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文言文(按课程顺序)
1《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译文: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荆轲刺秦王》
译文: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3《鸿门宴》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Ⅱ 求高中语文必修1,2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词类活用解析总结-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②目吴会于云间 (看,遥看) ③吾师道也 (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⑤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 (奏乐) ⑦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⑧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⑨楚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②目吴会于云间 (看,遥看)
③吾师道也 (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⑤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 (奏乐)
⑦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⑧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⑨楚人一炬 (放火)
⑩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 (侍奉)
12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禅” (命名)
16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17莫能名 (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 (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 (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 (砌上墙)
23乳二世 (喂养)
24以旌其所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为之声义 (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 (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 (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 (写这篇记)
33道少半 (走)
34明烛天南 (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 (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 (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 (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 (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从上)
14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 (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
16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17莫能名 (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 (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 (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 (砌上墙)
23乳二世 (喂养)
24以旌其所为 (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
26其疾病而死 (患病)
27为之声义 (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 (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 (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 (写这篇记)
33道少半 (走)
34明烛天南 (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 (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 (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 (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 (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 (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 (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 (向下)
13使不上漏 (从上)
14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 (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 (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 (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
⑥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大的权力)
②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位置)
③惧谗邪 (进谗言的邪恶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 (好的意见)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 (俊美的人,俊杰)
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的问题)
⑦是故圣益圣 (圣人)
⑧愚益愚 (愚人)
⑨问其深 (深度)
⑩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
⑧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
12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13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
15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
16直则无姿 (笔直的)
17以欹为美 (倾斜的)
18正则尤景 (端正的)
19以疏为美 (稀疏的)
20⑩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 <充分献出)
②勇者竭其力 (完全使出)
③物华天宝 (有光华;有珍宝)
④人杰地灵 (有俊杰;有灵气)
⑤响穷彭蠡之滨 (穷尽,响遍)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
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
⑧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⑨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
⑩: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5,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
③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呜)
⑤扶而仆之 (使……倒下,打倒)
⑥安触屈豪杰之流 (使……屈身)
⑦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 (使……安定)
③屈贾谊于长沙 (使……受委屈)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使……迷乱)
⑤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
⑥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则耻师焉 (以……为耻)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襟三江 (以……为衣襟)
②带五湖 (以……为带)
③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④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⑧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⑩梁,吾仇也。
11此三者,吾遗恨也。
12燕王,吾所立。
13所在皆是也。
1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5此世所以不传也。
16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7妪,先大母婢也。
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9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20斯固百世之遇也。
21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疑问句
①谁得而族灭也?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⑤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⑧安得……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洎牧以谗诛。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⑩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②(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③(众)扶而仆之。
④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
⑤(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
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
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
①磔磔(于)云霄间。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结构后置
①虽董之以威怒。
②赵尝五战于秦。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Ⅲ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再看《杂说一》。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灵于龙:比龙还“灵”。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玄:玄冥,指广大空间。薄:迫,接近。伏:等于说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水:动词,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从《周易》引出“云从之矣”以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全文如沿路盘山,时进时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进,步步深入,循环上升,极尽奇宕变幻之能事。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三、以《师说》为例,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事件做判断的语句,互相联系起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韩愈看到此点,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发表议论,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说话,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而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立意高远。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令人难于辩驳。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道理,人学习的是道理,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接着,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今之士大夫择师教子、而自身却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们都以从师为耻三项论据,有力地证明师之不可或缺,以及不从师之愚。作者进而引伸,以圣人孔子转益多师为例,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以万世师表为例,说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后说明本文写作动机,引师事自己的十七岁少年为例,证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师道者。在全文对比、衬托论证手法下,通过层层推进,「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核心论题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附:徐汇高三一模卷http://www.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Ⅳ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翻译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
译文: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鸿门宴》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Ⅳ 必修一语文二三单元文学常识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个是整个必修一的文学常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觉得可以还望采纳一下
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③先秦诗歌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四).唐代文学
1. 唐诗
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⑤“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 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 唐代散文
① 韩愈。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 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 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 ,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 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3篇文言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鸿门宴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Ⅶ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四)数词活用
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
我将重新给你作者的资料: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从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1966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五卷)。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
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著作书目:
《我的记忆》(诗集)1929,水沫
《望舒草》(诗集)1933,现代
《望舒诗稿》1937(自费出版)
《灾难的岁月》(诗集)1948,星群
《戴望舒诗选》1957,人文
《小说戏曲论集》1958,作家
《戴望舒诗集》1981,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
《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
《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l928,亚细亚
《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
《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
《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
《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
《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
《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
《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
《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
《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
《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
《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
《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
《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 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 、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 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 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 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 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过林壁等笔名。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之久。在监狱里,艾青无法继续从事绘画艺术,便“从绘画转变到诗”。他在狱中写作的《芦笛》一诗,典故出自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的诗句:“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芦笛象征艺术,大元帅节杖则象征反动权力。这表明,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便是与反动权势回对立的。
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写异域的现代都市,或写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现实,大都闪烁着象征主义的色彩与批判的锋芒。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著名的篇什。这首诗以抒情主人公“我”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凋敝衰败的景象和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这首诗写于诗人被监禁期间,一个下雪的早期,羁难中诗人由眼前飘洒的雪片,联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着的坟墓”,含泪写下了这首诗。毫无疑问,他从农民母亲那里获得了对抗命运的力量。
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国。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同时,他也以真诚的歌喉,倾吐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诗人把自己比拟为一只鸟,即使喉咙嘶哑,也要歌唱“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大地”,即使死了,“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放声赞颂那些为祖国和民族挺身而战的战士。《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都是这类诗篇的杰作。可以说,艾青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吹号者”,他用诗歌吹响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号角。
从吹奏芦笛到吹响号角,艾青诗歌创作轨迹的演变,在中国新诗史上有重要意义。艾青的诗,与阿波里内尔、维尔哈伦等现代派诗人有密切的联系,但艾青把现代派诗艺与为民族、人民呼喊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接通了五四时期《女神》等作品开启的战斗传统,又对后来的年轻诗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七月派”诗人绿原曾说:“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白色花〉序》这样的评价是很准确的。
四十年代初,艾青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生活、创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诗人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了文艺界的一些行政领导工作。但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始终坚持创作不辍,甚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的时日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诗人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6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万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十六章,是佚书。这部大约编成于秦汉之际,类似后来刘向重编许多纵横家言为《战国策》所根据的一种被埋没的纵横家言的辑本。其中佚书为司马迁、刘向所未见,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因为资料过多,你加我为好友还有克我空间里查询。
Ⅸ 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简单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2年12月发表了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大网络全书:《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文言部分:
1.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3.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4.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6.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7.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8.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9.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10.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11.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12.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13.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14.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5.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16.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17.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8.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19.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0.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朝人,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集》。
21. 《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22.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3.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县人,文学家。
24. 《少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收在《饮冰室合集》中。
25.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6. 《李广》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
27. 《陈叔宝亡国》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 《龚遂治渤海郡》选自《汉书》,《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重要的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自孟坚,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29. 《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
30. 《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31. 《养鱼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
32. 《日喻说》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者苏轼。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选自《岑嘉州集》。
2.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3. 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月下独酌》选自《李太白全集》。
4.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登楼》《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选自《杜工部集》。
5.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选自《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的一首。
6. 王昌龄,唐代江宁人(今南京)人,唐代诗人。代表作《出塞》选自《全唐诗》,《芙蓉楼送辛渐》选自《王昌龄集》。
7. 孟浩然,唐代襄阳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
8. 王维,《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谓城曲》)选自《王右丞集》。
9. 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选自《樊川诗集》。
10. 陆游,字务关,号放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陆游集》。
11. 《敕勒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12. 《木兰诗》、《陌上桑》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13.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蒹葭》选自《诗经•秦凤》。《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4. 《惜诵》选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天问》、《九章》。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选自《苏轼诗集》,《水调歌头 明月及时有》选自《东坡乐府》,《江城子 迷州出猎》、《浣溪沙》选自《东坡全集》。
16.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1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如梦令》选自《漱玉词》以及《武陵春》。
古曲部分:
1.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2.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3.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4.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3.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4.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5.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6.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网络知识》。
7.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8.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9.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10.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11.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12.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13.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14.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15.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16.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17.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18.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19.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20.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
21.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22.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23.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24.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