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文上册 > 初三上册语文重点

初三上册语文重点

发布时间:2021-02-12 18:22:20

❶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度已失期 度 : ②为天下唱 唱:
③今或闻无罪 或: ④乃丹书帛曰 书: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①:
②: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2分)
答:①


5、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答: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解释(2分)① 度 :估计 ② 唱 :同“倡”,倡导 ③ 或:有人 ④ 书: 写
2、翻译。(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
3、(2分)①导火索是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依法当斩。
②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是:(2分)① :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5、文段的大意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过程。(2分)

《唐睢不辱使命》练习
1、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
(1)唐睢不rǔ ____使命 (2)秦王fú ___然怒 (3)免冠徒xiǎn 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 (5)休jìn ____降于天 (6)天下gǎo ___素
(7)秦王色náo ____ (8)huì ____星袭月 (9)好收吾骨zhàng ___江边
(10)天上宫què ____ (11)三年jī ____旅客 (12)低qǐ ____户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 ( )
(3)岂直五百里哉!( )( )
(4)长跪而谢之曰( )
(5)万籁此都寂( )
(6)今日又南冠( )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秦王不悦。
4、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5、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唐睢不辱使命》
一、(1)辱 (2)怫 (3)跣 (4)抢 (5)祲 (6)缟 (7)挠 (8)彗 (9)瘴 (10)阙 (11)羁 (12)绮
二、(1)用,交换 (2)派遣,出使 (3)难道,只是 (4)道歉 (5)一切声响(6)囚徒
三、C
四、1、西汉 刘向 33 2、安陵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五、1.(1)“仓”同“苍”,青色。(2)道歉。
2.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出师表·同步训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裨补阙漏( )

(3)行阵和睦( ) (4)以彰其咎( )

(5)陟罚臧否( ) (6)以遗陛下( )

(7)庶竭驽钝( ) (8)猥自枉屈( )

(9)咨诹善道( ) (10)夙夜忧叹(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 ) (2)引喻失义( )

(3)以遗陛下( ) (4)悉以咨之( )

(5)猥自枉屈( ) (6)斟酌损益( )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

(9)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遂许先帝以驱驰( )

3.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5.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上文字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1)cú (2)bìquē(3)háng(4)jiù(5)zhì pǐ(6)wèi(7)shù(8)wěi(9)zōu(10)sù 2.(1)发扬光大(2)适宜、恰当(3)给予(4)询问(5)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减少(7)询问(8)表明、显扬(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0)奔走效劳3.(1)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4)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5)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降低了自己的身份。(6)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并不希求获得显达的诸侯之名。

4.刘备 刘禅 魏 蜀 吴 5.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指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6.开张圣听;陟罚减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7.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刘禅亲贤的恳切感情。作者把亲贤和“汉室之隆”联系在一起,是意味深长的,因为能亲贤才能纳谏,能亲贤才能远小人,这样才能贯彻执行正确的政策,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9.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❷ 初三上册语文书中,半期考重点考哪些内容重点课文哪几篇

1,出师表是必考的,2.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还有观刈麦(四首必考古诗)其他的古诗和文言文还是要看的哦。第一单元可以不怎么看,一般考不到的。黑色原文,黑色粗体译文出师表

❸ 九年级上册语文哪些文章是重点要背的。哪些是了解即可。

人教版的

沁园春

唐雎不辱使命
词五首
隆中对
出师表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文言文都内很重要中考高考都可以看容出来

不要感觉麻烦多读点多背点没坏处

语文就是积沙成塔

在语文界有这样一句话

一份努力一分收获
九分努力一分收获
只有十分的努力才有十分百分的收获

初中的生活很美好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加油

❹ 初三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考点

语文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阴晦()瓦楞()獾()秕()谷
撬开()髀()嗤()笑絮絮()瑟索()煞白()蜷()缩寒噤()折本()惘然()恣睢()潺潺()黛色()愕然()五行()栈桥()拮据()诧异()牡蛎()褴褛()
二、中考题型练习病旬的辨识与修改:中考中对辨识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是:1、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2、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对这一考点,中考常用的考查形式为:病句的辨识,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病句修改,一般以主观题出现(常要求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常见病句的辨识及其修改,难点是对文段中的病句进行辨识、修改。对策:一般说来,影响句子正误的因素有3个:1、从语法方面看,是否有语法结构问题;2、从逻辑方面看,是否合乎事理;3、从色彩(感情、语体色彩等)方面看,是否合乎语言习惯。因而,我们要准确辨识句子正误并对其进行修改,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1、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常见病句类型主要有:①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②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宾语不一致、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③语序不当;④句式杂揉;⑤不合逻辑;⑥重复赘余。2、掌握辨别和修改病句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句子辨别病句的方法往往不同,如通过“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可判别一个复杂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对于句中含有并列短语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对于介词当头的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让”等词),常有主语残缺的语病。而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词、换。修改的一般原则是: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总之,我们要做到准确、快速辨识和修改病句就应掌握上述方法,同时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1、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其意;2、针对句意和句式,选用辨识方法;3、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4、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例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仍很健康。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分析:答此题需考生了解病句的一些基本类型,并要有一定的语感。A项“一直”和“始终”重复,所以删去任何一个都可。B项介词“通过”用在句首,后一分句前又有“使”,造成全句主语残缺,删去两词中的任一个即可。D项语序不当,“人类的”应调至“一切”的前面。例2、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①扬州城近几年的巨夫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②大学生徐本禹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分析:第①句系语序不当,答题时需认真审读;第②句主要是词语搭配不当,修改时可改变个别词语,但不要改变句子原意。解题:①“广大市民”与“扬州城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对调,(或在“对于广大市民”后加“来说”)。②“提高”改为“改善”(或将“状况”改为“质量”“水平”等)实战练习: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根除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修改下列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修改:A。B。
三、课外阅读(一)99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这不可能。”“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暴风骤雨()一瘫()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词语。坎坷:顿悟: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分)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D、99分所引起的风波。起因()发展()高潮()结果()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二)父亲不写信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有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1、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2、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3、第⑧段中写“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5、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
四、文言阅读唐太宗吞蝗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包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①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②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③所冀移灾联躬()2、选出译文正确的项。①人以谷为命。()A、人们认为谷物是天命。B、人们把谷物当作生命。C、人们和谷物都有生命。②何疾之避!()A、什么疾病都要回避!B、为何要回避生病呢!C、回避什么疾病呢!3、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唐太宗什么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答:。
【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 阴晦(huì) 瓦楞(léng) 獾(huān) 秕(bǐ)谷

髀(bì) 嗤(chī)笑 絮絮(xù) 瑟(sè)索

蜷(quán)缩 寒噤(jìn) 折(shé)本 惘(wǎng)然

恣睢(zì suī) 潺潺(chán) 黛(dài)色 愕(è)然

五行(xíng) 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煞白(shà)

撬开(qiào) 诧异(chà) 牡蛎(mǔ lì) 褴褛(lán lǚ)
二、中考题型练习1、D2、A“但废墟变成城市”改为“把城市变成废墟”。B删去“消失得”(或但“销声匿迹”改为“无影无踪”。)
三、课外阅读(一)1、zhòutān2、坎坷:比喻人生道路坑坑洼洼,不得志顿悟:忽然领悟3、BADC4、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5、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
(二)1、①没有享受过父爱。②父亲威严、冷酸、话少。③父亲从来没对自己表示过亲昵。2、为儿子考上大学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伤感,这是不善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解析:通过神态描写体会父爱的无声、深沉。3、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①给儿子倒酒②卖驴让儿子复读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⑥深情叮嘱解析:细读文章③④⑤⑥⑦段,引用相关词句概括作答。4、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解析:第一问重在体会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第二问也可以这样回答: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5、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②父爱的表达主要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语。③都肩负家庭重担。
四、文言阅读1、①却;这②只;吃③希望2、①B②C3、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是可贵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❺ 初三上学期语文重点课文是什么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2、色愈恭,礼愈至: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5、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7、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8、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9、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性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看见)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归城,宾客相随。 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1、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52、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洗过一样。 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了喜悦的气息。 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四、古诗文默写: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五、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2、骈文: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6、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7、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8、传:主要是指记录描写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另外,专门解释经文的文章也称为传。 传又分为: 本传 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正式的传记,相当于某人的历史。 别传与本传相对,是记录某人的轶事的传记。 外传 某人在正史记录以外的传记。 内传专门记录某人轶闻轶事的传记,多是描写一些与神仙鬼怪有关的也专门解释经义的文章。 自传 某人自己所写的记录自己的事迹的传记。 列传描写叙述两个以上的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 正传 多是用于描写人物的小说名称,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先。

❻ 初三上册的语文最常考哪些

初中生必背篇目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 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4.曹刿论战 左 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 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 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 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 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 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 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 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李 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 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 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 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 杜 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 岑 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 韩 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 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 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 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 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 龚自珍

阅读全文

与初三上册语文重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