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我是什么》一课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识“雹、暴、躁、灌、溉、灾、、淹、没、、稼、毁、器 浮”11个生字,会写8个字,重点指导“灾 、害、器 黑”四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体会水的变化和古怪的性格.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识字,指导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水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
幻灯课件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老师范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30 我是什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师:谁来读读课题?(师评价:俏皮,淘气,皱着眉,挺神秘的,想让我们马上去看个究竟呢!)
齐读课题,我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我到底是什么呢?)
师:带着心中的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读全文(读书之前,老师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开始吧。
2、检查朗读,圈出水的变化。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我究竟是什么呢?(指名交流)教师板书:水。水千变万化的,它到底变成了哪些东西呢?老师请5个小朋友开火车读,其余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水变成了哪些东西?用笔圈一圈。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三、 感受水的变化 集中识字。
1、 交流。水变成了哪些东西?(板书:汽、云、雨、雹子、雪)贴画。
水是一位神奇魔术师,水会变,瞧,水娃娃带着课文的生字宝宝调到了大屏幕上,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雹、暴、躁、灌、溉、灾、、淹、没、、稼、毁、器 浮”
四人小组,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吧。)
下面老师何大家玩个“高音低音”游戏,老师读,
重点教学“浮”、同学们看这个“浮”字,什么偏旁,还有那些字是“三点水”你把生字卡片举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谁能用猜谜语的方法?(水大好发电),家里好多禾苗!
教学“雹“。你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还记得我们在语文园地4学过的一首儿歌吗?(课件出示儿歌:
有水把茶泡
有手轻轻抱,
有足快快跑。
有衣穿长袍,
齐读儿歌。你也能给“雹”编一句儿歌记住它吗?(有雨下冰雹)
教学‘器‘
教学“器”,利用象形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字理,指导写字
四、感受水的脾气,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水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千变万化,他的脾气有点古怪,说他老实吧,有时很温和;但发起脾气来,又很暴躁。下面请小朋友到课文中找一找,那个自然段是写水的脾气的呢?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这一段中生字、词语特别多, 首先请看(投影出示词语)。谁能够读?
温和 暴躁
师:去掉拼音,你还会吗?读完以后,你发现了这组词有什么特点?(指名说),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气吗?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读一读。温和 暴躁;(指导,读得很温和;读得有些生气,好像要急得直跺脚;什么是“暴躁”呢,同学们看“躁”,左右结果,足字旁,如果你生气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指名交流:原来,脾气暴躁跺跺脚。)
你能用换偏旁的方法记记这个字吗?(指名交流:练习)
3、师:请看第二组词语(投影出示词语)。谁能够读?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师:去掉拼音,谁还能读?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提示多音字“没”。生读,如果只读第一行,你会发现什么?
生:第——行都:是做好事,第二行都是做坏事:
师:老师发现你不但反应快,而且很聪明?、我们——起先读水宝宝做的好事——
( “引导学生看插图体会“灌溉”、,体会“灌溉”“淹没”“冲毁”的意思。都和水有关。
水娃娃和风娃娃一样,有时侯为人类做好事,有时侯为人类做坏事。
4、我会连。出示练习:
灌溉田地、淹没庄稼、推动机器、冲毁房屋、带来灾害;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把这些生字再送回到课文中,相信大家能把第4段读得更正确。
5、齐读第4自然段
6、玩生字卡片。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语:又到了我们的写字时间了,今天我们要写的字 出示“黑、灾 害”
看着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范写“黑、灾,害”,生写。
师生评议。生生互评。
学生练习。
五、 小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会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水千变万化,脾气都是那么多变的,下节课咱们再来研究水是怎么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人们又是怎样利用它的脾气为自己服务的。
六、作业:水在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变化?(好,下课!)
❷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抄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❸ 如何进行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革 案例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回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答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❹ 语文课的信息化教学特色有哪些
(1)教材抄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有一个关于英语词汇的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有一幅画面把常用的动作名词和图片汇编在一起,当你选择chase (追逐)一词,电脑会用声音告诉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run(奔跑)的意思,如果你还想知道奔跑的确切含义,你再在run上面点一下,电脑又会呈现关于run的声音解说和动画。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超媒体。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如何把“活书”设计好?如何把“活书”学好?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❺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的信息化怎样体现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有力的冲击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得到一定的变化,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有效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教学新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进入情景,参与到课堂中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及其多媒体的应用还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展示更加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会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就表现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比较注重引入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情景和营造氛围,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更多的会运用计算机也具备声音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先利用计算机可播放电视片段这一特点,上课刚一开始,就先请学生和笔者一起通过多媒体播放内容,学生就会被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深深吸引,当播放结束时,学生也进入了课堂状态,笔者也会让输入本节课的内容,与多媒体播放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很好的融入课堂了。运用了计算机多煤体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视觉感官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在适时的发挥教师语言的引导作用,很容易就把学生紧紧的抓住并引到课文中来了。这样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氛围,而且会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兴趣,愉快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适当应用多媒体声音和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次还表现在适当应用多媒体声音和图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插图,然后配备声音,同时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可以畅谈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进一步完全融入到课堂。此外,还会运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会在讲课过程中,或者是备课的过程中,制作一些活动的、色彩鲜艳的、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进行播放,尽量运用动态图片而且运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在画面中插入一些动植物的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不仅融入课堂中,还会使得本来很枯燥的一课学生却很有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3.合理看待和利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此外还表现在合理看待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还是多媒体,都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握住使用的度。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主要应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多媒体或者是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优势,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符合当代信息化教育的要求和理念,现代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这些技术是否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巧妙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展现出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❻ 语文课信息化大赛创作说明怎么写
创作说明例子如下:
一、作者简价:
***,男,**年*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任教小学信息技术课已5年有余,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flash课件的制作比较熟练、在行。
二、创作思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我们生活在“客家摇篮”的赣县,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能否把家乡的“客家文化”与信息技术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软件如PowerPoint、Word等创作电子作品,从而使学生把心中对客家的热爱之情展现出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之后。开始进入Flash课件的创作。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为了引发学生对课件及课件内容的兴趣,我们在课件的开头部分设计了一个轻松、活跃的片头。
接着对课件目录(说→猜→写→赏→做→评→唱七个环节)进行了总体安排,置于课件下方,便于点击。
最后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创作。为了便于播放、浏览,我们设计了两种播放模式,分别是顺序式和目录式。
三、素材选用:
图片类素材:有一部分是自己外出时拍的照片,比如大湖江的“戚式宗祠”,白鹭古村等。但“客家土楼”等一部分图片是由网站下载的。
声音类素材:网络下载后,进行了声音方面的处理,比如淡出,裁剪等。
影视类素材:《客家宣传短片》在赣县客家文化城购买碟片后,应用“会声会影”进行了裁剪转换成AVI格式后,又应用了“Total Video Converter”软件把它转化成FLV格式后导入Flash课件中。
文字类素材:原创。
四、技术应用:
课件主要应用Flash 8.0软件为制作平台。其中应用了软件提供的各类人机交互技术,如按钮制作,移动动画,变形动画,旋转动画,遮罩技术,引导路径,函数应用等。
对于素材的处理上,还应用到了其它软件技术。比如:用《会声会影》对影视作品进行裁剪;应用“Total Video Converter”把AVI影视转变成FLV格式(实例:客家文化宣传短片与新客家谣);用“GIF Movie Gear”把GIF动画转成SWF文件(实例:大鹏展翅与小鸟动画)。
❼ 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设计哪些子课题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春景图。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我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际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海洋与生命》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故都的秋》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❽ 浅谈新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育信息化对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创造条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资源观、评价观,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其精髓,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改变教学方式,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证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变性及快速呈现性,引起的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的变化,必然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信息素养。
三、具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四、具有设计组织资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组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基础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学科内容,而且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高效组织教学。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必须随着新技术的使用与信息的扩展而有所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质疑,“一桶水”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养成不断追踪学科动态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发展专业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师主体性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小学语文教师主体作用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它们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决定了在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知识以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2.创造条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营造有利于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氛围。硬件的配备和软件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次,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3.实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我建构。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我建构的途径:一是教师通过网络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促进整合技术知识的交流。二是学校自己组织教师开展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讲课比赛,并请校外专家担当评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将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经验及相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可以得到专家的现场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自我反思的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但是,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有明确的目的,即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更好地进行反思。
5.探索基于问题解决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学习及研究的多样实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传统的教师培训,无论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还是观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动的,不能调动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对于弥补“培训班式”及“专家讲座式”的缺点,可促进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将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从中了解有关新课程知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述评、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很有好处。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过程。只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息化素养,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❾ 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生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进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课不仅以读懂内容为目标,而应以同化语言为目标。”同化过程也就是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指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外化是指运用、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到语言实践、运用的一个过程。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必然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次,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网络知识,帮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以本人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为例。在新课伊始,先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习的新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明显,它将不可能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怎能不催化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个个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他们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2003年那场让我们刻骨铭心的“非典”灾难,学生却是知之甚少。不认识到当时事态的严重,就不可能体味到人物的高尚风格。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增强对“非典”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叶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憾呢?经过反复钻研教材,我决定从叶欣的追悼会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课堂上,在令人悲痛欲绝的哀乐声中,当叶欣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泪飞如雨的情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震惊了:一个普通的护士长,她的去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前来送行?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永远的白衣战士”呢?望着孩子们惊异的目光,我为他们介绍了“非典”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并让他们浏览了叶欣的生平简介。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五彩池》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大量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怀着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进入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