒裡不會少於4支圓珠筆的意思。
例如:6隻猴子分桃,每次每隻分1個,總有1隻至少分到5個,至少有多少個桃子?
解析:6隻猴子分桃,每次每隻分1個,一定有1隻不少於5個,說明其他5隻都分到了4個。所以
(5-1)×6+1=25(個)
答:至少有25個桃。
(8)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擴展閱讀
鴿巢問題又叫抽屜原理
構造抽屜的方法
運用抽屜原理的核心是分析清楚問題中,哪個是物件,哪個是抽屜。例權如,屬相是有12個,那麼任意37個人中,至少有一個屬相是不少於4個人。
這時將屬相看成12個抽屜,則一個抽屜中有 37/12,即3餘1,余數不考慮,而向上考慮取整數,所以這里是3+1=4個人,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余數1和這里加上的1是不一樣的[3]。
因此,在問題中,較多的一方就是物件,較少的一方就是抽屜,比如上述問題中的屬相12個,就是對應抽屜,37個人就是對應物件,因為37相對12多。
⑨ 一到六年級所有數學廣角整理
一年級 上冊 分類 下冊找規律
二年級 上冊 簡單的排列組合專 邏輯推理 下冊屬 找規律
三年級 上冊排列組合 下冊 重疊問題
四年級上冊 烙餅問題 田忌賽馬 下冊植樹問題
五年級上冊數字編碼 下冊 找次品
六年級上冊雞兔同籠 下冊抽屜原理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