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09 07:08:21

A.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 fú jiá jī kàng 恬 皎 惬 弥 (每空0.5分)
2. ①尽态极妍,②叱咤风云,③叹为观止 (每小题1分)
3.A(选对即得3分)
4.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每一处2分,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问品与人品都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前两处每一处1分,第三处2分)
6.《西游记》,大闹天宫(每一处1分,填本书中的其他情节也可)
7.(1)示例: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一小题2分)
8.月下归航。(抓住“归航”二字,可以得2分)
9.衬托出“我”恋恋不舍的心情。(突出“衬托”、“恋恋不舍”就可得3分)
10.动作、语言;淳厚、朴实。(每一问2分)
11.不能(1分);因为原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烘托了心情之愉快。(3分)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言之有即可。(3分)
13.(1)演出地点(1分)(2)表演方式(1分)(3)演员构成(1分)
14.不能;(1分)因为“攒拥”一词描写出观众之多,气氛之热烈,而“晃动”一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分)
15.侧面描写(2分);衬托出秦腔的夺人心魄的魅力。(2分)
16.“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2分)
17.开放性试题,写出剧种1分,写出感受3分。
18.(1)正好遇到,恰逢(2)只(3)全部(4)极点(每空1分)
19.(1)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2分)(2)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2分)
20. 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2分)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1分)
21.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2分)
22.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2分)

祝你工作愉快!!

B. 题优.七年级语文下.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卷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四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给带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联系语境写出汉字。
(1)归省( ) 行辈( ) 不惮( ) 凫水( )
(2)kàng( )奋 huì( )暗 jī( )绊 rǒng( )杂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飞溅 蓦然 搏击 烧灼
B.鱼火 惬意 疏密 包罗
C.颦蹙 狼籍 惊鸿 嗔视
D.宛转 狝散 高梁 悠扬
3.下面句中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字是( )
( )然他已经丧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么,( )使给他争( )得脸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 辩 既 辨
B.既 辩 即 辨
C.既 辨 即 辩
D.即 辨 既 辩
4.联系语境,解释句中带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人不早定,絮叨起来。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B.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好手:能手。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还听到歌吹了。
依稀:好象,仿佛。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句中括号里。(只填序号)
A、参差不齐 B、变幻多姿 C、本色当行 D、大彻大悟 E尽态极妍 F、叱咤风云 G、息息相通 H、高视阔步
(1)“别说了,我算全看透了。”他说,一脸的( )。
(2)李非听完韩教授对他的素描的点评,暗自佩服,心里想这才是( )的评价。
(3)文化大革命中,当年在战场上( )的贺龙元帅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4)我班学生的基础、素质( ),教师在教学上更应该因材施教。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但我确实喜欢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C.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一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竹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D.《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C.冬天的大碛坝比较的无味。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这所学校里去上学。
9.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恰当的是( )。
爱心是( ),使饥寒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3)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
A.(3)(2)(1)(4)
B.(4)(2)(1)(3)
C.(2)(1)(4)(3)
D.(4)(1)(2)(3)
10.根据下面规定的情景,以“风”为重点,写一段不少与40字的话。(2分)
情景:冬天 早晨 风 寒冷 红肿

二.阅读(每小题2分,共40分)
(一)
(1)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1.文段写了什么事情?
答:
12.用竖线将文段划分为三层,标记在下面。
(1) (2) (3) (4)
13.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
答:
14.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15.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
答:
16.“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趣?
答:
17.带点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
答:。

(二)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8.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答:
19.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20.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21.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答:
22.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答:
23.文中起承上启下的段落是第几自然段?
答:
24.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答:

(三)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2)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曳屋许许声( )
26.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儿含乳啼声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举世闻名
2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8.翻译下列句子。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译文: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译文:
29.文中带点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答:
30.“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三.作文(40分)
你看过演出吗?你看过精彩的电影、电视吗?请以观看演出、电影、电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紧扣话题;500字以上。)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1)xǐnɡ hánɡ dàn fú (2)亢 晦 羁 冗 2. A 3. C 4.C 5.(1)D (2)C (3)F (4)A 6.A 7.D 8.A 9.B 10.(略)

二.阅读(每小题2分,共40分)
11.写孩子们看戏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吃。
12.(1)|| (2) (3)|| (4)
13.乌油油、结实。
14.憨厚老实的孩子。
15.较老成持重,是这群孩子的头。
16.写出了孩子们夜里在飘浮的船中吃豆的无限情趣。
17.天真可爱。
18.表面上写小院,实际上写母亲。
19.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20.搬,或拿、提;凑,或坐
21.清洁的特点。勤劳,热爱生活的品质。
2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23.第三自然段。
24.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25.(1)yì(2)hōu(3)jiàn(4)hǔ
26. B
27. C
28.(1)不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儿子睡觉的声音也渐渐的停止了。
(2)忽然有一个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叫,接着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叫。
29.写听众的反映。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30.突出了道具的简单。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三.作文(40分)

阅读全文

与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