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语文单元整组教案

语文单元整组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5 19:27:58

①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

基于单元整组教学之上的单元导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小学阶段六年十二册书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郭思乐语)。
杨再隋教授以《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一文呼吁全体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时至今日,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式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整体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个年头之后,此教材的亮点正被逐渐发掘并让其真正的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辉。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7年起开始着力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将一组课文分成三个模块的操作达到整体教学的效果,分别为单元导读,聚点探究,整体推进。本文将具体介绍的是第一个模块,基于单元整组教学之上的单元导读(也可称之为单元整体感知)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思考。
行动前的思考:导读价值何在
何谓导读?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引导学生去读。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去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策略甚至预期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时间一般为1个课时。单元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欲望。其中兴趣的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明确了导什么,必须得清楚地思考导读的意义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么事之前要搞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通过多次的导读教学尝试与思考,认为导读的意义在于导趣、导疑、导学、导行。
1.导趣——轻装上阵趣为先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先睹为快尝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驰骋疆场需得法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笔者以为,胸无点墨不以文,学需得法方有效。一组课文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
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为满行囊勤准备
学习一组课文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讲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导读进行时——我们怎样引领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课文的学习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课文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
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1.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2.个性语言欣赏积累:提示语短小精悍,可谓字字珠玑。提示语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诗;有的生动活泼,活得像幅画;有的读之风趣幽默,欢快得像首歌。像诗,像画,像歌,但都不失语文的本色,因为它是用语言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也应该好好地欣赏一番这样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明确主题,更为了心中那份对语言的美好情感。在读这样的提示语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呈现:
有这样一本书——
书中没有一个名字,
却处处都是学问。
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
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
美丽的故事。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
一次发现,一场争执,
……
看起来微不足道,
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一样的提示语,不一样的呈现方式,一个语段不就成了一首诗吗?一样语言,却有不一样的味道。一次两次,我们的学生也喜欢上了将部分提示语变成一首诗,将它读得像诗一样美,读出味道,读到记在心间。有人会说,这不是提示语应该发挥的功能。可是,我们都知道,语文姓语,导读课是语文课,当然也该姓语。是语文课它的使命就是学语言,积累语言,更何况提示语那样美,当然是学语言的好材料好典范,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中,发现语言形式学习的生发点,触发形式思维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视。单元提示语浓缩了一组课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语言形式丰富而经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语言。如认识鲁迅一组导语中的语言形式源于课文,段落形式也源于课文,从课文中找导语语言形式的影子,让学生感受语言形式无处不在,学以致用的特点。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
1.明确学习目标:如四下年级大自然的启示一组提示语中就写道“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六上年级走近鲁迅一组就提示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标,工具性目标一目了然。
2.获取学习方法: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示语中有时还会告诉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如六上第二组“爱国之情”主题单元就提示我们“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组“神奇的大自然”主题单元提示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组“感悟生活”一组提示我们“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找到行动方向:为了更好地学习一组课文,导读课上,我们往往要明确行动方向,为有效学习做好充足的资料或体验准备。提示语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话:“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六下第二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四上第五组)“可以读一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走近人物单元均有提示)……一句简单的表述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学生如此,教师也一起行动。当然,若是提示语中未曾出现行动指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行动方向,为后续学习勤做搜集阅览等工作。
4.调整生活视角:导兴趣导行为,除此之外,导读更需要引领学生调整生活视角,留心生活内容。如父母的爱这一主题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别留意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是一次表情变化,也许是一个轻柔的动作,都在表达爱,传递爱。再如生活的启示主题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近期生活内容,用敏感的心体验生活带来的启示。学习与生活同行,生活因学习而有所改变,有所调整。

② 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注意些什么

解读单元整合精华 领悟群文阅读精粹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黄勇
初次接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还应该得益于200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举行的全市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观摩活动.在认真品味了钟老师那堂耐人寻味的示范课,聆听人教社王教授的精彩点评后,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让自己吃惊的想法:德阳的小学语文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回顾这么多年走过的历程,还得从语文课程改革说起.语文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教师需要采用什么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资料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美,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可以想象,单从课堂上利用教科书是不够的.有不少的前辈告诉我:让孩子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我们不由得会想到:我们该孩子读什么?让让孩子怎么读?

课标同时要求: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问题和要求提出来了就得想方设法解决,这时,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本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我们从无绪中似乎看见了点点星光.这就是课本中的单元导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单元整合的精妙之处.

一、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语文新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导语写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导语在这里其实就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求让学生通过导读、目录等对本单元的编排有个整体认识,明确编排意图与学习任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说明方法.

但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读一两遍课文就能抓住重难点,但缺乏整合意识,抓不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说起.

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内的整合,教材从编排上加强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联系.编者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及略读课文之间基本都是用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体现了从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强.我们发现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对于精读课文,在座的都是专家,我就不再罗嗦,这里就谈谈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略读课文比例增大的同时,选读课文的比例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要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增加.任何忽视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联系更加紧密.

三、单元之间各项学习内容之间的整合

我们发现,在每一组中从导语到,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布置有铺垫,有复习还有交流,每一册教材都成为了互联的整体.在实施这样的各项学习的整合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导语、思考练习、选做题机上口语训练习作的训练、课后拓展中我们就是在对学生掌握方法进行层层辅导和形成,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说到资料的搜集,其实就和我们在课内外的阅读有直接的关系了.这其实就涉及到“群问阅读”的范畴.为此,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们认真研读了冯学敏老师及其他专家对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和相关著作,通过我们的反复实践,构成了我校的与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模式.

以课本单元目标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教社《同步阅读》教材的巨大作用

我们清楚的了解,现在上市的各类课外阅读书目繁多,不少书籍上标注着配合人教社教材使用,这样的书目上百种.但是我们如果潜心去阅读又会发现,能够和教材配套使用的书目寥寥无几.我校从2005年开始征订的《同步阅读》却很好的解决了配套的问题.《同步阅读》紧扣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安排了丰富的可读性非常强的篇目来供师生同读(特别适用于班级读书会这种形式).通过对《同步阅读》的充分挖掘,现在它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我们的首选课外阅读书籍.怎样切实的将此读本和课本相结合呢?

冯学敏老师研究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其中冯老师设计的《群文阅读记录表》一直为我们所采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教学中,单元文章从八国联军入侵的贪婪到日寇的凶残,由抗战结束时对祖国团聚的向往到香港回归的举国欢庆,重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让人铭刻在心的一幕幕场景.我校教研组从单元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搜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的资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中的62-65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查找我国在这期间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在单元结束时汇报情况,同时回归单元主题: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借助课外书籍的丰富资源,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

在每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书柜里总少不了孩子的图书,很多孩子在买到书后总是先看插图,然后跑马观花的浏览一遍就搁置一边再也不看.在家访中我发现了这个孩子阅读的宝库,学期初,我都会要求孩子把上学期放假以后购买的新书书目添写到班级读书角的图书目录里.这其实就是为我们发掘课外书籍的丰富资源所作的铺垫.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四篇说明性文章时,不仅从课本和《同步阅读》中要求学生了解怎样使用说明方法来说明身边的事物,还从图书角目录中选取了《少年网络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中的部分文章分小组传阅.通过孩子们阅读后填写的《群文阅读记录表》,我发现了很多在本单元中可以更深更广延伸的知识点.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学习的习惯.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我们身边很多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行列中,我们只是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迈出了有限的一步,我们将沿着这种模式,更好的研究使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③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

基于单元整组教学之上的单元导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小学阶段六年十二册书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郭思乐语).
杨再隋教授以《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一文呼吁全体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时至今日,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式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整体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个年头之后,此教材的亮点正被逐渐发掘并让其真正的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辉.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7年起开始着力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将一组课文分成三个模块的操作达到整体教学的效果,分别为单元导读,聚点探究,整体推进.本文将具体介绍的是第一个模块,基于单元整组教学之上的单元导读(也可称之为单元整体感知)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思考.
行动前的思考:导读价值何在
何谓导读?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引导学生去读.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去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策略甚至预期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时间一般为1个课时.单元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欲望.其中兴趣的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明确了导什么,必须得清楚地思考导读的意义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么事之前要搞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通过多次的导读教学尝试与思考,认为导读的意义在于导趣、导疑、导学、导行.
1.导趣——轻装上阵趣为先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先睹为快尝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驰骋疆场需得法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笔者以为,胸无点墨不以文,学需得法方有效.一组课文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
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为满行囊勤准备
学习一组课文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讲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导读进行时——我们怎样引领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课文的学习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课文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
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1.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2.个性语言欣赏积累:提示语短小精悍,可谓字字珠玑.提示语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诗;有的生动活泼,活得像幅画;有的读之风趣幽默,欢快得像首歌.像诗,像画,像歌,但都不失语文的本色,因为它是用语言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也应该好好地欣赏一番这样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明确主题,更为了心中那份对语言的美好情感.在读这样的提示语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呈现:
有这样一本书——
书中没有一个名字,
却处处都是学问.
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
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
美丽的故事.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
一次发现,一场争执,
……
看起来微不足道,
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一样的提示语,不一样的呈现方式,一个语段不就成了一首诗吗?一样语言,却有不一样的味道.一次两次,我们的学生也喜欢上了将部分提示语变成一首诗,将它读得像诗一样美,读出味道,读到记在心间.有人会说,这不是提示语应该发挥的功能.可是,我们都知道,语文姓语,导读课是语文课,当然也该姓语.是语文课它的使命就是学语言,积累语言,更何况提示语那样美,当然是学语言的好材料好典范,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中,发现语言形式学习的生发点,触发形式思维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视.单元提示语浓缩了一组课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语言形式丰富而经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语言.如认识鲁迅一组导语中的语言形式源于课文,段落形式也源于课文,从课文中找导语语言形式的影子,让学生感受语言形式无处不在,学以致用的特点.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
1.明确学习目标:如四下年级大自然的启示一组提示语中就写道“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六上年级走近鲁迅一组就提示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标,工具性目标一目了然.
2.获取学习方法: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示语中有时还会告诉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如六上第二组“爱国之情”主题单元就提示我们“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组“神奇的大自然”主题单元提示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组“感悟生活”一组提示我们“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找到行动方向:为了更好地学习一组课文,导读课上,我们往往要明确行动方向,为有效学习做好充足的资料或体验准备.提示语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话:“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六下第二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四上第五组)“可以读一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走近人物单元均有提示)……一句简单的表述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学生如此,教师也一起行动.当然,若是提示语中未曾出现行动指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行动方向,为后续学习勤做搜集阅览等工作.
4.调整生活视角:导兴趣导行为,除此之外,导读更需要引领学生调整生活视角,留心生活内容.如父母的爱这一主题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别留意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是一次表情变化,也许是一个轻柔的动作,都在表达爱,传递爱.再如生活的启示主题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近期生活内容,用敏感的心体验生活带来的启示.学习与生活同行,生活因学习而有所改变,有所调整.

④ 如何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导学习研讨。引导学习研讨就是以训练重点为主线,以每单元的4篇课文为载体,通过6-10个课时及相关课型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情感体验启迪,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包括研读训练、自读训练、读写结合三种基本课型。
3、指导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以巩固深化基础训练和读写例话的学习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为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引导学习研讨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积累运用、综合复习、习作指导三种基本课型。
4、组织反馈评价。这是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反馈教学信息,总结学习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达标测试、习作评改、矫正补偿三种基本课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总结。
二、十种课型的操作
1、整体预习课。其主要任务是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情感前提。课堂结构一般为:谈话激情导入——学习目标定向--独立阅读预习——小组交流研讨——教师概括总结。一般为1课时。
2、研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每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教师运用导学式,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读、思、划、批、议”来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读书的方法,接受语言文字训练。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学习目标——边读边想,抓住中心——分析条理,学习表达——质疑研讨,课堂总结。
3、自读训练课。此课型一般用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的机会,使之能将在研读训练课上获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以增强独立自学的能力。基本课堂结构为:研读阅读提示,明确读书方法、要求和目标——自读自悟自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交流畅谈收获,师生多方互动,反馈学习信息,整合拓展问题。
4、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是围绕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凭借课文的个性特点,抽取读写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大作文部件训练的一种课型。基本课堂结构为:复习导入(激情谈话,整体读课文,回顾写作特点)——训练指导(提取结合点,领悟特点方法,指导方法应用)——结合训练(提出任务,讨论方法,交流收获)--课堂总结(学习方法)。一般1课时,安排在各类课文的学习之后。
5、基础训练课。基础训练课是以阅读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点等)进行拓展性复习巩固训练的一种课型。教学时间为2-3课时(包括1节写字课)。基本课堂结构为: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矫正点拨——课堂总结。
6、综合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强化读写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完善已有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读写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时间一般为1-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激情导入 ——综合复习(整体切入,课例剖析,发现规律)——对应练习(自学例话,记忆图表,拓展尝试)——课堂总结。
7、习作训练课。习作训练课是以指导学生将掌握的读写技能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的一种课型。一般为2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明要求,拟题目——定中心,选材料——列提纲,打草稿——互交流,师点拨——自修改,誊清文。
8、达标测试课。达标测试课是用于检测学生达成训练目标情况,做到段段清的专用课。一般为1课时。
9、习作评改课。习作评改课是继习作训练之后,在对学生已完成的习作进行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析和修改指导的一种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导入——举例评讲——矫正修改——交流赏析——课堂总结。
10、矫正补偿课。矫正补偿课是在习作训练和达标检测试之后,安排的总结学习得失,矫正存在问题,消除知识缺陷,给学生创造再次学习的机会,以达到相对平行,同时为后继学习鼓劲加油的一种特定课型。一般为1课时。基本课堂结构为:总结评价——矫正补偿——强化训练——平行测试——课堂总结。
三、“两项活动”的配合
1、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阅读一是为了巩固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二是为了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有导向”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明确的要求下进行的,即尽可能地围绕着本组的训练重点来阅读和积累,以增强对应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诸如内容、范围、方法、任务等;其次,要采用一定的阅读组织形式,像小组讨论式、提纲导读式、自由品读式等;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开头、结尾、具体描写、抒情议论等片断,或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想等;四是对这种课外阅读积累活动要定期进行总结评价,以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习作素材。所谓“有指向”,就是组织活动要以习作要求为中心,通过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来创设客观的生活情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要根据训练组的习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级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要记暑假里的一件事,第二单元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均可采用回忆讨论式或参观访问式等。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种小动物(或植物),抓住特点、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就可以安排一个参观养鸡场的活动,带领学生去看鸡、访鸡、说鸡、画鸡,使学生对小鸡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活动既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要求学生单独去做。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可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是因为:
第一,该研究建立了语文整体教学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整体主线展开进行,而且环环相扣,内在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可控的有机整体——新的教学常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该研究整合一切现代语文教学新思想、新策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并提出了“好的阅读教学就是一堂阅读实践课”的教学主张,始终把学生推在学习活动的最前沿,鼓励他们学习提出有价值、有创新、有实效性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研讨、悟得。倡导读书的多样性,要求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第三,该研究注重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既强调要从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资料,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又要求始终围绕着教学主线,展开一切教学活动来积累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有的放矢。
第四,该研究引导教师“退居二线”,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挥者,疑难问题的启发者、点拨者、讨论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向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提出学习要求,突出了教师整体把握、全面驾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促进了教师思想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阅读全文

与语文单元整组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