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师叫周末在新语文读本上摘抄,可我没把书带回来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2*繁星 (巴金)
3冰心诗四首 (冰心)
母亲 (冰心)
纸船 (冰心)
成功的花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冰心)
4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韩非)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赤壁 (杜牧)
浣溪沙 (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 (泰戈尔)
金色花 (泰戈尔)
告别 (泰戈尔)
榕树 (泰戈尔)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 (于漪)
7幼时记趣 (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9*伟人细胞 (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 (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 (鲁迅)
11*端午日 (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 (朱自清)
15三峡 (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 (老舍)
17*夏 (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西江月 (辛弃疾)
秋词 (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 (高晓声)
夏夜 (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 (叶以群)
草原之冬 (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以虫治虫 (沈括)
梵天寺木塔 (沈括)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孔子)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23*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❷ 七年级上册语文阅读
阅读方法格式与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通感、顶真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语:讽刺了……
三、表现手法:象征、巧合、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动静结合、借物抒情、联想、想像、衬托(正衬、反衬)、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直抒胸臆、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的赏析:
1,以小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插叙的作用答题格式:
补充交代了……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又使情节更流畅紧凑,使行文富于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了……主题。
倒叙的作用:答题格式
开篇点题,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紧凑。
六、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
使故事亲切真实、便于直抒胸臆(便于直接抒发感情)。
七、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八、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外貌、细节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具体如下:
1、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
2、以相关的景物加以烘托从不同角度描述。
3、对同一景物进行观察,俯视、仰视、远眺等不同角度。
4、动用人的全部感觉系统
5、巧用联想、想像
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
十一、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三、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十四、选材剪裁: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1)开篇点题;
(2)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3)总领下文;
2、文中:
(1)承上启下;
(2)总领下文;
(3)总结上文;
3、文末:
(1)点明中心;
(2)深化主题;
(3)升华主题;
(4)照应开头、照应标题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文章的结构共有哪几个…
2)文章的形式有哪些…
3)所有的写作方法罗列一下
4)赏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归类
一、说明文常见题型
1.说明对象的判定及其特点的概括
2.说明方法的判别及作用
3.根据文意为某名词术语下定义
公式:
下定义=被下定义项+是+与邻近的大概念的区别+它的属概念
4.说明顺序
5.根据所概括的特点找对应句子
6.概括某两事物的区别完成比较表格
7.概括文中某现象的原因及危害
8.找出解决某一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9.提出某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或方法
10.针对某一问题谈看法及理由
11.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的分析或某句话有什么特点
12.根据图表或相关数据补写句子
13.概括归纳要点,所说明事物的哪些因素并有何特点
14.仿文段运用说明方法写话
15.根据某对象拟写宣传标语或广告
二.记叙文阅读理解
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呢?
(1)、新巧,吸引读者。(2)、设疑,引起思考。(3)、直接表明观点态度。(4)、 点明文章的结构。(5)、表明文章的线索。(6)、指出文章写作对象。(7)、运用修辞。(8)、体现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理变化。(9)、暗示文章主题。(10)、引出下文。(11)、双关含义。(12)推动情节的发展。(13)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并启发人们领悟……之间的辩证关系(1分)。
⒉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 推动情节发展;
(3). 渲染 气氛;
(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 突出、深化主题。
⒊人物描写方法判别、记叙要素的概括归纳、记叙顺序的辨析
⒋主要人物判别
⒌根据某一提示找文中关键对应词
⒍通过人物的行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或人物态度或观点或品格或作其他因素的分析探究;为什么会这样
⒎通过人物性格特点等因素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具体行动、语言、外貌、心理、动作的描写实例句
⒏阅读记叙文后作出评价或归纳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归纳给你的启示
⒐根据文意联系现实以某某为话题谈认识或看法
可以分为: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情感、对文章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答题指导: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要有层次感,可以引用诗文或名句答此类题,以增强说服力。
⒑仿文章句子写描写句(置身大自
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拟写标语题:
(1). 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 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⒒根据文章或中心展开联想与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或作其他联想并描述出来。
⒓扣关键词语析人物感情(这些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
⒔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概括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⒕写作方法判别与简析
⒖将开头顺序改为倒叙
16.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七类:
① 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②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④ 以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⑤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⑥ 以某个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⑦ 明暗线并行。
17.抒情的方式:
18赏析句子: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9.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20.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①解释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
22.重点段落的作用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
内容上: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等。
23. 关键句子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 点明题旨的句子;②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 总结全文的句子;④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24.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 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 分析原句优点;
(3). 分析改句缺点。
三.议论文阅读
⒈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归纳
⒉论据类别判别及其作用
⒊引用资料(论据作用活考)
⒋论证方法的判定、意义、目的的理解及据论证方法找例句
⒌论证的方式
⒍根据文中观点补写典型事例或道理论据;
⒎段间结构关系或句间关系;
8.找评价性词语;
9.受到的启示或感想或联系实际谈看法;四、各类文体通用考测题型归纳
1.标题、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标题的拟定或选定;
2.文体判别;
3.补写过渡句;
4.找出代词指代部内容;
5.感情色彩;
6.表达方式的判别(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及作用、提供表达方式找例句);
7.伏笔与照应及找划线句(指定句子)的照应句;
8.根据文章概括中心或观点或主旨或内容概括或表手法或思想内容有何作用。
五、重点通用题型考测
1.词语比较比较分析(关键词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考或补写反义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涵义,或比较选择或说其表达作用;
2.关键句重点句(点题句、主旨句、过渡句、照应句、总括句、深刻含义句、形象描写句)的寻找与理解分析或在文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的分析;
3.层次划分及层意概括;
4.根据文章概括内容、观点、主旨、中心或表手法或思想内容有何意义作用。
5、表达方式的判别。
六、开放题型归纳
(一)记叙类描写类:
1、仿文章句子写描写句。(置身大自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2、根据文意或中心展开联想与想象,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或作其他联想并描述出来。
3、将开头顺叙改为倒叙;
4、用修辞手法仿写某一文段;
5、补写省略内容。
6、对人物进行评价。
(二)议论类:
1.阅读记叙文后作出某些因素的评价或归纳出一个做人的道理或略谈给你的启示。
2.根据文意联系现实以某某为话题或针对某现象谈认识或看法或感受、启示。
3.根据文中观点补写典型事例或道理论据。
4.根据平时积累写有关文章某观点的名言等论据了(限阅读选文之外)。
5.对文中所用的论据是否妥当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
6.补写衔接句。
7.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看,在某段文字中找出最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三)说明类:
1、提出某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措施、方法;
2、根据图表或相关数据补写句子;
3、仿文段用说方法写话;
(四)创新题型类:
1、对句(补写对联,根据所读文章);
2、文段修改;
3、名著考查;
4、用文中名言及所提供名言就某一主题制作卡片;
5、写哲理格言:
下面是两个寓理于事的例句,请另写一物品(如“镜子”、“风筝”……)
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例:
(1)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6、根据某对象拟写宣传标语或广告;
7、做读书卡片;
8、对原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9
、
续补写开头、结尾。
❸ 七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第14篇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第五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谢太傅(2)寒雪日内集(3),内与儿女(4)讲论容文义(5)。俄而(6)雪骤,(7)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⑻?”兄子胡儿⑼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⑽。”兄女曰:“未若⑾柳絮因⑿风起。”公大笑乐。即⒀公大兄无奕女⒁,左将军王凝之⒂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❺ 七年级上册语文读本后面的名言警句有什么呀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小六?初一语文课本中没有曰积月累,改成名著导读了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
❻ 四年级上册新语文读本6读后感
在暑假里,来老师叫我们看一源本书,叫《新语文读本8》。
《新语文读本8》里面的故事既生动又有趣,而且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我最喜欢共有一个名字里三个陌生人。有一个人叫小兵,有一天,他打电话个他父母,告诉父母他快退兵了,可以回家了。父母但然很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小兵告诉他父母,他有一个战友,这位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啊,父母热烈欢迎。孩子告诉父母,这位战友只剩下一只手臂和一只脚,而且这位战友要和他住在一起。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对不可以。他说
只剩下一只手臂和一只脚,将造成家人承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门长住,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后来就挂了电话。几天以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让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只手臂和一只脚......
你们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略视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