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在我校课堂教学研究,“青蓝工程”,新教育推广活动开展之际,聆听了几节同事的语文课。听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就语文教学而言,各人风格不同,因而教学艺术、效果也迥异。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正所谓一节好语文课就像苏东坡笔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因为界定的标准不同,观测的角度不同,评价的内容不同,主观的判断不同,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赋春秋。但总之,一节好的优质语文课离不开以下几点,摘编之以供同仁借鉴。 ———上善若水
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莫被传统禁锢思想 不为时尚放弃永恒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展其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好的语文科是一件艺术品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简单就是美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媒介简单:语文教学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其实,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好语文课的三个教学原则
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
好的语文课要有好感觉
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
有了“三味”的语文课必是一堂好课。
B. 评价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
有鉴于此,我只能在语文课堂评价方面提出一些带观察性质的评课标准,而无法就细节方面给出具体的操作规程:
一、看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顺畅。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不受形式和场合的限制。也许教师的语速过快,也许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答非所问,但只要师生双方在交流时是自然的,顺畅的;只要在整堂课堂上我们看不到为了迎合听课而刻意收敛、刻意搞一些应景的形式(诸如讨论、分组、表演等时髦活动),那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这堂课的教学方式对师生双方都是适合的。
二、看课堂主打流程有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个性。
所谓课堂主打流程就是教师课堂上运用的最多,教师最擅长的教学流程。读说听写,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手段,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有些语文教师长于口头表达,有些语文教师长于书面写作,有些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一般但在落实方面却能一丝不苟,有些语文教师喜欢当甩手掌柜,只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自己始终关注的焦点。如果这位教师的口才好到足以让听课教师也拍手叫好;如果这位教师在指点学生写作方面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如果这位教师在抓落实方面肯花费相当的时间;如果这位教师能四两拨千金,廖廖数语便让学生忙个不亦乐乎;那么,即使这位教师满堂灌了,即使这位教师整堂课气氛沉闷,即使这位教师可能会被批教学理念陈旧,即使这位教师可能会被怀疑组织课堂经验缺乏,我觉得这位教师的个性化的东西也理应得到评课者的肯定。
三、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个尽心尽责的教师总是最大可能地预见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在这方面,相信大部分负责任的教师都能做到。但问题是,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总是无法将所有的问题全部预见到。比如说学生平时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听公开课时突然集体怯场;比如本该顺畅的教学环节突然间因为某个学生跑偏的话题而中途受阻;比如有喜欢较真的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让教师很头疼的问题,并且可能影响到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凡此种种。当课堂上突然有这种突发状况发生时,正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的时候。
四、看一堂课的课堂容量与学生接受水平是否一致。
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效,应该看学生接受了多少,而不应该看教师讲了多少。教师讲的再多,如果学生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是听了半天的热闹,那这样的课讲的再精彩也没有用。实践证明:有经验的教师一堂课的效率,往往可能抵得上普通教师两节课的效率。
C. 如何评价一堂优秀的语文课
通过分析复语文课程标制准的意义,明确一堂优秀语文课的评价要求。一堂优秀语文课的评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看教学理念是否贯彻;看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学方法是否使用得当;看教与学的结合是否良好;看教学过程的处理是否恰当;看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看教学效果是否良好;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一堂优秀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D. 教师优质课评比除了一二三等奖还有哪些奖项
5个组别一二三等奖“名花有主”
6月12日,第四届民办培训学校优质课大赛,分别在晨钟(陈中)教育集团状元基地1和睿源教育中孚校区两个赛区同时进行。这些来自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平顶山等地的16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108名参赛,争夺少儿英语组、艺术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5个组别的各个奖项。
经过为期一天的角逐,张龙真、杨兵等25名优秀选手摘走五个组别的一等奖桂冠;韩松、左倩倩等30名选手捧走二等奖奖项;段岩岩、陈文静等36名选手获三等奖。
19日,第四届民办培训学校优质课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日报社三楼会议厅举行,教育培训行业各路精英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
参赛选手“收获颇丰”
此次比赛,很多参赛老师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基本功底、熟练的现代教学技术、得体的教学姿态、流畅的课堂语言、优雅的亲和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处变不惊的应变能力,使得课堂轻松活泼,在知识与表达方面赢得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共鸣,使大家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大赛给选手提供了一次在同行中借鉴交流的平台和最好机会。”平顶山选手王老师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不是一般的大。比如全程听了初中老师的课,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省会郑州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化,探究性强,课堂气氛活泼,师生互动性强,这些都是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少儿英语组的一等奖获得者杨兵告诉记者,作为少儿教师,本身就对老师的要求要高,比如要遵循孩子的生理因素,因利势导,引起他们的兴趣才行。所以在优质课的授课及课件中,要规范和趣味十足,哪怕是小到标点符号,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丝毫不差。还有,对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做到明确,让孩子更好地抓住授课中心。
三等奖选手郭老师坦言“有比较才能更好地找差距”。她告诉记者,赛前准备了好久,还向学生做了试讲,反响不错,但与郑州一些优秀机构的选手相比,在内容设置、课件选用、问题设问及引导、总结等方面,仍感觉有许多改进的方面,希望下次参赛时能取得好成绩,能学到更多的方法技巧。
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刘秀梅老师表示:第一次参赛,收获很大。准备了半个月,对自己表现很满意。更多的是对同行的选手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与借鉴。在听课过程中,我会想:如果这节课让我来上,我应该怎么去做?在看到某些选手的教学设计时,会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在以后给学生讲课中注意运用最好的学习方法。明年有机会还想参加这样的比赛。
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优质课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当时、当地、当下生活,体现出鲜明的生活化和时代感。从导入时的情境设置,到知识点间的过渡,到课堂活动的讨论,无不体现出课堂与生活、与时代的紧密联系。这些导入、情境、设问和活动无不体现出优质课的精髓。
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郑州金水睿源外语培训中心董事长牛新哲告诉记者,在优质课的课堂展示过程中,老师们精心设计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注意问题的角度、梯度、承接度,使师生之间能产生思维火花和共鸣。并通过有效的问题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效果。
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红军认为,我省民办培训机构发展很快,这就更需要行业内多些学习交流。优质课比赛的推出,恰恰起到了给各培训机构间搭建“借鉴、总结、交流”平台的目的。四次大赛锻炼和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明年有更多的机构及优秀老师来参赛,并把更优质的授课模式带给他人,共同推动我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优质发展。
E.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语
李元小学语文优质课评价标准
一、体现“生本高效”的课堂理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行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学生实际设定目标,重点突出,明确具体,适度可行。
三、教学内容
1.正确深入地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
2.要积极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源于预设,不拘泥预设,关注教材,更关注生成)。
四、教学策略: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
2.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文意兼得。
3.利用多元智能学习语文,促进思维及语言的发展。
4.教学过程简洁流畅,方法扎实有效。
五、教学效果:氛围宽松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展变化明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六、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亲切,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具有较强课堂调控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尤其强调教师
的文化、文学修养)。
李元小学2014
F. 怎样的语文课才算优秀的语文课
乍看这样的标题,似乎有种哗众取宠大言不惭的意味,却是我这几天来一直思考的问题。语文课就如同写文章,教师的内功至关重要,起承转合尽显作者构思之精巧,文才飞扬足见作者底蕴之深厚,激情洋溢却是作者生命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不热爱文学不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是很难上出一堂韵味十足语文味很浓的好课来的。有一位德清高级中学的年轻教师,她叫韩晓泱,她的一堂语文课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从她的课堂中我感知到她平时一定是一位热爱文学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认识她来自她的一堂语文优质课比赛录象。
前几天,我在网上无意中找到一个专门收录优质课录象的浙江省菱湖中学的站点,我欣喜若狂,因为在如今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有这样一个免费下载课堂录象的站点实在太少了。其中,里面有浙江省
2003年的优质课比赛录象,有6堂是诗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6堂是散文季羡林的《清堂荷韵》,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虽然每个人的课堂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韩晓泱的那堂课,她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极具魅力的亲和力,通过诗化的课堂用语,深挖语言文字的内在的意韵,以苏轼的豪放为切入口,逐渐引领学生进入诗境。比如在赏析最后一句诗句的时候,我发现许多的参赛教师都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问学生这句诗到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而韩晓泱却是逐步引导,人间如梦的“梦”字给人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虚幻、飘渺”)那么,既然人生虚幻,苏轼又是怎样看待的呢?“酹江月”的动作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呢?抓住诗句的关键词句提出切实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就有了依据,而一个大而空的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回答漫无边际。但这样的设计必须要有语文教师深厚的内功,否则难以挖掘出语言的深层意韵。由此我认为,文学化的课堂用语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标志之一。
课堂设计要有层次感,教学整体思路清晰,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标志之二。众所周知,学生阅读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启发,逐渐深入,那么作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必然是能够体现整体性、层次感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传达给学生,或者指导他们如何阅读,都需要设计一个个的问题,一堂语文课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主要的问题,或思想内容或语言特色,围绕这个大问题设计出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即形成问题流,才能使整个课堂紧凑而有序。记得一位教师上季羡林的《清堂荷韵》,她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莲子和荷花的关键词句,思考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然后找出从莲子到长出荷花的四个阶段,问前三年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感知到具体的景物描写,并能够领悟到万物的生命力。接着,教师提问,从荷的成长历程只是说明一切生命力的旺盛吗?从古到今凡是物象往往是作者意象的寄托,那么,这篇文章写清塘的荷花又为何称之为
“季荷”呢?最后,教师让学生朗读最后第二段,让学生讨论这里的“残荷之日不会太远……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挖掘一下文字背后的内涵,领悟到荷花即季羡林,季羡林即荷花的独特韵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思路十分清晰,逐层深入,步步挖掘,提升境界。说到课堂的层次感,其实做起来相当难,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学的生成是动态的,所以预设未必奏效。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推测学生的大致阅读过程。
学生的自主性得以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和谐,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热爱、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精神的提升,这可能是一堂优秀的理想的语文课的最主要标志。新课程提倡一种对话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确实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提法。但是受过多年教育的学生或许是教师,要他自主提出问题的又会有几个同学呢?这使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做怪了奴才的奴才你让他做主人他是不会做的。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教师提问,他们回答,或者你教师咬烂嚼碎喂给他吃他才会吃,让他自主选择食物,他们会惘然不知所措。有人认为,不是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吗,那我就叫他们反复读,自己去体会罢了,或者学生无论怎样的异想天开奇思妙想都说很好,把自己的地位逼到课堂的角落里,那同样是一种对新课程的误解。在众多的优质课中,教师反复的让全班同学齐读,这难道就是体现学生自主的能力吗?还有许多的语文教师善于叫同学试试看,叫了一个又一个,也不做评价,这叫对话交流吗?“教书匠”
,应该做爱的使者和快乐的传播者,做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者。
以上是我这两天来观看优质课录象后的感想,我觉得一堂真正优秀的语文课来源于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来源于精巧的课堂设计和问题流的贯穿,来源于学生自主性的真正体现。明天,我就要得知我这次优质课的课题,后天我就要走上比赛的课堂,但愿我能扬长避短,超水平发挥,上出真正的有韵味的语文课。我坚信,语文教师不应该做
G. 评价一节优秀的语文公开课有哪些标准
评价一节优秀的语文公开课标准,我以为:
1. 要看语文学科特点是否鲜明。好的语文课应专该充分的反映出语文学科属特点,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我们个别老师在语文课堂大量的政治说教,满口脱离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背离了语文课的健康轨道。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得是否扎实有效。比如,你的语文课是否加强了语文实践,既是加强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加强了并落实了,就是好课。再比如你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等等。
4 . 教学设计独特新颖。教学效果好。
总之,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