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6 21:46:35

㈠ 课堂导练九年级上册答案语文短文两篇

成长的快乐
“呼呼…呼呼…”呼啸的北风拂窗而过;“沙沙…沙沙…”连版绵的小雨翩翩舞过权。所有的声音都那么有韵律,随着这“呼”这“沙”的韵律仿佛渐渐打开了我沉睡已旧的心门。
繁华败落,春去秋来,我送走过了无数的冬天,迎来了无数的春天。然而,在这一送,一迎,一迎,一送中,我渐渐地走向成熟。记得那些天真纯朗的笑声;熟悉那稍粗却嫩的嗓音;期盼那淳厚而阳刚的声气。
我成长着,快乐积累着…我成长着,烦恼堆积着。年龄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
是啊!好久没痛看一晚电视,好久没痛玩一次电脑,

㈡ 读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有感

短文两篇

(一)《谈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自学指导(一)

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

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知道“不求甚解”这个词,还记得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对这个词加以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简介驳论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驳论文。

三、自学指导(一)

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思考: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是怎么反驳的?作者对于读书有什么看法?

四、自学指导(二)

⑴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独立思考,再同座位讨论)

提示: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归纳: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⑵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五、探究:

1、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

2、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如圈点法、批注法、品读法、摘读法等)

六、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班门弄斧 滥竿充数 知足常乐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⑴“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⑵“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⑶“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七、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引出处例证

不求甚解 释新意驳论引证

援例子对比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

谈读书 (培根)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论证方法:比喻说理 排比说理 归纳说理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㈢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策短文两篇题目和内容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策短文两篇题目和内容

<<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不求甚解

马南村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麼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於会意。对於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於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麼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覆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你可到以下网址下载:

㈣ 九年级语文课文短文两篇之谈读书的教案

参考: http://www.newxue.com/kewen/12686153761094.html《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冯飞海谈读书 〖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B>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⑴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②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④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⑤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⑵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①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③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⑶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①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②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六、布置练习</B>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⑴“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⑵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⑶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⑴“见风使舵”新解 ⑵“班门弄斧”辩 ⑶“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业 : 背诵课文

㈤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段落划分每部分带上自然段。

阅读全文

与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