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的论文
这个年龄段的环保,就是身边的.从身边的生活用品开始,首先是电池的处理,比如手机上的电池.
还有就是干电池的污染.这些生活用品的危害比较大,说这些就行了.专精一个方面,才能有深度,不要泛泛而谈!
㈡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应该找准教材与环境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将有关环境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入情入理的讲授分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根据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门别类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自然课,可以结合水土保持、自然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内容,通过养花、植草、驯养小动物、制作动植物标本,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兴趣.语文课,可以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强化环境知识的储备,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环保作文竞赛,让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抒发保护环境的理想.数学活动课,可以进行“节约资源”、“绿化校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一、创设情景,树立理念
要树立绿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如在班级宣传栏里设置“绿色报告栏”,如,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性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调查,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做到环保从我做起.同时,师生之间可以自主设置与研发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
二、感知插图,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第九册《迷人的张家界》,介绍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说明美丽张家界为什么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把收集到的张家界的风景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张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侧击教育学生,努力环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词,见缝插针可以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比如,与“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北方已然不复历史上的那样温暖.
四、寻章摘句,归类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多途径搜集环境知识,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优美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理解,画龙点睛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语文课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㈢ 6年级寒假小学生的日记 200字 20篇 急
今天早上醒来,我的心情特别不安,因为我的作业还有好多没写,特别是那20篇日记!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觉、吃饭、上网,难道要我写20篇“睡觉、吃饭、上网”然后重复到200字吗?日记本摊开在我面前,“2009年2月8日”颤巍巍的写在第一行,然后,一片空白。同样一片空白的是我的脑袋。想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讪笑,我简直恨极了,为什么我必须得写这些无聊的东西,那些没有书读的农村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的寒假总共也才多少天,居然就要我写20篇日记!而且每篇还要200字!老师总是说,这样是为了你好,让你能够考上好初中,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但老师!就算我考不上,我爸妈也能花钱让我上啊!就算不写日记,我照样能考上好初中,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这些,我当然不敢跟老师说,日记本依旧空白,脑袋也依旧空白,回想一下,寒假好像也是一片空白……我,不禁怅然了……
有300多近400字
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名词如“龙”,看来与环境教育无关,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龙”除了传说中是能呼风唤雨的动物及帝王的象征外,还有一种解释是“近代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脚有尾的爬虫”如恐龙、翼手龙。它们生活在广阔的湿地,吃大量的藻类植物,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早就灭绝了。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毁,珍禽异兽就会灭绝,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外,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在课内外收集一些词语,既可使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又能见锋插针地渗透环境教育。比如,收集同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立竿见影、节外生枝、滥竽充数、梦笔生花、箭在弦上、寄人篱下……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北方林木密布,草地丰泽,气候比现在温暖,黄河以北的地区盛产竹。而且古人衣食住行同竹有着密切的关系,“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耶。”(苏轼语)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如果古代气候也像现在这样,黄河南北很难植竹,就不可能产生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了。可见,生态环境同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时,有些科普说明文容易渗透环境教育,因为它们本身富有环保方面的知识,例如:《动物过冬》讲的是动物有关的科学类知识。学习这课时,教师要一方面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让学生找除了书上面介绍几种动物过冬之外还有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另一方面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人对动物的不当做法,如日本海边渔民捕鲸的报道,我国东北虎被无情地捕杀等等,唤起学生心里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在自然界里和谐和处,生态才会平衡,世界才会更美。又如《找春天》一课,教师就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触摸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寻找春天大自然的特点,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去互相畅谈自己的感觉。
写人叙事的文章似乎和环境教育无关,然而教师如果心中有“环保”,就一定能渗透教育。如阅读课文《雪猴》,为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情感,教师可采用手抄报交流的方式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认识人和动物友好相处,就是保护生态平平衡。
三、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渗透环保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保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在教学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方法,观察并描写一处景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产生了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作文中表达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也不失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一种方式。比如写《假如我是一棵大树》,让学生从当前山林毁坏严重,森林火灾繁多,人们为谋私利滥砍滥伐等现象入手,道出大树希望受到人们的正确对待。再比如写《未来的家乡》,让学生畅想家乡在十年、二十年后的变化,使学生对家乡美好的未来有一种强烈的向往,激发了学生保护家乡环境,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现实生活中有关环保的话题相当多,如“做贺卡”,可先按课文内容让学生们掌握做贺卡的知识。然后,讲传统的贺卡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而且大量的贺卡浪费了宝贵的木材资源,也给地球带来了生态负担。我们提倡一种新的时尚,不在新年期间大量发送贺卡,而是用电子邮件或电话来表达自己的亲情和友情。还可介绍我国大学生组织的“减卡救树”活动,提倡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大自然。
㈤ 小学生奖状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什么
小学生奖状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五好少年。
“五小”即:
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 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小帮手
做好“小帮手”:即在家庭中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当我们长大后,就应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照顾他们。同时在生活上朴实勤俭,经济上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体贴懂事,使自己在被爱的同时学会播撒爱,收获爱。多多体谅父母,不向父母提无理的要求。
小标兵
做好“小标兵”:即在社会中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把国家利益放首位,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处处把社会规章制度记心上,用这把道德行为的标尺衡量自己的道德思想。从而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并督促他人。
小伙伴
做好“小伙伴”:即在学校里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信赖是建立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的。只有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携手共创“示范型班集体”,让这个多彩的集体其乐融融,温馨快乐。
小卫士
做好“小卫士”:即在社区和公共场所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
环保是现在迫在眉睫的大事。人人节约资源,就是还自然一片绿色。我们青年人应挑起这个重担,积极加入环保志愿者的队伍,给城市添绿,给心灵添彩。把绿色的希望播撒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
小主人
做好“小主人”:即在独立面对生活时胸怀宽广、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心高气傲,没有独立面对生活的经验与勇气。然而社会是残酷的,竞争的,富有挑战的,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能做的只有振作信心,自强自立、迎接挑战,做好自己的主人。
拓展资料:
其它荣誉称号:
三好学生称号:思想品德品质好,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无任何必考的科目,在班上作为班干部,被拟评过“优秀班干部”称号的同学。
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优异综合排名名列前茅的同学,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热爱学习,无旷课现象。
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已加入少先队员的青少年,尊老爱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无违纪行为,有良好的文明形象;积极参加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表现突出;德、智、体综合考试名次在班上排名靠前。
学习标兵称号:热爱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和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在班级及其以上级别的知识竞赛中,其作品或成果获奖。
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担任学生干部,在学习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良,无不合格课程,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成绩优良,热心承担社会工作和为同学服务,有较好的示范表率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德、智、体综合考评名次在班上排名靠前。
㈥ 中国存在哪些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我认为不好\
.
第一条 不好在 中国教育 把老师当成一个讲师 (当然老师确实就是讲师) 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就是学生都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走
这里就出现一个关键性问题 老师要是没有引导好学生 那么很多学生是无法进入老师的思维领域.
在国外 一般都是老师应到学生学习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跟着学生思维走 给不同学生 用不同方式解答问题 教育不同的学生
第二条 在中国好学生优秀学生评定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课本知识(切记这个知识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哪怕你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也是优秀的成绩)
二是听话否 这个听话第一老师说叫你站着 你蹲着坐着都不是好学生 这个是一方面的体现 另外一个方面的体现 学生不可以有超出书本范围的思维和问题
比如 当学生看到一条河流 学生不可以问河流的水从那里来的 问了就不是好学生.
在比如说 1+1等于2 学生不可以问为什么等于2 有的学生会问要是两个怀孕的女人1+1等于2是不对的 肚子里还有呢
老师会批评学生你在找事要惩罚学生
最后定论 把具有一切的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 统统给压制以及消灭在萌芽中 把一些寻归倒具的 饭桶都成了优秀的学生 所以中国成语"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是因为他们有腐朽的思想,可以创新的思维都不是好学生.
在国外孩子的优秀 不仅仅限制的课本和学生听话否 在国外 人家鼓励孩子敢于设想 敢于创新的思维 把创新的思维 不可能的思维为寻找可能性寻找方法
因此外国科学家就是多 而中国科学家都是出外国留学归来 因为他们有好的头脑 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和好的引导 导致 腐朽愚昧的思想以及思维 所有的知识
都成为无用之废品.
第三条 中国教育 仅仅限制书本 书本以外的 除了可以为教师带来经济利益 而且还为书本知识相辅助的课外知识 可以获得认可 其他在学校都是禁止阅览的
何况教师的指导呢?
在国外 人家的教育 课本成为基础知识 他通过很多课本外知识 去引导课本知识的重要性 以及实践性 实用性 人家注重的是实用主义
让学生深刻了解知识 在中国没有那说法 就是死死的鸡住就可以 至于怎么形成 那不是学生可以问的问题.
㈦ 小学怎样复习
小学主要注重写作能力吧,多看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增加识字量,和写作能力.外语现在也很重要,多看看外语光碟读物什么的.数学方面基本上只要掌握基础就好了.
从基础做起,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从字、词、句、段、篇入手,字词是基础,句重点在理解句子和修改病句,段和篇重点在积累一些书上要求的入手,只要熟读成诵就行了,小学阶段,以句最为重要。
数学从计算,几何,应用题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是五六年级的数学。
7点专家建议:
1 定制好作息时间。
把每天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按计划行事,避免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毫无计划。
2 进入考试节奏。
按照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这样有助于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3 每天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
有些考生认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试题,临考前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考试抓不住感觉,受盛会引响发挥。建议考生在考前每天都应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只有这样,到真正考试时,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
4 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证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这两个阶段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 最好不要看电视或大部头电影或玩电脑。容易上瘾的节目或游戏内容更不要沾边,不然容易在大脑形成优质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6 适当进行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迎战。
7 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
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以免因此影响健康进而影响学习;也不要迷信什么补脑类,益智类保健食品,据说,制造这类产品的工厂的老板和工人,从不给自己的孩子服用这些东西。
8 要对自己有信心。
从这些地方入手,先复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一些典型的习题,然后再做课外练习!
复习要注重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㈧ 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在跟同学交流一下。
《蒲公英的梦》说课(2009-03-09 21:07:24)标签:杂谈
《蒲公英的梦》说课
新区回民小学 杨学华
一、说教材
1、 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蒲公英的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社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科学童话写的是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棵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在梦中实现了她的愿望。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本单元以“初步了解文章叙述顺序,更好的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训练重点,是继第二单元“注意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这个训练重点之后再次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理清课文顺序,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本单元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更好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的要求,我制定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受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加深课文的理解,落实”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小课题。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二、说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蒲公英的梦》。让我们大声齐读课题。
2、请同学认真回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梦”
1、提问: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美梦)
2、你是从哪知道的?(课文中的第十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十一自然段,想想梦中的蒲公英是( )出示课件。
3、学生汇报:
(三)、学习“开花前”
1、过渡语:
2、全班交流:
(四)、学习“开花后”
1、过渡:
2、学生合作学习。
3、全班汇报:
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公英的遭遇。请看大屏幕。播放FLASH课件。
5、瞧,开花后蒲公英的遭遇的确是不幸的,让我们再来通过作者的语言文字感受一下吧!
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保护环境,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总结课文,理清顺序,拓展延伸。
作者通过一棵蒲公英开花前的担心,开花后的痛苦,以及做的美梦,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向人们呼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说故事。
(出示课件)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六) 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2、请你为保护环境设计一条宣传语。
(出示课件)
三、说小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谈“蒲公英的梦”的课堂细节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本身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历程的生成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力图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法走进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自己勃发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了达成目标,我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在课堂实践中得以充分的展现。
为了使这堂课更加完美,特对此课教学细节有效性作如下安排:
一)、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教师在读前进行充分的引导,也需要对学生阅读文本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达成共鸣。
这堂课上教师在学生每次阅读活动前都进行了充分的指引,语言极富感染力,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每一次情绪都还是显得很高昂,如在 “蒲公英梦见自己生活在大草原里,太阳在看着她,微风在给她伴舞,蜜蜂和蝴蝶在她的身边飞来飞去,她快乐地笑了。”“他低下头,看看愁眉苦脸的蒲公英,关心地问:“蒲公英,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为什么叹气呢?”“ 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兴奋极了,迫不急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等等教学语言的刺激下,学生的激情被点燃,时刻等待着通过朗读而爆发,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情感的升华受到局限。
二)、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与引导。学生从第一遍到最后一遍朗读的层次性较强,学生从不激动到激动的感情生成过程得到充分体现。如“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 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 “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语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引导感悟的有效性
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后交流学习收获。一是学生找出了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话,老师要求学生认真读这个自然段,并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想象画面,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课文中引导学生对文中“愁眉苦脸”、“震耳欲聋”、“迫不及待”,等词进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细细品味这些词,对句子进行美读。二是同学们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积极思维和在情感活动中理解、欣赏,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朗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四)、课堂拓展的有效性
新课标理念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本节课设计的作业超市是: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那些措施保护环境,再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突出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