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科學課件

六年級科學課件

發布時間:2020-12-14 14:08:53

1.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課件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慣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2、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並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二)教學准備
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個篩網。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通過前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物質)
物質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中,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仔細來研究物質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板書課題:《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觀察物質的變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師:只給你沙和豆子,它們在怎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變化?(生:混合)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是否發生了變化?(生:把混合後的沙和豆子與混合前的做個比較)
師:所以能否將給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師:那我們在混合前分別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紙上,觀察並記錄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好嗎?
師:我們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
師:能有辦法看得更清楚些嗎?(用篩網分離觀察)
2、師評價,學習「記錄表」
(二)出示蠟燭和白糖
1、師:蠟燭和白糖在怎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變化呢?(生:加熱)
2、師:你能學習前面的觀察方法,來說說如何觀察白糖加熱的變化嗎?
(生:先觀察白糖的特點,然後預測白糖加熱的變化,再給白糖進行加熱,觀察白糖加熱過程中和加熱結束後的變化。)
3、師:白糖加熱比較危險,老師在這兒要給大家個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請學生閱讀)。
4、師:不要忘了在實驗操作中做好記錄(出示「記錄表」)
(三)實驗操作,觀察物質變化
1、領取實驗材料,分組實驗(依次領取)。
2、觀察物質前後的變化,做好記錄。
活動一:沙和豆子混合變化記錄表
年 月 日 第 小組 記錄員

混合前

預測

混合後的變化



豆子

活動二:加熱白糖變化記錄表
年 月 日 第 小組 記錄員

加熱前

預測

加熱後的變化

白糖

(四)反饋實驗記錄,交流討論
1、沙和豆子混合與白糖加熱的變化有什麼明顯的區別沒有?(沙和豆子混合沒有明顯變化,而白糖加熱變化明顯)
2、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新物質。
而沙和豆子混合後沒有明顯變化,沙還是沙,豆子還是豆子,說明了什麼?(說明沙和豆子混合沒有產生新物質。)板書:不產生新物質
3、判斷:看圖,說說這些變化有沒有產生新物質?它們具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1、師: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如加熱白糖等
2、其實,在加熱白糖中,還有一些物質發生了變化,你留意了嗎?(學生舉例,並說說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出示課外資料閱讀:
蠟燭燃燒了,火焰不斷地舞動,蠟燭慢慢變短。蠟燭燃燒後,變成了什麼新物質?這些新物質到哪裡去了?我們只看到蠟燭在不斷地減少,卻沒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質,是不是物質會減少或者消失了呢?實際上,燃燒充分的蠟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蠟燭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形成水,由於溫度高,轉化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由於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蠟燭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鐵器在燭焰上掠過,上面會留下碳黑的痕跡。
3、你還能舉出我們身邊哪些物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哪些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四、課外延深
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把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也可以這么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你信不信?要不要回家繼續探究?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板書設計: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改變形狀
改變大小 不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理變化
改變狀態
……

改變顏色 會產生新的物質 化學變化
發光發熱
……

在長時探究中構建科學概念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的教後反思
農村科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匯報課早就得到通知,殊不知本學期進行得這么早,並且還確定了主題為「長時探究」。在經歷了一番斟酌後確定了所上的內容: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材上安排了兩個探究活動:一是混合沙和豆,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知道沙和豆混合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即物理變化;二是加熱白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知道白糖加熱產生了新的物質。
為了體現本次活動的主題,讓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探究,在探究活動中自主建構起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科學概念,我對教材進行了一個整合,將兩個探究活動放在一起,這主要是趨於兩種考慮:
一、學生的科學觀察活動早在三年級開始學科學時就已經在培養了,作為一個六年級學生來講,對於這樣的觀察已經輕車熟路了,通過整合讓他們有更充裕的觀察探究時間。所不同的是,本課的觀察要求學生學會留樣觀察,通過與樣本進行比較,總結出物質變化的特點,這一點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引領。但在學生實際觀察中,我發現還是有部分學生或小組對事物特徵的觀察比較片面,不能從多角度去觀察,從而影響到了觀察與探究的進度,造成在「混合沙和豆」上的觀察時間過多,而在「白糖加熱」上的觀察時間過少。
二、本課的科學概念「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既然需要區別,那就應當讓學生在觀察探究活動中去比較、去發現。通過整合,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充裕的比較與發現的時間,讓他們探有所得。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實驗駕馭上出現了偏差,消耗了過多的時間,導致學生「比較」得少了,雖然通過實際圖例(ppt)讓學生比較,但時間有限,這個過程也就匆匆過去了,以致於科學概念的建構缺少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而且,對於白糖加熱中出現的更多的實驗現象沒有能夠展開探討,這對於概念的建構顯然是不利的。
通過這次教學展示,讓我認識到了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對我改進教學受益非淺。

2. 小學六年級科學怎樣進行垃圾的分類的課件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後可以回收再利用,樹立環保意識。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2、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實踐,善於交流的能力。
知識目標:知道怎樣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重點: 知道怎樣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難點: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准備:相關視頻,卡片,表格。
活動設計:

一、情景引入
(一).引入
1、提出問題:孩子們,課前大家對每天廢棄物產生數量和種類進行了調查,老師對同學們的調查情況進行了統計和整理,請看調查表。(出示課件)
2、從這張調查表中你知道了到哪些信息?
(二)交流討論
1、這么多垃圾你們是怎麼處理的?
2、這樣的垃圾桶見過嗎?什麼意思?(分類扔垃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廢棄物的分類。
3、看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
(1)為什麼要分類丟垃圾?
(2)怎樣分類丟垃圾呢?(出示幻燈)
小結:今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研究垃圾的分類。這么多種類的垃圾,怎麼分類呢?讓我們動手一起來分一分,好嗎?

二、活動過程
(一)、分一分
1、聽清活動要求:小組合作論討,大膽猜測,這些垃圾可以怎樣分類?把同類的垃圾放在一個筐內,看看那一組分得最快。
2、學生活動交流。(相機貼學生作品)
(1)我們小組是按照材料不同來分的。
(2)我們小組是按照形狀不同來分的。
(3)我們小組是按照用途不動來分的。
3、小結:我們班的孩子思維真活躍,分別從垃圾的材料、形狀、用途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但哪一種方法更合理、更科學呢?我們一起來看小巧手娃娃怎麼說
(二)、想一想
1、現在,你認為哪種方法更科學合理呢?說說理由。
2、(1)對於可回收廢棄物,國際通用的標識是這樣的。(展示圖標)。我國還用這兩種標識表示不可回收和有毒物品。
(2)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的標識。(可樂,雪碧的易拉罐上,超市販賣的塑料袋上……)我們可以通過標識幫助分類。
3、究竟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1)廢塑料瓶、塑料飲料瓶、牙刷、牙膏皮……
是的,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塑料杯子、礦泉水瓶等都屬於塑料類物品,可回收的。
(2)不要的衣服,褲子……
對,這屬於布料類垃圾,也是可回收的。這些布料類垃圾還有哪些?(桌布、洗臉巾、書包、鞋)
(3)玻璃瓶、碎玻片……
嗯,玻璃瓶、碎玻片、鏡子、燈泡、暖瓶等也是可回收的。
(4)易拉罐是可回收的。
沒錯,如易拉罐般金屬類的垃圾還有哪些?(罐頭盒,奶粉盒)
(5)廢報紙可以送到回收站。
這類垃圾還有哪些?但注意對於廁所紙、紙巾由於水溶性強,是不可回收的。(點出幻燈)
4、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呢?
5、還有一種垃圾特別需要注意?
(1)電池
是的,一塊電池會污染6000噸水資源,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你還知道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日光燈管、水銀溫度計、油漆筒、葯品、化妝品)(點擊幻燈)
小結:同學們說得可真好。

小結: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探討,結合大家的生活實踐,我們初步了解了廢棄物的分類及分類的意義。

(三)送寶寶回家
活動一:考一考
1.導入: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
2.游戲
(1)展示游戲規則:以下廢棄物,是可回收垃圾用勾的手勢表示,是不可回收垃圾,就做 「X」的手勢。如果是有毒廢棄物,你們就拍手一次表示。
(2)學生游戲,交流
活動二:練一練
1.導入:同學們,有個小朋友遇到了一些困難,他身邊的有很多垃圾不知道如何處理,你們能幫幫他嗎?
2.游戲
(1)投影展示游戲規則
a.每一小組自行分類歸類,看那一小組分的又快又准確。
b.由小組長進行分工,組員團結協作共同完成。
(2)全班交流展示
同學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對於他們的判斷你來說說你的看法。

活動三:送一送
1、游戲:小朋友們,我看見我身邊還有些廢棄物「寶寶」無家可歸,誰能把他送回家呀?
要求:手持廢棄物「寶寶」的同學上台將寶寶送回家裡。我們看看誰最先給他們找到家。
三、拓展
1、同學們,將廢棄物合理分類,科學的處置已成為世界的一大生活主題,它對維護環境,提倡低碳生活有著深遠的意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
(圖片解說)在瑞典,垃圾分類深入社區,在社區中心或大的加油站旁邊,總排列著一個個綠色的金屬罐;
美國,對待垃圾採取多扔多收費;
德國人素以嚴謹著稱。在垃圾分類問題上也一點不例外。居民將不同顏色的玻璃瓶放入相應的三種回收不同顏色的玻璃製品的垃圾桶,並同時把塑料瓶蓋擰下來放入收集塑料製品的垃圾桶。
日本:用年歷提醒垃圾分類;這種年歷每月的日期都由黃、綠、藍等不同的顏色標注,年歷上還配有漫畫,告訴人們不可燃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使人一目瞭然。同時,就連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註明了其屬於哪類垃圾,牛奶盒上甚至還有這樣的提示:要洗凈、拆開、晾乾、折疊以後再扔的要求。
2、了解了這些信息以後,你想到什麼?
3、結合我們重慶正在創建模範衛生城市,作為重慶的小主人,你有些什麼好的建議?
總結:我們每個人既是垃圾的製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更是的家園天更藍,水更綠,環境更潔凈!相信有你、有我、有咱們大家的努力,重慶一定會成為模範衛生城市。

3. 小學六年級科學怎樣加快溶解課件

第一個人在黑人的頭上放了一個蘋果,

4. 請問:哪裡能下載大象出版社的六年級科學課件

大象出來版社是哪裡的自啊?
www.chinaschool.net
建議你去那找找看,我個人覺得那裡的課件不錯,不過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

5.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直接搜索 科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課件或ppt 就有可以下載的。祝你成功。

6. 六年級下冊北師大版科學怎樣放得更大課件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透鏡自製一個顯微鏡,並嘗試用自製的顯微鏡進行觀察事物
2、通過科學家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3、了解顯微鏡發展的歷史,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象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教學准備
1、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
2、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花粉、青苔、水垢、紙纖維、棉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顯微鏡。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師:前幾課在放大鏡下我們看到了昆蟲世界,觀察了美麗的晶體,欣賞了肉眼看不到的物體細微之處,想不想把物體看得更精細?(課件激趣)
2 那麼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呢?
3.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4.板書課題。怎樣放得更大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 指導自製顯微鏡
1、探究怎樣放得更大。
(1)(小組合作)請同學用兩只手一前一後拿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透鏡,反復調整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後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多次看看有什麼發現。
(2)交流匯報。
(3)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的視野一下子拓展了許多,人們觀察的范圍也大大地擴大了。
2 製作顯微鏡
(1)小組討論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2)師生合作總結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用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
上下移動調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象
用卡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凸透鏡固定下來
用手電筒或用鏡子增加亮度。
(3)學生獨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展示自製顯微鏡,進行嘗試,評價,探討。

三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事物
1、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棉布,青苔、花粉、纖維等,
(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2)用一個放大鏡時有什麼不同?
2對比討論
3小結 在顯微鏡下微小世界真奇妙,
四 了解顯微鏡的發明
1、閱讀《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2、討論:(1)列文虎克是怎樣發明顯微鏡的?在顯微鏡下微生物是什麼樣?
(2)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3 小結 學習科學家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的精神
五 課外延伸
1、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常用的物體。
2、參觀醫院觀察顯微鏡的特點和用途。
3、網上收集顯微鏡發展歷史,最新進展。

7. 六年級科學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ppt百度文庫

3、教程.認同功科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2並提問題給予解釋說明三.教師引導觀察析基礎提問題專 5二(二)新授.能更屬控制螞蟻行.螞蟻喜歡吃.放錄像珍命情 6其組同評價其組實驗優缺點、教重點 3 實驗完讓設想自螞蟻受: 提問題並進行探究能力、貓兔取食行都相同三)探究螞蟻通訊 提示 2.運用已知識經驗提問題 2我應該待物請各組派代表班級進行交流、教目標: 1: ()導入 1: 1.初步形熱自、解決問題能力.能能用其些物體代替紙片.飼養螞蟻形熱自認同群體力量於體並終引導共同探討社行特徵:螞蟻.提問 4 2珍命情.物群體何進行信息交流呢.哪些群體物教師要適參與評價: 1:螞蟻群體 3.觀察程拍.觀察螞蟻取食行飢餓狀態吃飽狀態哪效 實驗完

8. 六年級科學ppt第一課時科學是什麼第一學期

科學,原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回學等等)研究,形成逐答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科學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