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1-02-12 02:16:34

①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短文两篇题目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专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是第三题,先凑活着吧

②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的课后题答案

自己买本倍速就啥都有了

③ 八年级上语文课时精练22课 短文两篇答案 豆丁网

有图片不

④ 初二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后第二题答案

1.《陋室铭》的全篇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版以此权截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含义已经含在全文中,略去后才有回味。

2.正直豁达、大度、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拥有美好姿质、生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3.①弹素琴是音乐、丝竹也是音乐,而素琴之音、是研讨音乐之声,丝竹乱耳、是官僚寻欢作乐之声。相比之下、素琴之音远远比丝竹之悦耳更多,“我”住的这个地方、正好可以防止丝竹之音乱耳,也是对官僚寻欢作乐的批判。
②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同、但从“宜乎”一词看出、作者对贪图富贵、贪图享受的人以及对世风的鄙视。

以上绝对是本人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绝无抄袭!

⑤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学海风暴二十二课《短文两篇》答案

《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内容

1,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⑷,
惟吾德馨⑸。苔痕上⑹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⑺,往来无白丁⑻。 可以调素琴⑼,阅金经⑽。无丝竹⑾之⑿乱耳⒀,无案牍 ⒁之劳形⒂。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⒄。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纵情谈笑的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没有文化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这里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编辑本段作品注解、词语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 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有学问的人。 ⑻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弹奏。素琴:素雅的古琴。 ⑽金经:指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金经
⑾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濂溪清赏
水里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能有谁呢?喜爱牡丹的,当然有很多人了!

编辑本段句子翻译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⒉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盛)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我只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⒍不蔓不枝,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⒎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

⒏亭亭净植,

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贴近玩弄它啊。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

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⒓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在此作语气助词)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这句描写莲花的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写莲花正直

⑦ 八年级上册语文27课短文两篇课后题

1,无
2,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回趣。这篇文章中答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3,歇,消散
竞跃,争相跳出水面
竞,争着
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念,想
遂,于是,便
至,到
但,只

⑧ 求2019年基础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的题(非答案,要原题),因为书我落在学校了QAQ

两种解决方式,一个回学校拿,另外一个除非你背下来了,就不用回学校拿了

⑨ 急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A.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B.这句话包孕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 )

C.由此句看出作者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失意者可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 )

D.此句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译:哪夜没有月光?)

B.盖竹柏影也。(译:原来是竹子、松柏和人的影子呀。)

C.念无与为乐者。(译:想念那个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D.遂至承天寺。(译:立刻到了承天寺。)

3.为选文结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1.A√ B√ C√ D√ 2.A 3.C

http://www.5156e.com/html2/1061.html
http://www.5156e.com/html2/1062.html这里边有大量的习题,每一课都有,关键是免费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令你满意,望采纳,合作愉快

⑩ 急求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和《桃花源记练》习题。要求题目超级多!!!尽量覆盖要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所具言,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绝境( ) 便要还家( )诣太守( ) 处处志之( )
4、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见到渔人,桃花源中人是什么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5、请找出桃花源中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中人这一行为的?为何在渔人辞去时,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6、有人认为最后一段讲到南阳刘子骥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何还要写它?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名 斯 白丁 案牍
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不 在 深
3、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把下列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7、文中的“诸葛”是指 。“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 。
8、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 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 ______的情趣。
9、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字: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宜乎众矣
(4)可爱者甚蕃 (5)香远益清 (6)陶后鲜有闻
2、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中最能体现莲的高洁的句子是 ,揭示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
5、人们常用选文中的“ ”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观点
6、下面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7、文中作者以菊和牡丹衬托莲,其用意是什么
8、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1、(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到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2、A 3、⑴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⑵通“邀”,邀请 ⑶到 ⑷做记号
4、“避秦时乱”、“大惊”、他们的祖先来此后便与外人断绝了来往,与外界没有接触。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反映桃源人热情好客、善良淳朴。不愿外人打扰。
6、不多余,暗示桃源是一个并不存在的理想世界。
7、寄托社会理想,反映人民意愿;不满现实,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二)1、出名 这 没有学问的人 官府的公文
2、、①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②水 / 不 在 深 3、C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惟吾德馨 鸿儒 。 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诸葛亮 扬雄 8、高洁傲慢 安贫乐道9、略
(三)1、(1)美丽而不端庄 (2)耸立的样子 (3)应当(4). 多;(5)更加;(6)少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4、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5、出淤泥而不染
6、咏菊的有 B C ,咏莲的有 D ,咏牡丹的有 A
7、突出莲花的高洁形象和品格,同时针砭了时俗。8、略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