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 屏 初二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一点通教学网初中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B. 初二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字词及翻译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雄跨xióngkuà】大幅度跨越。【雄姿xióngzī】勇武雄壮的姿态。【残损ánsǔn】不完整,部分残缺。【古朴gǔpǔ】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推崇tuīchóng】推重崇敬。【惟妙惟肖wéimiào-wéixiào】肖,相似。这里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巧妙绝伦qiǎomiàojuélún】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物体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12.《桥之美》吴冠中【美感měigǎn】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史诗shǐshī】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驻足zhùzú】停止脚步。 13.《苏州园林》叶圣陶【轩榭xuānxiè】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败笔bàibǐ】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叠。【镂空lòukōng】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蔷薇qiángwēi】蔷薇科。落叶灌木。【明艳míngyàn】鲜艳,明丽。【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重峦叠嶂chóngluándiézhàng】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磬qìng】古代乐器。【攒zǎn】积聚,积蓄。【鳌头áotóu】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琉璃liúlí】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藻井zǎojǐng】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蟠龙pánlóng】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金銮殿jīnluándiàn】一座殿宇名称。15.《说屏》陈从周【屏风píngfēng】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纳凉nàliáng】乘凉。【帷幕wéimù】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裹以帷幕。【缓冲huǎnchōng】缓和…的冲击;使冲突缓和。 【造型zàoxíng】塑造物体特有形象;也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仓促cāngcù】匆促地。也作“仓卒”、“仓猝”。【雅俗之别】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C. 语文作业本说屏答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编辑本段]字词注音 纳(na)凉 帷(wei)幕 忒(tui) 闺(gui)中 书斋(zhai) 伧(cang)俗 缘(yuan)故 休憩(qi) 韶(shao)光 销(xiao)魂 [编辑本段]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何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 [编辑本段]室内屏的作用 ●与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缓解一下视线 [编辑本段]屏的分类 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编辑本段]屏风的设施的要求 1、屏风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 2、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编辑本段]《说“屏”》原文 说“屏” 陈从周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①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②“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①,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②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我们在惊叹“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编辑本段]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1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4节 第二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三节,屏风的种类 第四节,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编辑本段]问题探讨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作者幼时对屏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一出。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范围,也使语言生动有趣。 ★课文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了“屏”这种古代器具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编辑本段]品味赏析 1、本文是科学小品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编辑本段]秋夕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萤火虫。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编辑本段]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 八年级语文上册《节节高》的15课说屏的全部答案,注意是《节节高》15课的练习题的答案!!!
E. 初二语文一课一练《说屏》答案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1.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2.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并唤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nà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xiāo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F. 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
一、上好第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语文老师。
很多学生喜欢上某一门学科,除了这门学科的吸引力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喜欢教这个学科的老师。所以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先设法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位语文老师。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如果上第一节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语文欲望,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况,第一节语文课,不要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而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和学生迅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给学生留下好印象。
二、做一只聪明的变色龙 :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所有的课程中,语文课应该是最灵活,最活泼的。为此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1)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电化教学具有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初二的说明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对于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学习这篇课文很简单,但对于没去过故宫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通过文字想象是很困难的,为此我在课文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导游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故宫的视频,了解故宫各个组成部分及功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说屏》、《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等都可以上多媒体课。
(2)用上朗读磁带
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朗读磁带,每一册的重点课文都有朗读示范,这些要比网上下载的更标准,有一些朗读磁带还非常有意思。比如《醉翁亭记》,背景音乐轻快活泼,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感非常切合,让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文章的意境。再如《范进中举》,朗读者把胡屠夫嫌贫爱富,前居后恭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捧腹大笑,学生听完录音后,对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再分析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3)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
如九年级上册的《词五首》,其中三首词有插图,我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的内容,然后在给学生补充没有描述的内容,剩下的两首词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的画,画出词展示的画面。每个学生热情高涨,都动笔进行有创意的画,最后我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画的画投影出来,共同分享学生所画的成果。通过创意的画,学生加深了对词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把语文课变成音乐课、
在上《水调歌头》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一听是学歌,学生非常高兴,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流行音乐的魅力要远远超过课文的吸引力。学会了这首歌,学生也能背诵这首词了,再学课文时也更轻松了。学《蒹葭》时也学唱《在水一方》,缠绵忧伤的曲调与诗歌的意境非常吻合,学生也更容易体会诗的情感。
(5)把语文课变成活动课
初中三年的语文书上,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把语文课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走上辩论台》,我组织学生举行以我看克隆为主题的辩论赛,活动前先带领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学习辩论技巧和辩论程序;然后分组抽签,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最后进行辩论。学生积极准备,辩论会上踊跃发言,这样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在上《愚公移山》时,也举行愚公是否应该搬家为主题的辩论赛,学生在辩论中理解了愚公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要比老师烦琐的分析更有趣、更深刻。又如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话说风流人物》, 可以在班上举行一个古今中外风流人物故事会;学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可以举行经典诗文朗诵会。
三、用成绩说话
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的活泼而忽视语文知识的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再多彩的课也得不到学生、家长以及领导的认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成绩依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平时还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考试技巧的传授和讲解,让我们的学生尝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学习成功的喜悦。用成绩说话,他们会因为自信而更加喜欢语文课,更加喜欢你这样的语文老师。
四、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有考试就会有差距,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留心学困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责怪、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鼓励学生共同进步,我对学困生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特别喜欢上语文课。
语文学科的教学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入手,不断改进课堂教法,让课堂充满情趣,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就一定会使学生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